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0kV石青线N4~N44段线路迁改工程总说明书施工图卷册总目录综合部分第1册施工图设计说明书JZ21/CQS-05S-A01电气部分第一卷杆塔明细表及平断面定位图第1册杆塔明细表及平断面定位图JZ21/CQS-05S-D0101第二卷机电施工图第1册机电施工图JZ21/CQS-05S-D0201第2册金具组装图JZ21/CQS-05S-D0202结构部分第一卷铁塔与基础明细表第1册铁塔与基础明细表JZ21/CQS-05S-T0101第2册基础施工图JZ21/CQS-05S-T0102第二卷铁塔结构图第1册1B1Y1-ZM1直线塔结构图1B1Y1-ZM1第2册1B1Y1-ZM2直线塔结构图1B1Y1-ZM3第3册1B1Y1-ZM3直线塔结构图1B1Y1-ZM3第4册1B1Y1-J1转角塔结构图1B1Y1-J1第5册1B1Y1-J1转角塔结构图1B1Y1-J2第6册1B1Y1-J1转角塔结构图1B1Y1-J3第7册1B1Y1-J1转角塔结构图1B1Y1-J4技经部分
施工总说明书目录1总述 11.1设计依据 11.2设计采用的技术规程 11.3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11.4建设、设计、运行单位 21.5主要技术特性及经济指标 22线路路径 42.1概况 42.2路径路径 42.3沿线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情况 42.5交通运输情况 42.6主要交叉跨越 42.7房屋跨越情况 53机电部分 63.1气象条件 63.2导线和地线 63.3导线、地线的安全系数 83.4导线、地线防振措施 83.5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 83.6金具 103.7相序及换位 114结构部分 124.1设计的依据 124.2杆塔型式选择 124.3铁塔材料及防护 124.4基础型式的选择 134.5杆塔与基础连接方式 134.6杆塔位自然环境保护 145施工注意事项 16PAGE71总述1.1设计依据1)本工程的初设文件。2)本工程的初设审查意见。1.2设计采用的技术规程该设计中执行以下规程、规范:1)《《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GB50545-2010)。2)《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和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434-1996)3)《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4)《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5)《送电线路对通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程》(DL/T5063-1996)6)《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6)7)《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T51859-2002)8)《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1997)9)《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等国家相关规程规范。1.3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1.3.1110kV石青线N4~N44段线路迁改工程迁改110kV石青线N4~N44段线路迁改工程(电压等级为110kV,导线截面为150mm2;全线长约12.186km,全线为5mm冰区,单回路架设,地线一根采用24芯OPGW,另一根采用JLB20A-50铝包钢绞线。1.3.2OPGW通信工程随迁改线路于110kV石青线N4~N44段线路迁改杆塔架设1根24芯OPGW,OPGW光缆线路长度约12.186km。1.3.3拆除原110kV石青线N4~N44段约12.3km导、地线及杆、塔38基(直线塔5基,耐张塔6基,耐张钢管杆1基,水泥双杆26基)。1.3.4本工程设计范围即包括上述线路本体工程及其影响范围内的通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的保护设计、工程概算以及运行维护的辅助设施。1.4建设、设计、运行单位1.4.1建设单位涪陵聚龙电力有限公司1.4.2设计单位重庆九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1.4.3建设期限2023年投产1.5主要技术特性及经济指标1.电压等级:110kV2.线路起止点:起点:110kV石青线N4。迄点:110kV石青线N44。3.回路数:单回路架设4.架空线路长度:12.186km5.最大设计风速:全线按25m/s风速设计。6.导线最大设计覆冰厚度:5mm覆冰。7.导、地线型号导线:采用JL/G1A-150/25钢芯铝绞线。地线:单回路段1根采用JLB20A-50铝包钢绞线,另一根采用OPGW-24B1-50架空复合光缆。8.年平均雷电日:50天9.沿线地形:丘陵70%;一般山地30%。10.沿线地质:普通粘土20%,松沙石30%,坚石50%;11.地震裂度:小于VI度。12.绝缘子型号:线路直线悬垂串采用70kN玻璃绝缘子,跳线串采用70kN玻璃绝缘子;耐张采用70kN玻璃绝缘子。详见:《杆塔明细表》,图号:JZ21/CQS-05S-D0101-01。13.杆塔型式及数量:全线共新建杆塔35基,新建直线和转角杆塔数量所占比例如下:单回转角塔:17基占总数的48.6%,单回直线塔:18基占总数的51.4%,14.全线最高海拔660m,最低海拔330m。
2线路路径2.1概况本工程为110kV石青线N4~N44段线路的迁改工程。2.2路径路径线路从110kV石青线N4起向西南走线,于半过街穿越110kV双石线后经观间岩、大地坝,于青桐嘴穿越110kV拱石南、北线(国网)及110kV双石线至大屋基,跨国网35kV线路后经泡桐嘴、苦角屋基、楼房、桂花湾、小石桥至白果园,最终接入110kV石青线N44杆(拆除重建)。线路全长约12.186m,航空距离11.2km,曲拆系数1.09,全线线路路径具体情况详见《线路平面路径图》。详见:《线路平面路径图》,图号:JZ21/CQS-05S-A01-06。2.3沿线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信封盆地)东南部,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界东临湖北省和湖南省,南接贵州省,西依北靠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省相连。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最低-2℃,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巴蜀盆地)东南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本工程推荐路径方案处于重庆市中南部。境内多山,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360-660之间,全线地形为起伏相对较小的丘陵及相对高差较大的峰丛,档距分布较为均匀,大档距较少,地形条件较好。本工程线路地形呈现西高东低态势山地高低起伏不定,相对高差在100m内。根据线路所经地区的地形状况,确定线路的地形划分如下:丘陵70%,一般山地30%。(2)地质构造:本工程线路地层主要为:上覆地层为第四系的覆盖层,主要岩性为素填土、耕植土、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线路所经地段无地质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情况,架空部分地质比例为:普土占20%,松砂石占30%,岩石占50%。2.4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本工程全线植被发育良好,沿线附近未出现较明显的不良地质现像,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图B1)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属基本稳定区域。2.5水文条件线路经过地区多为山地,全线无淹没区,水文条件较好,能满足线路安全运行要求。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深。表层第四系堆积物为孔隙潜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其属于低矿化的重碳酸型软水,砂、泥岩孔隙水及溶岩裂隙水,地下水含量小,埋藏较深,矿化度低,其对混凝土及钢筋一般无浸蚀。根据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地下水渗流、径流特点判断,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2.6交通运输情况根据现场调查,主要利用涪陵至午马公路、蔺市至青羊公路及其它乡村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情况一般。根据公路分布情况:汽车运距20km,人力平均运距0.6km;2.7主要交叉跨越主要交叉跨越一览表被跨越物名称跨越次数备注一般公路19次穿110kV线3次跨35kV线1次10kV线14次低压及通信线28次民房无线路路径交叉跨越情况见上表,对于跨越10kV及低压线路,在施工期间可采取搭设跨越架或“白停夜送”的办法,时间短,对用户影响不大。2)重要交叉跨越本工程穿越110kV双石线2次,穿越110kV拱石南北线1次。经现场踏勘和实测,各处的钻跨越点有足够的安全距离,能满足相关规程要求。2.7林木砍伐和拆迁简要情况线路路径方案林林密集,需砍伐林木,主要为松杂树,原则考虑用高塔跨越树林,对跨越困难局部地段需对线路廊道进行清理,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件》清理范围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35-110千伏在一般地区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为10米。序号名称数量1林木砍伐(松树/棵)10002林木砍伐(杂树//棵)1003林木砍伐(竹/笼)102房屋拆迁无
3机电部分3.1气象条件表3.1-1工程设计气象条件组合表项目温度(℃)风速(m/s)冰厚(mm)最高温度4000最低温度-500年平均气温1500基本风速1023.50最大覆冰-5105大气过电压15100操作过电压15150安装情况0100年平均雷电日50天3.2导线和地线3.2.1导线导线线型号:本线路工程导线采用JL/G1A-150/25。表3.2.1-1导线主要物理技术参数表名称参数JL/G1A,150/25铝股数/直径(mm)26/2.7钢股数/直径(mm)7/2.1铝截面(mm2)148.86钢截面(mm2)24.25综合截面(mm2)173.11计算外径(mm)17.1单位重量(kg/m)0.601瞬时破坏张力(N)54110温度膨胀系数(1/℃)0.0000196弹性系数(Mpa)7300020℃时直流电阻(Ω/km)0.1939设计安全系数2.5最大使用应力(N/mm2)125.03平均运行应力与破坏应力比25%3.2.2地线单回路段1根采用JLB20A-50铝包钢绞线,另一根采用OPGW-24B1-50架空复合光缆。表3.2.2-20PGW技术特性表结构参数铝包钢光单元(类型/根数/直径)1/3.2光缆(根数/直径)6/3.2计算外径(mm)9.6承载截面(mm2)50计算重量(kg/km)345额定抗张强度(kN)58弹性模量(kN/mm2)162.0热膨胀系数(1/℃)13×10-6直流电阻(Ω/km)1.82短路电流容量(kA2·s)≥11.5最小弯曲半径(mm)≥20D表3.2.2-3地线主要物理技术参数表地线型号JLB20A-50计算截面积(mm2)49.48外径(mm)9.00计算重量(kg/m)0.3293结构根数/单丝直径7/3.0计算拉断力(N)59670综合弹性系数(MPa)147200综合线膨胀系数(1/℃)0.0000133.3导线、地线的安全系数本工程导线的安全系数不低于2.5,与之匹配的地线安全系数为不低于4.0。3.4导线、地线防振措施全线导、地线均需要采用防振锤防振防振锤安装数量表导地线型号防振锤型号安装个数1个2个3个4个JL/G1A-150/25FR-2R≤350>350~700>700~1000>1200JLB20A-50FR-1R≤300>300~600>600~900>9003.5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3.5.1污秽区的划分线路全线按D级污秽区设计。3.5.2绝缘配合1)绝缘子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带海拔高程330~660m,为D级污区,本工程线路导线耐张串采用9片防污型玻璃绝缘子;直线及跳线串采用8片防污型玻璃绝缘子。耐张均采用双串,直线采用单、双串。表3.5.2-1绝缘子机电参数表U70BP/146D2)绝缘配合按《规程》规定,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最小空气间隙如下表,同时对带电作业还考虑了人体活动范围30—50cm。表3.5.2-2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空气间隙工作状态电压等级外过电压内过电压运行电压带电作业间隙值(m)35kV0.4-1.1110kV1.000.700.251.3~1.5同时风速(m/s)101525103.5.3防雷接地线路全线采用架设两根地线进行防雷保护,由于全线塔位高程在330-660米左右,地处山区地带,因此所选杆塔型式中双回路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均控制在0°以内。在气温为15度无风条件下,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的间距均满足S≥0.012L+1m或满足S≥0.1Ue的要求。全线杆塔均需逐基接地,接地采用直接接地方式,杆塔的接地装置接地体采用石墨接地装置并配置角钢垂直接地体。全线接地电阻不大于7欧,且杆塔的耐雷水平宜大于70KA。3.5.4交叉跨越距离1)导线对各种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表3.5.4-1导线交叉跨越距离表项目被交叉跨越物的名称最小允许垂直距离(m)1非居民区对地距离6.02居民区对地距离7.03交通困难地区对地距离5.04对建筑物的距离5.05对电力线路的距离3.06对通信线路的距离3.07对公路的距离7.08对通航河流最高水位时最高船桅的垂直距离2.02)跨越树木的主要原则本工程涉及树木带均考虑高跨,具体为下表:表3.5.4-2导线跨越树木距离表序号被跨越物名称间距(m)备注1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树木顶部4.52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果树顶部3.53.6金具本工程所采用金具中除个别为非标准产品,其余金具均采用1997年修定的(96)型国家定型产品。OPGW采用专用耐张预绞丝,直线悬垂串采用专用悬垂线夹。本工程中采用的各型金具均能满足《规程》中要求的安全系数,即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下安全系数不小于2.5;断线、断联情况安全系数不小于1.5。本工程除个别金具为非标金具外,均按国标97《电力金具》选型。采用的主要金具如下表3.6-1主要金具表1悬垂线夹XGU-3付2耐张线夹NY-150/25付金具组装详见:电气部分:机电施工图第2册:金具组装图全部金具采用符合国家电力行业标准的金具并采取热浸镀锌处理。具体的绝缘子串组装型式配置详见:《杆塔明细表》。3.7相序及换位3.7.1相序线路两端变电站相序对应。3.7.2换位本线路工程全长均未超过100km。据据设计技术规程,不需进行换位。3.7.3线材、绝缘子、金具及塔型线路类闲置物资分析本工程需拆除导、地线约12.3km,拆除杆塔38基。除水泥双杆外拆除物资需运回聚龙电力有限公司指定存放点。对原石清线N14-N26(原编号)段约2.3km共9基以下物资需运回聚龙电力有限公司物资仓库。序号材料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单重回收率回收量1钢芯铝绞线JL/G1A—150/25公斤5015.91.00.73511.22铝包钢绞线JLB20A-50-7公斤924.71.00.7647.33盘形悬式玻璃绝缘子U70BP/146D片884.05.80.7619.04110kV导线耐张通用1ND21Y-0040-07P(H)串30.00.721.05110kV导线跳线通用1TD-00-07H(P)Z串19.00.713.06110kV导线悬垂通用1XD22CLS-0040-07P(H)-1D串12.00.712.07地线悬垂通用BXCL-G(BG)-07-3A串4.00.73.08地线耐张通用BNNL-G(BG)-07-1C串8.00.76.09地线耐张通用BNNL-G(BG)-07-1C串4.00.73.010防振锤FRYJ-2/G只26.02.60.718.011防振锤FRYJ-1/3只78.02.30.755.013OPGW光缆OPGW-10-50(58,11.5)km2.80.72.014OPGW单悬垂金具OX1OPGW-10-50用套4.00.73.015OPGW耐张金具ON1OPGW-10-50用套10.00.77.016OPGW防振金具,防振锤OPGW-10-50用,预交丝式套50.00.735.017OPGW卡具,塔用引下线固定夹具套46.00.732.018光缆余缆架1m个2.01.02.019光缆接头盒OPGW-OPGW)24芯,一进一出套2.01.02.0以下铁塔按破坏性拆除,拆除物料运至就近公路堆放点。序号材料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单重回收率回收量1铁塔789-18公斤1.040000.728002铁塔7842-18公斤1.050000.735003钢管杆110JG3-21基1.013500.00.79450.04铁塔1A3-ZM3-27基1.05805.60.74063.95铁塔1A3-ZM3-33基1.06661.90.74663.46铁塔1A3-ZM3-36基2.07331.80.710264.67铁塔1A3-J1-21基1.05775.20.74042.68铁塔1A3-J1-24基1.06588.00.74611.69铁塔1A3-J2-24基1.07589.60.75312.710铁塔1A3-J3-24基1.08187.70.75731.4其它物资按一般回收拆除对无需运回的建筑拉圾应收集运送至符合规定的拉圾回收场地,不可随意乱扔,破坏坏境。
4结构部分4.1设计的依据1、《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GB50545-2010)。2、《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3、《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电瓷外绝缘污秽分级标准》4.2杆塔型式选择本工程直线采用鼓型铁塔,导线排用垂直排列式,耐张采用采用鼓型铁塔,导线排用垂直排列式。杆塔型式详见:《杆塔型式一览图》全线铁塔配置详见:《铁塔及基础配置表》线路经过地区的地震基本裂度小于Ⅵ度,按《规程》规定可不作特殊预防措施。上述杆塔具有结构合理、塔脚根开小、节约走廊、施工方便、外形美观、经济指标好的优点,在以往工程中已广泛应用,有一定的设计、加工、施工、运行经验,是安全和较为经济的。详见:《杆塔型式一览图》。4.3铁塔材料及防护1、铁塔所用钢材一般为Q235、Q355钢、铁塔部分主材采用高强钢,其质量标准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碳素结构钢》(GB700-2006)及《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要求。连接螺栓中M16采用4.8级、M20采用6.8级普通粗制螺栓,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GB3098.1~3098.3-82)的要求。2、铁塔所有外露铁构件均采用热浸镀锌防腐。3、接地引下线与地面交接处下500mm长度和地面以上以四层沥青三层麻带片包扎作防腐处理。4.4基础型式的选择根据全线地形、地质、水文及工地运输距离等情况,结合所选杆塔型式,确定本工程拟采用以下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型式。1.铁塔主要采用掏挖基础(桩基础)采用C30混凝土现场浇制而成。基础型式:《基础型式一览图》全线基础配置详见:《铁塔与基础明细表》2.材料标准及标号所有基础采用钢材为HPB300钢或HRB400钢,基础钢筋选用Ⅰ级、Ⅱ级钢筋,其质量技术性能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2006)及《热轧钢筋》(GB1499-84)等有关专业技术标准。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桩基础采用C30;基础保护帽、垫层、岩石基础防风化层以及堡坎、护坡、排水沟等均采用C15;基础混凝土质量标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其它位于水田的塔位基础立柱露出地面300mm,保护帽高400mm;位于旱地的塔位基础立柱露出地面200mm,保护帽高300mm。4.5杆塔与基础连接方式采用底脚螺栓与塔脚连接。4.6杆塔位自然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杆塔基础开挖,使杆塔位四周失去原有状态,造成土壤疏松,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而危及杆塔基础的稳定安全。所以必须采取保护措施,来维护工程的安全可靠。因此,本工程设计考虑如下措施:1.选择合理的路径方案,线路经过的地区,在地质、地形方面应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选择的路径应对环境影响最小。2.凡能开挖成形的基坑,均采用“坑壁”代替基础底版模板方式开挖,尽可能减少开挖量;对位于陡峭山崖、高边坡的塔位,不允许爆破施工,尽量采用人工开挖。3.加强杆塔位的排水措施,位于斜坡需开挖小平台的杆塔位,杆塔基表面应做成平整的斜面,利于自然排水;对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的塔位要求塔位上方修浆砌块石排水沟,并接入自然排水系统。4.位于陡坡的塔位,严禁将弃土堆在塔位附近,应运到远离塔基范围、不易流失之处堆放,以防止弃土垮塌,危及塔位安全。5.岩体表面保护。对个别表面(层)岩体破碎,水土极易流失的塔位,采用M7.5-M10级砂浆抹面方式保护。6.对小平台开挖后上边坡较高的塔位,则按有关规定和现场地质情况作放坡处理;如上边坡地质破碎,容易风化、剥落、垮塌,需对上边坡进行浆砌块石护坡。7.岩石基础由于基础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土石方量小,弃土比大开挖基础少得多,是十分环保的一种基础型式,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8.导线风偏或对地距离不够需开方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开方范围开挖,且弃土应堆放在不易流失的地方,不能占用耕地,如有可能,应恢复开方处植被。
5施工注意事项1、线路所跨越的通讯线、电力线和房屋在施工前、请先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办理好相关手续后再进行施工。2、基础开挖如发现特殊情况,应通知设计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3、施工时请复测线路档距、转角、交叉跨越及重要断面点的高程,以及杆位移动后的高程。如复测实际高程与原测量高程相差较大时,影响导线对地(物)安全距离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到现场处理。4、施工紧线采用降温补偿初伸长,导线降25℃,地线降15℃;并且严格按照导地线相对应的弧垂应力表进行收放线。5、线路最终接线及投运前应作相序检测核对,与变电站设备的相序应一致。6、遇岩石完整坚硬地方,根据施工复测及分坑情况需要改变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钢材期货锁价采购绿色节能合同
- 汽车广告创意设计及营销合同
- 宠物粪便处理责任保证协议(住宅小区)
- 游戏虚拟货币发行与内容版权保护协议
- 高空作业安全盘扣式脚手架租赁一体化服务合同
- 夫妻间电子设备使用规范及忠诚度保障协议书
- Web前端开发课件 项目一 HTML文档结构
- DB42-T 2005.2-2023 就业创业服务 第2部分:创业担保贷款网办服务规范
- 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心得体会模版
-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
-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 交通枢纽的安全管理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策略
- 《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5年版
- 第19课《紫藤萝瀑布》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主题班会AI时代中学生的机遇与成长
- 供电公司故障抢修服务规范
- 初中体育课堂安全教育
- 码头安全生产知识
- 全屋整装培训
- 《风电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铸就数字坚盾:网络安全技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工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