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
受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组
织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城
市轨道交通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文件审查实际经验,在广泛征求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主管部门、轨道交通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审查机构、勘察设计单位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本要点。
在本要点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向重庆市轨道交通
(集团)有限公司反映,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要点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写。
主编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勘测院
参编人员:冯文丹吴韬孟宝全赵铭魏锋项永杰郭海龙
易立温江丰龚平陈淑培叶飞黎娅琴刘冠男
谢彬兴张新勇刘俭杨帆张生平孙冀赵江伟
徐彰杰贺新罗赣平黎建阮国勇代坤刘亮
郭光范涛刘九龙何彬佟强冯泊润武建伟
刘涛马宁丁思王金山苏和刘芊简蕾
徐步算冯赛刘勇岳磊李卫超刘彬梅冯永能
周成涛马杰王磊
审查人员:郭劲松王志勇胡奇凡陶继仲王建红张顺斌杨佃保
李俊龚光全
总则
一、为指导和规范重庆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审查工作,使重庆轨道交通工程勘察
设计文件的设计质量符合现行设计规范(含重庆市当地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下同)
中的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条)和涉及安全的条文规定,特制定本重庆轨道交通工程设计
文件审查要点(以下简称《要点》)。
二、本《要点》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重庆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审查。
其中勘察文件审查要点主要对详勘阶段(包括直接详勘)勘察文件审查提出要求,其它阶段
的勘察文件审查可参照执行。
三、本《要点》主要适用地铁系统设计文件审查,其余制式(市域快线系统、跨座式单
轨系统)可结合具体特点参照执行。
四、本《要点》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1.专业审查
2.包含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文件涉及的所有专业和主要专题
3.审查依据的规范条款
“项目”所对应的规范条款及内容均选自与轨道交通工程相关的现行涉及标准、规范、
规程及法规等,所选条款包括强制性条文、涉及公共利于、公众安全的条文与涉及深度相关
的内容。
五、除本《要点》规定的项目外,政府部门颁布的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管理相关的
规定,且需在勘察设计文件中落实的事项,也应作为审查内容。
六、除按《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81号)第
五条规定进行审定(或备案)的情况外,审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强条”或违反法规的问题,
必须进行修改,否则不能通过审查。
对于审查中发现的其它问题,如设计未严格执行本《要点》的规定,应有充分的依据。
审查时应根据相关标准的“用词说明”,按其用词的严格程度予以区别对待。
七、审查人应对审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标注,问题类别分为以下四类:
“强条”-违反设计标准、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或相关法规;属性为“强条”的审查意
见,除第五条规定的情况外,要求设计单位必须改正
“一般”-违反设计表、规范中,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非强制性条文;属性为“一
般”的审查意见,设计单位未严格执行应有充分的依据。
“深度”-涉及文件不符合本《规定》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其它”-设计文件中存在的其它问题、差错、或对优化设计的建议。
1
重庆轨道交通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2
1线路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1.1一般规定
地铁线路初步设计审查时应结合国家规范、地方标准和各类技术文件及实际情况,综合
权衡确定。
1、设计原则及标准,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方案的说明,应对控制因素进
行分析,并对重点地段进行多方案比选。
3、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方案相较可研成果或总体设计
1.1.1总体要求设计成果调整的情况,应进行调整分析。
4、应提出本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注意事项。
5、应对规划换乘线路三站两区间的进行方案研究。
6、长大坡段应进行车辆性能检算。
7、设计方案的平纵断面参数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地铁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铁线路之间交叉,以及地铁线路与其它交通线
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方式。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6.1.2-7
地铁选线规定地铁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1.2
1、地铁线路与相近建筑物距离应符合城市环境、风
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的要求。地上线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振
动、噪声、景观、隐私、日照的治理措施,并应满足城市
环境相关的规定;地下线应减少振动对周围敏感点的影
响。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6.1.6-3、4
线路铺设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架线路应注重结构造型和控制规模、体量,并
应注意高度、跨度、宽度的比例协调,其结构外缘与建筑
1.1.3线路敷设方式规定
物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
关规定,高架线应减小对地面道路交通、周围环境和城市
景观的影响。
3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2、地面线应全封闭设计,并应处理好与城市道路红
线及其道路断面的关系,地面线应具备防淹、防洪能力,
并应采取防侵入和防偷盗设施。
3、地下线埋深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环境因素、施
工工法等因素综合确定。
1.2线路平面
《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DBJ50-244-2016)7.2
平面曲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平面圆曲线半径应根据车辆类型、地形条件、
运行速度、环境要求等综合因素比选确定。最小曲线半径
应符合表1.2.1的规定:
表1.2.1圆曲线最小曲线半径(m)
线路\车As型车B型车
型
一般地困难地一般地困难地
段段段段
正线350300300250
平面曲线设计规定
1.2.1出入线、200150200150
联络线
车场线150——150——
2、车站站台宜铺设在直线上,当设在曲线上,设置
站台门时,其半径不应小于1000m。
3、圆曲线最小长度,在正线、联络线及车辆基地出
入线上,不宜小于20m;在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一辆车的
全轴距。
4、新建线路不应采用复曲线,在困难地段,有技术
经济依据时可采用复曲线,设置复曲线时,当两圆曲线的
曲率差大于1/2500时,应设置中间缓和曲线,其长度不
应小于20m。
《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DBJ50-244-2016)7.2.4
1.2.2缓和曲线设计规定
7.2.5
4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缓和曲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平面圆曲线与直线之间应设置三次抛物线型
的缓和曲线;
2、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列车通过速度以
及曲线超高设置等因素确定;
3、道岔附带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和超过,但其曲线
半径不得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
《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DBJ50-244-2016)7.2.8
曲线间夹直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曲线间夹直线设计1、正线及配线的相邻圆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含
1.2.3
规定超高顺坡及轨距递减段的长度),不宜小于20m。车场线的
夹直线长度不得小于3m。
2、道岔缩短渡线,其曲线间夹直线可缩短为10m。
1.3线路纵断面
DBJ50-244-2016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
线路坡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区间正线坡度不宜大于45‰,困难地段可采用50‰;
1.3.1线路坡度设计规定联络线、出入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50‰;正线露天线路
及洞口100m以内线路坡度不宜大于35‰,如采取防雨冰
雪措施,并通过技术论证,坡度不应大于50‰。各种最大
坡度值均不应计入各种坡度折减值。
DBJ50-244-2016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
车站及配线坡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线车站站台计算长度内应设计为一个坡段,
坡度宜为2‰,在困难情况下可设在不大于3‰的坡道上。
2、地面和高架车站站台计算长度内宜设计为一个平
车站及配线坡度设坡,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3‰的坡道上。
1.3.23、道岔宜设在不大于5‰坡道上,困难地段应采用无
计规定
砟道岔,尖轨后端为固定接头的道岔,可设在不大于10‰
的坡道上。
4、折返线和停车线应布置在面向区间或车挡的下坡
道上。其坡度在隧道内宜为2‰;地面和高架桥上不宜大
于1.5‰。
5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DBJ50-244-2016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
坡段与竖曲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坡段长度不应小于远期列车编组计算长度,
并满足两相邻竖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小于50m的要求。
2、两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不小于2‰时,应设圆曲线
型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不宜小于表1.3.1规定。
坡段与竖曲线设计
1.3.3表1.3.1竖曲线半径(m)
规定
线别一般情况困难情况
正线区间50002500
车站端部30002000
联络线、出入线、车场线2000
3、车站站台有效长度内和道岔范围内不得设置竖曲
线,竖曲线离开道岔端部距离不应小于5m。
DBJ50-244-2016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
竖曲线与缓和曲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竖曲线与缓和曲线
1.3.4有砟道床线路竖曲线与缓和曲线(或超高顺坡段)不
设计规定
得重叠。在无砟道岔线路段,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叠时,
每条钢轨的最大顺坡率不应大于1.5‰。
1.4配线设置
DBJ50-244-2016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
联络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线之间的联络线应根据线网规划和网络化运行,
以及线网资源共享方案确定的车辆基地分布位置和承担
任务范围,并结合调车路径、工程维修车过轨及工程条件
等因素进行设置;
1.4.1联络线设计规定2、根据列车运行组织要求,相邻两条正线交叉,当
两线贯通运营时,其联络线应按正线标准设置双线;为实
现网络化运营设置的联络线,宜按正线标准设计;而无载
客贯通运行的联络线,应按联络线标准设置单线;
3、联络线与正线接轨点宜靠近车站;
4、两线及多线平行的换乘车站,宜设置渡线实现联
络线功能;
6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5、多线共址的车辆基地,宜设置联络线。
DBJ50-244-2016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
折返线与停车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停车线应具备故障车待避和临时折返功能。停车
线设在中间折返站时,应与折返线分开设置,在正常运营
时段,不宜兼用;
2、远离车辆基地的尽端式车站,其设置的配线,除
应满足折返功能外,尚应满足故障列车停车、夜间存车和
工程维修车辆折返等功能要求;
折返线与停车线设
1.4.23、正线每隔5座-6座车站或8km-10km应设置停车线,
计规定
其间每隔2座-3座车站或3km-5km应加设渡线;在采用快
慢车运营的线路,避让线可兼有故障车停放功能;
4、在靠近隧道洞口以内或邻近江河岸边的车站,应
根据非正常运营模式和行车组织要求,确定车站设置的配
线的形式,并宜具备临时折返功能;
5、折返线、故障车停车线有效长度(不含车档长度)
应按照远期列车编组长度、安全距离、信号设备的安装距
离之和确定。
DBJ50-244-2016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
安全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线与正线接轨的车站应设置平行进路,在出站
方向接轨点道岔处的警冲标至站台端部距离,不应小于
50m,否则应设置安全线;
2、车辆基地出入线,在车站接轨点前停车信号机至
警冲标之间距离,不应小于50m,否则应设置安全线。采
1.4.3安全线设计规定
用八字型布置在区间与正线接轨时,应设置安全线;
3、避让线在出站方向接轨点道岔处的警冲标至站台
端部距离不应小于50m,否则应设置安全线;
4、列车折返线及停车线末端均应设置安全线,其长
度应满足安全要求;
5、安全线自列车停车点至车档前长度不应小于50m
(不含车档)。
7
2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GB50157-20133.2.1
地铁设计运输能力应在分析预测客流数据的基础
上,根据沿线规划性质和乘客出行特征、客流断面
2.1对地铁运输能力的规定
分布特征、客流变化风险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并
应满足相应设计年限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
量的需要,宜保10~15%的运能裕量;
GB50157-20133.2.2DBJ50/T-354-20204.3.3
系统设计能力应满足相应年限设计运输能力的需
2.2对系统设计能力的规定要;设计速度100km/h以下的系统设计最大能力不
应30对/h,120km/h-140km/h不宜小于24对/h。
160km/h不小于20对/h。
GB50157-20133.2.5DBJ50/T-354-20204.3.4
地铁列车的旅行速度应根据列车技术性能、线路条
件、车站分布和客流特征综合确定,在计算旅行速
2.3对旅行速度的规定度的基础上应留有一定的余量。设计最高运行速度
为80km/h、100km/h、120km/h、140km/h160km/h
的系统,旅行速度不宜低于35km/h、/40km/h、
60km/h、70km/h、80km/h。
GB50157-20133.2.6
1、初期高峰时段列车最小运行间隔不宜大于5min,
平峰时段最大运行间隔不应大于10min。远期高峰
时段列车最小运行间隔不宜大于2min,平峰时段最
2.4对列车运行间隔的规定大运行间隔不宜大于6min。
2、对于与已建线路换乘较多的骨干线路,初期除
满足本线的运能配置需求的同时还需考虑与换乘
线路运营服务水平的匹配性。
GB50157-20133.3.1
2.5对上下行的规定
地铁在正线上应采用双线、右侧行车制。南北向线
8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路应以由南向北为上行方向,由北向南为下行方
向;东西向线路应以由西向东为上行方向,由东向
西为下行方向;环形线路应以列车在外侧轨道线的
运行方向为上行方向,内侧轨道线的运行方向应为
下行。
(一)配线功能需求应合理、并应结合工程难
度,线路条件、工程投资进行综合比选。
(二)配线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GB50157-20133.4.1
1、线路的终点站或区段折返站应设置折返线
或折返渡线。
GB50157-20133.4.4
1、两条线路之间的联络线应结合车站配线或
渡线,与线路的上、下行正线连通。
GB50157-20133.4.5
1、列车从支线或车辆基地出入线进入正线前
应具备一度停车条件,经过核算不能满足信号安全
距离要求时,应设置安全线。
2.6对运营配线设置的规定GB50157-20136.4.3DBJ50/T-354-20204.4.4
1、设计最高速度100km/h,宜按8km~l0km设
置停车线,设计速度120km/h-140km/h宜按
10km-15km设置停车线,160km/h宜按15km-20km
左右设置停车线。并结合出入线和到发线等统筹考
虑。
2、停车线应具备故障车待避和临时折返功能。
停车线设在中间折返站时,应与折返线分开设置,
在正常运营时段,不宜兼用。停车线尾端应设置单
渡线与正线贯通。
3、远离车辆段或停车场的尽端式车站配线,
除应满足折返功能外,还应满足故障列车停车、夜
间存车和工程维修车辆折返等功能要求。
4、在采用站后折返的尽端站,宜增设站前单
9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渡线,并宜按逆向布置。
GB50157-20133.5.4DBJ50/T-354-20204.3.6
首条地铁运营线路的系统运营人员定员不宜
2.7对运营定员的规定
超过80人/km,后建的每条线路运营定员指标不宜
大于60人/km。首条快线宜控制在50人/km左右
GB50157-20138.5.2
运营管理模式应根据运营状态确定。运营状态
应包括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
2.8对运营管理模式的规定
状态。运营机构应对不同的运营状态制定相应的管
理规程和规章制度,并应包括工作流程和岗位责
任。
10
3限界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3.1建筑限界
缓和曲线地段矩形隧
GB50157—20135.3.2-3
道加宽方法;站台及
3.1.1缓和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加宽方法应按本
站台门限界加宽方法
规范附录E的规定计算。
的规定
GB50157—20135.3.5
1、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在曲线超高地段,应采用隧
道中心向线路基准线内侧偏移的方法解决轨道超高造
成的内外侧不均匀位移。位移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按半超高设置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y’=h0·h/s(5.3.5-1)
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在
z’=-h0(1-cosα)(5.3.5-2)
3.1.2曲线超高地段偏移量
2、按全超高设置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的规定
y’=h0·h/s(5.3.5-3)
z’=h/2-h0(1-cosα)(5.3.5-4)
式中:y’——隧道中心线对线路基准线内侧的水
平位移量(mm);
z’——隧道中心线竖向位移量(mm);
h0——隧道中心至轨顶面的垂直距离(mm)。
GB50157—20135.3.6
隧道外建筑限界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外的区间建筑限界,应按隧道外设备限界
及设备安装尺寸计算确定;
隧道外建筑限界的规2、无疏散平台时.建筑限界宽度的计算方法应按
3.1.3
定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制定方法确定:有疏散平台时,疏
散平台和设备限界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50mm。疏散
平台宽度应符合本规范第5.2节的规定;
3、设置接触网支柱、防护栏或声屏障支柱时,应
保证与设备限界之间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无设备
11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时,设备限界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
50mm;
4、建筑限界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As型车和B2型车应按受电弓工作高度和接触
网系统高度加轨道结构高度确定;
2)As型车和B2型车应按设备限界高度和轨道结
构高度另加不小于200mm安全间隙。
GB50157—20135.3.7
道岔区的建筑限界,应在直线地段建筑限界的基
3.1.4道岔区建筑限界
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道岔和车辆技术参数,分别按
欠超髙和曲线轨道参数计算合成后进行加宽。
DBJ50-244-20166.3.8
车站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台面不应高于车厢地板面、站台面高度(距
轨顶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As型车应为1080mm±5mm;
2)B2型车应为1050mm±5mm;
2、站台计算长度内的站台边缘至轨道中心线的距
离,应按不侵入车站车辆限界确定。站台边缘与车辆
轮廓线之间的间隙,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As型车:采用mm(内藏门)
3.1.5车站限界的规定对B2型车:
1)当车辆釆用塞拉门时采用mm;
2)当车辆采用内藏门或外挂门时采用mm。
3、车站设置站台门时,站台门的滑动门体至车辆
轮廓线(未开门)之间的净距:
对As型车(内藏门):
地下站全高站台门应采用mm;地面站半
高站台门自站台面至站台面以上500mm高度范围内
应采用mm,站台面以上500mm至600mm高
度范围内应采用mm。
对B2型车:
12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当车辆采用塞拉门时,应采用mm;当车
辆采用内藏门或外挂门时,应采用mm;站台
门顶箱与车站车辆限界之间,应保持不小于25mm的
安全间隙;
4、站台计算长度外的站台边缘至轨道中心线距
离,宜按设备限界另加不小于50mm安全间隙确定;
5、站端设有道岔的车站与圆形区间相接时,道岔
岔心与TBM工作井端墙(或隔断门门框)最小净空距
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9号道岔不宜小于18m,困难条件下采用13m;
2)12号道岔不宜小于21m,困难条件下采用16m;
6、车站范围内其余部位建筑限界,应按区间建筑
限界的规定执行。
GB50157—20135.3.9
1)曲线站台边缘至车门门槛之间的间隙,应按站
台类型、车辆参数和曲线半径计算确定。曲线车站站
台边缘与车厢地板面高度处车辆轮廓线的水平间隙
不应大于180mm。
GB50157—20135.3.10
轨道区隔断门建筑限界宽度,其门框内边缘至设
3.1.6隔断门限界的规定
备限界应有不小于100mm安全间隙;隔断门建筑限
界高度宜与区间矩形隧道高度相同。
3.2设备及管线布置
GB50157—20135.4.1
设备与设备限界间的轨道区内安装的设备和管线(含支架)与设备限
3.2.1
安全间隙规定界应保持不小于50mm的安全间隙(架空接触网除
外)。
GB50157—20135.4.4-2、6
区间隧道内管线设备区间隧道内管线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3.2.2
布置的规定1、疏散平台上方应保持不小于2000mm的疏散空
间;
13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2、当接触网隔离开关安装在轨道区时,隧道建筑
限界必要时应予加宽,并应留出周边管线安装空间。
3.3限界间隙
GB50490—20096.0.3
1、当采用顶部架空接触网授电时,建筑限界高度
3.3.1建筑限界高度的规定
应按受电弓工作高度和接触网系统结构高度计算确
定;
GB50490—20096.0.4
建筑限界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双线区间,当两线间无建(构)筑物时,
两条线设备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100mm。
2、对单线地下区间,当无构筑物或设备时,隧
道结构与设备限界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当有
构筑物或设备时,设备限界与构筑物或设备之间的安
3.3.2建筑限界宽度的规定全间隙不应小于50mm。
3、对高架区间,设备限界与建(构)筑物之间
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50mm;
4、当地面线外侧设置防护栏杆、接触网立柱等
构筑物时,应保证与设备限界之间有足够的设备安装
空间。
5、人防隔断门、防淹门的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
在宽度防线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100mm。
GB50490—20096.0.5
站台与车体水平间隙车站站台不应侵入车辆限界;曲线车站站台边缘
3.3.3
的规定与车厢地板面高度处车辆轮廓线的水平间隙不应大于
180mm。
GB50490—20096.0.6
在任何工况下,车站站台面的高度均不得高于车
3.3.4站台高度限界的规定
辆客室地板面的高度;在空车静止状态下,二者高度
不应大于50mm。
3.3.5站台门限界的规定GB50490—20096.0.7
14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站台屏蔽门不应侵入车辆限界。
GB50157—20135.3.8-6
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
3.3.6车站范围内其余部位建筑限界,应按区间建筑限
间最小间隙的规定
界的规定执行。
3.4其他
GB50157—20135.5.2-4
3.4.1过站最大速度的规定
过站限界列车计算速度应为60km/h;
GB50490—20096.0.9
上线运营的车辆限界
3.4.2线路上运行的其他车辆均不应超出所运行线路的
规定
车辆限界。
CJJ/T96—20183.3.9
当设置纵向疏散平台时,纵向疏散平台最小宽度
取值应符合表3.3.9的规定,净高不得小于2m;直线
地段和曲线地段疏散平台高度宜统一,应按曲线地段
任何状态下不高于车厢地板面确定。
表3.3.9纵向疏散平台最小宽度取值(mm)
3.4.3疏散平台限界的规定隧道内隧道外
纵向疏散平台
一般困难一般困难
设置方式时
情况情况情况情况
单线,设于一侧700600700600
双线,设于中央10008001000800
DBJ50-244-20166.2.2-6
应急疏散平台高度(距轨顶面)不宜大于950mm。
15
4轨道
序号项目审查内容
4.1一般规定
GB50157-20137.1.1
轨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绝缘性和适量
轨道结构的弹性。
4.1.1
性能要求GB50157-20137.1.2
轨道结构设计应根据车辆运行条件确定轨道结构的承载能力,
并应符合质量均衡、弹性连续、结构等强、合理匹配的原则。
GB50157-20137.1.3
轨道结构的
4.1.2无砟轨道主体结构及混凝土轨枕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
耐久性
年。
GB50157-20137.1.4
轨道结构的
4.1.3轨道结构部件选型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少维修、
统一性
标准化、系列化,且宜统一全线轨道部件。
GB50157-20137.1.5
4.1.4环境保护轨道结构设计应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与车辆等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少先队辅导员网络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施工现场安全文化的建设与评价体系试题及答案
- 网络直播规范化发展中的商业模式创新与用户互动性提升报告
- 施工现场安全责任制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农业文化发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思维决定未来试题及答案
- 环卫中心面试真题及答案
- 环保员面试真题及答案
- 当代家居设计中的功能与美学平衡试题及答案
- 架子工作业试题及答案
- 高温熔融金属企业安全知识培训
- 水利信息化水情监测系统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检查记录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密度聚乙烯树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仿制药与原研药竞争分析
- 脑洞大开背后的创新思维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临时聘用司机合同范本
- ipo上市商业计划书
- 抖音短陪跑合同范本
- HJ 636-2012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
- 拔牙技巧必成高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