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1.040.01螺纹指示量规检测紧固螺纹方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 25被检参数与量规及测头型式的对应关系 26紧固外螺纹参数检测方法 37紧固内螺纹参数检测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螺纹指示量规测头牙型 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准螺纹量规和螺纹指示量规测头的米制公差 附录C(资料性附录)螺纹指示量规和标准螺纹量规的检测项目 附录D(资料性附录)螺纹指示量规测力范围及检测方法 ⅢGB/T39641—2020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螺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8)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苏州爱德蒙得测控系统有限公司、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上海市紧固件和焊接材料技术研究所有1GB/T39641—2020螺纹指示量规检测紧固螺纹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螺纹指示量规检测紧固螺纹参数的方法。紧固螺纹参数包括:作用中径、基本牙型底相对中径跳动。本标准适用于紧固螺纹参数的检测(内、外螺纹的最小公称直径分别为4.8mm和1mm)。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4791螺纹术语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3术语和定义GB/T14791、JJF1001和JJF1059.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螺纹检测testonscrewthreads为确定螺纹产品是否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一组操作。注:这些操作通常包括对螺纹参数量值的测量和(或)是否超过允许极限的检验。3.2在一个导程长度内,各径向中径间的最大差(取正值)。注:中径圆柱径向截面形状通常为椭圆形或三棱形。采用二点接触式(两个测头间隔180°)和三点接触式(三个测头间隔120°)量规分别测量椭圆形和三棱形截面内的中径。[GB/T37050—2019,定义3.2]3.3在螺纹轴线平面和规定的旋合长度内,各轴向位置中径间的最大差(取正值)。[GB/T37050—2019,定义3.3]3.4综合作用所引起的作用中径最大变化量。2GB/T39641—2020[GB/T37050—2019,定义3.4]3.5复现螺纹参数标准量值的螺纹量规。注:标准螺纹量规通常用于螺纹指示量规零位或起始示值的调整,也可用于螺纹可调环规和卡规的调整或螺纹量4检测条件环境温度及被测件与测量器具温差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环境温度对参考温度允许偏差*/℃被测件与测量器具允许温差/℃“包括在测量时间内的温度变化。5被检参数与量规及测头型式的对应关系被检参数检测方式螺纹指示量规及测头型式相关章条测量检验作用中径和基本牙型底径√两瓣式通端螺纹测头(180°间隔)两辊式通端螺纹测头(180°间隔)三辊式通端螺纹测头(120°间隔)作用中径√底径√比工件螺纹牙型角小5°的锥形测头中径√锥形和V形中径测头(180°间隔)锥形和V形中径测头(120°间隔)单一中径√圆弧形或球形单一中径测头(180°间隔)圆弧形或球形单一中径测头(120°间隔)椭圆形径向中径差√锥形和V形中径测头(180°间隔)圆弧形或球形单一中径测头(180°间隔)3GB/T39641—2020被检参数检测方式螺纹指示量规及测头型式相关章条测量检验三棱形径向中径差√锥形和V形中径测头(120°间隔)圆弧形或球形单一中径测头(120°间隔)轴向中径差√锥形和V形中径测头(180°间隔)锥形和V形中径测头(120°间隔)圆弧形或球形单一中径测头(180°间隔)圆弧形或球形单一中径测头(120°间隔)螺距(导程)偏差√长度为一个螺距的通端牙型测头与通端螺纹测头差分测量牙侧角偏差√长度为一个螺距的通端牙型测头与单一中径测头差分测量牙型综合偏差√通端螺纹测头与单一中径测头差分测量顶径相对中径跳动√一个顶径光滑测头与一个或二个通端螺纹测头(瓣式或辊式)注2:螺纹指示量规的部分技术要求可参考附录A~附录D。6紧固外螺纹参数检测方法6.1作用中径6.1.1作用中径和基本牙型底径检验用通端螺纹测头检验紧固外螺纹作用中径和基本牙型底径是否超过标准螺纹塞规复现的最大极限尺寸。按下列步骤检验: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择间隔180°和间隔120°的通端螺纹测头和标准螺纹塞规。螺纹指示量规和标准螺纹塞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测头和标准螺纹塞规,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分别将间隔180°和间隔120°通端螺纹测头与标准螺纹塞规接触,指示表置零。d)设置指示表偏差示值允许上限。如标准螺纹塞规已经检测合格,偏差示值允许上限设为0;如标准螺纹塞规已经校准,根据标准螺纹塞规作用中径的校准结果,按公式(1)设置偏差示值允许上限。△d₂=d₂H—d2fge—U(dzfge)…………(1)式中:4d₂H——被检外螺纹中径的最大极限尺寸;d₂ige-—标准螺纹塞规作用中径测得值;e)分别将间隔180°和间隔120°通端螺纹测头与被检螺纹在规定旋合长度内接触(见图1),测头相对被检螺纹旋转一圈,观测指示表偏差示值。注:若已知被检螺纹径向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则选择间隔180°通端螺纹测头按步骤a)~步骤e)检测;若已知被检螺纹径向截面形状为三棱形,则选择间隔120°通端螺纹测头按步骤a)~步骤e)检测。++通端螺纹测影图1外螺纹作用中径和基本牙型底径检验指示表偏差示值应≤△d₂H。测量按6.1.1.1步骤a)~步骤e)操作,并记取最大偏差示值作为被检外螺纹作用中径与标准螺纹塞规作用中径之差的观测值△d²fR。注:在通端螺纹测头牙顶与被检螺纹牙底没有接触的条件下。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外螺纹的作用中径按公式(2)和公式(3)计算。d₂f=△d₂+d₂ (3)式中:d₂——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外螺纹作用中径;dzig——在标准参考条件下,标准螺纹塞规作用中径;5δ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δT温度效应所引入的修正值;δP,——通端螺纹测头累积螺距偏差所引入的修正值(以中径当量表示);δαg——通端牙型测头牙侧角偏差所引入的修正值(以中径当量表示)。6.1.2.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按下列方法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a)△d₂rr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dzir为偏差△dzi的观测值。实际测量时,如只测量一次,则取实测值△dzir为其估计值;如测量l次,则取l次实测平均值△d₂为其估计值。△d₂r的标准不确定度可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估。重复进行n(n≥10)次测量,根据贝塞尔公式,单次实验标准差按公式(4)计算。 (4)l次平均值实验标准差按公式(5)计算。 △d₂r标准不确定度按公式(6)计算。 (6) (7)b)δI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螺纹指示量规已检测合格,估计δI在螺纹指示量规最大允许示值误差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如其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a₁,则取δI估计值为0,u(δI)=a₁/√3。c)δT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δT的测量模型见公式(8)。δT=—d₂n(a·ồt+δα·△t)…………(8)式中:a=(αx+α)/2——被检螺纹和标准规的热膨胀系数平均值;δα=αx一α——被检螺纹和标准规的热膨胀系数之差;的估计值均为0,则δT的估计值为0,u(△t)=(10/√3)℃,u(ồt)=(1/√3)℃。根据制造商数均在(11.5±1.0)×10-6℃-¹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此处考虑αx通常与αs相6同,如实际与此不同,应按被检螺纹实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评估),则δα在±2×10-6℃-的范围内服从三角分布,α的估计值为11.5×10-6℃-1,δα的估计值为0,u(δα)=2/√6×的标准不确定度平方u²(ồα·△t)=△t²u²(8α)+δa²u²(△t)+u²(ồα)u²(△t)。因△t和δα的估计值均为0,则u²(δa·△t)=u²(δα)u²(△t)=(2/3)×(100/3)×10-¹²=(200/9)×10-¹²。因可认为u(δt)和u(δα·△t)相互独立,故u(δT)=8.2×d)δP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δP_的估计值和标准不确定度可采用B类方法评估。通端螺纹测头已检测合格,估计δPg在通端螺纹测头螺距公差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如螺距公差为Tpg,则取δPg估计值为e)δαg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δag的估计值和标准不确定度可采用B类方法评估。通端牙型测头已检测合格,估计δαg在通端牙型测头牙侧角公差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如牙侧角公差为±Ta,则取δαg估计值牙顶高或牙根高的大者,Tg的单位为弧度。若取Tag的单位为分,则相应中径当量为f)d₂fg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根据校准结果评估。估计值为d2fge,标准不确定度为U(d2fge)/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3。表3外螺纹作用中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X估计值T;标准不确定度u(x;)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不确定度分量u;(y)正态ồI0均匀10正态1ồPg0均匀00.000336hxTng/sinagcosag均匀10.000336hxTog/sinagcosa正态1U(d2fge)/26.1.2.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dz)=√s²(Ad₂)+a²/3+(8.2·10-6dm)²+Teco²a/3+(0.000336hxTg/sinagcosag)²扩展不确定度:U(△d2fe)=k·u(△d₂fe),U(d₂fe)=k·u(d₂fe)。7GB/T39641—2020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择比工件螺纹牙型角小5°的锥形测头(圆弧牙顶)和标准光滑塞规,螺纹d)在规定的旋合长度内,在两个相互垂直螺纹轴线平面上,将锥形设计牙型底径测头(圆弧牙顶)与被检螺纹各完整螺纹圆弧牙底接触(见图2),观测并记录指示表偏差示值。 (10)△d₃——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外螺纹的设计牙型底径与标准光滑塞规直径之差;δT——温度效应所引入的修正值。8GB/T39641—2020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4。表4外螺纹设计牙型底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X;估计值x标准不确定度u(x₁)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i不确定度分量u;(y)△d3R△dgRs(△d₃R)正态1s(△d₃R)0均匀08.2·10-⁶ds正态18.2·10-⁶dsndpgeU(dpge)/2正态1U(dpge)/2输出量△d₃的测得值△dse=△d₃R,输出量d₃的测得值dge=△d₃r+dpge。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dge)=√s²(△d₃)+a²/3+(8.2·10-6dgm)²,ue(dse)=√u²(△ds)+U²(dge)/4。扩展不确定度:U(△d3e)=k·u(△d₃e),U(d₃e)=k·u(d₃e)。基本牙型底径通常采用通端螺纹测头检验即可。如有必要单独测量基本牙型底径,按下列步骤操作: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择比工件螺纹牙型角小5°的锥形基本牙型底径测头(平牙顶)和标准光滑塞规,螺纹指示量规和标准光滑塞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测头和标准光滑塞规,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将锥形基本牙型底径测头(平牙顶)与标准光滑塞规接触,指示表置零。d)在规定的旋合长度内,在两个相互垂直螺纹轴线平面上,将锥形基本牙型底径测头(平牙顶)与被检螺纹各完整螺纹牙底接触(见图3),观测并记录指示表偏差示值。9基本牙型底径测头图3外螺纹基本牙型底径测量6.2.2.2测量结果计算6.2.2.2.1测量模型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外螺纹的基本牙型底径按公式(11)和公式(12)计算。d₁=△d₁+dpg (11) (12)式中:d₁———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外螺纹的基本牙型底径;△d₁——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外螺纹的基本牙型底径与标准光滑塞规直径之差;dpg——在标准参考条件下,标准光滑塞规直径;△d₁r——在测量条件下,△d₁的观测值;δ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δT——温度效应所引入的修正值。6.2.2.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5。表5外螺纹基本牙型底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X估计值X;标准不确定度u(x;)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不确定度分量u;(y)正态1ồI0均匀108.2·10-⁶d1n正态18.2·10-⁸d1nU(dpe)/2正态1U(dpge)/2GB/T39641—2020输出量△d₁的测得值△die=△d₁R,输出量d₁的测得值d₁e=△d1r+dpe。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die)=√s²(△dir)+a²/3+(8.2·10-6din)²,u.(dje)=√u²(△dje)+U²(dpge)/4。扩展不确定度:U(△d₁e)=k·u(△d₁e),U(d₁e)=k·u(d1e)。按下列步骤测量:整螺纹牙、槽接触(见图4或图5),观测并记录指示表偏差示值。偏差示值十十偏差示值单测头单一中径测头计算。d₂=△d₂+d₂g△d₂=△d₂R+δI+δT (13) (14)GB/T39641—2020d2s=△d2s十d₂sg (15)△d₂s=△d₂sR+δI+δT (16)式中:d₂——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外螺纹中径;△d₂——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外螺纹中径与标准螺纹塞规中径之差;d₂g—--—在标准参考条件下,标准螺纹塞规中径;△d₂r——在测量条件下,△d₂的观测值;d₂s——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外螺纹单一中径;△d₂s———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外螺纹单一中径与标准螺纹塞规单一中径之差;d₂sg———在标准参考条件下,标准螺纹塞规单一中径;δ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δT———温度效应所引入的修正值。6.3.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6。表6外螺纹中径、单一中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X估计值T;标准不确定度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不确定度分量正态1正态1ồI0均匀10正态1正态U(d2se)/2正态1U(dzge)/26.3.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dze)=√s²(△d₂r)+a²/3+(8.2·10-6d2n)²,u(dze)=√u²(△d₂e)+U²(dzmg)/4。u.(△d₂g)=√s²(△d₂R)+a²/3+(8.2·10-⁶d2n)²,u.(d₂s)=√u²(△d₂se)+U²(d2asg)/4。扩展不确定度:U(△d₂e)=k·u(△d2e),U(d₂e)=k·ue(d2e)。U(△d₂se)=k·u(△d2se),U(d₂se)=k·u.(d₂se)。6.4径向中径差6.4.1椭圆形径向中径差测量紧固外螺纹椭圆形径向中径差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间隔180°中径或单一中径测头,螺纹指示量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和测头,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将测头与被检完整螺纹接触,被检螺纹旋转一圈(见图6),观测并记录最大与最小中径之差。十工件中径圆柱两测点确定的虚拟圆十4—B=径向中径差-测头中径圆柱AB图6外螺纹椭圆形径向中径差测量被检外螺纹的径向中径差按公式(17)计算。 (17)式中:△d₂r———被检外螺纹径向中径差;被检外螺纹旋转一圈,最大中径偏差观测值;ồ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7。GB/T39641—2020表7外螺纹径向中径差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估计值X标准不确定度u(x;)概率分布灵敏系数不确定度分量u;(y)△d₂Rmax△d2Rmaxs(△d₂Rmax)正态1s(△d₂Rmax)△d2Rmin△d2Rmins(△d2Rmin)正态s(△d2Rmin)0均匀1输出量△dz的测得值△d2m=△d₂Rmx-△d²Rm。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dze)=√s²(△dzrmx)+s²(△dzrm)+a²/3。扩展不确定度:U(△d₂re)=k·u(△d₂re)。6.4.2三棱形径向中径差测量紧固外螺纹三棱形径向中径差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间隔120°中径或单一中径测头,螺纹指示量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和测头,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将测头与被检完整螺纹接触,被检螺纹旋转一圈(见图7),观测并记录最大与最小中径之差。图7外螺纹三棱形径向中径差测量6.5轴向中径差测量紧固外螺纹轴向中径差按下列步骤测量:GB/T39641—2020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中径或单一中径测头,螺纹指示量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b)清洗被检螺纹和测头,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在规定旋合长度内,在两个相互垂直螺纹轴线平面上,将测头与被检螺纹旋入端第一牙完整螺纹牙、槽接触,指示表置零。再将测头与各完整螺纹牙、槽接触(见图8),观测并记录最大与最小中径偏差观测值。各轴向位置中径或单一中径偏差示值图8外螺纹轴向中径差测量被检外螺纹的轴向中径差按公式(18)计算。 (18)△d₂——被检外螺纹轴向中径差;被检外螺纹各轴向测量位置最大中径偏差观测值;△d₂Rmin——被检外螺纹各轴向测量位置最小中径偏差观测值;6.5.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8。表8外螺纹轴向中径差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估计值标准不确定度u(xi)概率分布灵敏系数不确定度分量u;(y)正态1正态1ồI0均匀1GB/T39641—2020扩展不确定度:U(△d₂ae)=k·u(△d2ae)。紧固外螺纹螺距(导程)偏差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长度为一个螺距的通端牙型测头和全长通端螺纹测头,螺纹指示量规b)清洗被检螺纹和测头,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e)在规定旋合长度内,在与步骤c)相同的两个相互垂直螺纹轴线平面上,将全长通端螺纹测头十偏差示值通端螺纹测头通端螺纹测头b)外螺纹螺距(导程)偏差测量被检外螺纹螺距偏差引起的中径当量按公式(19)计算。△P=△d2fR一△d₂Rmax+√2δI+δ (19)式中:△d2fR——被检外螺纹作用中径偏差观测值;δP——通端螺纹测头累积螺距偏差所引入的修正值(以中径当量表示)。6.6.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9。表9外螺纹螺距(导程)偏差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估计值C标准不确定度u(x;)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不确定度分量u;(y)△d2iR△d2iR正态1s(△d2R)△d₂Rmax△d₂Rmaxs(△d2Rmax)正态1s(△dzRmax)ồI0均匀ồPg0均匀16.6.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6.7牙侧角偏差测量紧固外螺纹牙侧角偏差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长度为一个螺距的通端牙型测头、单一中径测头和标准螺纹塞规,螺纹指示量规和标准螺纹塞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测头和标准螺纹塞规,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将长度为一个螺距的通端牙型测头与标准螺纹塞规一个完整螺纹牙、槽接触,指示表置零。d)将长度为一个螺距的通端牙型测头与被检外螺纹一个完整螺纹牙、槽接触,见图10a),观测并记录指示表偏差示值。e)将单一中径测头与同一标准螺纹塞规在同一测量位置接触,指示表置零。f)将单一中径测头与被检外螺纹在同一测量位置接触,见图10b),观测并记录指示表偏差示值。GB/T39641—2020单牙通端牙型测头图10外螺纹牙侧角偏差测量十偏差示值革二中径测为工件外螺纹单一于径测头b)被检外螺纹牙侧角偏差引起的中径当量按公式(20)。△α=△d2nR—△d2sR+√2δI+δαg 式中:ồ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δαg——通端牙型测头牙侧角偏差所引入的修正值(以中径当量表示)。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10。表10外螺纹牙侧角偏差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估计值标准不确定度u(x₁)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不确定度分量u;(y)正态正态10均匀00.000336hxTm/sinα,cosαg均匀10.000336h、Ta/sinagcosαg6.7.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十偏差示值通端螺纹测头工件外螺纹通端螺纹测头GB/T39641—2020十偏差示值通端螺纹测头工件外螺纹通端螺纹测头u.(△ae)=√s²(△d₂R)+s²(△dznr)+2a²/3+(0.000336hxTag/sinagcosαg)²。U(△αe)=k·u(△αe)。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间隔180°和间隔120°通端螺纹测头、单一中径测头和标准螺纹塞规,被检外螺纹旋转一圈,观测并记录最大偏差示值作为被检外螺纹作用中径与标准螺纹塞规作f)在规定旋合长度内,分别使间隔180°和间隔120°单一中径测头与被检外螺纹各完整螺纹牙、注:若已知被检螺纹径向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则选择间隔180°通端螺纹测头按步骤a)~步骤f)检测;若已知被检螺纹径向截面形状为三棱形,则选择间隔120°通端螺纹测头按步骤a)~步骤f)检测。OO测工件外螺纹b)被检外螺纹的牙型综合偏差引起的中径当量按公式(21)。△f=△d2f—△d2smin (21)△f——被检外螺纹牙型综合偏差引起的中径当量;6.8.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11。表11外螺纹牙型综合偏差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X;估计值X标准不确定度u(x;)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不确定度分量u;(y)△d₂u(△dzie)正态1u(△dzfe)△dzsmin△dzsRminu(△d2smine)正态1u(△d2smine)6.8.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6.9顶径相对中径跳动测量6.9.1测量步骤紧固外螺纹顶径相对中径跳动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间隔180°的一个通端螺纹测头和一个光滑圆柱大径测头(其长度与通端螺纹测头相同),及间隔120°的两个通端螺纹测头和一个光滑圆柱大径测头,螺纹指示量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和测头,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在完整螺纹内,将间隔180°的一个通端螺纹测头与被检螺纹的一侧中径接触,一个圆柱测头与被检螺纹的另一侧大径接触,见图12a)。d)被检外螺纹旋转一圈,见图12b),观测并记录最大和最小指示表偏差示值。e)在完整螺纹内,将间隔120°的两个通端螺纹测头与被检螺纹中径接触,一个圆柱测头与被检螺纹的大径接触。f)被检外螺纹旋转一圈,观测并记录最大和最小指示表偏差示值。注:若已知被检螺纹径向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则选择间隔180°通端螺纹测头按步骤a)~步骤f)检测;若已知被检螺纹径向截面形状为三棱形,则选择间隔120°通端螺纹测头按步骤a)~步骤f)检测。偏差示值A—3=大径相对中径跳动光滑圆柱大径测头光滑圆柱大径测头中径圆柱大径圆柱工件外螺纹通端螺纹测头a)b)图12顶径相对中径跳动测量被检外螺纹的顶径相对中径跳动按公式(22)计算。Rd=△Rdmax一△Rdmin十δI (22)式中:Rd——被检外螺纹顶径相对中径跳动;δ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6.9.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12。表12外螺纹顶径相对中径跳动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估计值x标准不确定度u(x₁)概率分布灵敏系数不确定度分量u;(y)△Rdmaxs(△Rdmax)正态1s(△Rdmax)△Rdmin△Rdmins(△Rdmin)正态1s(△Rdmin)ồI0均匀16.9.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输出量Rd的测得值Rde=△Rdmx-△Rdm。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Rd。)=√s²(△Rdmax)+s²(△Rdmn)+a²/3。扩展不确定度:7紧固内螺纹参数检测方法7.1作用中径7.1.1作用中径和基本牙型底径检验7.1.1.1检验步骤用通端螺纹测头检验紧固内螺纹作用中径和基本牙型底径是否超过标准螺纹环规复现的最大极限尺寸。按下列步骤检验: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择间隔180°和间隔120°的通端螺纹测头和标准螺纹环规。螺纹指示量规和标准螺纹环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测头和标准螺纹环规,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分别将间隔180°和间隔120°的通端螺纹测头与标准螺纹环规接触,指示表置零。d)设置指示表偏差示值允许下限。如标准螺纹环规已经检测合格,偏差示值允许下限设为0;如标准螺纹环规已经校准,根据标准螺纹环规作用中径的校准结果,按公式(23)设置偏差示值允许下限。△D₂fL=D₂L—D2fge十U(D2fge) (23)式中:△D₂———作用中径偏差示值允许下限;D₂1—--—被检内螺纹中径的最小极限尺寸;D₂fge——标准螺纹环规作用中径测得值;U(D₂ge)——标准螺纹环规作用中径测得值的扩展不确定度。e)分别将间隔180°和间隔120°的通端螺纹测头与被检螺纹在规定旋合长度内接触(见图13),测头相对被检螺纹旋转一圈,观测指示表偏差示值。偏差示值图13内螺纹作用中径和基本牙型底径检验GB/T39641—20207.1.1.2检验判定规则指示表偏差示值应≥△D₂。7.1.2作用中径测量7.1.2.1测量步骤测量按7.1.1.1步骤a)~步骤e)操作,并记取最小偏差示值作为被检内螺纹作用中径与标准螺纹环规作用中径之差的观测值△D₂fR。注:在通端螺纹测头牙顶与被检螺纹牙底没有接触的条件下。7.1.2.2测量结果计算7.1.2.2.1测量模型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的作用中径按公式(24)和公式(25)计算。D₂f=△D₂f+D2fg (24) (25)式中:D₂f——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作用中径;△D₂——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作用中径与标准螺纹环规作用中径之差;D₂——在标准参考条件下,标准螺纹环规作用中径;△D2R—在测量条件下,△D₂f的观测值;δ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δPg——通端螺纹测头累积螺距偏差所引入的修正值(以中径当量表示);δαg——通端牙型测头牙侧角偏差所引入的修正值(以中径当量表示)。7.1.2.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13。表13内螺纹作用中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估计值标准不确定度u(x;)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不确定度分量u;(y)正态s(△DzR)ồI0均匀108.2·10-⁶D₂正态18.2·10-⁶D₂n0均匀100.000336hxTng/sinagcOsag均匀10.000336hxTag/sinagcOsagD2fgU(D2ige)/2正态1U(D₂f)/27.1.2.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ADn)=√s²(△Da)+a²/3+(8.2·10-0Da)²+T³cot²a/3+(0.000336h、T/sinau.(Dzfe)=√u²(△Dzie)+U²(D2ige)/4。扩展不确定度:U(△D₂ie)=k·u(△D2fe),U(D₂fe)=k·u(D₂fe)。7.2.1设计牙型底径测量7.2.1.1测量步骤GB/T39641—2020cosag)²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择比工件螺纹牙型角小5°的锥形测头(圆弧牙顶)和标准光滑环规,螺纹指示量规和标准光滑环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测头和标准光滑环规,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将锥形设计牙型底径测头(圆弧牙顶)与标准光滑环规接触,指示表置零。d)在规定旋合长度内,在两个相互垂直螺纹轴线平面上,将锥形设计牙型底径测头(圆弧牙顶)与被检螺纹各完整螺纹圆弧牙底接触(见图14),观测并记录指示表偏差示值。设计牙型底径测头图14内螺纹设计牙型底径测量7.2.1.2测量结果计算7.2.1.2.1测量模型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设计牙型底径按公式(26)和公式(27)计算。D₄=△D₄+Dp (26) (27)式中:D₄——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的设计牙型底径;△D₄——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的设计牙型底径与标准光滑环规直径之差;GB/T39641—2020Dpg——在标准参考条件下,标准光滑环规直径;△D₄R——在测量条件下,△D₄的观测值;δ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δT——温度效应所引入的修正值。7.2.1.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14。表14内螺纹设计牙型底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估计值标准不确定度u(x₁)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不确定度分量u;(y)正态1ồI0均匀108.2·10-⁶D4正态18.2·10-⁸D4DpgDpgeU(Dpge)/2正态1U(Dpge)/27.2.1.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D₄)=√s²(△DaR)+a²/3+(8.2·10-6D4n)²,u.(D₄e)=√u²(△Dae)+U²(Dge)/4。扩展不确定度:U(△D4e)=k·u(△D4e),U(D₄)=k·u.(D₄)。7.2.2基本牙型底径测量7.2.2.1测量步骤基本牙型底径通常采用通端螺纹测头检验即可。如有必要单独测量基本牙型底径,按下列步骤操作: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择比工件螺纹牙型角小5°的锥形基本牙型底径测头(平牙顶)和标准光滑环规,螺纹指示量规和标准光滑环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测头和标准光滑环规,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将锥形基本牙型底径测头(平牙顶)与标准光滑环规接触,指示表置零。d)在规定旋合长度内,在两个相互垂直螺纹轴线平面上,将锥形基本牙型底径测头(平牙顶)与被检螺纹各完整螺纹牙底接触(见图15),观测并记录指示表偏差示值。基本牙型底径测头图15内螺纹基本牙型底径测量7.2.2.2测量结果计算7.2.2.2.1测量模型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的基本牙型底径按公式(28)和公式(29)计算。D=△D+Dpg (28) (29)D--——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的基本牙型底径;△D——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的基本牙型底径与标准光滑环规直径之差;Dpg———在标准参考条件下,标准光滑环规直径;δ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δT—-——温度效应所引入的修正值。7.2.2.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15。表15内螺纹基本牙型底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X估计值X;标准不确定度u(x;)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不确定度分量s(△Dr)正态1s(△Dk)ồI0均匀108.2·10-⁸D正态18.2·10-⁸DDpgDpgeU(Dpge)/2正态1U(Dpgc)/2十偏差示值十偏差示值7.2.2.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e(△D。)=√s²(△Dr)+aỉ/3+(8.2·10-⁶D₀)²,u.(De)=√u²(△De)+U²(Dpge)/4。扩展不确定度:U(△De)=k·u(△De),U(De)=k·u(De)。7.3中径、单一中径测量7.3.1测量步骤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择适用的内螺纹中径、单一中径测头和标准螺纹环规,螺纹指示量规和标准螺纹环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测头和标准螺纹环规,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将中径、单一中径测头与标准螺纹环规接触,指示表置零。d)在规定旋合长度内,在两个相互垂直螺纹轴线平面上,将中径、单一中径测头与被检螺纹各完整螺纹牙、槽接触(见图16或图17),观测并记录指示表偏差示值。十十偏差示值中径测头图16内螺纹中径测量图17内螺纹单一中径测量7.3.2测量结果计算7.3.2.1测量模型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的中径按公式(30)和公式(31)计算,单一中径按公式(32)和公式(33)计算。D₂=△D₂+D₂g (30) (31)D₂s=△D₂s十D₂sg (32) (33)式中:D₂-——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中径;△D₂——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中径与标准螺纹环规中径之差;D₂g——在标准参考条件下,标准螺纹环规中径;△D₂R——在测量条件下,△D₂的观测值;D₂s——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单一中径;△D₂s——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单一中径与标准螺纹环规单一中径之差;D₂sg——在标准参考条件下,标准螺纹环规单一中径;△D₂sR——在测量条件下,△D₂s的观测值。δ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δT——温度效应所引入的修正值。7.3.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16。表16内螺纹中径、单一中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X估计值₁标准不确定度概率分布灵敏系数不确定度分量正态正态10均匀108.2·10-⁶D₂正态U(D2ge)/2正态1U(D2ge)/2正态17.3.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e(△D₂e)=√s²(△D₂R)+a²/3+(8.2·10-⁶D2n)²,u.(D₂e)=√u²(△Dze)+U²(Dze)/4。扩展不确定度:U(△D₂e)=k·u(△D₂e),U(D₂e)=k·u(D₂e)。7.4径向中径差7.4.1椭圆形径向中径差测量7.4.1.1测量步骤紧固内螺纹椭圆形径向中径差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间隔180°的中径或单一中径测头,螺纹指示量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GB/T39641—2020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和测头,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将测头与被检完整螺纹接触,被检螺纹旋转一圈(见图18),观测并记录最大与最小中径之差。任4—R=径向中径差工件中径圆柱测头中径圆杜测头中径圆杜两测点确定的虚拟圆图18内螺纹椭圆形径向中径差测量被检内螺纹的径向中径差按公式(34)计算。式中:△D₂r———被检内螺纹径向中径差;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17。表17内螺纹径向中径差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估计值标准不确定度概率分布灵敏系数不确定度分量正态1正态0均匀17.4.1.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GB/T39641—2020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e(△D2re)=√s²(△D₂rmax)+s²(△D₂Rmm)+a²/3。扩展不确定度:U(△D₂re)=k·u(△D2re)。7.4.2三棱形径向中径差测量紧固内螺纹三棱形径向中径差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间隔120°的中径或单一中径测头,螺纹指示量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和测头,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将测头与被检完整螺纹接触,被检螺纹旋转一圈(见图19),观测并记录最大与最小中径之差。A—B=径向中径差工件中径圆柱A—B一测头中径圆柱A—B三测点确定的虚拟圆一图19内螺纹三棱形径向中径差测量7.5轴向中径差测量紧固内螺纹轴向中径差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中径或单一中径测头,螺纹指示量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b)清洗被检螺纹和测头,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在规定旋合长度内,在两个相互垂直螺纹轴线平面上,将测头与被检螺纹旋入端第一牙完整螺纹牙、槽接触,指示表置零。再将测头与各完整螺纹牙、槽接触(见图20),观测并记录最大与最小中径偏差观测值。GB/T39641—2020图20内螺纹轴向中径差测量7.5.2测量结果计算7.5.2.1测量模型被检内螺纹的轴向中径差按公式(35)计算。 (35)式中:△D₂a——被检内螺纹轴向中径差;△D₂Rmax——被检内螺纹各轴向测量位置最大中径偏差观测值;△D₂Rmin——被检内螺纹各轴向测量位置最小中径偏差观测值;δ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7.5.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18。表18内螺纹轴向中径差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X估计值x;标准不确定度u(x₁)概率分布灵敏系数不确定度分量u;(y)正态1正态1ồI0均匀17.5.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GB/T39641—20207.6螺距(导程)偏差测量紧固内螺纹螺距(导程)偏差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长度为一个螺距的通端牙型测头和全长通端螺纹测头,螺纹指示量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和测头,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在规定旋合长度内,在两个相互垂直螺纹轴线平面上,将长度为一个螺距的通端牙型测头与被图21a),观测并记录最小中径偏差观测值。d)在规定旋合长度内,在与步骤c)相同的两个相互垂直螺纹轴线平面上,将全长通端螺纹测头与被检螺纹旋入端第一牙完整螺纹的同一牙、槽接e)在同一螺纹轴线平面和规定旋合长度内,将全长通端螺纹测头与被检内螺纹接触,见图21b),观测并记录作用中径偏差示值。任任偏差示值工件内螺纹通端螺纹测头通端螺纹测头a)图21内螺纹螺距(导程)偏差测量被检内螺纹的累积螺距偏差引起的中径当量按公式(36)计算。△P=△D2Rmin一△D2iR+√2δI+δP…………(36)式中:△P——在规定旋合长度内,被检内螺纹累积螺距偏差引起的中径当量;△D₂Rmin——被检内螺纹各轴向测量位置最小△D₂iR——被检内螺纹作用中径偏差观测值;δ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δP——通端螺纹测头累积螺距偏差所引入的修正值(以中径当量表示)。GB/T39641—20207.6.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19。表19内螺纹螺距(导程)偏差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估计值x标准不确定度u(x₁)概率分布灵敏系数不确定度分量u;(y)正态1正态1ồI0均匀0均匀17.6.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输出量△P的测得值△Pe=△D₂Rmin一△D2R。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7.7牙侧角偏差测量紧固内螺纹牙侧角偏差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长度为一个螺距的通端牙型测头、单一中径测头和标准螺纹环规,螺纹指示量规和标准螺纹环规应先经过校准或检测,符合规定要求。b)清洗被检螺纹、测头和标准螺纹环规,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c)将长度为一个螺距的通端牙型测头与标准螺纹环规一个完整螺纹牙、槽接触,指示表置零。d)将长度为一个螺距的通端牙型测头与被检内螺纹一个完整螺纹牙、槽接触,见图22a),观测并记录指示表偏差示值。e)将单一中径测头与同一标准螺纹环规在同一测量位置接触,指示表置零。f)将单一中径测头与被检内螺纹在同一测量位置接触,见图22b),观测并记录指示表偏差示值。单牙迈端牙型测头图22内螺纹牙侧角偏差测量7.7.2测量结果计算GB/T39641—2020十十偏差示值工件内螺纹b)被检内螺纹的牙侧角偏差引起的中径当量按公式(37)。△α=△D₂sR—△D₂f₁R+√28I+δag…………(37)式中:△α——被检内螺纹牙侧角偏差引起的中径当量;△D2sR——按测量步骤7.7.1f)操作,指示表的偏差观测值;△D₂f₁R—-——按测量步骤7.7.1d)操作,指示表的偏差观测值;δI——螺纹指示量规示值误差所引入的修正值;通端牙型测头牙侧角偏差所引入的修正值(以中径当量表示)。7.7.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20。表20内螺纹牙侧角偏差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X估计值x;标准不确定度u(x₁)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不确定度分量u;(y)△D2sR△D2sR正态1s(△D2sR)s(△D2fR)正态ls(△D2fR)0均匀00.000336hxTm/sinagcOsαg均匀10.000336hxTm/sinagcOsag7.7.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十工件内螺纹单中径测头十工件内螺纹单中径测头径测头b)u.(△a。)=√s²(AD₂a)+s²(△Dnr)+2a²/3+(0.000336hxTa/sinaacosag)²。扩展不确定度:U(△αe)=k·u(△αe)。紧固内螺纹牙型综合偏差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间隔180°和间隔120°的通端螺纹测头、单一中径测头和标准螺纹环d)在规定旋合长度内,分别将间隔180°和间隔120°的通端螺纹测头与被检内螺纹接触,见图23a),被检内螺纹旋转一圈,观测并记录最小偏差示值作为被检内螺纹作用中径与标准螺纹环规作用中径之差的观测值△D₂fR。44偏差示值通端螺纹测头通端螺纹测头图23内螺纹牙型综合偏差测量被检内螺纹牙型综合偏差引起的中径当量按公式(38)。△f——被检内螺纹牙型综合偏差引起的中径当量;GB/T39641—2020△D₂smax——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D₂——在标准参考条件下,被检内螺纹作用中径与标准螺纹环规作用中径之差。7.8.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D₂smax的估计值△D₂smax=△D₂sRmax,标准不确定度u(△D₂amxe)评估方法同7.3.2。输入量△D₂f的估计值△D₂fe=△D₂₁R,标准不确定度u(△D₂fe)评估方法同7.1.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21。表21内螺纹牙型综合偏差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X估计值X;标准不确定度u(x;)概率分布灵敏系数不确定度分量u;(y)△D2smaxu(△D₂smaxe)正态1u(△D₂smaxe)u(△Dzfe)正态1u(△D₂fe)7.8.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输出量△f的测得值△fe=△D2sRmax-△D₂iR。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fe)=k·u(△fe)。7.9顶径相对中径跳动测量紧固内螺纹顶径相对中径跳动按下列步骤测量:a)根据被检螺纹参数选用间隔180°的一个通端螺纹测头和一个光滑圆柱小径测头(其长度与通端螺纹测头相同)、及间隔120°的两个通端螺纹测头和一个光滑圆柱小径测头,螺纹指示量规b)清洗被检螺纹和测头,按表1要求进行温度平衡。被检螺纹的另一侧小径接触,见图24a)。d)被检内螺纹旋转一圈,见图24b),观测并记录最大和最小指示表偏差示值。纹的小径接触。f)被检内螺纹旋转一圈,观测并记录最大和最小指示表偏差示值。④偏差示值4-4A—B=小径相对中径跳动通端螺纹测头+|径圆柱b)图24顶径相对中径跳动测量被检内螺纹的顶径相对中径跳动按公式(39)计算。RD₁=△RD1max—△RD1min式中:RD₁——被检内螺纹顶径相对中径跳动;十δI被检内螺纹旋转一圈,指示表最大偏差观测值;被检内螺纹旋转一圈,指示表最小偏差观测值;7.9.2.2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输入量的估计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同6.1.2.2.2。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22。表22内螺纹顶径相对中径跳动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输入量估计值标准不确定度u(x₁)概率分布灵敏系数Ci不确定度分量正态1正态ồI0均匀17.9.2.3测得值及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输出量RD₁的测得值RDe=△RD1max-△RD因所有输入量都被认为是独立无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RD₁e)=√s²(△RD¹x)+s²(△RD¹mi)+a²/3。GB/T39641—2020扩展不确定度:U(RD₁e)=k·u.(RD1e)。8.1测量结果合格判定若螺纹参数的测量结果(被测螺纹参数的测得值及其测量不确定度)完全落在相应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以内,则被测螺纹参数判为合格。若螺纹参数的测量结果(被测螺纹参数的测得值及其测量不确定度)完全落在相应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以外,则被测螺纹参数判为不合格。若螺纹参数的测量结果(被测螺纹参数的测得值及其测量不确定度)部分落在相应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以外,则按照用户与生产商事前协商的协议进行合格判定。8.2检验结果合格判定采用检测合格的螺纹指示量规进行外螺纹或内螺纹的作用中径和基本牙型底径检验时,按照6.1.1.2(资料性附录)螺纹指示量规测头牙型A.1通端测头牙型螺纹指示量规通端螺纹测头为完整牙型。它检测工件螺纹中径和(或)基本牙型底径的最大实体尺寸。它包含工件螺纹其他单项参数偏差对中径的影响(牙型综合偏差)。它不检测工件螺纹的顶径尺寸(为避免接触而牙底开槽)。作用中径指示量规的测头牙型和轴向长度与相应螺纹的整体式通规相同。A.2中径测头牙型螺纹指示量规中径测头为超级截短牙型,其牙顶高和牙底高为0.05倍螺距(牙高为0.1倍螺距)。其轴向长度小于1.5倍螺距。A.3单一中径测头牙型螺纹指示量规单一中径测头为圆弧牙型,与工件牙侧接触点处的圆弧直径为最佳量针直径。其轴向长度小于1.5倍螺距。A.4底径测头牙型螺纹指示量规基本牙型底径测头牙型:在螺纹指示量规通端螺纹测头牙型的平牙顶宽和牙高不变条件下,将其牙型角至少减少5°,并将其轴向长度缩短至1.5倍螺距之内。螺纹指示量规设计牙型底径测头牙型:在螺纹指示量规通端螺纹测头牙型的牙高不变条件下:a)减小其平牙顶宽度,并用圆弧牙顶替代平牙顶(与工件牙底顶点为点接触);b)将其牙型角至少减小5°;c)将其轴向长度缩短至1.5倍螺距之内。(资料性附录)标准螺纹量规和螺纹指示量规测头的米制公差B.1标准螺纹量规的米制公差标准螺纹量规的米制螺距和牙侧角公差、顶径和中径公差参见表B.1。在供需双方同意的条件下,可采用其他的量规公差。表B.1标准螺纹量规的米制公差螺距/mm螺距公差/mm牙侧角公差/min大径或小径公差/mm中径公差/mm公称直径公称直径大于12公称直径公称直径大于12且≤100公称直径大于100公称直径公称直径大于12且≤39公称直径大于39且≤100公称直径大于100且≤200公称直径大于200且≤3000.0030.0080.0030.250.003士300.0080.0030.0030.0080.0030.350.0030.0040.0080.0080.0030.0040.0030.004士200.0080.0080.0030.0040.450.0030.004士200.0080.0100.0030.0040.0030.004士200.0080.010—0.0030.0040.0050.550.0030.0040.0080.0100.0030.0040.0050.0030.0040.0080.0100.0030.0040.0050.650.0030.0040.0080.0100.0030.0040.0050.0030.0040.0080.0100.0030.0040.005一0.750.0030.004士120.0080.0100.0030.0040.0050.0030.0040.0080.0130.0180.0030.0040.0050.0060.00810.0040.0040.0130.0130.0180.0030.0040.0050.0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非线性泛函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宁理工学院《土地财税与金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电商平台农产品的市场分析试题及答案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半导体材料分析测试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师范学院《医药信息类专业导论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数学算数游戏试题及答案
- 江苏师范大学《局部解剖学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初步设计评估报告:2025年建筑材料环保性能评估
-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在财会中的高级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阳城建职业学院《田径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地铁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组态效应分析:出行链视角研究
- 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
- 高低压柜常见故障及检修培训
- 2021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程
- (高清版)DB51∕T 1292-2011 牧草种质资源田间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 三农项目申请操作流程指南
-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贴太阳膜知识培训课件
- 面粉厂粉尘防爆培训课件
- 1000道二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
- 第16课《有为有不为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