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初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老年法律法规课件)_第1页
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初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老年法律法规课件)_第2页
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初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老年法律法规课件)_第3页
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初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老年法律法规课件)_第4页
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初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老年法律法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初识单元导读学习目标模块一认识我国养老服务业模块二老年服务与管理法律法规概述模块三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情境反馈知识链接案例分析单元小结实践强化单元框架导图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2015年底我国老年人数量超过了2.2亿。“白发产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有关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单元导读第一,用地保障,民政部等四部门明确规定,用于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用地、用房,不得挪作他用。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养老服务设施的用途。各地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第二,财政支持,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发挥中央财政的“杠杆撬动”作用,促进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第三,养老模式,通过税收优惠力促做大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以房养老商业保险试点破冰、“医养结合”模式开始在北京等一些地方积极探索;第四,社会投资,降低审批允许个人办养老院、在本科教育开办养老服务专业等。学习情境:李大爷和张大妈是住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对老夫妻。两位老人今年分别为68岁和65岁。年轻时为响应国家关于计划生育的号召,二老只有一个女儿。女儿从小勤奋好学,大学毕业后又去美国深造,之后一直留在美国工作。

模块一认识我国养老服务业随着二老年纪逐渐增大,养老成为摆在这个家庭面前的最为现实的问题。“以前我们俩身体还不错,但是这几年身体的毛病越来越多。你看我老伴,一直有糖尿病、高血压,这段时间心脏也出现问题了,不知道以后岁数再大怎么办!”李大爷说。其实,女儿一直建议父母亲搬到美国跟自己一起居住,生活上也有个照应。但是两位老人从心底里不愿意去。一是考虑自己年纪大了,女儿工作忙,孩子还小,搬过去住增加女儿的负担;二是不愿意离开家乡,到美国后生活习惯、语言交流都成问题。这成了两位老人无法言表的“烦心事”。情境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扩大,传统的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这种现实困难促进了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快速成长。我国养老服务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这一“民生”事业。一、社会养老服务的含义与社会背景(一)社会养老服务的含义与特点所谓社会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法律援助等一系列方式给老年人提供优质全面的社会化服务。广义的养老服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涵盖了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狭义的养老服务则侧重指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社会养老服务的特点:社会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根本目的社会养老服务依托的是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社会养老服务是一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养老服务具有福利性和市场性的双重“性格”(二)人口老龄化催生养老服务业1.人口老龄化人口的老龄化是指总体人口范围内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或者青少年人口比例不断递减的过程。2.养老需求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老年人尊重需求老年人情感需求老年人安全需求老年人生理需求二、我国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家庭养老、国家基本养老并行的二元模式阶段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模式初步建设阶段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设阶段三、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年份(年)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数(个)总床位数(万张)床位数比上年增长(%)收住老人数(万人)收住老人数比上年增长(%)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比上年增长(%)201039904314.99.0242.66.617.7

201140868353.211.7260.35.419.17.3201244304416.512.8293.612.721.57.5201342475493.718.9307.45.524.413.9201494110577.817.0318.44.227.211.5我国“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发展状况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情境反馈:家庭的小型化、空巢化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实现。社会养老服务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按照国务院35号文的要求,到2020年,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服务能力大幅增强。知识链接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gongbao/content/2000/content_60033.htm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zwgk/2013-09/13/content_2487704.htm3.《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article/sj/tj136.shtml案例分析家住北京的顾女士今年83岁了。一年前,老伴突发疾病去世。“现在的人面对老人的养老问题,无奈会多一些”,这是顾女士唯一的儿子张先生说的话。张先生今年56岁了,一直在美国硅谷的一家公司上班。公司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率要求很高,每年张先生能回家的时间非常有限。去年张先生的父亲张老先生去世后,张先生向公司请假一个月回来料理丧事。由于母亲顾女士年纪很大,难以自己在家生活,张先生不得不急着给母亲找一家合适的养老机构。就这样,顾女士还没来得及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就住进了地处昌平区的一家养老机构。前几年顾女士腿脚还算灵便,这两年突然就走不了路了,需要依靠四角拐杖才能行走。“不愿意来也得来”,这是顾女士对自己住养老院的认识。【分析】

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日益小型化、劳动力人口的流动化,单纯依靠家庭成员“反哺式”的养老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大量的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得不到来自子女的照料,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案例中,顾女士属于高龄、半失能、空巢老人。由于子女照顾能力有限,这类老人对社会化服务需求明显,是我国养老服务保障的重点人群。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初识单元导读学习目标模块一认识我国养老服务业模块二老年服务与管理法律法规概述模块三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情境反馈知识链接案例分析单元小结实践强化单元框架导图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2015年底我国老年人数量超过了2.2亿。“白发产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有关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单元导读第一,用地保障,民政部等四部门明确规定,用于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用地、用房,不得挪作他用。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养老服务设施的用途。各地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第二,财政支持,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发挥中央财政的“杠杆撬动”作用,促进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第三,养老模式,通过税收优惠力促做大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以房养老商业保险试点破冰、“医养结合”模式开始在北京等一些地方积极探索;第四,社会投资,降低审批允许个人办养老院、在本科教育开办养老服务专业等。模块二老年服务与管理法律法规概述学习情境: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2013年,70岁王大爷的老伴生病去世,他独自一人生活。他的二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为此,王大爷经常唉声叹气。这天社区工作者小王来到王大爷家,告知王大爷,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王大爷却问小王,“咋样叫‘常’”?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还是半年一次?”“‘看看’该怎么看?带钱还是带水果、营养品,还是什么都不带,回来一圈扭头就走?”“如果一周一次,那是不是说全国很多在外打工的孩子都违法了?”,“他为了我们家里生活更好出去的,不能“常回家看看”就说他不孝顺啊?”辱骂“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老畜生”事件问题1:有些子女不能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的原因有哪些?问题2:“经常”如何界定?多长时间回家一次才算是经常看望问候?问题3:对于上海将拒不履行回家探望老人的子女纳入信用平台或影响当事人信用,你怎么看?讨论:“常回家看看”入法相关问题情境分析:根据我国《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老年人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之外,在民事权利(如个人财产所有权、个人财产处分权、公共财产使用权、财产继承权等财产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名誉权、著作权等人身权利)、婚姻家庭(婚姻自主权、受子女赡养权)等方面享有广泛的权利。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受保护的权利,可以请求法律保护。一、老年人的界定一般来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老年人可以有多种标准,包括年代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参与年龄等。本课程所探讨的老年人一般都是按照年代年龄的标准进行的界定,即老年人。按照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标准,一般将60周岁或65周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我们国家对老年人的界定是60岁以上的人群。世卫组织(WHO)对年龄的划分联合国对年龄的划分我国对年龄的划分(青年)组织标准共青团14-28岁国家统计局15-34心理学13-35不同年龄世界观和行为表现比较比较世界观行为表现幼年相信一切通话都是真的极力模仿青年怀疑一切道理都是假的总是叛逆中年认清了世界的半真半假处事稳重老年体会到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较劲、不折腾、难得糊涂与世无争二、老年人合法权益(一)老年人权益的相关定义1.权益所谓权益是指公民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在法律语言环境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权益的表述,比如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2.老年人权益老年人权益则是指老年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所享有的各项权益。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政治、人身、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享有的权利,也叫宪法权利,是公民最主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权利。除宪法外,我国的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也规定了各种类型的权利,这就构成了老年人权益的基本法律体系。(二)老年人权益的基本内容对老年人应该享有的权益,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老年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2.五个“老有所”

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三)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表现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表现1.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住房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继承权2.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生活保障权健康权文化教育权生活照料权三、老年政策法规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性规章制度以及相关养老政策在内的养老保障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框架。进入21世纪,为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完善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年份文件名2000年《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2001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2006年《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2006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2008年《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2011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012年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国务院颁发了35号文件2014年《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2014年《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2015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5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2015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四、老年政策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指导,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基础,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国务院35号文等可操作性政策,以养老保障政策、老年医疗卫生政策、为老服务政策、老年文化教育政策、老年人社会参与政策、老年人权益保障政策等为具体内容的老龄政策体系框架。情景反馈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2012年我国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该法第18条第2款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对此条款,支持者认为将“常回家看看”入法既强调了伦理道德的正义性,又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体现了法的善意。《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为老年人随配偶或者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实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或者进行危旧房屋改造时,应当优先照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知识链接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5年修订):/article/gk/fg/shflhcs507.shtml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article/zyjd/zc003.shtml3.《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号):/article/yw/shflhcssy/fg460.shtml

案例分析年近九旬的李老伯把女儿李某告上了法庭,因为李某在李老伯不同意的情况下偷偷将房产证挂失,私自将李老伯的房屋改到自己了名下,并且将李老伯送到了养老院。伤心至极的李老伯知道真相后与亲生女儿女儿对簿公堂,要求她返还住房。【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属谁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无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何,老年人的财产处置必须充分尊重老人意愿。《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李某的行为不仅侵害了李老伯的合法权益,而且有悖我国道德传统。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初识单元导读学习目标模块一认识我国养老服务业模块二老年服务与管理法律法规概述模块三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情境反馈知识链接案例分析单元小结实践强化单元框架导图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2015年底我国老年人数量超过了2.2亿。“白发产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有关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单元导读第一,用地保障,民政部等四部门明确规定,用于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用地、用房,不得挪作他用。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养老服务设施的用途。各地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第二,财政支持,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发挥中央财政的“杠杆撬动”作用,促进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第三,养老模式,通过税收优惠力促做大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以房养老商业保险试点破冰、“医养结合”模式开始在北京等一些地方积极探索;第四,社会投资,降低审批允许个人办养老院、在本科教育开办养老服务专业等。

模块三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现在住养老院可真是太方便了,我家老人只用一个小时就住进福利院了!”带着母亲来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入住的张女士这样对大家说着。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推行标准化管理以来,服务效率大大提高,老年人办理入院手续所需时间,从半天缩减到一个小时。这是因为按照标准化的流程,从家属带着老人进入福利院接待大厅提交材料登记开始的一刻,每个流程的衔接时间有明确的要求,每个流程的处置时间有明确的规定,加上信息化的手段,入院手续的办理时间自然大大缩减了。“标准化管理不仅方便了老人入住,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我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给老人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福利院的护理院小李也觉得标准化的管理制度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的便利。学习情境养老服务与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既关系到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关系到每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我国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标准化工作对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技术支撑作用,营造了安全、便利、诚信的养老服务消费环境。情境分析一、标准的相关概念与分类1.标准的相关概念

1.1标准:标准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1.2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1.3标准化管理:是指机构以外部标准(法律、法规或其他相关规则)和内部标准(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为基础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思考题1.制定标准的意义是什么?提示1.对个人提示2.对企业提示3.对行业提示4.对社会发展课堂讨论2.标准的分类2.1按照适用范围分类适用范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依据《标准化法》第6条2.标准的分类2.2是否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一步划分为:强制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推荐性标准其他标准是否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依据《标准化法》第7条第14条必须执行自愿采用二、标准的识别1.国家标准的识别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GB推荐性标准:GB/TGB×××××-××××标准号:GB50867-2013《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

GB/T×××××-××××标准号:GB/T29353-2012《养老机构基本规范》标准号:SB/T10944-2012《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商务部)标准号:MZ/T032-2012《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民政部)2.行业标准的识别编号:地方标准代号、地方标准顺序号和年号标准号:DB33/T926-20143.地方标准的识别企业标准的代号由大写字母Q和“/”及企业代号组成(Q/×××),企业代号可由大写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或者两者兼用所组成。4.企业标准的识别三、我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的现状养老服务与管理基本标准体系《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体系《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养老服务评估标准体系《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健康评估服务规范》《老年照护等级评估要求》养老服务机构其他专项管理标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试行)》《养老机构护理站基本标准(试行)》四、我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1.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政府引导指导、扶持规划、制定贯彻、示范突出重点加强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制定注重实效标准实施与规范市场行为相结合市场导向密切与市场的联系、体现行业特点优先制定实施: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服务质量监管和等级评定、养老服务安全管理等标准2.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涵盖养老服务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