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内涵药用植物栽培历史、现状与展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内涵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三、药用植物栽培的意义四、药用植物栽培的地位与任务“药用植物”“栽培”“学”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药用植物: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治疗、预防疾病或保健功能的植物。中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统称为中药.草药:把民间流传的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统称为草药。中药、草药、中草药或中药材、药材没有质的区别,在实际应用上,一般都笼统称为中药。在医药教育和科研机构中,药材又被称作生药。药用植物药材药材好,药才好草药=草+药药效低时是草,药效高且满足人类需要时才是药。栽培:栽种和培植的意思。是人们对植物进行人工繁殖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技术。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丰富的意义。学学科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人工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中药材品质和产量,实现中药材“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一门应用学科。作物栽培学
旨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让人类吃好穿好,提高生活质量。药用植物栽培学
旨在提高药用植物的品质和产量,确保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药用植物栽培学“三要素”药用植物环境措施最大限度提高药用植物的品质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1.中药材种类繁多,涉及学科范围广,栽培技术复杂。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四次中药资源普查
第一次1960-1962四版《中药志》,常用中药材500多种
第二次1969-1973
第三次1983-1987中药资源12807种,药用植物种类383科,2309属,11146种
第四次试点工作已于2011年启动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1.中药材种类繁多,涉及学科范围广,栽培技术复杂。
药用植物类型多样
木本、草本、藤本
温带、亚热带、热带
营养器官、繁殖器官、地上部分、地下部分
根、根茎类:
•根入药
人参、黄连、三七、丹参、柴胡、黄芩、蒲公英(菊科)、防风(伞形科)、泽泻
•根皮入药
牡丹(毛茛科)、桑、梓实(紫薇科)、地骨皮(枸杞,茄科)
•根茎入药
川芎、白术(菊科)、苍术
•鳞茎入药
川贝母(百合科)、山慈菇(百合科)、石蒜(百合科)
茎、叶类:
•茎入药
卫茅(卫茅科)、山木通(毛茛科)、桂枝(樟科)
•茎皮入药
黄柏(芸香科)、杜仲(杜仲科)、厚朴(木兰科)
•木质部入药
苦木(苦木科)、儿茶(豆科)、沉香、
苏木(豆科)、檀香(檀香科)
•髓部入药
灯心草(灯心草科)、通草(五加科)
•树酯类入药
没药(橄榄科)、乳香(橄榄科)、松树、
阿魏(伞形科)、安息香(安息香科)
•叶入药
紫苏、菘蓝、枇杷叶
花类:
•花入药红花(菊科)、菊花(菊科)、忍冬(忍冬科)
•花柱入药西红花(番红花,鸢尾科)、玉米(禾本科)
•花粉入药香蒲(香蒲科)、马尾松(松科)
学科涉及到农学、园艺学等学科的知识,也涉及到中药学学科知识。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1.中药材种类繁多,涉及学科范围广,栽培技术复杂。薏苡山茱萸西红花黄连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2.多数药用植物的栽培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主要以沿袭传统种植经验为主,栽培技术粗放,质量意识薄弱
科学高效的栽培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很低
育种研究和技术严重滞后,优良品种少产量低,质量不稳定,不可控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3.药材栽培的道地性——道地药材(Geo-authenticcrudedrugs)是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货真、质优,品质稳定可靠。(早期是药材质优的概念)“道地”和“地道”
深入研究名词来源,应该把“道地”、“地道”和“道地药材”区分开。从古代文献看,前两个词汇不一定有优质的意思。“道地药材”这个名词,古代文献没有出现,目前许多人都把明代刘文泰在《本草品汇精要》一书中出现的“道地”一词和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出现的“地道”一词作为道地药材的出处,这其实有失妥当。
“道地”《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刘文泰等撰辑。所录药目主要是取材于《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拾遗》以及唐、宋诸本草典籍。该书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十部。
每种药物分列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反、制、治、合、禁、代、忌、解、赝,共24项进行描述。但不是每种都列这24项(“非每药悉具。”)
《本草品汇精要》凡例中【地】项说明:
“三曰地载出处也。”因此,【地】项是说明该药产地。在此项下,首先列举《图经本草》(或其他本草文献)记载的产地,后才在有些种类用括弧列出[道地]一词来补充某种药材的产地。因此“道地”应该是指明代该药材的主产区,而且并不都认为是佳品。泽泻项下:“【地】[图经曰]汝南池泽山东河陕江淮南郑邵武青代亦有之。[道地]泾州华州汉中者佳。”再如“细辛”项下:“【地】东阳临海高丽(图经曰)今处处有之[道地]华阴山谷。”此处就没有称产于华阴山谷的细辛为佳品。
因此不能说“道地”就是优质药材,只是表示明代的药材主产区。
“地道”《本草备要》清代洪昂编撰,书中两处提到“地道”一词。一处在《本草备要凡例》,“药品稍近遐僻者,必详其地道形色。”古代文言文由于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在断句方面会有不同意见。另一处在《药性总义》中,这样记载:“药之为用,或地道不真,则美恶迥别。”这里明确指出,使用药材,必须“地道”“真”,也就是必须注意生境和产地。“地道形色”应该断为“地、道、形、色”四个方面。
地—生境
道—产地(古时候“道”是行政单位)形—形态特征色—颜色
“道地药材”“道地药材”这个词汇,古代本草文献没有出现。胡世林教授指出,最初有据可查是明代戏曲学家汤显祖戏剧《牡丹亭》第三十四出《诇药》(音xiòng)(求药)中。这出戏里石道姑去医生那里求取还魂药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好铺面!这‘儒医’二字杜太爷赠的。好道地药材”。有了这个名词,中药店的招牌上往往写上这四个字,意思是说,本药店所备的药材都是各地名产。因此,在19世纪“胡庆余堂“有“本堂自运各省道地药材”的文字记载,也就是说,他们的药材采自药材的主产区,但也没有明确说是优质药材。在这里“道地药材”应该理解为“主产区药材”。“道地”和“地道”是历史出现的词汇,而“道地药材”这个名词,是现代词汇,最先提出“道地药材”概念,并真正在学术界得到公认,是我国学术界专家谢宗万教授和胡世林教授。胡世林教授有一本专著《中国道地药材》。因此“道地药材”应该是现代的一个专有名词。“道地药材”,是指“在一定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集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比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为世所公认而久负盛名者称之。因此,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
”我国古代“天药相应”“地胜药灵”的道地药材观道地药材特点:优良种质产区相对固定,具区域性栽培和加工有特色品质优于其他地区,疗效佳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4.注重产量更注重品质中药是一种特殊商品有效成分形成和含量受药用植物种质、生长环境、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方法、贮藏运输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三、药用植物栽培的意义
生产优质药材
维护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
中药资源的红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精准扶贫
提升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中药国际化、现代化四、药用植物栽培的地位与任务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服务业• 野生药材资源采集• 中药材野生抚育及种植养殖
(核心环节)• 中药材生物工程• 中药材加工与贮藏• 中药材流通中药产业中药农业:利用药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中药材产品的生产活动第二节药用植物栽培历史、现状与展望一、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与现状二、药用植物栽培展望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药用植物: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治疗、预防疾病或保健功能的植物。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约于公元1-2世纪成书。也是我国本草的启蒙者,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概括地论述了药材的生境、采集时间及贮藏等。唐朝苏敬等编著的《新修本草》(公元657-659年)(又称《唐本草》)全书载药850种,新增药物114种,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宋代苏颂《本草图经》(公元1061年)是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绘的版刻药物图谱,全书收集药物780种。明代太医刘文泰等编纂《本草品汇精要》(公元1503-1505年),本书是明代唯一的官修大型综合性本草,共记载药物1815种。《本草纲目》(公元1552-1578年),是一部集我国历代药学之大成而精深的本草专著,为巨型综合性本草,收药1892种。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现状新中国成立之初,家种中药材约140种。新中国成立后,药用植物栽培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约3000万亩。在600多种常用药材中,近300种已开展人工种植或养殖;1000种市售药材中,70%中药材品种数量仍来自野生资源,30%品种来自栽培和养殖的药材品种,产量占供应量70%以上。产业化经营得到重视,形成多种产业化模式。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已见成效。自国家局2004年3月16日发布第1号中药材GAP检查公告,8个中药材品种的8个种植基地首批通过GAP认证以来,截至2016年1月,共有146家公司的近19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
GAP认证(含复认证)。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现状全国17个专业的中药材市场:
广西玉林、河北省安国、安徽省毫州、湖北省蕲州、江西省樟树、湖南省邵东县廉桥、广州市清平、成都市荷花池、河南省禹州、重庆市解放路、哈尔滨市三棵树、西安市万寿路、广东省普宁、湖南省岳阳市花板桥、昆明市菊花园、山东省鄄(音倦)城县舜王城、兰州市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种质不清,来源混乱;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农残、重金属超标;质量不稳定;野生资源的毁灭性开发;……药用植物栽培展望(1)药用植物栽培科学化(2)发展道地中药材(3)加强绿色栽培技术和生态种植模式的研究和推广(4)大力开展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和推广(5)加强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6)实施中药材GAP和加强中药质量控制(7)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要逐步改变落后、分散的药材种植、采集形式,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中药精细农业。
中药产业链: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知识产业第三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一、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目的与意义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三、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与认证一、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目的与意义中药质量不稳定,农残、重金属超标,标准化程度低中药国际化、现代化中药材标准化中成药标准化中药饮片标准化中药标准化对药材生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药材内在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并由此延伸至中药科研、生产、流通的所有质量领域,为整个中药材质量体系打下基础。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2002年6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2003年9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并于2003年11月1日起开始正式受理中药材GAP的认证申请工作。GoodAgriculturalPractice,GAP中药材GAP认证检查项目共104项,其中关键项目19项、一般项目85项。关键项目不合格称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合格称为一般缺陷。其中,涉及植物类药材的检查项目78项、关键项目15项、一般项目63项。项目结果严重缺陷一般缺陷0≤20%通过GAP认证0>20%不通过GAP认证≥1项0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OP)-----切实可行的符合GAP要求的具体药材品种生产技术规程安全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目前应注重研究和制订的SOP有:农业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动态变化;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良种选育与复壮等;物种鉴定及种子种苗标准;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研究总结及优化组合;病虫害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农药使用规范及安全使用标准,农药最高残留及安全间隔期的确定;肥料的合理使用及农家肥的无害化处理,药用植物专用肥的研制;药材活性成分和指标成分的积累动态及最佳采收期的确定;药材采收、产地初加工方法的研究与改进;药材质量的检测与认证(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药材包装、运输和贮藏方法的研究与改进;现代企业文件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
第一章总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4月17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
为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保证中药材质量符合标准,以满足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订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GAP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
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第五条
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第六条
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GAP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
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第八条
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第九条
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第十条
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GAP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药用植物第十一条
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第十二条
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第十三条
允许施用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GAP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药用植物第十四条
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规律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第十五条
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的药用部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打顶、摘蕾、整枝修剪、覆盖遮荫等栽培措施,调控植株生长发育,提高药材产量,保持质量稳定。第十六条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如必须施用农药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GAP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药用动物第十七条
根据药用动物生存环境、食性、行为特点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确定相应的养殖方式和方法,制定相应的养殖规程和管理制度。第十八条
根据药用动物的季节活动、昼夜活动规律及不同生长周期和生理特点,科学配制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适时适量地补充精料、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必要的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类激素等添加剂。饲料及添加剂应无污染。第十九条
药用动物养殖应视季节、气温、通气等情况,确定给水的时间及次数。草食动物应尽可能通过多食青绿多汁的饲料补充水分。第二十条
根据药用动物栖息、行为等特性,建造具有一定空间的固定场所及必要的安全设施。GAP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药用动物第二十一条
养殖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建立消毒制度,并选用适当消毒剂对动物的生活场所、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加强对进入养殖场所人员的管理。第二十二条
药用动物的疫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定期接种疫苗。第二十三条
合理划分养殖区,对群饲药用动物要有适当密度。发现患病动物,应及时隔离。传染病患动物应处死,火化或深埋。第二十四条
根据养殖计划和育种需要,确定动物群的组成与结构,适时周转。第二十五条
禁止将中毒、感染疫病的药用动物加工成中药材。GAP
第五章采收与初加工第二十六条
野生或半野生药用动植物的采集应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应有计划地进行野生抚育、轮采与封育,以利生物的繁衍与资源的更新。第二十七条
根据产品质量及植物单位面积产量或动物养殖数量,并参考传统采收经验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包括采收期、采收年限)和方法。第二十八条
采收机械、器具应保持清洁、无污染,存放在无虫鼠害和禽畜的干燥场所。第二十九条
采收及初加工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非药用部分及异物,特别是杂草及有毒物质,剔除破损、腐烂变质的部分。GAP第五章采收与初加工第三十条
药用部分采收后,经过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适宜的加工,需干燥的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迅速干燥,并控制温度和湿度,使中药材不受污染,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第三十一条
鲜用药材可采用冷藏、砂藏、罐贮、生物保鲜等适宜的保鲜方法,尽可能不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如必须使用时,应符合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第三十二条
加工场地应清洁、通风,具有遮阳、防雨和防鼠、虫及禽畜的设施。第三十三条
地道药材应按传统方法进行加工。如有改动,应提供充分试验数据,不得影响药材质量。GAP第六章包装、运输与贮藏第三十四条
包装前应检查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包装应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并有批包装记录,其内容应包括品名、规格、产地、批号、重量、包装工号、包装日期等。第三十五条
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应是清洁、干燥、无污染、无破损,并符合药材质量要求。第三十六条
在每件药材包装上,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第三十七条
易破碎的药材应使用坚固的箱盒包装;毒性、麻醉性、贵细药材应使用特殊包装,并应贴上相应的标记。GAP第六章包装、运输与贮藏第三十八条
药材批量运输时,不应与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装。运载容器应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应有防潮措施。第三十九条
药材仓库应通风、干燥、避光,必要时安装空调及除湿设备,并具有防鼠、虫、禽畜的措施。地面应整洁、无缝隙、易清洁。药材应存放在货架上,与墙壁保持足够距离,防止虫蛀、霉变、腐烂、泛油等现象发生,并定期检查。在应用传统贮藏方法的同时,应注意选用现代贮藏保管新技术、新设备。GAP第七章质量管理第四十条
生产企业应设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并应配备与药材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场所、仪器和设备。第四十一条
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负责环境监测、卫生管理;(二)负责生产资料、包装材料及药材的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三)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四)负责制订和管理质量文件,并对生产、包装、检验等各种原始记录进行管理。GAP
第七章质量管理第四十二条
药材包装前,质量检验部门应对每批药材,按中药材国家标准或经审核批准的中药材标准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应至少包括药材性状与鉴别、杂质、水分、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指标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及微生物限度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第四十三条检验报告应由检验人员、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签章。检验报告应存档。第四十四条
不合格的中药材不得出场和销售。GAP
第八章人员和设备第四十五条
生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应有药学或农学、畜牧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药材生产实践经验。第四十六条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药材质量管理经验。第四十七条
从事中药材生产的人员均应具有基本的中药学、农学或畜牧学常识,并经生产技术、安全及卫生学知识培训。从事田间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栽培技术,特别是农药的施用及防护技术;从事养殖的人员应熟悉养殖技术。第四十八条
从事加工、包装、检验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皮肤病或外伤性疾病等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材的工作。生产企业应配备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检查。GAP第八章人员和设备第四十九条
对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人员应定期培训与考核。第五十条
中药材产地应设厕所或盥洗室,排出物不应对环境及产品造成污染。第五十一条
生产企业生产和检验用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的要求,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校验。GAP
第九章文件管理第五十二条
生产企业应有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标准操作规程。第五十三条
每种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均应详细记录,必要时可附照片或图像。记录应包括:(一)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来源;(二)生产技术与过程:1.药用植物播种的时间、数量及面积;育苗、移栽以及肥料的种类、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农药中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莠剂的种类、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等。
GAP
第九章文件管理2.药用动物养殖日志、周转计划、选配种记录、产仔或产卵记录、病例病志、死亡报告书、死亡登记表、检免疫统计表、饲料配合表、饲料消耗记录、谱系登记表、后裔鉴定表等。3.药用部分的采收时间、采收量、鲜重和加工、干燥、干燥减重、运输、贮藏等。4.气象资料及小气候的记录等。5.药材的质量评价:药材性状及各项检测的记录。第五十四条
所有原始记录、生产计划及执行情况、合同及协议书等均应存档,至少保存5年。档案资料应有专人保管。GAP
第十章附则第五十五条
本规范所用术语:(一)中药材指药用植物、动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二)中药材生产企业指具有一定规模、按一定程序进行药用植物栽培或动物养殖、药材初加工、包装、储存等生产过程的单位。(三)最大持续产量即不危害生态环境,可持续生产(采收)的最大产量。(四)地道药材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五)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植物(含菌物)可供繁殖用的器官、组织、细胞等,菌物的菌丝、子实体等;动物的种物、仔、卵等。
GAP
第十章附则(六)病虫害综合防治从生物与环境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生物的、农业的、化学的方法及其他有效生态手段,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目的。(七)半野生药用动植物指野生或逸为野生的药用动植物辅以适当人工抚育和中耕、除草、施肥或喂料等管理的动植物种群。第五十六条
本规范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五十七条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三、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与认证因地制宜,尊重规律中药材GAP基地的建设选址(生态环境,交通,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规划(小区、道路、排灌系统)环境质量要求(大气、土壤、水质)品种选择与配置(主栽品种)基地的分类和功能(小试基地、种植示范基地、大规模种植基地)中药材GAP基地的质量管理专设中药材GAP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质量管理、检验(查)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检验、检测人员资质要求三、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与认证中药材GAP认证中药材GAP认证管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承担具体的认证工作
组织体系:环境监测机构;
质量检验机构(各级药检所);
注册管理机构;
认证机构三、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与认证中药材GAP认证中药材GAP认证实施过程三、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与认证中药材生产企业省(区、市)食药监局国家食药监局局认证中心初审意见(40日内)形式审查(5个工作日)若专家论证(30个工作日内)审查意见,制定检查方案,确定现场检查时间(30个工作日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犬生理护理方法
- 康复医学科中风康复治疗指南
- 小学训练班级凝聚力的团体辅导
- 借款分红协议书
- 前期项目合作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铜陵市五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下岗人员劳动协议书
- 未签保密协议书
- 供水分离移交框架协议书
- 健康管理常见疾病症状解析及护理方法
- 四川甘孜州甘孜县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4
- 2024年人教PEP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三年级起点)
- 牙周病学课件
- 大型体育馆满堂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 2025年广东佛山职业病诊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模拟题库及答案
- 2025年6月16日更新的第34批REACH250项高度关注物质SVHC清单
- 2025-2030中国燃气管道第三方施工破坏防控体系构建研究报告
- 2025年(完整版)全国高考一卷数学试题及答案
- 数据库版本管理手册
- 2025年交管12123版学法减分全部试题及答案解析
- 建设工程造价鉴定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