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规范2017-12-29发布2017-12-29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35571—2017前言 I 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地质勘查阶段及目标任务 25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26技术经济评价 7资源/储量分类 8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多金属结核矿床勘探类型 附录B(规范性附录)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附录C(资料性附录)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国内外分类的对比 参考文献 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协会办公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Ⅱ近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固体矿产勘查标准、法律、法规,包括GB/T17766—矿产储量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CRIRSCO)《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和矿石储量公开报告国际报告模板(2013年11月版)》、《国际海底管理局矿产勘探目标评估、矿产资源和矿产储量报告标准》、《“区域内”多金属结核探矿和勘探规章》(以下简称《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等。在国际海底开展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方面,1998年批准发布了GB/T17229—1998《大洋多金属结核矿本标准综合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制定的《规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的相关规定,在勘查目的任务等同等前提下,勘探阶段规定为:资源调查阶段、一般勘探阶段和详细勘探阶段。本标准规定的勘查阶段划分与《总则》中的勘查阶段对比如下:资源调查阶段:包括《总则》中的预查和普查阶段;一般勘探阶段:相当于《总则》中的详查阶段;详细勘探阶段:相当于《总则》中的勘探阶段。本标准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矿产储量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CRIRSCO)《国际报告模板(2013年11月版)》标准将资源类型分为六类,即“勘探目标”;矿产资源量(三类);矿产储量(二类)。本“标准”的分类与矿产储量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CRIRSCO)《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和矿石储量公开报告国际报告模板(2013年11月版)》一致。1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目的任务、勘查工作要求、矿产可行性评价、资源/储量分类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本标准适用于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各个阶段的工作部署、海上勘查、室内分析测试、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12763.3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2763.10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GB/T12763.11海洋调查规范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GB/T17229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DZ/T0130.3—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3部分: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多金属结核polymetallicnodules“区域”的一种资源,包括在深海床表层上或紧贴表层下含有锰、镍、钴和铜的任何多金属结核或在深海盆地圈定出的多金属核富集区。资源量或储量估算的基本空间单位。注:块段的设置与资源量的估算方法有关,如克里格法采用克里格块段、多边形法采用多边形块段、剖面法采用剖面块段等。2矿体orebody占有一定空间位置,有用矿物或有用元素含量达到工业价值的矿石集合体。由一个矿床开采系统构成的空间单元。矿床oredeposit由一个或多个矿体组成,包含若干个块段,并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被开采和利用,在矿区内满足一定服务年限的多金属结核分布区。远景区potentialprospectingarea使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开展的较大范围区域性矿产调查,结合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及矿化异常的综合评价,确定值得进一步勘查的找矿有利地区。4地质勘查阶段及目标任务4.1资源调查阶段在勘探工作计划申请之前或勘探合同签订后开展的勘查工作阶段。该阶段勘查目的是根据已有资料并投入一定工作量发现勘探目标,进而圈定矿化区,进行资源潜力评估(勘探目标)及估算推断的(矿化区)资源量。大致查明矿石选冶加工试验与开采技术条件,为一般勘探提供依据,并圈定一般勘探工作区。4.2一般勘探阶段在勘探合同已签订,且资源调查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开展的勘查工作阶段。该阶段勘查目的是圈定矿体,估算标示的资源量。基本查明矿石选冶加工试验与开采技术条件,为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并圈定详细勘探区。4.3详细勘探阶段在一般勘探完成之后开展的勘查工作阶段。该阶段勘查目的是进一步详细圈定矿体,估算测定的资源量,详细查明矿石选冶加工试验与开采技术条件,为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5矿产地质勘查工作5.1勘查内容及研究程度5.1.1地质勘查研究进行资源调查区的区域地层、断裂、火山活动等地质构造特征与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初步研究;研究资源调查区表层沉积物及浅层沉积物类型、矿物及地球化学成分、沉积年代、沉积结构、沉积事件和沉积环境等的基本特征。3初步研究;初步探讨多金属结核成矿和分布规律,对资源调查区内有成矿条件的区域进行远景评价研究。进行勘探区区域地层、断裂、火山活动及沉积物类型等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勘探区及相邻区域地形地貌特征;研究表层沉积物及浅层沉积物类型、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成分、沉积层序、沉积年代、沉积结构、沉积事件和沉积环境特征。研究矿区内的微地形、地貌特征;研究断层和其他障碍物的性质、规模、状态特征;研究构造与矿床空间分布的关系;基本查明表层沉积物的类型、地球化学及工程力学特征和分布规律、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研究多金属结核类型组合特征、有用金属元素分布和变化规律;探讨多金属结核矿床分布规律和控矿因素。深入研究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多金属结核的丰度、品位和覆盖率的变化情况。详细研究矿区区域断裂构造、海底火山活动、沉积结构及微地貌特征。详细研究矿区微地形地貌特征、水深特征及海底表层结构及工程力学性质特征、构造与矿床空间分布的关系;详细研究矿床成矿地质环境(含水文基线、化学基线、地质基线及生物基线);深入研究多金属结核矿石的物性特征,探讨多金属结核小尺度分布富集规律。详细研究多金属结核矿体的赋存部位、形态、规模、分布的连续性;详细研究矿体内多金属结核的丰度和覆盖率变化规律;深入研究矿体内障碍物分布,成矿后断裂构造的破坏影响程度。5.1.2环境调查研究初步研究资源调查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资源调查区海洋水文及气象特征。研究矿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工程力学性质及分布规律。进行矿区海水温、盐、深等物理性质及海流、气象等环境特征研究;进行矿区海底生物及其生态特征研究。45.1.2.3详细勘探阶段详细研究矿区内各矿体分布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各类沉积物的工程力学性质及分布规律;详细研究矿区内海水温、盐、深等物理性质及海流、气象等环境特征。开展矿区海底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特征、采矿对海底生物生态的影响因素研究,对采矿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进行评估。5.1.3多金属结核矿石质量研究5.1.3.1资源调查阶段对不同类型矿石的矿物种类、脉石矿物种类、结构构造、化学成分、主要成矿元素、伴生有用元素和脉石元素的含量,以及矿石的自然类型等进行初步研究;对不同类型矿石的矿石品位和矿石自然类型进行初步研究,了解其他有用、有益及有害组分的含量和分布,以便确定能否为工业所利用。5.1.3.2一般勘探阶段基本查明不同类型矿石的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含量,矿石的构造特征;研究矿石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特征;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研究不同类型矿石的分布规律,为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5.1.3.3详细勘探阶段详细查明不同形态类型的矿石中矿石矿物及脉石矿物的种类、含量、结构构造特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据矿石的矿物成分、含量、结构构造特征,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矿石的品质、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按工业用途,详细划分矿石工业类型,并研究不同类型矿石的分布范围及所占比例,为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5.1.4多金属结核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5.1.4.1资源调查阶段与已发现的多金属结核矿进行类比研究,着重加工技术方法和方向的探索,进行物质组成的研究,同时做出多金属结核矿石是否可选冶的预测,对多金属结核矿石应做可选性试验。5.1.4.2一般勘探阶段基本查明多金属结核矿石的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扩大连续试验。完成冶炼流程的技术经济与环保分析。5.1.4.3详细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石的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进行实验室扩大试验或半工业性试验,大型矿区应做工业试验,选择最佳工艺流程。完成冶炼全流程的技术经济与环保评价,提出三废治理和再资源化的措施。5.1.5多金属结核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5.1.5.1资源调查阶段收集区域水文气象资料,研究资源调查区内发现有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海区及邻近区域的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大致查明资源调查区内的水文气象与环境地质条件,多金属结核类型与分布规律,表层沉积物类型5与分布特征,底质工程力学性质。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内容应包括:a)水文气象研究:在了解区域水文气象资料基础上,基本查明一般勘探区内的水文气象要素,重点是风、浪、涌、海流(包括底层流),海水温度、盐度、透明度等的特征。确定勘探区的水文气象复杂程度;b)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查明矿区内底质类型、分布特征及力学性质,基本查明矿区内断裂的类型、规模与分布特征,基本查明矿区的微地貌特征;c)海洋环境地质研究:基本查明矿石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及其他有害物质成分等,预测矿石开采对勘探区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内容应包括:化规律;b)海洋工程地质研究:详细查明勘探区的微地貌特征、沉积物和矿石类型与分布规律,划分工程地质类型,测定矿石力学性质、沉积物粒度及土工力学性质,确定勘探区内断层类型、规模、分布及对采矿的影响,查明勘探区内影响开采活动的人工遗弃物分布位置;c)海洋环境地质研究:详细查明勘探区内的底质、底流、生物多样性,预测开采对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消除影响的措施。5.1.6矿床综合评价研究在查明多金属结核主要有用金属元素的同时,对其他具有工业价值的伴生稀有元素也应进行综合研究评价,在整体勘查中运用综合指标圈定矿体,并在经济评价中综合进行经济评估。5.2地质勘查控制程度5.2.1多金属结核矿床勘探类型划分多金属结核矿床勘探类型参见附录A。5.2.2勘查工程间距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由勘查责任人确定,责任人在成矿规律、矿体变化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勘查阶段要求,结合矿床规模和复杂程度,参考下述原则确定工程间距:(1)依据不同的勘查阶段要求,确定勘查工程间距;(2)资源调查阶段因工程数量难以确定,工程间距可不作具体要求;(3)一般勘探阶段以满足估算标示的资源量,为预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应确定勘查的基本工程间距,对矿体应有一定的工程间距控制;(4)详细勘探阶段的工程间距,原则上是在一般勘探间距值的基础上加密,以圈定可供商业开采的矿体为目标。5.2.3工程布置原则多金属结核勘查工程按如下原则部署:6a)以地质采样调查为主,地球物理勘查为辅;先间接手段后直接手段,先地表后地下;b)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地质采样主要采用规则的格网,以箱式采样为主,无缆抓斗采样为辅;c)基础地质及环境调查以站位表层沉积物(结合箱式取样进行沉积物勘查网度取样)取样为主,d)地球物理勘查以测线勘查为主,站位调查为辅,勘查方法以多波束地形地貌探测、海底视像、多频探测及深拖多功能探测为主,浅层剖面、单道地震、AUV(水下自主机器人)、ROV(遥控潜水器)调查为辅;e)各类勘查方法的使用应根据勘探阶段的不同有所侧重,站位多金属结核箱式地质采样是各个勘探阶段的重要采样手段,但每个站位箱式取样数量视勘探阶段的要求确定,资源调查阶段每个站位可进行1次取样,而勘探阶段每个站位应投放至少进行3次,以保证每个站位多金属结核资源量估算参数更具有代表性和资源量估算的准确性;f)地球物理声学探测主要用于资源调查阶段和一般勘探阶段的面积勘查或局部矿床勘查,深拖多功能探测和AUV、ROV探测主要用于详细勘探阶段的矿体勘查。5.3勘查各阶段要求5.3.1资源调查阶段5.3.1.1全面收集资源调查区地质、多金属结核矿产和地球物理资料,通过研究对资源调查区多金属结核成矿潜力做出评价。5.3.1.2进行比例尺为1:1000000~1:500000地质填图,应初步查明资源调查区沉积物类型及分5.3.1.3利用声学、光学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初步了解多金属结核的类型、覆盖率、丰度等分布规律,大致了解多金属结核的资源远景。5.3.1.4运用箱式采样方法进行多金属结核、沉积物采样。大致查明多金属结核资源分布及其质量特征,进行面积采样,以圈定多金属结核找矿远景区,必要时应对其中的富集区进一步加密勘查网度采样,并适当布置AUV探测、海底视像等地球物理测线调查,以进一步确认远景区的资源前景。5.3.1.5除布设多金属结核箱式采样外,适当布设重力活塞、拖网等采样站位进行沉积物和多金属结核取样,以获得沉积物年代和一定数量的多金属结核。应充分利用站位调查进行走航测深和重力探测,获得必要的地形地貌和地球物理场资料。5.3.1.6进行一定数量的CTD测量和分层水采样和一定数量(控制在总站位的5%以内)的沉积物柱状取样,获得海水、沉积物及生物等相关的环境资料。5.3.1.7初步查明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品位、矿石化学特征及矿石丰度覆盖率等,运用多金属结核资源量估算方法,依采样的勘查网度密度估算推断资源量。5.3.1.8对多金属结核找矿远景区中的富集区进行多波束全覆盖测深调查,获得更精确的地形地貌资料,为获得多金属结核开采不利条件因素研究奠定基础。5.3.1.9研究多金属结核分布规律,加强与已知相似矿床的对比,加强对多金属结核分布规律的认识。5.3.2一般勘探阶段5.3.2.1在原有勘查网度的基础上,对勘探区内的矿化区进行加密勘查网度勘查。进行比例尺为1:250000~1:100000地质填图,查明勘探区沉积物类型及分布,地形及构造特征。研究多金属结核分布规律,加强与相似矿床的对比,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5.3.2.2运用箱式采样方法进行多金属结核、沉积物采样。基本查明多金属结核资源分布及其质量特征,加密勘查网度进行面积取样,计算该站位多金属结核丰度。通过勘查圈出多金属结核富集区,为区7域放弃提供基础资料。必要时应对其中的富集区进一步加密勘查网度采样调查,布置AUV探测、海底视像等地球物理测线调查,以进一步圈定矿体,确定矿床规模和范围,并评价其资源前景。5.3.2.3除布设多金属结核箱式采样外,应按不少于总采样站位的5%布设重力活塞、有缆重力、CTD探测等采样站位进行沉积物及海水取样,以获得沉积物年代、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力学性质及海水物理化学等资料。对勘探区表层沉积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海底生态环境、海洋环境进行初步评价。对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进行多波束全覆盖测深调查,获得更精确的地形地貌资料,为多金属结核开采不利地貌条件研究奠定基础。利用上述资料开展多金属结核开采条件研究,对多金属结核开采的技术条件的复杂性进行评估。5.3.2.4查明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品位、矿石化学特征及矿石丰度覆盖率等,运用多金属结核资源量估算方法,依采样的勘查网度密度估算标示的矿产资源/储量。5.3.2.5根据选冶需求布设拖网站位,采集用于多金属结核选冶试验的多金属结核。详细研究多金属结核矿石矿物特征,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研究。5.3.2.6在勘探区内利用地质站位取样、地球物理探测获得的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参数,选择合适的方5.3.3详细勘探阶段5.3.3.1在原有勘查网度的基础上,对“保留区域”进行加密勘查网度勘查。面积取样应充分加密勘查网度,以保证资源/储量的可靠性。进行比例尺为1:50000~1:25000矿区地质填图,局部进行1:10000~1:5000的矿体地质填图,查明矿体内沉积物类型及其工程力学性质,海底微地貌特征。研究多金属结核分布特点,加强与相似矿床的对比,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成矿机制,加强对多金属结核分布规律的认识,建立多金属结核矿床的地质模型。5.3.3.2运用箱式采样方法进行多金属结核、沉积物采样。获得多金属结核资源量的相关评价数据,通过勘查圈出多金属结核矿体,为开采提供基础准确的资源资料。优选富矿体进一步加密勘查网度采样调查,布置深拖声学(近底多波束、近底旁侧声纳及近底浅剖)和光学测量或AUV声学和光学测量等多参量地球物理探查,详细查明多金属结核小尺度分布状况,确定试采区。详细查明试采区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品位、矿石化学特征及矿石丰度覆盖率等。进行可行性经济评价,估算测定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储量。5.3.3.3除布设多金属结核箱式采样外,应按总采样站位的5%~10%布设重力活塞、有缆重力、CTD探测等采样站位进行沉积物及海水取样,以获得生物群落结构、土力学性质及海水物理化学等资料。详细查明表层沉积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海底生态环境、海洋环境进行详细评价。在试采区进行近底测深、测扫高精度全覆盖调查,获得更精确的地形地貌资料。利用上述资料开展多金属结核开采条件研究,对多金属结核开采的技术条件的复杂性进行评估,加强采矿试验和采矿条件研究,提出试开采的技术方案。5.3.3.4根据选冶需求布设拖网站位,采获用于多金属结核选冶试验的多金属结核。详细研究多金属结核矿石矿物特征,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详细试验研究,提出矿石加工选冶的技术方案。5.3.3.5开展开发利用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估与解决方案研究。5.4勘查工作质量要求5.4.1地形及工程测量5.4.1.1成图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座标系,墨卡托(正圆柱)投影。地形测量范围和地形图比例尺应满足不同勘查阶段地质填图及资源量/储量估算的需要。5.4.1.2工程测量导航定位精度应符合不同勘探阶段的导航定位误差要求。卫星定位系统基准台点平8面位置精度应符合国家卫星定位系统E级网的要求。5.4.1.3地形测量标准要求,应按GB/T12763.10的相关要求执行。地质填图应包括:资源调查区地质填图、矿区地质填图和矿床地质填图,各类地质填图根据不同勘探阶段的勘查比例尺和目的任务要求进行。5.4.3地球物理勘查5.4.3.1物探工作应根据多金属结核勘查的需要选择有效的物探方法进行,正式测量前应开展方法试5.4.3.2磁力、重力、地震及浅层剖面勘查质量标准要求,应按GB/T12763.8的相关要求执行。5.4.3.3海底电视和深海摄像图像应清晰,目标物清楚,照相位置定位准确,照相点间隔均匀,70%以上照相点位的照片清晰有效。5.4.4.1多金属结核勘查应采用等间距网格状布设采样测站,每个测站均应布设箱式取样或无缆抓斗。测站施放的采样器数量应按勘探阶段要求执行,每个测站的有效数据不得空缺。5.4.4.2各种地质采样的技术要求,应按GB/T17229的相关要求执行。5.4.5海洋环境及工程地质调查5.4.5.1按勘探阶段的勘查比例尺要求进行环境和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应包括环境基线(海洋沉积物工程力学性质、海洋生物、海水水化学特征、大洋水文气象等)的调查和采矿环境因素评估。5.4.5.2环境基线调查应按《“区域”内多金属结核探矿和勘探规章》要求进行,其内容含物理海洋/生物/化学/沉积等四类基线。5.4.5.3沉积物工程力学性质调查应满足采矿技术设计要求,为集矿机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内容和质量要求应按GB/T12763.11的相关要求执行。5.4.5.4海洋生物调查应以调查海底生物为主,如需进行试采,可进行小范围采矿模拟,调查采矿前后海底生物的变化。调查质量要求应按GB/T12763.6的相关要求执行。5.4.5.5海洋水文调查按各个勘查阶段要求调查海水的物理化学特征,调查内容和质量要求应按GB/T12763.2的相关要求执行。5.4.5.6海洋气象观测内容和质量要求应按GB/T12763.3的相关要求执行。5.4.6多金属结核样品选取、加工和实验分析5.4.6.1.1采集的样品应有代表性,同一站位有多种类型多金属结核时,应按重量百分比采集样品。多金属结核矿石的个体应完整,冲洗后无污染。5.4.6.1.2现场采集的样品应进行称重、含水率及湿密度的测定,室内采集样品时应经过海水浸泡达到饱和后才可称重。5.4.6.2.1加工要求:化学分析的样品采用分步缩分加工或机械联动线加工。在样品加工全过程中样品重量总损失率不应大于5%,样品的缩分误差应小于3%。95.4.6.2.2分步缩分加工要求:分析样品的制备按式(1)进行缩分:m——样品最低可靠质量,单位为千克(kg);K——缩分系数;d——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单位为毫米(mm)。多金属结核矿常用k值为0.1。5.4.6.2.3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分析的多金属结核块状样品应磨制成光片、薄片。主要用于查明矿石中的有用组分含量,是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即资源/储量估算的主要依据。用以确定组合分析、化学全分析项目,为矿床综合评价提供参考资料。样品应从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抽取。采用等离子光谱仪、等离子质谱仪鉴定各类矿石中的微量元素,包括:主要含矿元素铜、钴、镍等微量元素及稀土和铂族元素等。分析矿石中伴生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分布状况。依此估算伴生有益组分的资源/储量。样品按矿体、矿石类型进行组合,分析项目根据光谱全分析和化学全分析结果确定。测定所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应经检查合格,应选择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推荐的有关分析方法,使用国家认定的或经指定合格的标准溶液,标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0.5%。在光谱全分析和岩矿鉴定的基础上鉴定各种矿石类型中主要元素及其他组分的含量,以确定矿石性质和特点。全分析的总和控制在99%~101%。用以确定矿石中主要组分及伴生有益组分的赋存状态、物相种类、含量等,为选矿和冶炼提供依据。样品从基本副样中抽取,亦可专门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主要研究多金属结核矿石中伴生的有益组分,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方法,以了解矿石矿物及脉石矿物组分。了解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矿物及脉石矿物的宏观分布特征、矿石形成的世代、矿石不同世代微层间的关系、矿石矿物的硬度及反射率。现场分析的样品应全部进行内部检查。室内分析样品应由管理人员分期分批从基本副样中抽取,编密码送原测试室进行检查,内部检查样品的数量为基本分析数量的10%,分析结果的质量检查误差处理办法应按DZ/T0130.3—2006的3.5相关条款执行。5.4.7.1矿石冶炼试样的采集各个勘查阶段,均应参照1988年《矿产勘查各阶段选冶试验程度的暂行规定》采集选矿试样。选冶方面与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范围内矿石特征基本一致。试样中应采集一定量的沉积物,其重量依试样目的要求而定。5.4.7.2多金属结核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和试验在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阶段应测定多金属结核矿石的物理性质。测定的项目包括:体重、湿度、孔5.4.8.1.1编录内容应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及海洋环境调查的现场原始记录。记录时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或标准要求。5.4.8.1.2原始地质记录应包括获取的多金属结核、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的现场班报记录和测试结果等。5.4.8.1.3地球物理调查记录应包括:多波束地形测量、地磁测量、重力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地震调查、海底电视、摄像及照相等的原始数据记录5.4.8.1.4海洋环境调查记录应包括:海水化学、生物、水文、气象等调查的5.4.8.1.5工程地质调查记录应包括多金属结核及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即密度(重度)、颗粒密度、5.4.8.1.6记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像等进行,并应不断适应地质信息现代化的要求。5.4.8.2.1应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对勘查各阶段的调查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并贯彻勘探工作始终,为下一勘探阶段工作及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5.4.8.2.2资料综合整理包括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综合图件、图表的编制及矿产资源量/储量估算、海结果等内容。5.4.8.2.3资料整理的数据、图表、图件等应尽量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编制,形成电子文档。5.4.8.2.4综合整理的重要成果应进行质量检查或验收。编制主要图件应统一采用墨卡托投影成图。按勘查阶段的成图比例尺要求成图。图面内容应标出现阶段调查手段所揭露出的地质构造要素,利用多波束地形测量系统获得的全覆盖水深数据,绘制勘查区海底地形图、地貌图,以反映勘查区地形地貌特征。绘图前,应对野外测量数据进行编辑和预处理。绘制大比例尺图,应有深拖声学测量数据。一般应绘制水深等值线图、三维立体图、坡度图等。利用勘查区内所有地质取样测站获得的多金属结核丰度值,绘制勘查区多金属结核丰度等值线图,以直观反映多金属结核的空间分布状况。图件比例尺应与各勘查阶段要求相一致。5.4.8.3.5多金属结核金属含量分布图利用勘查区内所有地质取样测站获得的铁、锰、铜、钴、镍主要金属含量的信息,编制多金属结核金属含量等值线图,比例尺与勘探阶段调查程度相适应。利用勘查区内所有地质取样测站获得的多金属结核品位值,绘制勘查区多金属结核品位等值线图,以直观反映多金属结核品位的空间分布状况。图件比例尺应与各勘查阶段要求相一致。5.4.8.4.1每一勘查阶段都应编制航次现场报告、航次调查报告和勘查阶段总报告。根据报告载体性质的不同,报告分为纸质报告和电子文档存储报告两大类。每类报告的组成文件应分为正文、附图、附表和附件4个部分。果表等组成。5.4.8.4.5报告附件应包括勘查许可文件、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凭证、矿石选冶实验报告、矿床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插图、照片、与报告有关的视像光盘以及与矿区勘探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文件等。勘查报告应由上一级主管单位审查验收。6技术经济评价鉴于多金属结核资源目前尚未进入商业开发阶段,矿产的经济技术评价在资源调查、一般勘探、详细勘探3个阶段,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根据研究程度,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6.2概略研究分析已取得的地质资料,推测多金属结核矿床规模、矿石质量、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搜集分析多金属结核所含金属在国内外市场供需状况,结合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为是否进行一般勘探阶段工作和矿床开发投资机会的确定提供依据。概略研究可在资源调查阶段完成。6.3预可行性研究是对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预可行性研究应比较系统地对多金属结核的储量、生产、消费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初步分析,对市场的需要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和价格趋势做出初步预测。根据矿床规模、地质特征和现有开采技术水平,初步提出项目建设规模、工艺技术的原则方案。预可行性研究可在一般勘探阶段或详细勘探阶段完成。6.4可行性研究目的是对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进行详细评价。通常依据勘探所获得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储量及相应的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确度高。评价采用的矿床开采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同时还应考虑采矿工程、环境影响、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研究报告应根据矿床规模、地质特征和现有选冶和开采技术水平,提出项目建设规模、采矿工艺技术的原则方案。可行性研究在详细勘探阶段提出试采区方案时完成。7资源/储量分类7.1资源/储量分类依据7.1.1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是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结果。7.1.2地质可靠程度分为:a)勘探目标:对资源调查区矿产资源早期调查结果的潜力概略说明或评估,所评估的数据量一般b)推断的:对资源调查区按照资源调查阶段的精度要求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的展布特征、品位、丰度及质量等,矿体的连续性初步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少,可信度较低;c)标示的: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一般勘探阶段的精度要求,基本查明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d)测定的: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详细勘探阶段的精度要求,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7.1.3经济意义分为:a)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或其他扶持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b)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判断其是否具有经济意义。7.2资源/储量类型7.2.1资源/储量类型分为测定的矿产资源、标示的矿产资源、推断的矿产资源及勘探目标(见附录B)。7.2.2测定的矿产资源按其可行性研究程度和经济意义分为:a)证实储量(ProvedReserve):是测定的资源量经可行性研究后转换成的储量,其转换因素有较高的置信度,是当时的技术、经济、市场、环境保护条件下可回收的矿量,是探明资源量中有经济开采价值部分;b)测定的资源量(MeasuredResources):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细勘探阶段要求,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地段的全部原地资源量。对矿体数量、品位、丰度、质量、密度、形状和物理特性所作估计的置信度水平高到足以能够详细应用转换因素以支持详细采矿规划和对矿床经济利用价值的最终评价,经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可转换成可信储量或证实储量。7.2.3标示的矿产资源按其可行性研究程度和经济意义分为:a)可信储量(ProbableReserve):是标示资源量有经济开采价值部分,某种情况下也是探明资源量有经济开采价值部分,是上述两类资源量经预可行性研究后转换成的储量,但其转换因素置b)标示的资源量(IndicatedResources):指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一般勘探阶段要求、地质可靠程度为标示地段的全部原地资源量。对矿体数量、品位、丰度、质量、密度、形状和物理特性所作估计的置信度水平足以详细应用转换因素以支持采矿规划和对矿床经济利用价值的评价,经预可行性研究后可转换成可信储量;7.2.4推断的资源量(InferredResources):是矿产资源一部分,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资源调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其矿体数量、品位、丰度、质量是根据有限的地质证据和取样估计的,地质证据不足以核实矿体的连续性和品位、质量的连续性,其置信度水平低于标示矿产资源,且不得转换为矿产储量。7.2.5勘探目标(Mineralexplorationresultassessment):指特定地质环境中矿床勘探潜力的说明或估计,所估计的资源数据(吨位、平均品位)不列入正式的矿产资源量或矿产储量。7.2.6资源/储量分类与国内外固体矿产规范对比参见附录C。8矿产资源/储量估算8.1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工业指标内容包括:a)矿石丰度;b)边界品位:所圈定矿体/矿体的多金属结核中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标准,是划分矿体与非矿体的分界品位;c)伴生有用组分的综合利用指标:矿体中与主要有用组分相伴生的,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能被综合回收的其他有用组分的最低含量标准;d)最小矿体面积;e)海底微地形地貌。8.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8.2.1应根据不同的勘查程度和类型,分别估算资源量/储量。8.2.2资源量/储量估算应以室内分析数据为准。8.3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8.3.1矿体面积计算采用勘查时当时使用的大地坐标系统,其中矿体面积按GB/T17229中规定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8.3.2多金属结核矿石密度(体重)具体计算按GB/T17229中规定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8.3.3品位具体计算按GB/T17229中规定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8.3.4丰度具体计算按GB/T17229中规定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8.3.5含水率具体计算按GB/T17229中规定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8.4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推荐使用克里格法估算资源量。8.5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估算结果表根据对矿床地质可靠性的认知程度和可行性的研究程度所确定的经济意义,将其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分类估算,并按矿体及块段编号制表,标明各资源/储量分类的编码,分类表述各项估算结果。(资料性附录)多金属结核矿床勘探类型经过资源调查阶段后,依据多金属结核矿体的规模、矿体复杂程度、地形地貌和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等四种因素,将多金属结核矿床分为三个勘探类型(见表A.1)。按每个因素的变化程度,分别分为三个表A.1多金属结核矿床勘探类型表勘探类型划分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复杂程度地形地貌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大型简单,多金属结核以裸露型为主简单均匀第Ⅱ类中型较复杂,多金属结核以半裸露型为主较复杂较均匀第Ⅲ类小型复杂,多金属结核以埋藏型为主复杂不均匀a)按矿体规模分为:——大型:矿体分布面积大于2000km²;——中型:矿体分布面积达到1200km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建筑市场分析与前景展望
- 厂家保养维修合同范本
- 北京幼师劳动合同范本
- 古房老屋出售合同范本
- 保险理赔劳动合同范本
- 合同数量不足补充协议
- 农村楼房兄弟共协议书
- 公司间债务偿还协议书
- 公园维修管道合同范本
- 厂区木材收购合同范本
- 甜水园吉野家餐厅合同7篇
- 2025年考编护理解剖学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丽水市属企业面向残疾人公开招聘工作人员7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镇江市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蚌埠五河县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亨利八世课件
- 足球绕杆射门课件
- 202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参考答案(县级)
- 2025湖北黄石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引进拟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农险初级核保考试题库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