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42229-2022 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指南_第1页
(高清版)GBT 42229-2022 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指南_第2页
(高清版)GBT 42229-2022 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指南_第3页
(高清版)GBT 42229-2022 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指南_第4页
(高清版)GBT 42229-2022 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指南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双赢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宁国九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东营青农大盐碱地高效农业技术产业研究院、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亳州市鑫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官亭林海生态农业示范园有限公司。Ⅱ农村可回收废弃物产生量大、分布范围广、成分多样、分类难度大、可利用率偏低、环境污染风险大。村环境治理、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发展要求,针对各相关方的需求和各类农村可回收废弃物的主要特征,给出了分类模型、分类及代码的指导性建议,并与GB/T27610较好衔接,旨在提高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各相关方之间信息理解的一致性和沟通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回收、加工利用和统一管理的质量与效益。1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指南本文件界定了农村可回收废弃物的术语和定义,提供了农村可回收废弃物的总体原则、分类主体、关信息。本文件适用于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本文件不适用于农村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和有害垃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27610废弃资源分类与代码GB/T3480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通用要求GB/T37515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7610、GB/T34805、GB/T375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农村在生产、生活、建筑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经过回收、加工、处理,以实现重新获得价值、使用价值或统一管理等目的的固体废物。4总体原则4.1宗旨性原则:以服务于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宗旨,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可回收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目标。4.2规范性原则:能够规范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管理。4.3协调性原则:与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等协调一致。4.4适用性原则:宜从适应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及方便农村居民、农村基层组织使用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确定分类对象的属性和分类方法,以便为农村可回收废弃物的产生者、废弃者和回收利用者提供清晰的分类,方便在各类活动中对可回收废弃物的分类管理、回收利用和加工。4.5扩展性原则:宜设置预留类别,以满足社会进步和美丽乡村建设中产生新的类别或品种的可回收废弃物分类的需求。25分类主体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主体一般包括管理方、产生方、回收方、加工利用方。5.2管理方主要包括各级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可回收废弃物的分类、5.3产生方主要包括农民、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可回收废弃物。5.4回收方主要包括从事可回收废弃物收集或收购、运输、储存的个人或组织,可以是个人、个体工商户或企业。5.5加工利用方主要包括从事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加工利用的企业,对回收的可回收废弃物进行加工利用或使之成为可以再利用的原料。6来源农村可回收废弃物的来源一般包括生产性活动、生活性活动、建筑活动和其他活动。6.2生产性活动6.3生活性活动在农村日常生活、农户家庭生活中或者生活性服务业产生的可回收废物,包括居民生活消费、商业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等过程中产生的可回收废弃物。淤泥以及管道施工、保温、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可回收废物。6.5其他活动除6.2~6.4以外的活动(如服务、教育等活动)中产生的可回收废弃物。7分类模型7.1农村可回收废弃物的分类,可考虑从来源、行业类别与回收利用率等维度建立分类模型,以便于各3类分类主体对产生量大、回收利用率高的可回收废弃物实施分类管理和回收利用,为进一步提高回收利用率提供指导。7.2来源见第6章的内容。7.3行业类别宜按照GB/T4754的规定执行。7.4回收利用率宜采用农村可回收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量和实际产生量的比例。7.5分类模型可采用二维或三维图形表示(三维分类模式示意图见图1),在实际分类过程中,不同主体可根据对象、需求等构建分类模型。Z回收利用率/%注:X轴为来源;Y轴为行业类别,来自GB/T4754,如010代表农业、020代表林业等;Z轴为回收利用率(%)。图1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模型示意图8代码编制规则8.1总则参照GB/T27610,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代码宜增加分类主体代码,形成五段码结构。代码结构如图2所示。XXXX-X)来源行业代码一类别顺序代码-可回收废弃物类别代码—类别细分代码-分类主体代码-图2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代码结构48.2来源行业代码来源行业代码为第1位~第3位数字,由可回收废弃物来源行业确定,按照GB/T4754编码,其中第3位数字为0时代表整个行业大类。如果废弃资源产生的来源繁杂、不能确定为某一个行业时,其来源行业代码设为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519)。8.3类别顺序代码类别顺序代码为第4位~第6位数字,由可回收废弃物来源行业中该类别废弃资源排列的顺序确定,具体按表1执行。8.4可回收废弃物类别代码类别代码为第7位~第8位,由可回收废弃物来源行业中该类别废弃资源排列的顺序确定,本文件类别代码接GB/T27610类别代码顺序,从15开始,具体按表1执行。8.5类别细分代码类别细分代码为第9位~第12位,可回收废物回收利用行业根据可回收废弃物产生量、特性等自行确定,以便于分类回收利用。8.6分类主体代码分类主体代码为第13位~第14位,管理方为01,产生方为02,回收方为03,加工利用方为04。9分类及代码9.1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名称与GB/T27610中废弃资源名称相同时,其分类及代码(第1位~第12位)与GB/T27610一致。9.2其他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及代码(第1位~第12位)按表1执行。细化的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代码(第1位~第12位)示例见GB/T27610—2020中表A.1。表1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及代码(第1位~第12位)可回收废弃物名称来源行业及代码类别顺序代码可回收废弃物类别代码类别细分代码中类小类秸秆农业(010)谷、麦及薯类作物秸秆豆类作物秸秆油料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林业(020)枝干落叶、落花、落果、果壳等畜牧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畜禽初加工剩余物5表1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及代码(第1位~第12位)(续)可回收废弃物名称来源行业及代码类别顺序代码可回收废弃物类别代码类别细分代码中类小类渔业废弃物渔业(040)水产初加工剩余物其他生物质其他生物质废塑料制品塑料制品业(292)废弃农药包装物废弃育苗盘、杯等废弃棚膜、地膜等废弃食用菌棒膜等废弃金属工具金属制品业(330)废弃农业生产工具废弃园艺或林业生产工具废弃渔具废弃金属日用品其他废弃金属工具建筑废弃物建筑业混凝土碎块房屋建筑业(470)废弃砖石房屋建筑业(470)废弃装饰装修材料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500)69.3完整分类代码宜包含分类主体信息。示例见表2。表2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完整分类代码示例可回收废弃物名称完整代码管理方产生方回收方加工利用方秸秆谷、麦及薯类作物秸秆010-001-15-0101-01010-001-15-0101-02010-001-15-0101-03010-001-15-0101-04豆类作物秸秆010-001-15-0201-01010-001-15-0201-02010-001-15-0201-03010-001-15-0201-04油料作物秸秆010-001-15-0301-01010-001-15-0301-02010-001-15-0301-03010-001-15-0301-0410分类维护10.1考虑到农村可回收废弃物涉及面广、产生过程多样、种类和形态复杂,且不断会有新型的可回收废弃物产生,本分类需不断加以完善。10.2对于新产生的或本分类中未涵盖的可回收废弃物,可采用但不限于以下过程进行分类。a)明确对象。可根据农村可回收废弃物总体组成和产生数量情况,确定其来源行业及类别。b)实施分类。按照本文件确定的模型、方法和维度,对农村回收废弃物进行分类。c)进行编码。按照本文件确定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d)实施验证。对分类和编码的结果进行验证,证实分类是否适宜、能否实现分类目标。11分类结果应用与管理11.1.1管理方宜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和农村可回收废弃物的产生过程、特性、产生数量、回收利用率等,在对本区域农村可回收废弃物分类和回收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11.1.2产生方宜对所产生的可回收废弃物进行分类,减少混杂,提高可回收废弃物的回收率。11.1.3回收方宜对已分类的可回收废弃物进行收集或收购、分类储存、运输,并在回收过程中防止造成二次污染。11.1.4利用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