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637-2023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正式版)_第1页
GB/T 42637-2023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正式版)_第2页
GB/T 42637-2023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正式版)_第3页
GB/T 42637-2023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正式版)_第4页
GB/T 42637-2023 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60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GB/T42637—2023 Ⅲ 1 13术语和定义 14调查步骤及目标 24.1调查步骤 24.2调查目标 25调查研究内容 25.1地质构造特征 25.2矿床地质特征 25.3矿石质量与选冶技术性能 25.4海洋环境特征 36调查设备及手段 36.1地质调查 36.2地球物理调查 36.3地球化学调查 36.4羽状流调查 36.5钻探调查 36.6海洋环境调查 47调查工作要求 47.1一般要求 47.2远景区调查要求 47.3矿化区调查要求 47.4勘查靶区调查要求 48调查工作、成果及质量控制 58.1地质调查 58.2地球物理调查 58.3地球化学调查 68.4羽状流调查 68.5钻探调查 68.6海洋环境调查 6 7Ⅱ9.1样品的采集 79.2样品加工处理 79.3样品实验分析 910.1原始调查记录 910.2资料整理要求 910.3图件编制 10.4报告编写 10.5资源评价 附录A(资料性)大洋多金属硫化物分类 ⅢGB/T42637—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GB/T42637—2023范总则》(GB/T13908—2020)、《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和矿石储量公开报告国际报告模板(2013年11月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GB/T17229—1998)、《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规范》(GB/T35571—的规范。国际海底管理局颁布实施的《规章》把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活动分为探矿和勘探两个阶段,其中探矿阶段是承包者在获得勘探合同之前开展的调查活动,勘探阶段的前期也会开展部分调查工作;勘探阶段是承包者在合同区开展的旨在为矿产商业开发实施的勘探活动。同时,根据勘探程度差异将勘探阶段进一步分为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作为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硫化物矿产资源承包者,所提交的相关报告应符合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有关标准。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第七章第二十七条的用语含义中,将深海资源勘探阶段前期的活动定义为“资源调查”。本文件的资源调查阶段相当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20)中的普查阶段,相当但不局限于《规章》中的探矿阶段。本文件将资源调查阶段划分为远景区调查、矿化区调查和勘查靶区调查三个步骤,适用于矿产勘查的前一阶段,后期实践经验成熟以后可扩展为勘查规范。1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工作。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63.3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2763.10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GB/T30744—2014深海微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规范DZ/T0130.3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3部分: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大洋多金属硫化物oceanicpolymetallicsulfide通过区域性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研究,对有明显的异常与矿化显示的地区,结合地质、构造和地形等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后圈定的区域。通过海上调查获取到多金属硫化物实物样品或发现矿化现象,结合其他调查手段确定可能形成多金属硫化物的区域。2GB/T42637—20233.5热液区hydrothermalfield由一个或多个空间位置相对接近、形成环境(构造和/或围岩)基本一致的热液点组成。4调查步骤及目标4.1调查步骤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可按远景区调查、矿化区调查和勘查靶区调查三个不同步骤进行。4.2调查目标调查目标包括:a)远景区调查在全区开展以物化探、羽状流等为主,地质取样为辅的面上调查工作,圈定远景区;b)矿化区调查在远景区进一步开展以物化探、羽状流等为主的详细调查和取样工作,圈定矿c)勘查靶区调查在矿化区开展更详细的加密物化探调查和取样工作,圈定勘查靶区。5调查研究内容5.1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构造特征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调查研究地形地貌特征,解译地貌、构造特征及其与矿化的关系。c)调查研究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规模、形态、产状、性质、空间序和组合特征;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研究构造对岩浆活动、矿化蚀变、成矿的控制作用及对矿体的破坏作用。d)调查研究岩浆岩类型、空间分布及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变化规律、相互关系及对矿体的控制和影响程度。调查研究火山机构及其相关的断裂、裂隙对矿化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5.2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b)调查研究矿化体的地质特征及其与岩浆岩、构造、沉积物等其他地质要素之间的关系;5.3矿石质量与选冶技术性能矿石质量与选冶技术性能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3GB/T42637—2023b)分析矿石的选冶加工性能试验,包括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在选冶过程中的分布规律、矿石的氧化程度等。5.4海洋环境特征海洋环境特征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调查研究区域的气象特征(气压、气温、湿度、风速等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等)、物理海洋特征盐、痕量金属和溶解气体浓度等),分析其时空分布及变化等;他各类生物)的种类分布、海底生物群落形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特征等,评估水层和底栖生境的食物网结构;析沉积物中的生物扰动和活动状况。6调查设备及手段6.1地质调查主要开展调查区的岩石、沉积物、构造、矿化等的性质和分布特征等调查研究。调查项目主要包括样器和多管取样器等,以及基于各种载人潜水器(HOV)/有缆潜水器(ROV)平台的近底定点观察和取样等。6.2地球物理调查6.3地球化学调查主要开展调查区的地球化学场调查研究,包括沉积物、基岩地球化学调查等。调查项目包括与海底热液成矿有关的Cu、Zn、Au、Fe、Mn等元素含量,以及重矿物等。调查手段主要包括电视抓斗、箱式、6.4羽状流调查主要开展调查区的热液羽状流的特征调查研究。调查项目主要包括温度、盐度、酸碱度(pH值)、甲烷浓度、氧化还原电位(Eh)、浊度和颗粒物等特征。调查手段主要包括温盐深仪(CTD)、浊度仪、电6.5钻探调查工作内容是利用海底钻机进行取样。4GB/T42637—20236.6海洋环境调查主要开展调查区的气象和物理海洋、地质、化学和生物基线的调查研究。调查项目包括气象观测、物理海洋观测、地质特性观测、海水化学分析和生物种类分布及生物多样性分析等。调查手段主要包括气象观测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CTD及各种采水装置、浅地层剖面多管取样器、沉积物捕获器、锚系、浮游生物拖网、底栖生物拖网、生物诱捕器以及潜水器近底定点采样等。7调查工作要求7.1一般要求力、地震、浅层剖面和侧扫声呐等调查为辅;地球物理测线宜垂直于控制矿体走向的构造线布设。7.1.3基础地质调查测站与地质采样同步。7.1.4各类调查方法的使用应视调查步骤的不同有所侧重。7.2远景区调查要求形、构造的性质和分布以及岩浆活动等特征,初步了解区内多金属硫化物的分布特征与规律。7.2.3收集区内多金属硫化物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主要元素和有用元素等资料。7.2.4全面收集调查区内的水文气象特征并累积实测数据资料。7.2.5初步了解区内的物理海洋、海水化学、生物和地质沉积基线本底特征,逐步累积环境基线数据资料。7.2.6对研究区多金属硫化物成矿潜力做出评价,圈定远景调查区,编制比例尺为1:1000000~1:500000的区域地质图、成矿远景图等相关图件。7.3矿化区调查要求7.3.1在远景区内开展较详细的羽状流探测、海底视像探测、地质采样及地球物理探测等测线及站位7.3.2初步了解区内多金属硫化物矿石的类型、结构构造、品位、矿物成分、主要元素和有用元素含量等特征,初步研究多金属硫化物的成矿特征与分布规律。7.3.3开展区内及邻近海域的水文气象调查并逐渐累积数据资料。7.3.4大致了解区内及邻近海域的物理海洋、海水化学、生物和地质沉积基线本底特征,逐步累积环境基线数据资料。7.3.5大致了解区内及邻近区域的底栖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特征,逐步累积数据资料。7.3.6对矿化区的多金属硫化物成矿潜力做出评价,圈定和划分矿化区,编制比例尺为1:250000~1:100000的区域地质图、矿化异常图等相关图件。7.4勘查靶区调查要求7.4.1主要以近底/定点探测等在矿化区内开展更详细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测线调查和地质5GB/T42637—2023取样等站位调查。征,部署少量钻探工作开展异常验证调查,圈定勘查靶区,编制比例尺为1:50000~1:10000的地质7.4.5开展矿石选冶性能可选性实验。8.1地质调查8.1.2地质取样应具有代表性。采样网度视调查任务要求和工区条件确定。测站定位精度应符合调查相应比例尺要求,定点误差不能大于测网间距的10%。取样过程中需记录设备到(见)底、离底、取样8.1.3近底视像观测可采用定点观察和/或测线观察等方式,调查测线的间距视调查步骤要求和工区8.2地球物理调查8.2.1调查测线间距和精度应按调查步骤的要求确定:远景区调查可采用路线调查或测线间距不小于4km,矿化区调查为500m~1000m,勘查靶区调查为100m~500m。8.2.2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应根据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的需要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正式测量前8.2.3多波束地形测量根据调查的比例尺要求,按GB/T12763.10或GB/T17501执行。8.2.4船载重力调查根据调查的比例尺要求,按GB/T8.2.5海洋地磁调查分为海面拖曳磁力调查和近底磁力调查两种。近底磁力调查应兼顾精细地形调查,保持离底高度不大于100m,且应等高作业,调查测线间距不大于400m。其余按GB/T12763.8执行。8.2.6拖曳式瞬变电磁调查分为重叠回线装置和中心回线装置两种;根据工作任务和测区矿化特征及8.2.7自然电位调查根据工作任务和测区矿化特征及以往物化探工作程度合理确定测区范围,以能发现有意义的最小异常为原则。作业中要求不极化电极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m,设备保持离底高度不大于100m。6GB/T42637—20238.2.8海底地震调查包括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和被动源OBS两种。其中主动源OBS主要用于探测区域浅部构造等。根据探测目标和工作条件确定OBS的数量、布设位置、放炮线路等。主测线垂直用于探测调查区的天然地震活动及深部构造特征,8.2.9浅地层剖面或单道地震调查根据探测深度不同,可采用浅地层剖面仪或单道地震系统两种方8.3地球化学调查8.3.1一般采用沉积物及基岩测量方法。同一调查区的采样介质和采样技术条件宜保持一致。8.3.2采样方法要符合实际情况。采样布局应合理,密度应适宜。采样位置应准确,层次应到位。各应颠倒。洋多金属硫化物所反应的异常元素组分综合确定。8.3.4元素的分析测试方法应有足够的灵敏度和检出限,主要元素的报出率应达到90%以上,次要元素报出率应达到80%以上。8.3.5样品测试的各项监控指标应作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评价。8.4.2预判羽状流高度及可能的扩散范围,确定合理的传感器悬挂高度;针对不同热液特征参数确定和甲烷传感器布放间隔不超过150m;传感器采样间隔不超过5s。8.4.3到站前对传感器对时校正,确保所有传感器时间一致(GMT时间);所有传感器应采集完整的上下剖面(作为背景值参考)和近底数据。8.5钻探调查8.5.2按设计的岩心采取率与钻孔深度要求完成钻探勘探。8.6海洋环境调查按GB/T12763.8执行。8.6.3海洋生物调查应以调查底栖生物、浮游生物为主,调查质量按GB/T12763.6、GB/T30744—2014执行。8.6.4海水化学调查要求调查海水的化学要素特征,调查内容和质量按GB/T18.6.5物理海洋调查要求调查海水的水文要素特征,调查内容8.6.6海洋气象观测内容和质量按GB/T12763.3执行。7GB/T42637—2023矿产调查取样目标主要是矿体及近矿围岩,从矿体或近矿围岩采集代表性样品,用以进行各项分a)所采集的样品应遵循矿床研究的完整性原则,具代表性、重复性(兼顾样品测试正副样准备)、及岩矿鉴定需求为准。岩矿鉴定需求,以1/2烟囱体为宜。化学分析样品采用分步缩分加工或机械联动线加工。在样品加工全过程中样品质量总损失率不应大于5%,样品的缩分误差应小于3%。机械联动线加工:经过一次破碎、缩分,直接达到要求粒度和质样品加工全部达到粒径1mm~0.83mm(16目~20目)后,缩分为正样、副样两部分,进一步磨细至规定粒度送化验室的正样最大粒径和最小质量分别为0.097mm(160目)和200g,副样保存最小质分步缩分加工要求:分析样品的制备按切乔特公式确定缩分系数K。多金属硫化物矿常用K值:铜矿石K值为0.1~0.2,如矿石中伴有贵金属时取0.3~0.5。8GB/T42637—2023样中抽取。分析矿石中伴生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分布状况。依此估算伴生有益组分的资源/储量。从同长度的比例组合成一个样品。单个组合分析样品质量一般为100g~200g,分析项目根据光谱全分析和化学全分析结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确定。测定所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应经检查合格,应选择国家标准于0.5%。在光谱全分析和岩矿鉴定的基础上按矿体、矿石类型(或品级)采取组合分析副样或单独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鉴定各种矿石类型中主要元素及其他组分的含量,以确定矿石性质和特点。全分析的总和控制在99%~101%。每种矿石类型或品级一般做1个~2个。从基本副样中抽取,亦可专门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采样与分析应及时进行,以免样品氧化影响质量。样品分析应由获得认证的测试单位承担。现场分析的样品应全部进行内部检查。室内分析样品应数量的10%,分析结果的质量检查误差处理办法按DZ/T0130.3的相关条款执行。9GB/T42637—2023g)海洋生态环境调查记录包括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采样方法、生物种类和数量等观测内容;c)尽可能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图件制作,并建立数据库。地质调查资料整理应遵循以下要求:GB/T42637—2023地球物理调查资料整理应遵循以下要求。a)依据通用格式,汇编整理相关原始调查数据资料。b)尽可能收集、分析和利用调查区已有物探资料与推断成果,有条件时可对物探数据资料重新处理,深入挖掘老资料中的直接和间接找矿信息。c)利用多波束资料编制海底地形图、立体影像图等,综合研究构造背景,揭示调查区海底地形地貌变化特征和规律。d)详细分析解释调查区取得的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区内物性资料对区内的地层、岩体和构造进行推断,综合研究成矿环境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e)通过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重要成矿区/带的物探异常(包括弱重磁异常)进行提取和异常辨识,结合物性与化探资料分析局部异常的直接找矿意义,进行定性解释。有重要意义的矿致异常进行异常源的三维或二维定量反演计算。对开展的大比例尺物探异常查证工作,对获得的电f)通过大比例尺物探数据的各类常规处理和对场源空间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系统地推断控矿构造、岩体或标志层。对间接找矿的标志,也进行粗略的定量反演,进行三维空间地质矿产特征分析。地球化学调查资料整理应遵循以下要求:a)依据通用格式,汇编整理相关原始调查数据资料;b)按项目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异常解译,绘制地球化学异常图,为多金属硫化物调查提供依据。羽状流调查资料整理应遵循以下要求:a)依据通用格式,汇编整理相关原始调查数据资料;c)对不同类型来源的水体颗粒物特征分类研究,提取水体颗粒物异常找矿信息,绘制水体颗粒物分布剖面图;d)综合评估不同环境参数和水体颗粒物对大洋多金属硫化物的指示作用,建立热液羽状流找矿标志物体系,构建热液羽状流扩散和演化模型等,指导异常筛选和查证;e)详细分析解释调查区内羽状流调查资料,结合位置、水深、底质视像等资料综合判断异常的真实性和与热液活动的相关程度。钻探资料整理应遵循以下要求:a)依据通用格式,汇编整理相关原始调查数据资料;b)综合分析钻探结果,研究矿化空间特征,为资源量估算提供依据。海洋环境调查资料整理应遵循以下要求:b)参考ISAB/25/ltc/6Rev1.0和ISA/02/02进行数据和资料的处理,并提交相关的说明,包括b)构造纲要图:按相应调查步骤成图比例尺的要求成图,图面内容应标出所揭露出的构造要素,体图和坡度图等。的空间分布、成矿远景及成矿规律的图件。图件比例尺应与各步骤要求相一致。报告载体性质的不同,将报告分为纸质报告和电子文档报告两大报告附图、报告附表和报告附件4个部分组成。全部调查完成后应编制调查区总结报告,系统总结调查区资源分布情况。报告的类型及组成与阶段报告相同。GB/T42637—2023理(包括已有资料整理),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总结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标志,开合评价。对矿化区和勘查靶区估算预测的资源量,对部分经过钻探工程验证之后的勘查靶区,有条件时可估算推断的资源量。可选择合适的方法(多边形法、距离倒数法、克里格法等)进行资源量估算。GB/T42637—2023(资料性)A.1分类参数分类参数包括:b)多金属硫化物的氧化程度;c)多金属硫化物的矿床类型。A.2分类a)烟囱状矿石;b)块状硫化物矿石;A.2.2氧化程度分类a)原生矿石,矿石氧化率小于10%;b)混合矿石,矿石氧化率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