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典诗词是美的艺术创造,是活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历史文化之中,存在于现实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国人的思维观念之中。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佳作之所以能被人们口头吟诵和书面引用,固然是因其简洁凝练、古朴高雅,更是因其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蕴含着中华民族不死的精魂,并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作用于中华儿女个人,作用于中华民族整体,作用于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始终。吟咏古典诗词,能激发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蕴含于中华古典诗词中的民族精神,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出来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的综合反映,它对于中华儿女感情的濡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培养、环境的营造以及力量的凝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传统精神的认同范围和程度。认同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其民族凝聚力就越强。任何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往往会使之想起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并因此而神思飞跃,热血沸腾。古典诗词传承文化传统,高扬民族精神。中华古典诗词乃中华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令中国人自信的三个层面。有了文化自信,便有了民族自信、国家自信。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生成的必要条件。弘扬国学经典,能增强文化自信。(摘编自陈载舸《刍议中华古典诗词的民族凝聚功用》)材料二: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在本质方面是一直有着某些永恒不变之质素的缘故,那就是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所谓“兴”,就作者而言,是见物起兴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就读者而言,则是指读者在阅读时由“诗可以兴”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发”,则是作者要将涌动于心间的情愫表达出来,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当作者心中的某种触动转化为情感的升华之时,作者便通过文字的载体将其抒发出;“感动”,则是作品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引发的感受,是对作者所诉说的情感的一种共鸣。“兴发感动”之力的形成,应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一般来说,“兴发感动”之力的产生,原当得之于内心与外在事物相接触时的一种敏锐直接的感动。因此,触物兴感或即事抒情,应该才是表达内心感动的一种自然流程。大自然风霜雪雨,草长莺飞,尘世中周遭变故、世态炎凉都能引起诗人情感的波动、灵魂的震撼,于是在心里酝酿成一种兴发感动的情感,这是诗人写诗、词人作词的缘起。第二种是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的方式。诗词“兴发感动”的这种形成方式很容易被人忽视或排斥,因为此方式是经过了作者理性的思索安排,尤其在咏物之作中表现得最明显。所以,要把咏物寄托之词写得好,便不仅要求作者自己心中先须有一份极为感动的情意,而且更要求作者对所咏之物也要有一份感动的情意,更需要能把内心之情意与所咏之物的情意融为一体,而且要使这种情意的感动和用以铺陈叙写的事典相结合,如此则藉咏物来寄托的安排思索,便不仅不会蒙蔽和伤损原有的情意的感动,反而会使原有的情意经过这一番安排思索,而更显得有盘旋沉郁的姿态和力量。也就是说,如果作者把内心那份感动的情意与外界事物及手段天衣无缝地有机结合,那么定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更能让人富于联想和启发的兴发感动的情感来。第三种是意象与音声的巧妙结合。“兴”的作品一般本是指由物象所引起的一种感发,不过这种感发却实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之处,那就是引起这种感发的“物象”有时与后面所叙写的诗意却似乎并无意义上的关联。而如果就“兴”之直接感发的特色而言,则音声之相应实在应该乃是较之情意之相通还更为基本的一种引起感发之动力。也就是说音声相应是引起感发的一种最原始的动力。对于诗歌的评赏,自然应当以其能否传达出生命,以及所传达之质量的纯驳、多少为主要之标准,而造成这种质和量上精微之差别的主要因素,则与酝酿和孕育出这种感发之生命的作者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如果不从理性作客观的评判,而只就感发性的特质而言,诗歌中这种感发之生命,原来也可以具有一种超乎于外表的是非善恶之局限以外而纯属于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存在,这种本质方面的价值,第一在其真诚纯挚的程度,第二在其品质的厚薄高下,而并不在于其外表叙写的是何种情、事。至于作者品格之高下、性情之纯驳、胸襟之广狭,这种种现实生活之伦理价值,既原属于作者“能感”与“能写”的因素之一部分,自然也会对其作品中感发之本质中的伦理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摘编自叶嘉莹《清词选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映照着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着巨大作用。B.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国家自信的基础,中华古典诗词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发展壮大、凝聚力生成意义深远。C.评赏诗歌能否传达出生命及所传达质量的纯驳、多少等标准,在质与量上有精微差异,这些因素与作者息息相关。D.诗歌作为感发之生命具有精神本质的伦理价值,因其超乎于外表是非善恶之局限,故无需在意外表叙写的情或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论述内容不同,材料一论述中华古典诗词的民族凝聚功用;材料二则介绍诗学理论内涵。B.“兴”主要指向创作者;“发”包括作者与读者;“感动”以读者的审美接受为主,读者产生了感发的作用,诗歌作品才算完成。C.要写好咏物寄托之词,要求作者心中对所咏之物有感动的情意,把内心之情意与所咏之物的情意融为一体,与铺陈叙写的事典相结合。D.“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和“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的方式”都有心对物的感动,没有音声相应就不会引起感发。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孔子在《论语》中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B.钟嵘《诗品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C.余秋雨《大美唐诗》:“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D.董仲舒《春秋繁露》:“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仁人录其同姓之祸,固宜异操。”4.“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华古典诗词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5.你即将在班级诗会向同学们介绍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诗学理论,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列出发言提纲。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高的海浪布卢姆亚历克斯和我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一点空余时间。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不错,我们的吧台也总是满满的。我们周末也要工作。亚历克斯是进口商,他的第六感觉非常好,知道什么东西会好卖。我做服装生意,我的高质量连锁店很出名,我常一家店一家店地跑,有时我还得接待要我为她们设计这样或那样裙子的女人。我常对她们说,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我乐意听,但我不会听别人发号施令,钱不能左右我,我的设计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现在我只设计婚纱。我的要价也许是全国最高的,只有付得起高价的人才能进入茜茜商店。很多女人只能站在外面看橱窗里的展品,梦想着有一天也能买一件这样的作品。姑娘们,做梦去吧!我的每一个连锁店的大门上方贴的是店主的名字:罗尼特、西蒙尼、舍利、欧法等等。名字下方是不同的字母,茜茜一店、茜茜二店、茜茜三店……他们付钱使用我的茜茜品牌,我参与分红。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亚历克斯浑身都疼,我的背也很不舒服。我们决定休假几天。亚历克斯说:“去海法。”“去海法?那算什么度假?”我反对说,“我在大街上开车,随时都可能碰到我的另一家分店,会突然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然后下车重新整理,我可没那劲。”他说:“你说去哪吧?肯尼亚,还是远东?你不会穿着和服回来吧?”我被逗得哈哈大笑,足足有5分钟缓不过气来,亚历克斯有时真的非常幽默。我说:“我要找个没有任何人和事会打扰我们的地方。”我表姐的朋友在诺曼底的一处悬崖上有一幢房子。山崖上凿有石阶,一直通往大海。20年前我去过一次,我还记得那里有成百上千的海鸥,和拍打在崖壁上的黑色的海浪。我跟表姐和她的朋友一起在那里小住。那次诺曼底小住似乎没有多少有趣的事,有一件事除外。快到巴黎的路上,表姐突然惊叫:“鱼!我把鱼忘在冰箱里了!”为这我们笑了一两公里路。我给表姐打电话。问她在诺曼底乡下的那栋房子,她说没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去那里。钥匙藏在门前的大花盆的底下。我们收拾行装,向店员交待事情,然后登机启程。几小时后,亚历克斯已经在搬动那只花盆了。我们把土翻了个遍,把土块儿打碎。我们翻掘花圃,手和衣服上粘满了泥土,可是没有找到钥匙。我们给表姐打电话。“在花盆下面,就在花盆下面,”她反复说。“花盆下面没有。”我说。“怎么会呢?皮埃尔,皮埃尔!”她在喊她的男友,“那幢房子的钥匙在哪儿?是不是在花盆下面?”“是在花盆下面,对,没错,”我听到他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在花盆下面,茜茜。”“不在那里。跟你说不在那里。”我尽力克制自己。如果是西蒙尼、娜尼特、帕兹特或欧法,我早就叫她们自己去开一家茜茜分店了。“真不知道怎么跟你说,钥匙自打买了那房子起就一直是放在花盆下面的。对吧,皮埃尔?”“是的,的确如此。”“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把锁撬了,换把新锁,只是别忘了把新钥匙还搁在花盆底下。”待我们终于进到屋子里时,已经时值深夜。我们把行李搬进屋子,然后我又开车去村里买了些食物。一小时后,我带回了几篮螃蟹和其它海货,还有黄油和一块刚出炉的长面包。我走进厨房打开冰箱时,我发现一条肥大的、闪闪发光的鱼。“亚历克斯,”我惊叫起来。“什么事?”“这鱼哪儿来的?”“啊哈,是我钓的。这儿有根钓竿,上面有很长的鱼线。我没事,就把它扔进海里,这一带海里有很多鱼,我想我们能烤鱼吃。你带柠檬了吗?”“带了。”我把食物放进冰箱,在底层的架子上,我发现表姐20年前忘在那里的鱼的骨头。我拿起它,它立刻就碎掉了。我摆好桌子,从橱柜里找出蜡烛点上,坐下来吃饭。“真好吃。”亚历克斯说:“多美味的鱼啊!海蚌怎么样,你尝了吗?你这菜做得真不赖,棒极了!”“还有沙拉。”“好极了,加足够的柠檬了没有?”“加了。”我俩静静地吃着。我们撬开海蚌吸里面的肉,蚌壳堆满了盘子。突然,房子轻微地晃动了一下,灯在摆动,桌子也在晃动,鱼骨头晃到了地上。“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亚历克斯说着,站起身来,“地震了!”“什么?”我颤抖起来,紧紧抓住摇晃的桌子。“地震了,快离开这儿。”他抓起我的手向门外跑。杰出的时装设计师茜茜和她的丈夫亚历克斯在诺曼底地震中身亡,数以万计的人同时丧身,20万人无家可归。我们到达我们的轿车停泊的小路时,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报纸上这样的大幅标题。我朝村庄的方向看去。“看,那边好像很平静。”“是的,”他说,“可能是场小地震。但我想我们还是不能待在那屋子里了。”“嘿,亚历克斯,你看,”我指着黑色大海上泛起的白沫,它们离屋子很近。“啊哈,只是海潮而已。”我们回屋收拾东西,海浪时不时地摇动着房子。“这些海蚌怎么办?”我问。“扔海里。”我打开窗子,把海蚌、沙拉、长面包都扔了出去。窗下,一切都是黑色的,除了水面上偶尔翻起的白沫。我听到鱼儿跳起,争抢着面包屑,然后消失在深深的大海之中。(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亚历克斯和我的生活节奏太快,连周末也要工作,没有一点空余时间,这为全文笼罩一层压抑的氛围。B.“钱不能左右我,我的设计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这表明茜茜蔑视金钱,注重服装设计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C.“姑娘们,做梦去吧!”,这句话传达出茜茜作为富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及拒绝将茜茜服装卖给底层女性的变态心理。D.亚历克斯和“我”是商界成功人士,从亚历克斯海边垂钓及就餐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凡人。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基本以第一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故事、场景无不处于其主宰调度之下,显得井然有序。B.小说叙述故事时采用套式结构,中间穿插二十年前和表姐诺曼底小住的经历,既节省了笔墨,也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C.在文化意义层面,黑色是宇宙的底色,代表着宁静,小说多次强调黑色,具有象征主人公期求内心宁静的心理意味。D.小说具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通过亚历克斯和“我”的形象塑造,揭示了现代人物质与精神的疏离,有一定现实意义。3.小说写海浪的文字并不多,为什么却以“高高的海浪”为题?请简要分析。
4.布卢姆的作品被人评价为“现实主义和荒诞派的混合物”,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圣人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使巧倕加绳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机杼,则皆成宗庙之器、黼黻之章,可羞于鬼神,可御于王公。而况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有不济乎?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盖乃思述祖考之令问,而以显父母也。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其富者则以贿玷精,贫者则以乏易计,或以丧乱期其年岁,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者也。而成名立绩,德音令问不已者,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是故造父趋疾,百步而废,而托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泛轴,解维则溺,自托舟楫,坐济江河。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人之情性,未能相百;而其明智,有相万也。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致之也。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此则道之明也,而君子能假之以自彰尔。夫是故道之于心也,犹火之于人目也。中阱深室,幽黑无见,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此则火之濯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己明矣。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制。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欲贤人自勉,以入于道。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节选自王符《赞学》,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B.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C.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D.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黼黻,原指礼服上所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又指绣有黑白相间花纹的礼服;后引申为文章中华丽的辞藻。B.祖考,指祖先,也可指已故的祖父或父祖辈的人。文中祖考是祖先、先人的意思。C.学士,南北朝以后司文学撰述的官员称呼。文中的学士指掌管文学的官员。D.君子,先秦时称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孔子为“君子”赋予了道德含义。这里的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即使是圣人和极有才能的人,他们的才能也不是与生俱来的。B.第二段以蚕丝加入五色制成朝祭之服为例,说明学习要加入自己的思考。C.作者认为当世学士受到财富或贫穷的干扰,以致最终在学业上难有所成。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有理有据,说服力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火之濯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己明矣。
(2)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5.君子为什么能建功立业,美德声誉流传四方?请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苏轼霜余已失长淮②阔,空听潺潺清颍③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②长淮:即淮河。③颍:颍水,淮河支流。④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下面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潺潺清颍咽”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佳人犹唱醉翁词”一句,写欧公当年所作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C.“草头秋露流珠滑”一句承接上文,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D.“三五盈盈还二八”一句,表达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我安慰和旷达的胸襟。2.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达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3)对秦观的《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明人沈际飞评价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六、简答题组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观园是曹雪芹寄托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之境,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是如何向读者全面呈现刚建好的大观园的呢?《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节展示出曹雪芹在谋篇布局上的①:曹雪芹构想了这样一个场景,就是贾政领着众清客游览大观园,以便为园中的亭台馆舍草拟匾额对联,突然碰到了宝玉,想考考他的才学,于是带他同游。该节内容将贾宝玉的文学才华展露得②。为大观园中的亭台馆舍之类草拟匾额对联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更不必说匾额对联还需当场拟出,贾宝玉尽管要接受异常严厉的父亲的检验和众多清客的点评,还要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审阅、定夺。但是,他的答卷很完美……这不仅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向读者展示出我国园林这一③的人造景观之妙。比如“(贾政)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靡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可以说,“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节的景色之妍,描写之妙,可与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相比。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一系列动宾结构的短句,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选择+简答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期以来,我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从中医角度讲,①。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忽冷忽热而生病。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楼盘门窗维修合同协议
- 商品委托代理合同协议
- 2025租房专项法律咨询服务合同
- 2025贷款合同范本:借款协议书范例
- 2025全球营销的授权合同范文
- 《脑卒中防治知识普及》课件
- 2025《苏州合同协议书》
- 2025淘宝店铺转让合同
- 2025年杭州市劳动合同下载
- 2025年海北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答案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 学生资助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 药学创新创业项目
- 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英语教师的演讲
- 大数据在汽车行业的创新应用研究
- 2025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和音频)
- 西安特教面试试题及答案
- 县域产业布局与升级-深度研究
- 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安全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第5课《妙想逐飞天》课件- 2024-2025学年岭南美版(2024) 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