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精、准、巧研究 论文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精、准、巧研究 论文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精、准、巧研究 论文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精、准、巧研究 论文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精、准、巧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精、准、巧研究【摘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课堂提问则扮演者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作用。然而在各校,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与应用,有众多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现象。为此,笔者意通过对课堂提问精、准、巧研究,给需要的老师提供些许建议。【关键词】分层精准巧提问引导继续深入研究课堂提问的背景1.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关注课堂提问我们知道了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但是,每节数学课的展开,并不是强制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核心素养的所有要求,这个不可能也不现实。我们提倡的是,每一节数学课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各方面能力。提升各方面能力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也是培养他们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呢?毫无疑问,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重要。而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方式最多的就是课堂提问。因此,针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需继续重视课堂提问数学源自于生活中。在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一种观点:“同样的一句话,由不同的人说出就可能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产生不同的效果!”数学源自于生活中,既然生活中是这样,那么在数学教学中也一样。经验丰富的老师们都知道,同样的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气、甚至不同的组词说出来,那么它传递出来的信息也将不同。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设计课堂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又要注意哪些内容呢?二、课堂提问精、准、巧研究1.精—时机要精准,内容要精练课堂时间非常宝贵,宝贵到很多教师下课后都不愿意离开教室。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时间不够用?是因为知识太多,没办法要多占用时间,还是我们教师本身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自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特别是师生互动时,课堂提问不精准、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不知教师所云,课堂也就不断出现“冷场”。而教师为了获得所需要的答案,又不断重复提问,也就出现了极大地“时间浪费”。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高效性?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提问更精准,重点更突出?①课堂提问,时机要精准A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播放了一段《圆圆的世界》(mv),学生们听完很放松,被画面深深吸引。听完后,教师宣布上课。上课后,教师进行课堂提问,询问学生,我们今天上新课,你能从刚才的歌曲中收获什么?B教师在学习《圆的认识》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播放了一段音乐《圆圆的世界》(mv)。播放之前,教师即进行课堂提问:“你们可以歌曲短片中获得哪些有关于圆的知识?”随后再播放音乐,学生们被画面深深吸引的同时,头脑不断分析总结着圆的特征。这两位教师处理的方法究竟谁的更好一点?我想答案很清楚,B教师处理的好。为什么?我们来仔细分析。显然,B教师课堂提问的时机更加精准,A教师却无意中浪费了很多时间。播放音乐时,孩子也仅仅在听歌,没有任何思考。听完之后,孩子首先要用几分钟平复心情,然后才能思考教师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就是明显的浪费时间,时机不对。它就没有发挥歌曲在引导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将歌当做歌来听,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反之,B教师以教学内容为起点,寻找与其相关的情境。学生听音乐时,又能引导孩子随着音乐思考。这样做,既可以使孩子身心放松,又可让孩子紧随课堂内容,不断地思考问题。当孩子听完音乐后,头脑中也就有了答案。这样一来,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我们课堂提问的高效性也就显示出来。②课堂提问,内容要精练此外,数学课堂的教师提问应该更加精炼。我们的提问应该是语言简单,句意浅显,并尽量以短句为主。语言简单,句意浅显,指的是教师提问时,应该尽量说简单的话,说明了的话,不要故意的去绕学生,故意让学生听不懂,不理解。教师提问后,学生听不懂,不理解,并不能体现这个教师有多大能耐,相反,则显出这个老师的“高处不胜寒”。课堂提问要短句为主。这指的是语言的长度要尽量短,不能长句、复句一大堆。短句为主,可以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可更直白的思考问题。如果实在避免不了长句,可以通过语音,同学朗读等方式创新的提问学生。2.准—要有明确导向,要有明确指引课堂提问的准,体现在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且具有一定的指引性。例如:教师想提问学生:“你能从==的算式中找出哪些规律?”这里,就有着两种不同的问法。A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举手发言。”B教师问:“我们观察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手势表达从左往右看,从有往左看)你发现了什么?”两种典型的问法折射出了两个老师不同的提问策略。A教师的课堂提问是笼统型的。看是一个发散性思维的提问,但在实际课堂中,却会冷场。因为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回答什么?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来回答?B教师的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有准确的切入点。她的提问让学生能思考、会思考、有指向性地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目标。有了目标后,也就可以尽情的思考了。当然,这种做法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并不相悖。我们知道,发散思维绝不等同于无目标思维,发散思维讲究的是有目标的拓展性思维,前提一定是要有目标,有方向。有了明确方向,再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真正成功。因此,让课堂提问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是必需的,这样才能让孩子有目标的思考!3.巧—课堂提问要注重技巧,要有活力课堂提问应注重技巧并具有活力。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师生录音、动画、音乐、数字模拟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技巧性的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活力,更可以拓宽孩子的眼界,让孩子了解课堂内外的变化。这些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更是弥足珍贵。例如:认识分数的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情景导入:出示PPT,教师读:“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因为表现的很好,村长决定分一个蛋糕给他们吃。村长为了公平,拿了一把刀开始认真的切起蛋糕来。忙碌了一段时间后,喜羊羊获得了这块蛋糕的,美羊羊分得了这块蛋糕的,沸羊羊获得了这块蛋糕的。此时,三个人都非常困惑。他们总觉得对方的蛋糕比自己的多,于是他们之间争吵了起来。请问同学们村长这种分法公平吗?他们分得的蛋糕同样多吗?大家讨论下,试试看?”这是一个简单的情境导入,但却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情境导入符合孩子心理,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这个问题情境的导入也暴露出了课堂教学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教师教学中经常出现。课堂提问的叙述性语言太多。当这个大问题呈现在ppt上时,不用说学生,就是教师自己也都会感觉字太多!一眼望去,整个PPT密密麻麻的全是字。我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中的语言应该是简单的、精练的,绝不能长篇大论、洋洋洒洒。这么多的文字,让人听到一半就失去兴趣,哪还有心思考、学习?教师长时间阅读问题,缺乏感染力,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面对此类导入的问题,实在不可避免的,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1.学生读。与其让老师“喋喋不休”不如让孩子自己读。孩子们自己读,即有利于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又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课前录音。我们可以在课前找一个表现力强的孩子录音,课堂上用到时,可以进行播放,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更大提高。经过学生的参与,再加上音乐、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你的课堂提问一定比苍白语言的提问更具吸引,更具活力。三、课堂提问“小而不小”,应引起足够重视课堂提问常常被忽视,甚至有些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对课堂提问不做设计,认为其只是简单的问答而已,这种想法明显不对。笔者认为,虽然课堂提问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所占比列不多,可能只有几分钟时间。但它却能在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发挥巨大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做到“小”而不“小”。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要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师要躬亲共守。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使孩子学会学习,那么我们教师自己就应该先学会提问。课堂提问的简洁、高效,将有利于引导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