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角度分析_第1页
“一带一路”角度分析_第2页
“一带一路”角度分析_第3页
“一带一路”角度分析_第4页
“一带一路”角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一带一路”的国家风险状况分析一是大国角力二是文明冲突三是国内矛盾〔一〕南亚南亚是世界上风险较高的地区之一,恐怖主义和分裂势力严重威胁着地区平安。各国普遍存在政治派系斗争剧烈、政府执政能力受到制约、政局稳定性缺乏等现象。国家之间也因为领土、宗教和种族等原因而矛盾重重。经济上,南亚国家普遍面临经济增速缓慢、根底设施严重缺乏、能源短缺、货币疲软、通货膨胀压力居高不下等问题。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二〕东南亚地区局势根本保持平稳,但面临政治和经济开展转型的压力,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政治上:深化政治转型是东南亚国家普遍面临的挑战,其中,缅甸、柬埔寨正处于民主化转型初期,原有“一党专政”的政治格局难以维系,民众维权意识高涨,但同时也引发一些社会和政治动乱,民族和宗教矛盾也开始显露出来。经济上:东南亚是世界上经济增速较快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经济自由化程度不断提升,外资大量涌入,推动了经济快速开展,连续多年增长速度在6%以上。经济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结构单一,内生动力不强;二是过于依赖外资,抗外部冲击能力较弱。〔三〕中亚地区

中亚地区总体形势保持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政治方面:塔吉克斯坦总统大选、土库曼斯坦议会选举平稳举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地位稳固,对全国有较强的掌控力,但接班人隐忧持续显现;吉尔吉斯斯坦各派政治势力围绕金矿国有化、反对派领袖受审等问题内斗不止,政治局势有所动乱,民粹情绪高涨。经济方面: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增长乏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亚国家经济增速趋缓,但相对良好的经济前景依然可期。外交和平安方面:“俄进美退”态势相对明显,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更趋紧密;平安风险不容无视,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仍是重大平安威胁;各国边境冲突时有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稳定。〔四〕西亚地区西亚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有增无减,未来开展趋势仍显扑朔迷离。叙利亚:仍是区域内焦点国家,巴沙尔政府与西方国家支持的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僵局在短期内难以打破,虽然巴沙尔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但战局对其略微有利。叙利亚2013年GDP增长率预计为-18.7%,通货膨胀率为70.5%。埃及:局势仍将长期动乱,军方仍是主导政局走向的重要力量,将要举行的总统与议会选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政治难题,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不会在短期内平息,未来政府能否顺利执政,并推行相关社会经济政策有待进一步观察。2013年GDP增长率预计为2.3%,通货膨胀率为9.5%。伊拉克:三派政治势力分歧依旧,宗教分歧威胁着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恐怖主义袭击仍时有发生,政治风险依然较高。2013年GDP增长率预计为5.2%,通货膨胀率为1.9%。伊朗:国家风险评级为7级,展望为稳定。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略有好转,核问题的解决仍需较长时间,在西方国家经济制裁未有实质性缓解之前,其国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GDP增长率预计为-3.0%,通货膨胀率为39.3%。〔五〕中东欧地区中东欧多国在欧债危机爆发后曾经历了外资大幅、迅速撤出和经济衰退,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乌克兰:国家风险评级为低,主权信用风险增加。经济增长为负,总体而言,对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前景仍可以保持谨慎乐观态度,爆发地区性动乱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从国际关系看,俄罗斯目前是政治风险保险市场风险程度最大的国家,如果西方加大制裁,政治风险保险费率将会上升。国内政治保持稳定,但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13年实际GDP增速为1.3%,通货膨胀率为6.8%。预计2014年俄经济放缓至1.1%,2015年为1.3%。如何提升经济活力、减少对能源行业的依赖、提升投资者信心,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主要问题。波兰

:2013年GDP增速为1.5%,通货膨胀率为0.9%。受内阁改组影响,波兰国内主要政策可能出现波动。不过长期来看,波兰政治局势将维持稳定。波兰中央银行行长称,乌克兰局势会对波兰经济政策及货币政策产生不利影响。〔六〕“一带一路”所涉及国家分类第一类:支持第二类:观望第三类:谨慎第四类:反对二、“一带一路”中的地缘风险与应对在“一带一路”沿途、沿线诸多国家中,目前表态支持“一带一路”的有50多个,但是无条件支持的并不多。多数国家指望“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收益,但并未准备好投入,一些国家甚至公开恐吓,“支持缺乏而捣乱有余”,干扰“一带一路”的建设。政局不稳或对华关系紧张,更导致立场的逆转。根底设施投资都是战略性、长期性的,有赖于沿途国家的政局稳定、对华关系稳定,要防止可能的颜色革命干扰和对华挑拨。〔一〕美国的战略围堵一是美国的联盟体系破坏“一带一路”建设:与沙特的特殊关系怂恿三股势力搅局;二是为维护海上霸权,不断强化印太战略,加强亚太、印度洋军力,重点利用东亚海洋领土争端,挑唆声索国制造事端,企图“以邻制华”,遏阻中国“海洋崛起”;三是筹划沿途国家(尤其是缅甸、越南、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四是加紧通过利益集团代言人对中国施加影响,筹划推动“五独”势力的合流,推动台湾参加TPP;五是与日本一道,借助根底设施建设的环保、劳工标准等,利用亚行阻止亚洲根底设施投资银行,败坏“一带一路”声誉。应对:美国是实用主义的国家,也尽可能将美国利益融进来,引导、塑造美国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并以其盟国态度反推美国立场变化,使之朝向有利于、至少不阻碍或少阻碍“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开展。〔二〕俄罗斯的战略猜疑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态度一度是警惕和紧张的。一是怕绕过俄罗斯二是怕与欧亚联盟相对立三是怕取代上合组织。经过不断做俄罗斯政府工作,终于取得其支持,并将其远东开放和远东铁路改造工程融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带动俄罗斯经济开展。应对:在具体规划、实施中,需要中方始终考虑俄方利益,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工程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因此,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带来的麻烦,不只是以其主导的地区合作组织分化有关国家,更在于欧亚经济联盟的不接轨,不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与“一带一路”理念、体制不兼容。〔三〕印度的战略不合作一是本钱巨大(要8万亿美元大规模投入),印度不愿投入,担忧无法获益;二是所经地区争议、动乱,比方经过克什米尔地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过缅甸不稳定地区、中巴经济走廊经过不稳定弧等;三是担忧被中国包围,尤其是从海上、陆上恶化印度平安环境,担忧美国的介入影响其独立自主性等。未公开反对“一带一路”战略,甚至赞同将东北邦开放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对中国的工业园区、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十分看重。针对印度的大国心态与平安关切,中印可效仿中日21世纪友好委员会机制,建立中印21世纪友好委员会,加强战略磋商、地方交流,推动民间智库联系,探讨中印在印度洋、南海合作开发、经营的可能性。〔四〕日本的战略搅局一是在中南半岛、孟加拉湾搞互联互通与中国唱反调;二是利用其对外直接投资(FDI)优势搅局;三是通过非政府组织破坏中国工程;四是利用亚行基建工程与中国竞争。应对:当然,日本并非不能争取。中日韩自贸区、外长会晤以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都在化解日本可能的战略搅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北部延伸,联通韩日,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希望。总结确立两容、两分、两轨思路两容:一是与当地已有合作架构的兼容,尽量不另起炉灶;二是与域外力量的包容,不是排挤俄美欧日等域外势力。两分:就是分好工、分好责,不能全包。金融投资不能央行托底,平安风险不能解放军托底,必须让当地利益攸关方和社会力量对接上,把中国要维护平安变成他们要维护平安,把我们的风险变成他们的风险。两轨:就是针对沿线及域外国家的各种心态,在以下方面同时推进。第一,平安与经济双轨。第二,双边与多边双轨。第三,南海与印度洋双轨。第四,要抓住欧洲。三、“一带一路”的宗教考量学者在云南调研时遇到一位内地在老挝投资的商人,他不无感慨地说:“不要以为有钱就一定能搞定一切!我们想买一块地,最后村里的首领说周围都是他们的佛地,买不得。”陆路上:西安以西就逐渐进入穆斯林占主流的内亚地带。从阿富汗、巴基斯坦,到中亚五国、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直到土耳其,穆斯林人口均占各国九成以上。从云南进入老挝,缅甸到柬埔寨、泰国是小乘佛教主导的国家。海路上:过了金兰湾,就进入了穆斯林主导的“马来世界”,印尼有两亿多穆斯林,接近总人口的九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马来西亚穆斯林占六成以上,并在国家和地方均享有政治优势。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南亚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穆斯林人口超过一亿,分别是世界上第二、三、四大穆斯林国家。印度的印度教徒几近八成,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有七成之多。宗教在实施“一带一路”的区域不仅仅是信仰问题,而是完全处于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核心。因此,可以说“一带一路”其实是一个“宗教的路带”。“一带一路”只是中国扮演更多国际角色的开始,仅仅靠国际政治、商业、法律、工程技术人才,无法胜任这些角色。必须培养一大批深谙宗教特别是穆斯林社会生活状况,为当地社会所接受的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人才,为外派机构和基建工程的开展做评估、建议、培训、沟通、公关。仅凭看当地报纸和打听小道消息,根本无法了解具体的穆斯林社会,解决之道在于专业人才培养。四、西方对“一带一路”的误读〔一〕将“一带一路”看作中国版的“马歇尔方案”〔二〕“一带一路”被误读为对美国的挑战〔三〕中国借“一带一路”主导世界〔四〕中国借“一带一路”推进“新殖民主义”误读原因一、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运行机制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而中国只是参与者。二、在西方历史的开展进程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就意味着需要争夺海外市场、对外资本输出。五、西方对“一带一路”的冷静思考1、中国的成功首先来自于对国际体系的适应性融入。2、中国国力开展的高度不平衡性与脆弱的可持续性。3、角色转变的适应性六、“一带一路”建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