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2篇语文-广东专用全品中考复习方案2012版_第1页
课件第2篇语文-广东专用全品中考复习方案2012版_第2页
课件第2篇语文-广东专用全品中考复习方案2012版_第3页
课件第2篇语文-广东专用全品中考复习方案2012版_第4页
课件第2篇语文-广东专用全品中考复习方案2012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5/26广东省专用2024/5/26目录第6课时课内文言文阅读第7课时课外文言文阅读第二篇文言文阅读2024/5/26第6课时│课内文言文阅读·广东省专用第6课时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5/26第6课时│粤考解读粤考解读·广东省专用广东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根本内容和思想感情;领会浅易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就是考纲规定的文言文中的内容,并且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都不会出现近几年已经考查过的篇目,考查的内容主要有翻译、文章内容的理解、写作手法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归纳,分值每年都占12分之多。以往的考题都是纯主观题,但从2011年开始,广东的课内文言文的考题形式有较大的变动。命题形式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命题形式将在2012年的中考中得以延续。2024/5/26第6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例[2011·广东]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出师表(节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024/5/26第6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那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024/5/26第6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D[解析]A项为“判定”/“讨论”;B项为“远离”/“长远”;C项为“给予”/“孤儿”;D项都是“应该”的意思。2024/5/26第6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思路分析]这道考题是针对实词和虚词的综合考查。其中A、B、C三项是对实词的考查,D项是对虚词的考查。不管是实词也好,虚词也好,分析字词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读懂原文,然后将考查的字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有些虽不是文段中的字词,但都是常见的重点字词,需要联系自己平时的积累分析出它的意义;其次,对于实词,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对于虚词,它也有词类活用的考点,但更要注意它的位置问题,并且把典型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和考题进行比照分析,再确定考题中虚词的意义;最后,综合分析出正确答案。2024/5/26第6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正确翻译文言语句,一是要把握准文言语句的结构,尤其是特殊的文言句式;二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文言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等),如句中的“是”“遂”“以”等,要翻译到位、不遗漏,并且能够连词成句,保证翻译后语言表达的通顺;三是熟练运用“换”“调”“补”“删”等翻译技巧;四是要考虑古今句式变化的特点。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谢,于是容许先帝(为他)奔波效劳。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二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024/5/26第6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思路分析]此题是对考生的信息梳理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诸葛亮对后主的担忧,第一个担忧其实已经给出了提示,一是刑赏偏私,“刑赏偏私”的后果怎么样呢?答案应当在它的后面寻找。至于对后主的第二个担忧,答题时要建立整体的解题审读观,作者除了第一个担忧之外,还有什么担忧呢?通过整体审读全文,就可以发现作者对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原因的分析之间,就包含了作者对蜀国、对后主的担忧之情。内

法亲小人远贤臣2024/5/26第6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4.以下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说明自己的忠心。B2024/5/26第6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思路分析]此题是一道四选一的客观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依据选项,对照文本,逐一排除。对照阅读中,我们通过阅读文本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就不难发现,A项和D项是正确的,于是再比较B、C两项,联系文本相关的信息,就可以在其中寻找相关答案。2024/5/26第6课时│点石成金·广东省专用中考文言文阅读注重考查根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要求学生有融会贯穿、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答题技巧,是应考所必需的。1.准确理解字词含义。广东的字词考查都是放在文言文语段之后,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考查的重点有文言实词和虚词。(1)文言实词的考查。文言实词的考查,答题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特定含义。②比照熟悉语句,辨明古今异同。③结合成语,掌握文言词义。(2)文言虚词的考查。2024/5/26第6课时│点石成金·广东省专用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一类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一类起连接作用的,如“而”“那么”“乃”;一类起语气助词作用的,如“也”“乎”“哉”“焉”等。做题时注意以下几点:①分析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要根据它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它的意义。②分析虚词的作用,可与现代汉语作比较,看哪些作用沿用了下来,哪些意义和用法产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会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应的词语来替代。③虚词与句子语气有着密切联系,有时可以通过朗读来辨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024/5/26第6课时│点石成金·广东省专用2.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翻译的根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句式是文句翻译中的又一大重点,因为它牵涉到词句翻译顺序、语气表达等要素,特别是一些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1)判断句。文言文中多用“……者也”表判断,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也有用“乃”和“是”的,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2024/5/26第6课时│点石成金·广东省专用(2)省略句。例如《桃花源记》中,有诸多主语、宾语的省略,如:“(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此外,还有省略介词的、省略谓语的。在译成现代汉语时,我们常常需要把省略成分补出来。(3)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等等。2024/5/26第6课时│点石成金·广东省专用(2)省略句。例如《桃花源记》中,有诸多主语、宾语的省略,如:“(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此外,还有省略介词的、省略谓语的。在译成现代汉语时,我们常常需要把省略成分补出来。(3)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等等。2024/5/26第6课时│点石成金·广东省专用3.文言文简答题要善于抓中心句和关键词。文言文简答题一般从文脉梳理开始。这需要考生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理清文意;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词,理清文章的层次,概括表达。再上一台阶,那么开始关注人物形象、思想情感、写作技法。阅读文本时,首先需明确写作对象,写人还是写景。写人那么重性格分析,写景那么重情感表达。性格提炼、情感把握可从选材剪裁、结构安排、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角度切入,精炼分析。另外答题不能过于空泛,问题中往往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分析,这就需要学生忠于原文,有理有据,思维缜密地进行演绎与归纳。2024/5/26第6课时│点石成金·广东省专用4.探究拓展题目要联系文本和实际写出个性感悟。阅读文言文,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观点态度的根底上,联系实际,个性感悟,考查的重点是在深入理解作品的根底上进行创意解读,拓展探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解答这类题目应注意以下两点:(1)紧扣文本,准确、深刻地领会原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倾向。(2)紧扣题目设问来品读作品。无论是谈对作品的阅读体验,还是谈自己的体会、认识、启示等,都要从作品本身出发,按照题目的具体设问答复。生发观点,落脚点要小而实在,联系生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有根有据,有条有理,这样才能品悟出启人心智的见解。总之,只有我们解题时做到准确领悟作品,紧扣原文题意,联系实际探究,观点有理有据,才能够解答好这类题目。2024/5/26第7课时│课外文言文阅读·广东省专用第7课时课外文言文阅读广东省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出现在附加题局部,分值为10分,是课内文言文的拓展和延伸。以考查文段阅读为主,考点分布为:词语解释、句子断句、翻译短句、人物性格分析、主旨理解和阅读感悟启示等。2012年的中考在延续以往的命题规律的同时,对语文能力的测试也将有所加重。题目的探究性、开放性会更高。2024/5/26第7课时│粤考解读·广东省专用粤考解读2024/5/26第7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例1[2011·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那么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假设夫时然后鸣,那么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的词语。(1)旦而不鸣(

)(2)皆足祸也(

)2024/5/26第7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思路分析]我们只要将每一句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答案就浮出水面了。“或”有“有的人”“有时”“有的”的意思;“取”是实词,本义是“取得”“得到”的意思,把“取得”“得到”的意思放到句子之中,变成“取得祸害”,显然不对,所以,“取”放到具体语境中只能解释其引申义了。把这两个词语的义项或引申义放到文章的具体的语境中,答案就出来了。招致有的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5/26第7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思路分析]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首先要弄清句中重点实词、虚词含义,以及特殊句式,然后采用直译或意译的方式加以翻译。这里将“夫”“于”“而已”理解准确,翻译就八九不离十了。鸡打鸣能对人不桔祥吗?只不过他们自作不桔祥罢了。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5/26第7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思路分析]对文中某个句子或观点的理解,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这个句子或者涉及这个观点的句子,然后在它的前后文找答案。答案可以用原文答复,也可以根据句子前后文的相关语句整合而成。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5/26第7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思路分析]就事说理的短文一般都包括两个局部,一是事情的简单陈述,二是哲理的提炼和主题的升华,从而组成一个小事情大道理的结构形式,这就要求考生在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学会在结尾处寻找相关答案。在这里,作者“又思曰”的具体内容就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例2

[2011·佛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荣累之辨[东汉]王充高士所贵,不与俗均,故其名称,不与世同。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细,于彼为荣,于我为累。偶合容说,身尊体佚,百载之后,与物俱殁,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遗于一札,官虽倾仓,文德不丰,非吾所臧。(王充《论衡·自纪》)2024/5/26第7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1.翻译下面的句子。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5/26第7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思路分析]联系上下文,逐字解释,即把文言词语逐一解释为现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的落实,如“并彰”“比穷”的含义和“荣”的词类活用;然后再串词成句,即把词语的解释串结、连缀成句;最后调整润色,使之尽可能符合现代汉语的标准。身体和草木一样都枯萎了,名声却和日月一样明亮;经历和孔子一样,处于困境;文章却同杨雄不相上下,算得一双,我认为这样的人是荣耀的。2.作者不赞赏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5/26第7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思路分析]这是对文本中的某个句子(或是某个观点)的考查,我们还是要回到文本之中找答案。依然是先找到文本中的相关句子,即“非吾所臧”,然后在它的前面找到有关原因的句子,最后用自己的话答复出来。德行不高,名声不好,没有什么作为,没有好文章的人。例3

[2011·肇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

自矜有得。殆类是已。

(选自《贤弈篇·应谐录》)[注]①搦管:握笔。②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叫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③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④姻友:亲戚、朋友。⑤夥:多。2024/5/26第7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1.用“/”给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其子恚曰天下姓

字夥矣奈何姓万自

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2024/5/26第7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思路分析]用自己掌握的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曰”表对话,一般放在句首,“矣”表语气,一般放在句末,“奈何”表疑问,一般放在句首。借助这些语法知识,再联系语义就能准确判断。////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5/26第7课时│粤考探究·广东省专用[思路分析]紧扣“其”“从”“遣”“治”等关键词,同时将句子放到文本之中联系具体语境理解翻译。他的父亲听了很快乐,依从了他的主张,准备了一些报酬把先生打发走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父亲打算请姓万的亲友来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