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高速铁路市场研究及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_第1页
2011-2013年高速铁路市场研究及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_第2页
2011-2013年高速铁路市场研究及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_第3页
2011-2013年高速铁路市场研究及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_第4页
2011-2013年高速铁路市场研究及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蒂华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邮箱:dihuas@163.com机密 第159页 DATE\@"yyyy-M-d"2019-9-22011-2013年高速铁路市场研究及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前言中国铁路在“十一五”期间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跨越式发展,铁路运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2006年7月1日正式全线建成通车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创造了冻土铁路运行时速的世界纪录,推进了世界冻土工程技术的发展。重载运输的发展,则满足了每年2亿吨的铁路货运增量。资料显示,2010年12月26日,能源大动脉——大秦铁路再次打破世界铁路重载纪录,年运量突破4亿吨。随着“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实施,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步入“高铁时代”。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高居世界第一。2010年12月3日,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小时的世界高铁最高实验运营新记录。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从2005-2020年我国铁路投资额将达2万亿元,高速铁路行业在我国仍处于黄金周期。为此,我们推出了《2011-2013年高速铁路市场研究及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本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高速铁路的定义、分类、发展历史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高速铁路行业的发展概况,并对中国高速铁路制造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的分析。随后,报告对高速铁路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应用领域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高速铁路行业的未来前景。您若想对高速铁路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高速铁路研发生产,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报告目录〗2011-2013年高速铁路市场研究及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1第一部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2第一章高速铁路行业概述 12第一节高速铁路简介 12一、高速铁路的定义 12二、高速铁路材料特征 12三、高速铁路的分类及应用 12四、高速铁路技术发展 13第二节高速铁路行业发展环境 14一、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14二、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31第二章国际高速铁路行业发展分析 35第一节国际高速铁路行业发展概况 35一、国际高速铁路行业原材料市场分析 35二、国际高速铁路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35三、国际高速铁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6第二节美国高速铁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38一、美国高速铁路行业生产动态分析 38二、美国高速铁路应用领域分析 39三、美国高速铁路行业技术特征 40四、美国高速铁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1第三节日本高速铁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41一、日本高速铁路行业生产动态分析 41二、日本高速铁路应用领域分析 42三、日本高速铁路行业技术特征 42四、日本高速铁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2第三章国内高速铁路行业运行情况 44第一节国内高速铁路行业发展概述 44一、我国高速铁路产业概述 44二、中国高速铁路产业发展特点 44三、中国高速铁路产业市场走向浅析 45四、近几年我国高速铁路产业项目建设分析 45第二节高速铁路行业发展概况 47一、高速铁路行业特点分析 47二、高速铁路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48三、高速铁路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48四、高速铁路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48五、高速铁路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49第四章国内高速铁路市场情况分析 51第一节高速铁路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51一、国内高速铁路行业需求规模 51二、中国高速铁路市场消费结构分析 52三、中国高速铁路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53四、影响市场需求的原因 54第二节高速铁路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54一、近年来国内高速铁路生产分析 54二、中国高速铁路产业技术现状 55三、国内高速铁路行业生产趋势分析 56四、影响高速铁路行业生产的因素分析 56第三节我国高速铁路市场价格分析 57一、高速铁路当前市场价格变动分析 57二、高速铁路细分产品价格变动 58三、高速铁路价格趋势分析 59四、影响高速铁路价格变动的因素 59第四节高速铁路进出口情况分析 61一、高速铁路出口分析 61二、高速铁路进口分析 61三、我国高速铁路进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62第五章中国高速铁路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64第一节2011年华北地区高速铁路行业分析 64一、2011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4二、2011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64三、2011-2013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65四、2011-2013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66五、2011-2013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66第二节2011年东北地区高速铁路行业分析 67一、2011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7二、2011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68三、2011-2013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68四、2011-2013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69五、2011-2013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69第三节2011年华东地区高速铁路行业分析 70一、2011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0二、2011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71三、2011-2013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71四、2011-2013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73五、2011-2013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73第四节2011年华南地区高速铁路行业分析 74一、2011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4二、2011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74三、2011-2013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75四、2011-2013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75五、2011-2013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76第五节2011年华中地区高速铁路行业分析 77一、2011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7二、2011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77三、2011-2013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78四、2011-2013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78五、2011-2013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78第六节2011年西南地区高速铁路行业分析 79一、2011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9二、2011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80三、2011-2013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80四、2011-2013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81五、2011-2013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81第七节2011年西北地区高速铁路行业分析 82一、2011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82二、2011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83三、2011-2013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83四、2011-2013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84五、2011-2013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84第二部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84第六章高速铁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86第一节高速铁路行业集中度分析 86一、高速铁路市场集中度分析 86二、高速铁路企业集中度分析 86三、高速铁路区域集中度分析 86第二节高速铁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87一、2011年高速铁路行业竞争分析 87二、2011年中外高速铁路产品竞争分析 87三、2011年国内外高速铁路竞争分析 88四、2011年我国高速铁路市场竞争分析 88五、2011年我国高速铁路市场集中度分析 89六、2011-2013年国内主要高速铁路企业动向 90第三部分运行指标及价格分析 92第七章中国高速铁路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92第一节2011年年中国高速铁路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92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92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92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92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92第八章2011-2013年高速铁路行业市场运行价格分析 94第一节高速铁路行业价格特点综述 94第二节近几年高速铁路行业价格变化分析 94第四部分上下游市场分析 95第九章2011-2013年高速铁路行业相关行业市场运行综合分析 95第一节2011-2013年高速铁路行业上游运行分析 95一、高速铁路行业上游介绍 95二、高速铁路行业上游发展状况分析 95三、高速铁路行业上游对高速铁路行业影响力分析 96第二节2011-2013年高速铁路行业下游运行分析 96一、高速铁路行业下游介绍 96二、高速铁路行业下游发展状况分析 96三、高速铁路行业下游对高速铁路行业影响力分析 97第五部分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98第十章高速铁路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98第一节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 98一、企业概况 98二、2011年经营状况 99三、2011-2013年盈利能力分析 103四、2011-2013年投资风险 104第二节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104一、企业概况 104二、2011年经营状况 105三、2011-2013年盈利能力分析 109四、2011-2013年投资风险 110第三节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 111一、企业概况 111二、2011年经营状况 112三、2011-2013年盈利能力分析 115四、2011-2013年投资风险 116第四节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 117一、企业概况 117二、2011年经营状况 118三、2011-2013年盈利能力分析 118四、2011-2013年投资风险 119第五节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0一、企业概况 120二、2011年经营状况 121三、2011-2013年盈利能力分析 122四、2011-2013年投资风险 124第六节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24一、企业概况 124二、2011年经营状况 125三、2011-2013年盈利能力分析 128四、2011-2013年投资风险 129第六部分投资机会及经营建议 131第十一章2011-2013年高速铁路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展望 131第一节2011-2013年高速铁路行业投资机会 131一2011-2013年高速铁路行业区域投资机会 131二、2011-2011年高速铁路需求增长投资机会 131三、2011-2013年高速铁路出口市场投资机会 131第二节2011-2013年高速铁路行业投资风险展望 132一、宏观调控风险 132二、国际竞争风险 134三、供需波动风险 135四、技术创新风险 136五、经营管理风险 137六、产品自身价格波动风险 138第十二章2011-2013年高速铁路企业经营战略建议 139第一节2011-2013年高速铁路企业的标竿管理 139一、国内企业的经验借鉴 139二、国外企业的经验借鉴 140第二节2011-2013年高速铁路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 143一、高速铁路企业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 143二、高速铁路企业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 147〖图表目录〗TOC\h\z\c"图表"图表1:高铁网络的六大核心系统 13图表2:设计具有极强艺术性的和谐号动车组 13图表3: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14图表4: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月度同比) 15图表5:2006-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15图表6: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 15图表7:2006-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6图表8:2006-2010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及其增长速度 16图表9:2006-2010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16图表10:2010任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月度同比) 17图表11:2006-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17图表12: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18图表13: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19图表14:2006-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20图表15: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20图表16:200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21图表17: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21图表18: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22图表19:201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2图表20: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23图表21: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23图表22: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24图表23:2010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24图表24:2010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25图表25:2010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25图表26:2006-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26图表27:2010年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26图表28: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26图表29: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27图表30:2006-2010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28图表31:2010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28图表32:2006-2010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29图表33: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30图表34: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30图表35: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大幅提升了铁路建设里程 32图表36:四纵四横、三城际高铁规划图 33图表37:我国高铁、城轨发展示意图 34图表38:2008年以后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当年投资总额 44图表39:我国高铁建设规划 46图表40:四纵四横建设规划 46图表41:高铁产业链受益顺序 49图表42:我国铁路运营里程 51图表43:世界各国人均铁路里程比较(公里/百人) 52图表44:世界各国铁路网密度比较(公里/百平方公里) 52图表45:动车组、电力机车和城轨地铁长期新造需求预测 53图表46:2010—2015年高铁投资总额与年均投资额(单位:亿) 55图表47:中国高铁吸收创新技术来源 55图表48:中外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水平对比 56图表49:中国高铁发展阶段与产业链需求 57图表50:轨道交通(主要为高铁建设)相关领域的需求分析 87图表51:铁路建设相关领域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分析 87图表52:中国高铁技术输出情况 88图表53:高铁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产业链延伸 90图表54:高铁产业链解析 95图表55:中国南车机车产量 99图表56:中国南车货车产量 100图表57:中国南车货运周转量 100图表58:中国南车2010年前三季度分业务板块收入结构 101图表59:中国南车毛利率水平 101图表60:中国南车三项费用率 101图表61:中国南车2010年前三季度业绩 102图表62:中国南车财务指标预测 103图表63:中国北车机车产量 106图表64:中国北车货车产量 106图表65:中国北车货运周转量 107图表66:2010年3季度毛利率水平提升 107图表67:三项费用率同比下降 108图表68:2010年前10月中国北车公告合同汇总 108图表69:2010年1-3季度中国北车业绩 109图表70:中国北车财务指标预测 110图表71:晋西车轴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112图表72:2010年第3季度晋西车轴业绩摘要 113图表73:2010年前3季度晋西车轴业绩摘要 114图表74:晋西车轴3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回升 114图表75:晋西车轴3季度公司费用率反弹 115图表76:晋西车轴盈利预测表 116图表77:南方汇通盈利预测 119图表78:时代新材单季度销售毛利率情况 121图表79:时代新材单季度销售净利率情况 122图表80:时代新材盈利预测 123图表81:2010年公司收入恢复高增长 125图表82:晋亿实业各季度盈利能力和费用率情况良好 126图表83:晋亿实业综合毛利率、净利率和ROE继续处于高位 126图表84:晋亿实业销售和管理费用率总体控制较好 127图表85:晋亿实业现金流情况良好 127图表86:晋亿实业资产质量及运营能力有好转 127图表87:晋亿实业高铁扣件销售收入增速迅猛提升 128图表88:晋亿实业营业收入分项预测 129图表89:晋亿实业利润表预测(万元) 129第一部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章高速铁路行业概述第一节高速铁路简介一、高速铁路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二、高速铁路材料特征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由于铁路在速度、运量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各国的交通运输骨干力量。自20世纪40年代后,公路和航空运输快速发展,使得铁路在速度上优势不再,短途客运被汽车运输取代,长途客运受航空运输排挤,铁路沦落为“夕阳产业”。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的困扰,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铁路的价值,尤其是高速铁路。高铁以其速度快、舒适性好、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行车密度高、列车运行准点率高、土地占用面积小、经济效应好等一系列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重新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青睐。三、高速铁路的分类及应用高速铁路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等多技术、多专业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代表了当今铁路技术的最高成就。高速铁路系统主要由六大核心系统构成,分别是基础设施、动车组、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运营调度及客运服务系统。这六大系统在铁路的运营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六大核心系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各系统之间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图表SEQ图表\*ARABIC1:高铁网络的六大核心系统图表SEQ图表\*ARABIC2:设计具有极强艺术性的和谐号动车组四、高速铁路技术发展回顾高铁的技术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64年-1990年,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日本为首的第一代高速铁路开始建成,主要线路有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法国TGV线、大西洋TGV线和罗马至佛罗伦萨线等。第二阶段为1990年至90年中期。受国家能源、环境、交通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铁路建设高潮,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第三阶段为90年代中期至今,高速铁路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得到了广泛的共识,也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许多国家制定了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并按规划逐步实施,亚洲(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北美洲(美国)、大洋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建设高铁的激情进一步释放。第二节高速铁路行业发展环境一、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初步核算,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图表SEQ图表\*ARABIC3: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图表SEQ图表\*ARABIC4: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月度同比)图表SEQ图表\*ARABIC5:2006-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表SEQ图表\*ARABIC6: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食品其中:粮食11.811.512.3肉禽及其制品油脂蛋鲜菜18.717.821.3鲜果15.61517.5非食品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0.1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0.4-0.60.3居住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图表SEQ图表\*ARABIC7:2006-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图表SEQ图表\*ARABIC8:2006-2010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图表SEQ图表\*ARABIC9:2006-2010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60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7%;集体企业增长9.4%,股份制企业增长1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5%;私营企业增长20.0%。轻工业增长13.6%,重工业增长16.5%。图表SEQ图表\*ARABIC10:2010任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月度同比)图表SEQ图表\*ARABIC11:2006-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0%;纺织业增长11.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4%,其中汽车制造增长24.8%,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增长25.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7%。六大高耗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9.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图表SEQ图表\*ARABIC12: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纱万吨271713.5布亿米8006.2化学纤维万吨309012.5成品糖万吨1102.9-17.6卷烟亿支23752.63.7彩色电视机万台1183019.5其中:液晶电视机万台8937.532.1家用电冰箱万台7300.823.1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10899.634.9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亿吨标准煤29.98.7原煤亿吨32.48.9原油亿吨2.037.1天然气亿立方米967.613.5发电量亿千瓦小时42065.413.2其中:火电亿千瓦小时33301.311.6水电亿千瓦小时7210.217.1核电亿千瓦小时738.85.3粗钢万吨62695.99.6钢材万吨79775.514.9十种有色金属万吨3092.616.8其中:精炼铜(电解铜)万吨457.310.6原铝(电解铝)万吨156521.4氧化铝万吨2893.921.6水泥亿吨18.814.4硫酸万吨7090.819纯碱万吨2029.34.3烧碱万吨2086.713.9乙烯万吨1418.932.3化肥(折100%)万吨6740.65.6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12880.29.8汽车万辆1826.9932.4其中:轿车万辆957.627.9大中型拖拉机万台38.43.3集成电路亿块652.557.4程控交换机万线3133.3-24.5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99827.446.4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88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4%。图表SEQ图表\*ARABIC13: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指标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388284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92459.1其中:集体企业68934.6股份制企业211004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13146.3其中:私营企业1043049.4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422亿元,增长25.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90亿元,增长35.0%。图表SEQ图表\*ARABIC14:2006-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其中,城镇投资241415亿元,增长24.5%;农村投资36725亿元,增长19.7%。东部地区投资1159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中部地区投资62894亿元,增长26.2%;西部地区投资61875亿元,增长24.5%;东北地区投资30726亿元,增长29.5%。图表SEQ图表\*ARABIC15: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累计同比%)图表SEQ图表\*ARABIC16:200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图表SEQ图表\*ARABIC17: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行业投资额比上年增长%总计24141524.5农、林、牧、渔业396618.2采矿业965318.1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377023.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8933.6制造业7452827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362628.1食品制造业194428.8纺织业223026.4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41234.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07612.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86314.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5562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656.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92435.8金属制品业362228.6通用设备制造业545922.4专用设备制造业415435.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5543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99640.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88948.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45357.3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118696.6建筑业233248.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782019.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392-6批发和零售业521616.2住宿和餐饮业297127.6金融业47636.5房地产业5755733.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49032.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28818.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226124.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5846.1教育371714.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96715.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59622.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89121.2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101048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136401亿元,增长25.6%。图表SEQ图表\*ARABIC18: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指标单位绝对数新增发电机组容量万千瓦9118新增22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万千伏安25816新建铁路投产里程公里4986其中:高速铁路公里1554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公里3747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公里5948新建公路公里104457其中:高速公路公里8258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万吨27202新增光缆线路长度万公里166新增数字蜂窝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万户643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办公楼投资1807亿元,增长3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599亿元,增长33.9%。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图表SEQ图表\*ARABIC19:201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投资完成额亿元4826733.2其中:商品住宅亿元3403832.9其中:90平方米亿元1066527.4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40553926.6其中:商品住宅万平方米31494325.3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16377740.7其中:商品住宅万平方米12946838.8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759614.5其中:商品住宅万平方米612162.7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0434910.1其中:商品住宅万平方米930528本年资金来源亿元7249425.4其中:国内贷款亿元1254010.3其中:个人按揭贷款亿元92117.6本年购置土地面积万平方米4097028.4完成开发土地面积万平方米21254-7.7土地购置费亿元999265.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6123亿元,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75亿元,增长16.2%。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39350亿元,增长18.4%;餐饮收入额17648亿元,增长18.1%。图表SEQ图表\*ARABIC20: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累计同比%)图表SEQ图表\*ARABIC21: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4.8%,粮油类增长27.9%,肉禽蛋类增长21.7%,服装类增长25.8%,日用品类增长25.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3.5%,通讯器材类增长21.8%,化妆品类增长16.6%,金银珠宝类增长46.0%,中西药品类增长2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7%,家具类增长37.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2.3%。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图表SEQ图表\*ARABIC22: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34.7货物出口额1577931.3其中:一般贸易720736加工贸易740326.2其中:机电产品933430.9高新技术产品492430.7其中:国有企业234422.7外商投资企业862328.3其他企业481342.2货物进口额1394838.7其中:一般贸易768043.7加工贸易417429.5其中:机电产品660334.4高新技术产品412733.2其中:国有企业387634.3外商投资企业738035.3其他企业269356.6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图表SEQ图表\*ARABIC23:2010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商品名称单位数量比上年增长%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煤万吨1903-1523-5.2钢材万吨42567336865.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77128.4服装及衣着附件————129520.9鞋类————35627.1家具及其零件————33030.3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万台16672427.4164034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万台757893046718.2集装箱万个250263.772274.9液晶显示板万个22497616.926537.7汽车(包括整套散件)万辆5453.26232.1图表SEQ图表\*ARABIC24:2010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商品名称数量(万吨)比上年增长%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谷物及谷物粉57181.21570.1大豆548028.825133.5食用植物油687-15.8602.2铁矿砂及其精矿61863-1.479458.4氧化铝431-16.11514.9煤1647830.916960.1原油2393117.5135251.4成品油3688-0.122331.3初级形状的塑料23910.443625.2纸浆1137-16.98828.8钢材1643-6.82013.3未锻造的铜及铜材429032744.4图表SEQ图表\*ARABIC25:2010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比上年增长%进口额比上年增长%欧盟311231.8168531.9美国283328.3102031.7中国香港218331.312340.9东盟138230.1154644.8日本121123.7176735韩国68828.1138435印度4093820851.8中国台湾29744.8115735俄罗斯2966925821.7图表SEQ图表\*ARABIC26:2006-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406家,比上年增长16.9%。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57亿美元,增长17.4%。图表SEQ图表\*ARABIC27:2010年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行业企业数(家)比上年增长%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总计2740616.91057.417.4其中:制造业1104713.1495.9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10-11.821.2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960.322.4-11.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046-3.224.910.7批发和零售业678633.16622.4房地产业68921.1239.942.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41819.371.317.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174.820.529.4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5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3%。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20亿吨,比上年增长13.4%。货物运输周转量137329亿吨公里,增长12.4%。图表SEQ图表\*ARABIC28: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货物运输总量亿吨320.313.4铁路亿吨36.49.3公路亿吨242.514水运亿吨36.414民航万吨557.425.1管道亿吨4.910.3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13732912.4铁路亿吨公里27644.19.5公路亿吨公里43005.415.6水运亿吨公里64305.311.7民航亿吨公里176.639.9管道亿吨公里2197.68.7图表SEQ图表\*ARABIC29: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旅客运输总量亿人32810.2铁路亿人16.89.9公路亿人306.310.2水运亿人2.2-0.7民航亿人2.715.8旅客运输周转量亿人公里27779.211.9铁路亿人公里8762.211.2公路亿人公里14913.910.4水运亿人公里71.53.1民航亿人公里4031.619.4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0.2亿吨,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4.6亿吨,增长13.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500万标准箱,增长18.8%。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增长25.3%。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增长28.4%,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增长32.2%。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9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985亿元,增长21.6%;电信业务总量30955亿元,增长20.5%。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减少2707万门,总容量46559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6433万户,达到150518万户。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943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966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977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1179万户,年末达到85900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705万户。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24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6.5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图表SEQ图表\*ARABIC30:2006-2010年年末电话用户数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达2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0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376万人次,增长5.8%。其中,外国人2613万人次,增长19.1%;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64万人次,增长3.0%。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566万人次,增长9.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5739万人次,增长20.4%。其中因私出境5151万人次,增长22.0%,占出境人数的89.8%。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16.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8万亿元,增加12.0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0.9万亿元,增加8.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9万亿元,增加7.9万亿元。图表SEQ图表\*ARABIC31:2010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标年末数比上年末增长%各项存款余额73338219.8其中:企业存款25296012.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716616其中:人民币30330216.3各项贷款余额50922619.7其中:短期贷款17123613.1中长期贷款30512729.5图表SEQ图表\*ARABIC32:2006-2010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5.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55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7.5万亿元,增加18866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1.0万亿元,增加293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6.5万亿元,增加15931亿元。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10257亿元,比上年增加5666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347只,筹资4883亿元,增加3004亿元;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筹资4072亿元,增加2057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1320亿元,增加605亿元。全年公开发行创业板股票117只,筹资963亿元。全年发行非上市公司企业(公司)债券3627亿元,比上年减少625亿元。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6742亿元,增加2130亿元;中期票据4924亿元,减少1961亿元。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47亿元。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5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680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52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896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200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10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335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756亿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1%,城镇为35.7%。按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1274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图表SEQ图表\*ARABIC33: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图表SEQ图表\*ARABIC34: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2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937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29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3206万人,增加305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73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472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583万人,增加2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3376万人,增加66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6173万人,增加1278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6329万人,增加74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2306万人,增加1430万人。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832亿元,累计受益7.0亿人次。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09万人。全年2311.1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减少34.5万人;5228.4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468.4万人;554.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增加1.5万人。从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仍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这将给我国高速铁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将继续推动高速铁路市场的发展。2011-2012年是2007年以来本轮大危机的最后两年,经济上的困局会在这两年内寻找到突破口,但这两年中,国际与国内都会面临许多关键性的选择。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一日走不出危机,世界就不得安宁,他们会选择世界上其它后进国家与资源国家作为牺牲品,继续着资本主义一贯的扩张之路。西方国家在2011年内,会继续加大对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与资源丰富的后进国家盘剥力度,不断通过贸易磨擦、官员贿赂、武力威胁等办法,转嫁其国内的经济危机并掠夺更多的资源。政治上,朝鲜半岛局势问题依然会成为国际热点,由于中俄等国家作为邻国,所以半岛战争不会轻易爆发,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会以此为契机向亚洲国家施压并加强对东亚的军事控制与防御,同时以此为威胁向中国等国家提出一些经济上的无理要求(如人民币继续升值、开放中国金融等)并借此拉动其国内的经济增长。国内看,经济结构一日得不到优化调整,尤其是房地产支柱产业政策得不到切实改观,那么中国经济就一日无可持续性可言。同样,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与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日得不到治理,那么中国经济也一日无安全稳定可言。2011年,房地产领域还会出台一些调控政策,但还会是无疾而终,由此造成中国经济更加困难。同时,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有所收敛,中国会进入一个加息通道,但力度不会太猛,主要原因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金融系统甚至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系。在维持房地产不涨也不倒的前提下,管理层会竭力寻找经济结构优化与调整的办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会把目光放到基础建设(包括高铁之类)、农村改造、内需消费、新兴产业等领域中。中国的资本主义之路虽然不具备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的侵略性,但同样具备对内即向农村与西部扩张的侵略性,这一点将在2011年表现得极为明显。二、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铁路行业在我国还属于完全垄断性行业,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便是政府的铁路发展规划。中国政府自2004年颁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我国的长期铁路网规划分别于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2008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进行了修订。2008年版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营业总里程、新线建设里程、客运专线里程、复线新增里程、电气化线路新增里程分别为12万公里、4.1万公里、1.6万公里、1.9万公里、2.5万公里,较2004年版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分别增加2万公里、2.5万公里、0.4万公里、0.6万公里、0.9万公里,复线率维持不变和电气化率提升至60%,总体来看08版较04版本扩容较大。具体情况如下表:图表SEQ图表\*ARABIC35: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大幅提升了铁路建设里程政府对2020年前高铁发展的规划,总体来看可以理解为三部分,一是以“四纵四横”为主的客运专线,“四纵”主要包括京沪线、京哈线、京广线、杭甬深线。“四横”主要包括杭长昆线、青太线、宁汉蓉线、徐兰线。二是一些横跨区域的高铁建设,三是城际间轨道交通建设。我们对铁道部公布的相关高铁投资项目的建设里程和投资额度进行了统计。其中2008年的竣工里程为454公里、总投资额度为262亿;2009年竣工里程为2861公里、总投资额度为2113亿;2010年竣工里程为1255公里、总投资额度为1206亿元;2011年竣工里程为4656亿元,总投资额度为5456亿元;2012年竣工里程为4675亿元,总投资额度为5203亿元;2013年竣工里程为4876亿元,总投资额度为6450亿元;2014年竣工里程为9929亿元,总投资额度为10578亿元。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2011-2014年为我国高铁竣工高峰期,其中2011年和2014年竣工里程均较上年有大幅的增长。根据高铁系统的建设周期来推算,大规模竣工之前一年左右将带来大量的设备采购,因此我们预计2010-2013年均为设备采购高峰期,其中2010年和2013年的设备采购量同比增速将超过50%。上述项目是已开工的在建项目,但地方政府对铁路投资的热情似乎正在膨胀。目前铁路规划发展的新情况是,过去预备在“十三五”动工的铁路要在“十二五”进行,2020年之后的项目,要提前研究尽早动工。从近期地方政府报出的数字来看,如浙江提出2020年达到3085公里,河南为8000公里,江西为6000公里,江苏为3700公里,都为目前里程一倍以上。新疆目前只有3000多公里,提出2020年达到12000公里,在目前的基础上增长三倍。根据我们的统计,2011-2014年期间竣工的客运专线达17352公里,预计2015年我国高铁营运总里程就已经超过2008年铁路网规划(调整)所规划的1.6万公里。可提前5年实现原有的2020年规划目标,原有长期铁路规划目标的提前实现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高涨,我们预计我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进一步“增肥”,“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仍有望将保持快速增长。图表SEQ图表\*ARABIC36:四纵四横、三城际高铁规划图图表SEQ图表\*ARABIC37:我国高铁、城轨发展示意图第二章国际高速铁路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国际高速铁路行业发展概况一、国际高速铁路行业原材料市场分析高铁投资受益标的,未来几年持续受益,2012年将是受益最明显的一年。高铁已经定位于战略新兴产业,未来投资将保持增长。高铁对防水材料行业意义重大,以东方雨虹为例,来自高铁的收入已占总收入的30%左右。未来几年我们预计来自高铁的收入仍将保持增长,2012年将会有更快的增长。而且随着聚脲防水材料在京沪高铁的成功应用,预计这一新产品将在后续高铁中逐步广泛采用。由于聚脲单价较高,对行业收入的利润的带动将更加明显。公路投资将趋缓,需求面将难以支撑沥青价格继续走高,明年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无需过分担忧。对于市场普遍担忧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毛利率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公司历史上毛利率一直比较稳定,2010年上半年有一定特殊性。由于4万亿投入带动沥青需求的爆发增长使得沥青价格短期内上涨接近50%。由于铁道部的强势,公司之前签订的高铁订单无法转嫁成本,加上上半年下游供货的紧张,原材料采购方面议价能力有所下降,导致上半年毛利率大幅下滑。我们认为随着4万亿投入接近尾声,未来公路投资将呈下滑态势,沥青需求面很难再支撑其价格大幅上涨,对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风险无需过于担忧。二、国际高速铁路行业发展特点分析高速铁路具有其他交通工具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一是行车速度高,法国TGV列车曾创出515.3公里/小时的世界纪录;二是车组运能大,高速列车间隔时间可达到5分钟,单向每小时可开12列列车,这是公路和航空所无法相比的;三是安全性高,高速铁路线路设施的质量和精度都很高,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和智能化软件所集成的,能确保两列车间的安全距离,世界各国的高速铁路极少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四是全天候运行,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不受雨、雪、雾、风的影响;此外还具有能耗低、节约用地、环境污染轻、舒适度高等特点。高速铁路还是推动经济起飞的动力,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是促成铁路沿线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创造新的就业机会。1975-1996年间,日本在新干线沿线的工商企业增加了49%,沿线城市的财政收入增加150%。法国TGV每投资10亿法郎可创造3000个就业机会。二是投资回收快,不会造成财政和金融负担。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运营7年后即全部收回线路修建和机车车辆购置费。法国高速铁路东南线1981年投入运营,10年后即收回全部投资。三是带动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高速铁路大量修建后,高速列车制造业以及相关的零件、部件、组件产业的供应链必将迅速扩大。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列车运行控制等配套产业也随之兴旺。冶金、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由于高速铁路的需求必将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归纳起来,世界上建设高速铁路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日本的新干线模式。该模式全部修建新线,旅客列车专用。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营业,运行速度达到210公里/小时,日均运送旅客36万人次,年运输量达1.2亿人次。这条专门用于客运的电气化、标准轨距的双线铁路,代表了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高速铁路技术水平。1975年至1985年间又依次开通了山阳新干线、东北新干线、上越新干线,1997年北陆新干线通车营业,形成了日本完善的国内高速铁路网骨架。第二,法国的TGV模式。该模式部分修建新线,部分改造旧线,旅客列车专用。1971年,法国政府批准修建TGV东南线(巴黎至里昂),1976年10月正式开工,1983年9月全线建成通车。1989年和1990年,法国又建成大西洋线。1993年,法国第三条高速铁路TGV北欧线开通运营,以巴黎为起点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通往伦敦,并与欧洲北部国家相连,是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1999年,地中海线建成。法国TGV列车可以延伸到既有线上运行,所以通行范围覆盖大半个法国国土。第三,德国的ICE模式。该模式全部修建新线、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混用。德国高速铁路ICE于1985年首次试车,1991年曼海姆至斯图加特线建成通车,1992年汉诺威至维尔茨堡线建成通车,1992年德国购买了60列ICE列车,其中41列运行于第6号高速铁路,分别连接汉堡、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目前,德国的泛欧高速铁路和第三期高速铁路陆续建成,实现了高速铁路国际直通运输。三、国际高速铁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大力发展城市间高速铁路。在日本,按照国家高速铁路规划,其早期目标就锁定了建造连接大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特别是1971年日本国会审议并通过了《全国铁道新干线建设法》后,掀起了城际高速铁路建设的浪潮。1975年山阳新干线通车营业,列车最高时速270公里;1982年和1985年上越新干线和东北新干线相继通车营业,列车最高时速240公里;1997年长野新干线通车营业,列车最高时速260公里。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日本成功经验的启发下也加快发展城市间高速铁路。1983年9月,法国建成列车最高时速270公里的巴黎至里昂TGV东南线。1989年和1990年,法国又建成巴黎至勒芒、巴黎至图尔的大西洋线,列车最高时速高达300公里。1993年,由巴黎经里尔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通往伦敦并与比利时布鲁塞尔、德国科隆、荷兰阿姆斯特丹相连的TGV北欧线开通,这是一条重要的连接国际城市间的通道。高速铁路与地铁和城市铁路实现无缝连接。在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其密集的高铁路网与地铁和城市铁路之间充分考虑了无缝连接的方式。这是因为,在缺乏城市内部地铁和铁路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到高速铁路的客流量和利用率,这就像具有密集高速公路和通畅的市内道路会推动驾车旅行一样。例如,日本大城市连接高速铁路的轨道交通,其每天人均使用量名列世界前茅,每年换乘旅客量高达60亿人次。相比之下,航空系统2006年世界旅客总量仅为44亿人次。又如,欧美各国在修建高速铁路之初,就确定了高速列车可在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上运行的技术政策和组织模式。因此,目前法国高速铁路虽然仅超过1200公里,但是TGV高速列车的通行范围已达5900公里以上,覆盖了大半个法国,成为通勤工具。美国的加州高速铁路圣地亚哥线和得克萨斯州高速铁路都致力于打造一个创新的多式联运走廊。高速铁路规划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在欧洲,一些新的高速线路计划主要用于开放以前孤立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例如,马德里至塞维利亚高速线、阿姆斯特丹至格罗宁根高速线,规划中所连接的相关城市可能会促使其人口的增加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如,法国铁路部门对运输市场进行细分,主要目标瞄准在商务旅游市场领域,大力开发包括酒吧车在内的商旅高速列车,扩展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度假海滩以及法国和瑞士的主要高山滑雪胜地,不仅可拉动旅游娱乐经济,而且还能更有效地与航空运输竞争。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铁道部权威信息,中国是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届时,中国高速铁路网将初具规模。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系统掌握了时速250公里和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第二节美国高速铁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美国高速铁路行业生产动态分析在奥巴马政府推出的经济复苏计划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内容,其中高铁建设尤其引人注目,奥巴马称之为“就业发动机”。在第一篇国情咨文中,奥巴马直言,从第一条铁路到第一个高速路系统,美国从来都是最具竞争性的建设者。在第二篇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提出,未来25年内,使80%的美国人能够利用高速铁路出行。他表示,修建高速铁路是实现美国经济复苏的关键之一。美国目前仅有一条名义上的高速铁路——“阿塞拉”号快速列车,它贯穿繁忙的东北走廊,从华盛顿通往波士顿。这趟列车的最快速度可达每小时240公里,但由于必须与其他列车共用铁路线路,其平均速度大大低于最快速度。据媒体披露,奥巴马政府希望打造11条高速铁路走廊,3条在人口稠密的东北部地区,然后是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北部沿岸、中西部、得克萨斯州、太平洋西北沿岸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其中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有望率先实施,加州计划修建旧金山至洛杉矶的高铁,而佛罗里达州计划修建奥兰多至坦帕的高铁。奥巴马政府的高铁计划赢得不少欢呼声,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少。最大问题是资金。在高铁项目上,美国政府已先期投入105亿美元,其中80亿美元来自2009年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25亿美元来自2010财政年度预算。奥巴马将于近期公布2011财政年度联邦财政预算案,其中包括80亿美元用于高铁建设。而总额达530亿美元的全国高铁计划的其余部分预计将在今后6年发放。由于联邦资金要用在全国各地一系列项目上,这些资金远远不够。根据最新估算,仅加州的高铁系统可能就需要650亿美元资金。各州政府将承担主要开支,而它们也面临严峻的预算赤字问题。另一个障碍是沿线社区的抱怨。加州帕洛阿尔托市市政委员会官员去年曾通过一项针对加州高速铁路局的“不信任”决议。反对意见包括:开支方面的担忧、缺乏商业计划、资产价值缩水、交通堵塞加剧以及噪音和振动问题。威斯康星州政策研究所去年11月底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该州52%的居民反对修建密尔沃基至麦迪逊的高速铁路。二、美国高速铁路应用领域分析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国会批准一项为期6年、总额530亿美元的全国高铁计划,致力于修建新高铁走廊。然而,联邦政府这一宏伟计划并没有得到所有州的积极响应,有的州甚至还退回了联邦政府的高铁拨款。在发展高铁问题上,美国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日前,加利福尼亚高速铁路管理局宣布,贯通旧金山、洛杉矶和圣迭戈的长约1280公里的高铁线路第一阶段建设开始招标。该局新闻秘书雷切尔·沃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州欢迎私人企业及跨国或国外公司参与高铁项目的投资与建设。雷切尔·沃尔介绍说,加州贯通旧金山、洛杉矶和圣迭戈的高铁线路总造价预计为450亿美元,计划在2020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加州政府不担心高铁投入使用后的运营费用问题,因为据专家预测,高铁建成后每年可盈利10亿美元。加州在建设高速铁路方面的雄心并非始于奥巴马任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加州政府就打算兴建一条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的高铁,但资金短缺导致该项目被搁置了近30年时间。从2006年起,加州政府加快了筹备高铁建设的步伐。2008年加州通过提案,决定发行99.5亿美元公债用于高铁建设。由于起步较早,加州高铁去年还率先获得了联邦政府拨款。专家认为,加州政府之所以对高铁情有独钟主要有5个原因。第一,经济实惠和环保。加州现有高速公路和机场均已老旧,需要新的交通工具解决城际间的交通问题。如果投资修建高速路及扩建机场,不仅要耗资820亿美元,比修建高铁多花费将近1倍的资金,还会造成更多环境污染。高铁因此成为加州解决交通问题最经济同时也是最环保的选择。第二,刺激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加利福尼亚高速铁路管理局认为,修建高铁能够带来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增长和大量就业机会。据预测,兴建高铁可在2012年为加州创造13万个早期就业机会,高铁完工后还可创造60万个全日或临时工作机会,以及45万个永久工作机会。第三,人口分布相对密集,客源有保障。目前加州人口约3600万,主要集中在旧金山及大洛杉矶地区。由于人口居住相对集中,高铁客源比较有保障。据估计,到2035年,每年将有4100万人乘坐最初完工的800公里加州高铁。第四,方便快捷。目前从洛杉矶到旧金山主要靠驾车或搭乘飞机。驾车至少需要6-8小时,乘机时间虽然较短,但乘客必须提前3个小时前往机场,并经历繁琐的安检。加州高铁全线的行车速度设计为最高每小时350公里,届时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只需花费两个多小时,节省不少时间。第五,民众支持率高。在美国兴建高铁,所经之处必须要获得当地民众举行的听证会通过。没有民众支持,即便有钱也很难实施。美国媒体指出,在对待新生事物上,加州在美国一向被认为是“新潮流的领路者”。民众对待高铁的态度也是如此。三、美国高速铁路行业技术特征近日,在铁道部与GE公司在华盛顿签署的《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转让备忘录》中,中国南车将与GE公司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并首次向美国转让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GE运输系统集团人士称:“这次我们和铁道部签署协议,将由南车下属的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让高铁技术,并将把新技术装入新的合资公司。未来双方在”地铁和轻轨”等业务领域也将有新合作。”有消息人士透露:“本次向美国转让的高铁技术资金将超过向英国转让高铁技术的资金额。”1月初,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宣布,英国方面已经决定伦敦到苏格兰的高铁将采用中国技术,舍弃德国和法国的技术。根据预算,英国高铁将耗资约500亿美元。此前,南车与GE公司已在内燃机车领域进行了合作,为铁道部提供的超过300台机车已经投入运营。去年12月,中国南车曾宣布,公司将与GE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投资5000万美元,各自股比为50%,在美国合作开发建设高铁项目。南车也表示,公司未来将开拓海外市场,并考虑竞标美国高铁项目,如美国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东部铁路项目及沙漠快线等。消息人士透露:“本次订单签署,尽管达成了转让中方高铁核心技术,但是双方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博弈,包括具体转让哪些技术,转让到什么程度,什么是涉及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从历史上来看,中、美贸易谈判素来是引进高科技产品和技术,这次却是由中国主导,向美国转让高铁技术和产品,确实是代表了中国在高铁产业的地位提高。”铁路业内专家分析,其合资公司有望成为首家为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两个高铁项目提供高铁技术的制造商。南车作为中国唯一参与美国项目的动车组制造企业,依托美国项目加快“走出去”步伐,其影响力不仅直达北美市场,还将辐射泛美等其他地区。南车的高铁核心技术在于“网络控制系统,美国尚不具备这方面的技术优势”。此前,GE运输系统集团曾与南车下属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协议,以50%比50%的股比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生产内燃机车推进系统、零部件及其子组件。四、美国高速铁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美国媒体认为,有关是否应将资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这一问题上的党派争斗将导致高铁项目前景存在不确定性。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