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政权更替-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小专题复习课件_第1页
专题六 政权更替-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小专题复习课件_第2页
专题六 政权更替-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小专题复习课件_第3页
专题六 政权更替-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小专题复习课件_第4页
专题六 政权更替-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小专题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政权更替感悟历史规律政权更替课堂结构了解王朝概况把握时代特点探究兴衰原因了解政权更替政权更替朝代尺(局部)了解政权更替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政权更替了解王朝概况

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君主隋581618长安(西安)隋文帝(杨坚)隋炀帝唐618907长安李渊(唐高祖)

北宋9601127开封(东京)赵匡胤(宋太祖)宋钦宗南宋11271276临安(杭州)赵构

元12711368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明13681644应天→北京朱元璋(明太祖)崇祯帝清16361912北京皇太极宣统帝两宋时期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1038年,党项族元昊在兴庆称帝,西夏建立;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在会宁称帝,金政权建立。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政权更替把握时代特点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政权更替探究兴衰原因统一南北开通大运河创立科举制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被农民起义说推翻。隋朝政权更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政策开明科学技术领先对外交流频繁文学艺术繁荣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贞观之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了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开元盛世)统治腐朽;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转折点);藩镇割据,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导致黄巢起义爆发(致命的打击)。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唐亡政权更替元朝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元世祖施行“治国安民”方略,接受汉族儒臣建议,学习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统一全国元朝疆域最大

开创行省制民族交融(回族)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釆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政权更替明朝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赋税苛重。陕北大旱,连年灾荒。导致李自成起义爆发,推翻了明朝。朱元璋强化皇权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②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明成祖设立了东厂)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明朝的经济发展;既有郑和下西洋的盛况,也有倭患等边疆危机。政权更替历史感悟:兴帝王励精图治;注重节俭;重用人才,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发展生产;注意减轻人民负担;亡帝王贪图享乐,任用奸佞;政治腐朽,贪污腐败;人民徭役、赋税负担较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严重,民不聊生;政权更替课堂练习1.宋元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最准确的应概括为(

)A.繁荣与开放B.光照四邻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D.对外交流的频繁2.与燕王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相似的是()A.东汉光武帝刘秀B.唐太宗李世民C.宋太祖赵匡胤D.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CC政权更替3.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其实质上是()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4.按顺序排列下列皇帝(

)①唐太宗②唐玄宗③唐高祖④武则天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③①②④DA政权更替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能大致反映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C政权更替6.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D政权更替7.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唐诗《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宋词《满江红》(节选)【作者】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A.匈奴、契丹B.匈奴、女真C.吐蕃、女真D.吐蕃、契丹B政权更替8.(2020·阳新模拟)“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9.(2020七下·湛江期中)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与这一“恶瘤”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是()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五代十国D.黄袍加身AA政权更替10.(2020七下·湛江期中)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朝都交纳岁币D.都向宋称臣D政权更替11.(2020七下·河南期中)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不息12.(2020·章丘模拟)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其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时的一幅是()A.B.C.D.CA政权更替13.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A.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B.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C.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D.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阻碍了国家的统一D政权更替14.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有()①隋②北宋③辽④元⑤明⑥清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④⑥15.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以下措施最能体现唐太宗这种理念的是()A.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B.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D.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DA政权更替16.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列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问题?()A.隋文帝、隋炀帝B.汉武帝、汉文帝C.唐太宗、唐玄宗D.唐太宗、武则天17.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难,又遇连年灾荒,在无以为生的情况下,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在这次起义中,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起义军首领是()A.元昊B.朱温C.铁木真D.黄巢AD政权更替1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材料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摘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1)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体现了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任举一例即可)(1分)政权更替材料二一些学者认为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治世,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过几个这样的历史时期,史称“盛世”。(2)列举汉唐时期出现的这种“和谐”局面有哪些?(4分)(3)举例说明促使上述和谐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2分)(4)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曾经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以隋朝为例说明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政权更替(1)孔子主张“仁”、“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3分)(2)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分)(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视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减轻人民负担;妥善处理民族之间关系。(任答2点,共2分)政权更替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