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学期期中学情抽测初二语文样题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全部答在第Ⅱ卷(表述题)答题栏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juè)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xiǎng)都没动……B.那时就极严重地诘(jié)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dǎn)她什么呢!C.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pài),掀起万丈狂澜(lán)……D.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cuàn)着钱,滞(zhì)笨地转过身子。【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字音。A.半晌(xiǎng)——shǎng;B.惧惮(dǎn)——dàn;D.攥(cuàn)着——zuàn;故选C。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一项是()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B.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C.在那恒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D.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字形。C.恒古——亘古:整个古代;故选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意,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D.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这里指大家认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是不对的,应用“不以为然”;B.不可捉摸,形容人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正确;C.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正确;D.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正确;故选A。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B.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C.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载客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一个”;C.语序不当,应把“那辆三轮载客”改为“那辆载客三轮”;D.语序不当,把“干预、发现和制止”调换为“发现、干预和制止”;故选B。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B.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C.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D.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D.“三哼经”是特殊称谓,不是书名,用单引号。故选D。
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是一首抒情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这是一首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C.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D.《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木兰诗》是叙事诗,不是抒情诗,所以“《木兰诗》是一首抒情诗”的表述错误;B.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所以“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的表述错误;D.《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所以“《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代表作”的表述错误;故选C。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7.下列对开头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门见山,照应题目。B.这里直接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说”的含义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C.闻一多先生的行为与别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D.引出下文,突出闻一多先生个性张扬、性格豪放的特点。8.对选文第三段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闻问切”是一种比拟的说法,而且照应上文的“文化药方”B.作者把当时衰微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生病的病人。C.作者用这句话把“总是头发零乱”忘记吃饭和睡觉的闻一多比作一个病人。D.“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运用对仗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指探寻让我们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C.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先用比喻,再引用闻一多自己的诗句,表现闻一多先生在研究中的刻苦精神。)D.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形容文字书写工整美观,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态度。)10.下列对选文语言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富于论辩美。B.选文多使用四字成语或短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C.选文语言多用口语,自然朴素,不加雕琢,平实如话。D.选文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一体。【答案】7.D8.C9.A10.B【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D.有误。开头两段文字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选项中“突出闻一多先生个性张扬、性格豪放的特点”有误;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C.有误。第③段“总是头发零乱”,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不修边幅,表现了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治学上;而选项认为“把‘总是头发零乱’忘记吃饭和睡觉的闻一多比作一个病人”,不正确;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特点。A.有误。“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选项中认为“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有误;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方式。A.有误。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有感情,富于音乐美,表达上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富于论辩美”不是本文的语言特点;C.有误。由第③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可知,选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有诗意,并非“多用口语,自然朴素,不加雕琢,平实如话”;D.有误。本文并未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故选B。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1.下列句子中对“之”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但微颔之(“之”,代词,指代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B.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代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C.徐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指油。)D.笑而遣之(“之”,代词,指代卖油翁)1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表现他的骄傲样子。)B.睨之久而不去(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是很在意。)C.但微颔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略微赞许,有肯定的意味。)D.康肃笑而遣之(既表现陈尧咨对卖油翁酌油技术的不服气,又显示出了他的自高自大。)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然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滴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B.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C.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起伏有致,富有戏剧性。D.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阐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渲染,发人深省的。B.文章虽短小,但详略得当,详写了陈尧咨射箭,略写了卖油翁的酌油。C.卖油翁个性鲜明,善于化解冲突。通过用小绝活、类比法,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大道理,令人心服口服,人物冲突也随之化解。D.文章用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等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答案】11.C12.D13.D14.B【解析】【11题详解】考查文言虚词。C.有误,句意: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之:代词,代指葫芦;故选C。【12题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理解。D.有误,“康肃笑而遣之”中的“遣”意为“打发”,表现出陈尧咨对于卖油翁的深藏不露的酌油技艺感到佩服,也对于自己之前自负,骄傲的态度感到惭愧,唯有无奈的笑笑,让卖油翁离开。故选D。【13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本文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阐明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的道理;故选D。【14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辨析。B.有误,文章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了卖油翁的酌油;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四、(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5.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二两句写夜深人静,诗人听到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笛声。“暗”字暗示笛声之远,所以有“满洛城”的感觉。B.第三句写诗人听出了“折柳”曲,于是勾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C.第四句以“何人”引出疑问,将“不起故园情”的吹笛人与满腹思乡情的自己形成对比。D.题目“春夜洛城闻笛”交代了时间、地点及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思乡的情境。16.下列对诗作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暗飞声”指笛声时断时续,许多听众飞奔而来,默默聆听,同样勾起思乡之情。B.“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C.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D.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答案】15.C16.A【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意。C.“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每个人都生发了思乡之情,“吹笛人与满腹思乡情的自己形成对比”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A.“暗飞声”是说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并非“许多听众飞奔而来”。故选A。第Ⅱ卷表述题(共102分)请将第Ⅰ卷中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五、(17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2)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4)卿今者才略,非复_____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_____。旦辞黄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答案】①.百般红紫斗芳菲②.深林人不知③.双袖龙钟泪不干④.吴下阿蒙⑤.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⑥.暮至黑山头⑦.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解析】【详解】考查名句默写。注意:芳菲、袖、溅、啾。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读艾青的诗歌,让你坚定前行的信念,找到绝处逢生的出口;读托尔斯泰的小说,让你心存悲悯,找到通往良知的道路……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让人欣喜,让人着迷的呢?(1)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话,使其构成排比句。(2)你最近读了什么好书?假如班里召开读书交流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推荐你最近读的书。(不超过50字)【答案】(1)读史铁生的散文,让你摒弃怯懦的心理,鼓起直面人生的勇气;(2)示例:《骆驼祥子》,写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困苦,把“小人物”祥子写活了,让人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句子仿写要求句式一致、修辞相同、内容相同、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根据材料“读艾青的诗歌,让你坚定前行的信念,找到绝处逢生的出口;读托尔斯泰的小说,让你心存悲悯,找到通往良知的道路……”可知,句式为“读……,让你……,找到……”即读了谁的书,对你有什么影响。示例:读鲁迅的小说,让你思想得到净化,找到人生奋斗的方向。【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推荐读书的理由。作答此题要明确推荐的是哪本书,写出推荐的理由即可。示例:《钢铁是怎样炼在的》,保尔的一生让我们明白了,挫折和磨难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有了挫折和磨难的人生会更精彩,它才能使人进步,激发起人的拼搏精神和勇气,并从中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教会了我们珍惜,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19.读图。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漫画的寓意。【答案】如:为人父母,不应对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或: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反而不利于子女的成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结合漫画提示语“父母的要求”和“宝宝快跳”可知,漫画中三人关系是父母和孩子,父母共同举起的棍子是父母对子女的要求,非常高,远远超出孩子能够跳起了够到的程度,孩子看着高高的棍子,脸上表情是苦涩的。由此可以知道,这则漫画寓意:为人父母,不应对孩子提出超出孩子实际能力的要求或者说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六、(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2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过蒙屯下过:____________________(2)遂往诣蒙遂:____________________(3.)肃于是越席就之就:____________________(4)权悉以兵并蒙悉:____________________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23.选文与《孙权劝学》,表现了吕蒙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括。【答案】20.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21.①.(1)经过②.(2)于是,就③.(3)凑近,靠近④.(4)全、都22.(1)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发生呢?(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23.示例:①勤奋好学;②有勇有谋;③重情义。【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曰”的后面是说的内容,其后可断开;“吕将军功名日显”是实际情况,其后可断开;“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是不应该怎么做和应用怎么做,两者是并列关系,中间可以断开,故根据句意以及断3处的要求即可断句为: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2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过:经过。②句意为: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遂:于是,就。③句意为: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就:凑近,靠近。④句意为: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全都给吕蒙。悉:全、都。【22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①何:什么。以:来,用来。备:防备。不虞:不测。②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才略:才干和谋略。乃:竟然,居然。至:达到。【23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依据《孙权劝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知从侧面写出吕蒙才干的快速增长,表现吕蒙的勤奋好学;“‘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扮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意思是:“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抚摸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据此可知:吕蒙勤奋好学,有勇有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意思是:他们的晚辈虽然都还很弱小,但国家还是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接连上书多次,孙权才同意这一做法。吕蒙又为这些孩子找到了几位老师,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据此可知:吕蒙重情义。【点睛】参考译文: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到陆口驻屯,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发生呢?”鲁肃轻率地回答说:“到时候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抚摸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然后分别。当时吕蒙屯军与成当、宋定、徐顾非常的靠近。这三位将军战死后,他们的晚辈都还很弱小。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全都给吕蒙。可是吕蒙坚决地辞让,说这三位将军都勤劳国事,为国家战死,他们的晚辈虽然都还很弱小,但国家还是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接连上书多次,孙权才同意这一做法。吕蒙又为这些孩子找到了几位老师,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七、(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我爱燕园宗璞①考究起来,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学生,也从未在北大任教或兼个什么差事。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历的居民。时光流逝,如水如烟,很少成绩;却留得一点刻骨铭心之情:我爱燕园。②我爱燕园的颜色。五十年代,春天从粉红的桃花开始。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乍暖还寒的冷风中轻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轻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实是仅次于梅的先行者。还没有来得及为它翻案,不要说花,连树都难逃斧钺之灾,砍掉了。于是便总由金黄的连翘迎来春天。因它可以入药,在校医院周围保住了一片。紧接着是榆叶梅热闹地上场,花团锦簇,令人振奋。白丁香、紫丁香,幽远的甜香和着朦胧的月色,似乎把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③绿草间随意涂抹的二月兰,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那是野生的花,浅紫掺着乳白,仿佛有一层亮光从花中漾出,随着轻拂的微风起伏跳动,充满了新鲜,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简直让人不忍走开。紫色经过各种变迁,最后便是藤萝。藤萝的紫色较凝重,也有淡淡的光,在绿叶间缓缓流泻,这时便不免惊悟,春天已老。④夏日的主色是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从城里奔走一天回来,一进校门,绿色满眼,猛然一凉,便把烦恼都抛在校门外了。绿色好像是底子,可以融化一切的底子,那文眼则是红荷。夏日荷塘是我招待友人的保留节目。鸣鹤园原有大片荷花,红白相间,清香远播。动乱多年后,寻不到了。现在勺园附近、朗润园桥边都有红荷,最好的是镜春园内的一池,隐藏在小山之后,幽径曲折,豁然得见。红荷的红不同于桃、杏,鲜艳中显出端庄,就像白玉兰于素静中显出华贵一样。⑤秋天的色彩令人感到充实和丰富。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红,美人蕉有各种颜色,玉簪花则是玉洁冰清,一片纯白。而最得秋意的是树叶的变化。临湖轩下池塘北侧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秋来成为一面金色高墙,满地落叶也是金灿灿的,踩上去不由生出无限遐想。池塘西侧一片灌木不知名字,一个叶柄上对称地生着秀长的叶子,着雨后红得格外鲜亮。⑥一望皆白的雪景当然好看,但这几年很少下雪。冬天的颜色常常是灰蒙蒙的,很模糊。晴时站在未名湖边四顾,天空高处很蓝,愈往边上愈淡,亮亮地发白,枯树枝桠,房屋轮廓显出各种姿态。像是一幅没有着色只有线条的钢笔画。⑦我爱燕园的线条。湖光塔影,常在从燕园离去的人的梦中。映在天空的塔身自不必说,投在水中的塔影,轮廓弯曲了,摇曳着,而线条还是那么美!湖心岛旁的白石舫,两头微微翘起,有一点弧度,显得既圆润又利落。据说几座仿古建筑的檐角,因为缺少了弧度,而成凡品。湖西侧小山上的钟亭,亭有亭的线条,钟有钟的线条,钟身上铸了十八条龙和八卦。那几条长短不同的横线做出的排列组合,几千年来研究不透。⑧我爱燕园的气氛,那是人的活动造成的。每年秋天,新学年开始,园中添了许多稚气的脸庞。“老师,六院在哪里?”“老师,一教怎样走?”他们问得专心,像是在问人生的道路。每年夏天,学年结束,道听途说则是:“你分在哪里?”“你哪天走?”布告牌上出现了转让车票、出让旧物的字条。毕业生要到社会上去了。不知他们四年里对原来糊涂的事明白了多少,也不知今后会有怎样的遭遇。我只觉得这一切和四季一样分明,这是人生的节奏。⑨有时晚上在外面走,看见图书馆灯火通明,像一条夜航的大船,总是很兴奋。那凝聚着教师与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着黑暗。这时我便知道,糊涂会变成明白。⑩我爱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我扫过自家门前雪,和满地扔瓜子壳儿的男士女士们争吵过。我为奉老抚幼,在衰草凄迷的园中奔走过。我记得室内冷如冰窖的寒冬,也记得新一代水暖工送来温暖的微笑。我那操劳一生的母亲怀着无限不安和惦念在校医院病逝,没有足够的人抬她下楼。当天,她所钟爱的狮子猫被人用鸟枪打死,留下一只尚未满月的小猫。这小猫如今已是十一岁,步入老年行列了。这些记忆,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都同样珍贵。因为那属于我自己。⑪我爱燕园。(选自《宗璞散文选》,有删改)24.题目是“我爱燕园”,说说作者对燕园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各自都有怎样的特点。25.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我只觉得这一切和四季一样分明,这是人生的节奏。”这句话中“这一切”是指什么?“人生的节奏”到底是指什么?说说你的看法。26.从作者描绘的燕园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中,举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27.文章开头说“我爱燕园”,结尾也说“我爱燕园”,从内容和结构上,说说这样处理的表达作用。【答案】24.(1)四个方面:燕园的颜色、燕园的线条、燕园的气氛、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2)颜色鲜艳、多样;线条美丽、灵动;气氛活跃、凝重;记忆深刻、珍贵。25.“这一切”是指上文提到的秋季新学年开始、夏季学年结束和四年的学习经历。“人生的节奏”就是要历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需要社会的磨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26.(1)语言生动,形象,文笔细腻,从字里行间中都流露出作者对燕园的热爱。(2)语言优美,色彩烂漫,写景抒情细致入微。(3)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燕园四季的景物写得唯美。如写夏天的“绿”生动形象;写秋天的色彩丰富而充实,色彩斑斓,鲜艳无比;又如第③段中描写二月兰和紫藤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二月兰和紫藤的动态和活力,将二月兰和紫藤写活了,仿佛有了生命意识,充满着灵性。27.从内容上看,是直接抒情,表现了“我”对燕园的感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前后照应,同时照应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将文章的内容用情感勾连在一起,衔接自然。【解析】【24题详解】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解答时,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通过第②段中“我爱燕园颜色”的内容,可概括为:燕园的颜色;结合第②-⑥段“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连翘”“那是野生的花,浅紫掺着乳白”“红荷的红不同于桃、杏,鲜艳中显出端庄”等句子可得:颜色鲜艳、多样。通过第⑦段中“我爱燕园的线条”的内容,可概括为:燕园的线条;结合“投在水中的塔影,轮廓弯曲了,摇曳着,而线条还是那么美!湖心岛旁的白石舫,两头微微翘起,有一点弧度,显得既圆润又利落”可得:线条美丽、灵动。通过第⑧段中“我爱燕园的气氛”的内容,可概括为:燕园的气氛;结合“每年秋天,新学年开始,园中添了许多稚气的脸庞”“老师,六院在哪里?”“老师,一教怎样走?”和第⑨段“那凝聚着教师与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着黑暗”可得:气氛活跃、凝重。
通过第⑩段中“我爱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的内容,可概括为: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结合“这些记忆,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都同样珍贵”可得:记忆深刻、珍贵。【2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上文“每年秋天,新学年开始,园中添了许多稚气的脸庞。‘老师,六院在哪里?’‘老师,一教怎样走?’他们问得专心,像是在问人生的道路。每年夏天,学年结束,道听途说则是:‘你分在哪里?’‘你哪天走?’布告牌上出现了转让车票、出让旧物的字条。毕业生要到社会上去了”可知,“这一切”指秋季新学年开始、夏季学年结束和四年的学习经历。结合“不知他们四年里对原来糊涂的事明白了多少,也不知今后会有怎样的遭遇”可知,“人生的节奏”就是要历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需要社会的磨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2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1)语言生动,形象,文笔细腻,结合第⑧段“每年秋天,新学年开始,园中添了许多稚气的脸庞。‘老师,六院在哪里?’‘老师,一教怎样走?’他们问得专心,像是在问人生的道路。每年夏天,学年结束,道听途说则是:‘你分在哪里?’‘你哪天走?’布告牌上出现了转让车票、出让旧物的字条。毕业生要到社会上去了”可知,字里行间中都流露出作者对燕园的热爱。(2)语言优美,色彩烂漫,写景抒情细致入微。如第⑤段“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红,美人蕉有各种颜色,玉簪花则是玉洁冰清,一片纯白。而最得秋意的是树叶的变化。临湖轩下池塘北侧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秋来成为一面金色高墙,满地落叶也是金灿灿的,踩上去不由生出无限遐想”。(3)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燕园四季的景物写得唯美。如第④段“绿色好像是底子,可以融化一切的底子,那文眼则是红荷”“最好的是镜春园内的一池,隐藏在小山之后,幽径曲折,豁然得见。红荷的红不同于桃、杏,鲜艳中显出端庄,就像白玉兰于素静中显出华贵一样”写夏天的“绿”生动形象。【2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我爱燕园”,“爱”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抒发对燕园的热爱,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联系第②段中“我爱燕园的颜色”,第⑦段中“我爱燕园的线条”,第⑧段中“我爱燕园的气氛”的内容,第⑩段中“我爱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的内容可知,“我爱燕园”是文章的抒情线索,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八、写作(50分)28.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公园里,群花争妍。爸爸与女儿漫步其间,女儿忽然指着前方一朵花说:“那朵花好丑啊!”爸爸微笑不语,只是抬手示意她离那朵花近一点儿。她虽不情愿,但还是驻足花前。正有轻风拂过,淡淡花香入鼻,浸润心田,她愕然。爸爸细细打量女儿,又笑着说:“其实,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综合部度工作计划(15篇)
- 心存感恩的演讲稿(18篇)
- 工程节能改造造价咨询协议
- 绿色办公推广协议
- 和装饰公司合作合同协议
- 员工有病协议书范本
- 商店卖买合同协议
- 山东菏泽巨野县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一模考试英语试题理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亚磷酸二正丁酯行业风险评估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2030非动物软胶囊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有色金属冶金概论总论
- 砂石料单价编制
- 海藻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烟台大学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
- EIM Book 1 Unit 11 Promise,promise单元知识要点
- 全陕西师范大学《716文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 引航梯的位置和标识及保养记录
- 外科学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 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课件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GB∕T 26077-2021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应变控制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