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素养综合检测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1页
【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素养综合检测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2页
【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素养综合检测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3页
【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素养综合检测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素养综合检测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物态变化素养综合检测(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新情境·安全与健康)(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游泳时为了谨

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A.10℃

B.20℃

C.28℃

D.40℃C解析游泳的水温过低可能会引起人体抽筋现象。一般成

人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故C符合题意。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山西中考)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

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

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

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

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

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

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吸收热量,A错误;青铜

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B正确,C错误;青铜是晶

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

热量,温度升高,D错误。3.(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山东青岛市南期末)喝开

水时,怕开水烫嘴,常用嘴向水面吹气使水凉下来。这是因为

()A.向水面吹气,降低了水的沸点B.吹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具有致冷作用C.吹出的气体温度比水低,混合后水温就降低了D.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更快地吸走了水的热量D解析喝开水时,人们常常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方的

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蒸发吸热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降

低水的温度,故选D。4.(2023湖北荆州中考)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

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

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C解析水变成冰,是凝固现象,A错误;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

熔化吸收热量,所以食物保鲜是利用冰熔化吸热,B错误;食物

温度较低,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

的食物变成的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正确;一段时间后食物

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D错误。5.(新课标·科学推理)(2024吉林德惠期中)如图为空调工作时

制冷剂流动图示,制冷剂经过A和B时会发生物态变化,在变

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它在B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

A.熔化

B.升华C.液化

D.汽化D解析液体和气体具有流动性,称为流体,制冷剂在物态变化

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制冷剂在物态变化前后为液态或者气

态;它在装置B中发生物态变化时要吸热,说明它由液态变为

气态,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6.(新情境·环境保护)(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水是生命之

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

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

高空形成云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

冰雹降落地面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

形式落回地面答案B解析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形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形成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

高空形成云,属于液化现象;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形成

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属于凝固现象;冬天,水

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

面,属于凝华现象;故B选项正确。7.(2022河南卫辉期中)在观察碘升华的实验中,使用如图

甲、乙所示两种加热方式,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

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

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B.图甲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C.采用图甲中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D.做碘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D解析碘升华是指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故A错误;观察碘

升华的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合理,因为甲中水的温度达不到

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故B错误,D正确;采用图甲的

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碘不发生熔化现象,只发生升华

现象,故C错误。8.(2023安徽全椒期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物放置

在温度恒为0℃的冰箱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水全部结成了冰

B.冰全部化成了水C.冰和水均无变化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C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温度恒为0℃的冰箱

中,温度相同,冰不会熔化,水也不会结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新独家原创)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3D打印功能的3D打印笔,使用时在笔中装入塑料条,接通电源加热一段时间,塑料

条受热变软、变稀后被挤出,在常温下可制成各种立体造型。由此可见,这种塑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常温下可制成各种立体造型”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非晶体凝固解析塑料条受热会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这

是非晶体熔化的现象,故这种塑料是非晶体;在常温下制成各

种立体造型,塑料由液态变为固态,这是凝固现象。10.(新课标·科学论证)《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著名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人翻译为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的

露水凝结成了霜。从物态变化角度分析,翻译中一处不科学

的地方是

,你的依据是

。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不是露水凝结

形成的。11.(新情境·安全与健康)(2024广东东莞期末)小明不小心扭

伤了脚踝,医生告诉他在24h以内需及时冷疗、冰敷。某款

“冷疗法”疗伤喷雾,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气态的氯乙烷,通

常它以液态形式被储存在金属罐中,则常温下的氯乙烷是采

的方法液化后储存的。使用时,对准人体扭伤

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

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

热,使人体扭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

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压缩体积汽化吸收解析常温下的氯乙烷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

的;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

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扭伤

部位的温度降低。12.(2024河南三门峡陕州期中)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

℃,如果用这支体温计直接去测量一位体温是36.

8℃的人的体温,测得的温度是

℃。37.437.4解析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

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

7.4℃。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向下甩,玻璃泡上方

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这支体温计的读数是37.4℃,没有

甩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8℃的人的体温,体温计中的水银

不会下降,显示的依然是37.4℃。13.(新考法·分析论证)(2024湖北丹江口期中)小李同学看到

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

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较高,醋的沸点较低,液体沸

腾后,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

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的沸

点,只有当

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不会醋醋全部汽化解析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

沸点较低,所以锅中液体的温度达到醋的沸点时醋就沸腾了;

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

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醋的沸点;

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的温度才会升高。三、实验题(共30分)14.(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18分)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

“B”或“C”)C(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

(选填“晶体”

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

min。(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

。(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

态。A.固

B.液

C.固液共存38非晶体6吸收热量,温度不变ABC解析(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根据酒精灯外

焰的高度先固定图甲中的C;(2)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

此时示数为38℃;(3)由图像可知石蜡整个熔化过程没有固

定的熔化温度,故石蜡是非晶体;由图像可知,海波从第4min

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故海波熔化持续了t=t2-t1=10

min-4min=6min;(4)由图甲和图乙知,整个熔化过程持续加

热,所以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

变;(5)由图乙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没开始熔化,可

能处于熔化过程中,也可能熔化已结束,故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选A、B、C。15.(新考法·分析论证)(12分)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中:

(1)小明利用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他还需要一个重要

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2)表格中是小明每隔1min记录的温度计示数,根据数据可

以推测表中第

min时记录的实验数据是错误的。时间/min012345温度/℃909192939495时间/min67891011温度/℃9697959797978(3)请在图乙烧杯中画出第9min时水中C处的一个气泡上升

至水中D处时的大致图形。答案如图所示

(4)实验完成后,小明重新组装实验器材,如图丙所示,用烧杯

A中的液体对试管B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发现烧杯A中的液体

和试管B中的液体均可沸腾,如果A、B中液体的沸点分别为

tA、tB,则tA和tB的关系是

。A.tA=tB

B.tA<tBC.tA>tB

D.无法确定C解析(1)实验时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2)水从第7min开

始沸腾,沸腾时温度应保持97℃不变,故第8min的95℃为错

误数据。(3)第9min时,水处于沸腾状态,气泡上升过程中逐

渐变大。(4)根据沸腾条件可知,当烧杯A中的液体沸腾时,若

tA=tB,试管B中的液体能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吸热,故不会

沸腾;若tA<tB,试管B中的液体不能达到沸点,故不会沸腾;若

tA>tB,试管B中的液体能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故会沸腾。四、综合题(14分)16.(新考向·项目式学习)(2024辽宁沈阳沈北新区期末改编)

某校学生进行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式学习,请完成下列

问题:任务一:收集与温度计有关的资料,了解温度计发展历程、原

理及使用方法。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伽利略发明的。他的第一支温

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

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现在的温度计是以

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现象为设计

依据,有液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等多种温

度计供我们选择,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资料卡:在一定的范围内,水和空气的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水的温度升高1℃时,其体积大约会增加0.00021倍。当空气的温度升高1℃时,其体积大约会增加0.00367倍。(1)如图甲A所示是项目小组同学在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读

数时的情景,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若此时温度计如图甲B所示,则所测温度为

℃。任务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温度计。【支架搭建】实验室里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利用了水银热

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考虑到环保与安全,同学们决定把水

银改成红墨水或空气。【产品制作】小明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容积为120mL的带塞

子的透明玻璃瓶A、内径为2mm的透明吸管B、内径为5

mm的透明吸管C以及打孔器等工具制作了简易液体温度

计。(2)自制温度计时,先将玻璃瓶内

(选填“装满”

或“不装满”)红墨水,再用插有吸管的塞子塞住瓶口,然后

需要在吸管上标上刻度。请利用0℃的冰水混合物、50℃

的恒温温水、记号笔和刻度尺,简要叙述如何在吸管上标上

均匀刻度,要求分度值为1℃:

。【产品改进】(3)小明选择吸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