(高清版)GBT 24218.102-2022 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_第1页
(高清版)GBT 24218.102-2022 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_第2页
(高清版)GBT 24218.102-2022 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_第3页
(高清版)GBT 24218.102-2022 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_第4页
(高清版)GBT 24218.102-2022 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24218《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的第102部分。GB/T2421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第2部分:厚度的测定;——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第5部分:耐机械穿透性的测定(钢球顶破法);——第6部分:吸收性的测定;——第8部分:液体穿透时间的测定(模拟尿液);——第10部分:干态落絮的测定;——第11部分:溢流量的测定;——第12部分:受压吸收性的测定;——第13部分:液体多次穿透时间的测定;——第14部分:包覆材料返湿量的测定;——第15部分:透气性的测定;——第16部分:抗渗水性的测定(静水压法);——第17部分:抗渗水性的测定(喷淋冲击法);——第18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抓样法);——第101部分:抗生理盐水性能的测定(梅森瓶法);——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兰飞化纤织造有限公司、湖州新利商标制带有限公司、浙江吉和卫生材料有限公司、绍兴金阳纺织有限公司、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纺标(福建)检测有限公司、惠州学院、济宁市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常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格菲林卫材科技有限公司、济宁市计量测试所、广东必得福医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诺特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Ⅱ目前国际上对于非织造布性能测试有ISO9074系列方法标准,我国已相应转化为GB/T24218系列方法标准,对于我国自主研制的非织造布方法标准也统一按照GB/T24218进行命名和编号,目前采标标准的部分编号已到18,自主研制标准从101开始编号,编号19~100为采标标准发展留出空间。GB/T24218《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提供了非织造布相关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拟包括以下——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第2部分:厚度的测定;——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第5部分:耐机械穿透性的测定(钢球顶破法);——第6部分:吸收性的测定;——第8部分:液体穿透时间的测定(模拟尿液);——第10部分:干态落絮的测定;——第11部分:溢流量的测定;——第12部分:受压吸收性的测定;——第13部分:液体多次穿透时间的测定;——第14部分:包覆材料返湿量的测定;——第15部分:透气性的测定;——第16部分:抗渗水性的测定(静水压法);——第17部分:抗渗水性的测定(喷淋冲击法);——第18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抓样法);——第101部分:抗生理盐水性能的测定(梅森瓶法);——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1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1范围本文件描述了非织造布拉伸弹性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非织造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291.3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3部分:通用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16825.1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GB/T1902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329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在规定条件下用等速伸长(CRE)试验仪对试样进行定伸长率或定力拉伸,使试样产生形变,经规定时间后去除拉力,使其回复一段时间,测量试样尺寸变化,并计算出弹性回复率、永久变形率和应力松弛率。5仪器和工具5.1CRE试验仪的计量确认体系按GB/T19022的规定执行。CRE试验仪应具有以下特性:a)自动记录施加于试样上的力和相应的试样伸长率的装置。仪器精度按GB/T16825.1规定的1级要求。在仪器全量程内的任意点,强力示值最大误差不超过1%,伸长示值最大误差不超b)夹持器能牢固夹持试样的整个宽度且不损伤试样,仪器能设定200mm的隔距长度,精度为±1mm。c)仪器能设置恒定拉伸速度范围在5mm/min~300mm/min之间,精度为±10%。d)仪器的两个夹持器可上下结构拉伸,夹持器两夹钳的中心点处于拉力轴线上,夹钳的钳口线保2持与拉力线垂直,使夹持面在同一平面上,防止试样拉伸时在钳口滑移。e)仪器能够设置预加张力,具备定力保持功能。5.2钢尺:精确至1mm。5.3合适的裁剪工具。6试样准备试样应具有代表性,所裁取的试样距布边100mm以上且均匀分布,确保所取试样没有明显的缺陷、褶皱、孔洞等异常。每个样品沿不同弹性方向(如横向、纵向)分别裁剪5块试样,试样长度应满足隔距长度200mm,宽度应满足有效宽度50mm±0.5mm。7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按GB/T6529的规定执行。8试验步骤8.1仪器设置8.1.1设置夹持器隔距长度L。为200mm,检查钳口准确地对正和平行,以保证施加的力不产生角度偏移。8.1.2设置仪器拉伸速度为200mm/min。注:可分段设置拉伸速度,设置试验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到达预加张力前的速度为10mm/min,达到预加张力后的拉伸速度为200mm/min。8.1.3拉伸试验开始前,将仪器的伸长示值和力示值归零。8.2夹持试样8.2.1预加张力夹持在上夹持器中间位置夹持好试样,保证拉力中心线通过试样中心,施加0.1N的预加张力,使试样伸直但不伸长,对于施加0.1N的预加张力产生伸长的试样,应设定更小的预加张力,然后夹紧下夹持器,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所施加的预加张力值。在上夹持器中间位置夹持好试样,保证拉力中心线通过试样中心,然后夹紧下夹持器,夹持试样时不施加预加张力。8.3.1定伸长率一次拉伸弹性回复率和永久变形率的测定8.3.1.1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定伸长率。如无要求,宜采用定伸长率为25%、50%、80%、100%或150%。8.3.1.2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拉伸停置时间、回复停置时间。如无要求,宜采用拉伸停置时间3为1min,回复停置时间为3min。8.3.1.3启动仪器,以恒定拉伸速度拉伸试样到定伸长率,记录试样长度L₂,停置1min,再以相同速度返回到夹具初始隔距,停置3min。8.3.1.4重新拉伸试验,读取到达预加张力时对应的试样长度L₁。8.3.1.5重复程序8.3.1.1~8.3.1.4,测试其他4个试样。8.3.2定伸长率反复拉伸弹性回复率和永久变形率的测定8.3.2.1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循环次数。如无要求,宜采用循环次数为3次、5次、10次。8.3.2.2按8.3.1.1~8.3.1.3反复拉伸至循环次数。8.3.2.3按8.3.1.4拉伸试样,读取到达预加张力时对应的试样长度L₁。8.3.2.4重复程序8.3.2.1~8.3.2.3,测试其他4个试样。8.3.3定伸长率一次应力松弛率的测定8.3.3.1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定伸长率。如无要求,宜采用定伸长率为25%、50%、80%、100%或150%。8.3.3.2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拉伸停置时间。如无要求,宜采用拉伸停置时间为5min。8.3.3.3启动仪器,以恒定拉伸速度拉伸试样到定伸长率,记录此时的力F。,精确至0.1N。8.3.3.4停置规定拉伸时间后再记录力F₁,精确至0.1N。8.3.3.5重复程序8.3.3.1~8.3.3.4,测试其他4个试样。8.3.4定伸长率反复应力松弛率的测定8.3.4.1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循环次数。如无要求,宜采用循环次数为3次、5次、10次。8.3.4.2启动仪器,以恒定拉伸速度拉伸试样到定伸长率,记录此时的力F。,精确至0.1N,然后以相同速度返回到夹具初始隔距,如此反复拉伸至循环次数后,停置规定拉伸时间后再记录力F₁,精确至0.1N。8.3.4.3重复程序8.3.4.1~8.3.4.2,测试其他4个试样。8.3.5定力一次拉伸弹性回复率和永久变形率的测定8.3.5.1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定力值。如无要求,宜采用定力值为5N、10N、15N、30N。8.3.5.2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拉伸停置时间、回复停置时间。如无要求,宜采用拉伸停置时间为1min,回复停置时间为3min。8.3.5.3启动仪器,以恒定拉伸速度拉伸试样到定力值,保持定力1min后读取试样长度L₃,以相同速度返回到夹具初始隔距,停置3min。8.3.5.4重新拉伸试验,读取到达预加张力时对应的试样长度L₁。8.3.5.5重复程序8.3.5.1~8.3.5.4,测试其他4个试样。8.3.6定力反复拉伸弹性回复率和永久变形率的测定8.3.6.1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循环次数。如无要求,宜采用循环次数为3次、5次、10次。8.3.6.2按8.3.5.1~8.3.5.3反复拉伸至循环次数。8.3.6.3按8.3.5.4拉伸试样,读取到达预加张力时对应的试样长度L₁。8.3.6.4重复程序8.3.6.1~8.3.6.3,测试其他4个试样。4GB/T24218.102—20229结果与表示9.1定伸长率测试结果9.1.1定伸长率弹性回复率按公式(1)计算每块试样的定伸长率弹性回复率A,测试结果以5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式中:A——定伸长率弹性回复率;L。——隔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L₁——试样回复至零位停置预定时间后再施加预加张力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₂—-试样拉伸至定伸长率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松式夹持试样时达到预加张力时的伸长,预加张力夹持时△L为0,单位为毫米(mm)。9.1.2定伸长率永久变形率按公式(2)计算每块试样的定伸长率永久变形率B,测试结果以5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2)式中:B——定伸长率永久变形率;L,——试样回复至零位停置预定时间后再施加预加张力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松式夹持试样时达到预加张力时的伸长,预加张力夹持时△L为0,单位为毫米(mm)。9.1.3定伸长率应力松弛率按公式(3)计算每块试样的定伸长率应力松弛率C,测试结果以5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式中:C——定伸长率应力松弛率;F。——拉伸至定伸长时的力,单位为牛顿(N);F₁——拉伸至定伸长并停置预定时间后的力,单位为牛顿(N)。9.2定力测试结果9.2.1定力弹性回复率按公式(4)计算每块试样的定力弹性回复率D,测试结果以5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5GB/T24218.102—2022D——定力弹性回复率;L。——隔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L₁——试样回复至零位停置预定时间后再施加预加张力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₃——试样拉伸至定力保持预定时间后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松式夹持试样时达到预加张力时的伸长,预加张力夹持时△L为0,单位为毫米(mm)。9.2.2定力永久变形率按公式(5)计算每块试样的定力永久变形率E,测试结果以5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