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34022-2024太阳能干燥系统技术规范_第1页
NBT34022-2024太阳能干燥系统技术规范_第2页
NBT34022-2024太阳能干燥系统技术规范_第3页
NBT34022-2024太阳能干燥系统技术规范_第4页
NBT34022-2024太阳能干燥系统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阳能干燥系统技术规范(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24-05-24发布国家能源局发布前言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分类 15技术要求 2 47施工、调试与验收 68运行维护 79节能量和减排量计算 7 9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代替NB/T34022—2015《太阳能干燥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与NB/T34022—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5年版的第1章);b)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5年版的第3章)c)增加了分类(见第4章);d)更改了技术要求(见第5章,2015年版的第4章);e)更改了试验方法(见第6章,2015年版的第5章);f)增加了施工、调试与验收(见第7章);g)增加了运行维护(见第8章);h)增加了节能量和减排量计算(见第9章)。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春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沐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桑乐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玉溪市太标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阳光博士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深圳精渔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文峰、张同伟、肖凯、田录龙、孙艺霞、周井飞、种阳、秦骥、安利娟、贾铁鹰、王云峰、董保成。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太阳能干燥系统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太阳能干燥系统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施工、调试与验收、运行维护和节能量和减排量计算等。本文件适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型干燥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55-2019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6424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GB/T12936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T14095农产品干燥技术术语GB/T17581真空管型太阳集热器GB/T19565总辐射表GB/T26976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技术条件GB/T26977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801-201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NB/T10156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通用技术规范NB/T10158-2019空气源热泵果蔬烘干机NB/T10784太阳能干燥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计算方法NB/T11034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现场测试和评价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12936和GB/T140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干燥系统中太阳能集热系统供热量与干燥时系统在干燥周期内所需的总能耗比值。4分类24.1干燥系统按结构型式分为:c)半开式。4.2根据干燥对象典型干燥工艺温度要求,干燥系统按热风干球温度t分为:b)中温型:50℃<t≤100℃;4.3干燥系统按集热器循环工质分为:a)空气集热器型;b)液体集热器型。5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5.1.1应根据干燥对象的干燥特性、干燥强度、批处理量和节能等要求,对系统进行选型,并在明显位置明示相关技术参数。5.1.2太阳能干燥系统的干燥负荷设计宜考虑物料特性、设备空间、风道,能流密度、干燥时间和批处理量等因素,系统的规模应依据当地太阳能资源、干燥负荷、安装条件及经济等因素确定,在设计时合理确定太阳能干燥保证率。5.1.3不同地区太阳能干燥系统的太阳能干燥保证率宜满足表1的要求,测量值与设计值之偏差不宜大于10%。表1不同地区太阳能干燥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推荐值太阳能年辐照量(GHR)MJ/m²最丰富很丰富丰富注:太阳能资源等级来自于GB/T37526-2019。5.1.4太阳能干燥系统的辅助能源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适用。5.1.5干燥机组的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标识应清晰。5.1.6在太阳能与辅助热源联合供热条件下,干燥室内平均温度应达到设计温度。5.1.7干燥箱内的热风平均温度不应高于保证干燥物料品质所允许的加热温度2℃。5.1.8干燥机组的噪声应不大于85dB。5.1.9干燥后的物料含水率应满足相应要求。5.1.10干燥后物料的品质应满足相应要求。太阳能干燥系统表面应平整、均匀平滑,无明显的色差、划痕、裂纹和剥落等。35.3.1对操作者存在或有潜在危险的风机进风口、高温热源装置及部件等部位,应在其附近明显位置上固定永久性安全警示标志。5.3.2使用说明书中应有安全注意事项,产品上设置的安全警示标志应在使用说明书中复现。5.3.3室外作业的干燥系统应置于避雷保护系统范围中,如不处于建筑物上避雷系统的保护中,应按GB50057的规定增设避雷措施。5.3.4太阳能干燥系统的电器设备电气安全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5.3.5高温型和中温型干燥机组风机电动机和电源线的绝缘和耐温度等级应达到GB/T755-2019中规定的F级的要求。所有电线、电缆应安装在阻燃管或金属管内,电气设备应装有漏电保护装置和良好的接地装置。5.4部件5.4.1太阳能干燥系统采用的太阳能集热器应符合如下要求:a)空气集热器符合GB/T26976的要求;b)平板型集热器符合GB/T6424的要求;c)真空管型集热器符合GB/T17581的要求;d)集热器总面积实测值与总面积标称值的偏差在±5%以内。5.4.2干燥箱应符合如下要求:a)干燥箱的结构、尺寸与材料应与集热器最高温度、干燥物料的尺寸和干燥特性、使用地的太阳辐射、气象条件相适应;b)干燥箱保温和密封性能良好;c)干燥室内腔应方便清洗,清洗和结露产生的水应能排尽;d)干燥箱容积标称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应在±5%以内。5.4.3电控装置应符合如下要求:a)太阳能干燥系统的控制器应具备程序启动、连锁保护、自动报警、热风温度的设定与显示、工作温度的显示等功能;b)控制器的功能应保证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5.4.4循环泵和风机应符合如下要求:a)循环泵和风机应与传热工质有很好的匹配性;b)循环泵和风机的安装应按制造厂家的要求进行,并做好接地保护。c)循环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应保证干燥系统的正常运行。5.4.5管路应符合如下要求:a)不应出现结渣、结垢或沉积;b)对于以空气作为干燥介质的系统,连接管路宜短,产生的风阻宜足够小;c)保温制作应符合GB/T4272的要求;d)热风管道宜设置有热空气温度监测装置。5.4.6换热器应符合如下要求:a)应与传热工质有良好的相容性;b)热空气干燥系统的换热器应有防尘措施,并方便清洗;c)以水作为换热介质的系统如水温高于60℃,换热器应有除垢或清洗装置;d)以导热油作为换热介质的系统,换热器应有导热油更换及清洗装置。45.4.7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辅助热源进行干燥时,机组性能应符合NB/T10156的规定。5.5干燥工艺5.5.1干燥作业前,应根据干燥对象的干燥特性,确定相应的干燥工艺。5.5.2干燥作业中,应满足干燥对象不同干燥阶段温湿度、风速工艺要求。5.5.3宜根据不同的干燥对象进行干燥工艺的调整。5.6热风温度不均匀性干燥箱内的热风温度不均匀性应不大于受干燥物料的相应要求,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大于±5℃。5.7批处理量干燥系统的批处理量应不小于明示值的95%。5.8失水量不均匀度干燥物料的失水量不均匀度应不大于5%。5.9干燥强度系统的干燥强度应不小于明示值的95%。6试验方法6.1系统性能试验要求6.1.1系统性能试验周期应与物料干燥期同步,即选取所干燥物料的一个干燥周期作为测试周期。6.1.2系统性能测试期间总太阳辐照量应达到系统设计值,一个完整的干燥周期内,平均日太阳辐照量与当地年平均日辐照量的差值小于20%,且应至少包括一整天并满足日太阳辐照量H≥16MJ/m²,测试期间日平均环境温度15℃≤ta≤30℃;相对湿度应低于80%。6.1.3所用仪器设备在测量范围内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仪器设备性能参数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热风和排风温度响应时间小于5s空气相对湿度1级总辐射表应满足GB/T19565的要求电量1.0级互感器应不低于0.5级(如有)5注:“—”为不适用排风温度te、排风相对湿度RHe、排风流量me和热风流量m,计算每个采样期间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应不大于1h。6.1.5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测量a)太阳能干燥系统采用空气为传热介质,其得热量测试按GB/T26977规定的方法进行;b)太阳能干燥系统采用水、油为传热介质,其日热性能的测试参考NB/T34022中的方法进行;c)当集热试验开始时贮热水箱内初始水温与测试用冷水温差无法小于2℃时,以实际工况为准。6.1.6系统总能量测量干燥周期内所消耗的系统总能量为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的能量Q₅与辅助能源提供的能量之和Q,辅助能源的测试根据所消耗的煤、油、气、电等能源进行换算。6.1.7太阳能干燥保证率太阳能干燥保证率按公式(1)进行计算: f—太阳能干燥保证率,%;6.1.8对于干燥周期超过24h的太阳能干燥保证率按公式(2)进行计算:f—太阳能干燥保证率,%;f₁、f₂、f₃、f;—在测试周期各太阳辐照量下的单日太阳能干燥保证率,%;i—测试天数,即为物料的干燥周期。6.2外观视检太阳能干燥系统外观情况,记录检查结果。6.3安全逐项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6.4.1集热器6查验太阳集热器的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等相关文件。太阳能干燥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用直尺或卷尺进行测量。检查干燥箱。干燥箱的容积用直尺或卷尺进行测量后计算。检查并记录电控装置功能及控制器检测报告。6.4.4循环泵和风机检查并记录循环泵和风机接地及风量风压。检查并记录管路及保温情况。6.4.6换热器6.5干燥工艺控制按6.1中的试验要求,检查记录的结果是否符合物干燥各阶段的工艺要求。6.6热风温度不均匀性6.7批处理量6.8失水量不均匀度6.9干燥强度7施工、调试与验收7.1施工7.1.1太阳能干燥系统的基础为混凝土浇筑的水平地面或钢结构搭建的水平基础。7.1.2地基上应设排水槽。7.1.3集热器间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密封可靠、无工质泄漏,无扭曲变形。7.1.4集热器连接完毕,应进行气密性试验,气密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7.1.5安装太阳能干燥系统时不应造成系统各部件外壳变形和划痕。7.1.6干燥室应方便清洗、无死角,清洗水应能排尽。77.1.7管路保温应在气密性试验后进行,保温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保温材料和及其保护措施应能耐受系统最高的运行温度。7.1.8电气设施的安装应符合GB50303的规定。各类盘、柜应按说明书要求安装在合适的环境中,系统的配电及控制线路应穿管后暗敷,配电及控制线路应安全、牢固。7.1.9室外安装电气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太阳能干燥系统与接地端子间的接地电阻宜小于7.2.1系统安装完毕、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调试并记录。7.2.2系统调试应包括单机和部件调试、系统联动调试和试运行。系统单机和部件调试及试运行合格后,进行系统联动调试;系统联动调试应按设计要求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系统联动调试合格后,应进行至少1次按实际物料干燥工艺的完整调制过程试运行。7.2.3设备单机和部件调试,至少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在满足6.1.2的试验条件下,连续运行2小时,太阳能干燥系统工作正常;b)在不满足6.1.2的试验条件下,辅助能源系统正常运行;c)温度、湿度、时间控制等仪表和监控显示设备应动作准确、显示正常;d)电气装置与自动控制系统接线应正确,接地应良好,并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功能,控制动作应准确可靠。7.3.1干燥系统的竣工验收应在调试合格后进行。7.3.2警示标志和明示内容应满足要求。7.3.3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方位角和倾角应满足设计要求,安装允许误差应在±3°以内。7.3.4干燥箱容积标称值与容积实测值的误差应在±5%以内。7.3.5竣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