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 写作专题(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 写作专题(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 写作专题(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 写作专题(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 写作专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写作专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对于很多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奋斗,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阶层跃迁。然而也有一些年轻人放弃追求一夜暴富和高薪,通过小事情、小生意挣小钱,并因此而拥有了乐活状态,且保持了心理的富足,这一类年轻人群体被称为“小挣青年"。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武汉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学之道》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至“能得”终,颇堪玩味,知止不殆"。

这些经典,并不仅仅是停留在书上的文字,也是常读常新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对个人、对集体、对世界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田径运动员吴艳妮登上10月《环球人物》杂志封面,但因其在赛场上的以手指天、大幅度扭肩等准备动作过于高调引发热议,吴艳妮回应:“我在赛场上低调干啥,我是去战斗的。”有人欣赏她自信张扬的个性,认为她充满青春激情;但也有人讨厌她张扬高调的个性,认为她太冲动嚣张;还有人认为运动员有个性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修身养性,不可自以为是。

《礼记》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个性和修身”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中引用的《论语》名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请从下列五句中选取两句组合写作:

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

③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阳货》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黑土地上,首先钻出地面的一抹新绿,最易吸引人的眼球;待到百草丛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晚春或盛夏,最先报春的那一抹绿,已然汇入绿色的海洋湮没无闻了。如果它想再被看见,除非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或者干脆枯萎变黄。总之,它要增加“识别度"——或者卓然不群,或者另类怪异。当然,它也可以选择不被看见,只是做好自己、哪怕没有“存在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不需要有“识别度"?要不要有“存在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2023-2024学年高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火爆海内外,仅一个月的时间,播放量据说已达到百亿次。不少的人翻唱这首歌,并拍成短视频播放出来,想借此蹭流量,聚人气;很多人猎奇心很盛,对歌星之间的的恩恩怨怨捕风捉影,津津乐道;那英、杨坤等人的微博的留言达到几百万条,评论一边倒,基本都是对他们的指责;围观者们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臧否人物,似乎只是为了宣泄一下……然而,时间才过去一个月,该热点事件迅速降温,人们又在等待着下一个热点的到来。当今社会,这样的热点事件不断,大家在热点的漩涡中沉浮,看上去很充实,存在感满满。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对于很多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奋斗,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阶层跃迁。然而也有一些年轻人放弃追求一夜暴富和高薪,通过小事情、小生意挣小钱,并因此而拥有了乐活状态,且保持了心理的富足,这一类年轻人群体被称为“小挣青年"。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审题: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在大城市为理想奋斗”是当代许多年轻人的选择,这些年轻人希望在大城市获得平步青云的机会。第二句讲现在也有不少年轻人结合现实压力、自身情况,向往成为“小挣青年",这不是不求进取、一味躺平,而是一种适可而止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自我评估、自我设计和自我调整,他们掌控了自己的节奏,降低焦虑,展现了当下青年积极调整、不躺不卷的人生态度。总之,材料列出了青年人面对生活的两种态度,材料并没有肯定哪个或否定哪个的倾向,比较中立。写作时要求考生首先要明确选择对象是谁,其次要思考理由是什么,两者身上各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各有什么优点,只有把这两个问题具体化了,作文才能有针对性地写出来,否则就会在“大”与“小"中兜圈圈,甚至泛泛而谈。

立意: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认清自我,活出本色。

3.事业之“小挣”,人生之“大赚"。

4.回归理性生活,点赞“小挣青年”。

5.小挣青年:稳中求进的务实者。

湖北省武汉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学之道》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至“能得"终,颇堪玩味,知止不殆”。

这些经典,并不仅仅是停留在书上的文字,也是常读常新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对个人、对集体、对世界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三部分:先介绍了《大学礼记》中“知止"的五个程序及功效,然后是《道德经》对“知足、知止”与“无为、无不为"的判断,最后是《孟子》中对“不为”与“有为"的判断。核心都是“知止”,所以作文立意应该围绕“知止"展开,不宜随意扩展。

作文提出要联系现实,要辩证分析,要阐述对“个人”及“世界"的指导意义,即对作文立意方向做了限定——分个人、世界两个层面分析文段的现实指导意义。所以除了必须写到个人层面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修身发展层面(知道什么该止,何时止,如何止等),还要放眼国际视野,思考国家发展、世界和平,可以提升到“大同天下、和谐共生"的人类格局层面,立意要高远。另外作文应强化思考的深入性,表达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写作时,可以从正面着眼,阐明“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从反面着笔,论述“不止"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清人曾国藩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李嘉诚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最终成为一代商界至尊。他们均是“知止”的典范。当然也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名利贪得无厌,没有丝毫收敛,这既毁了自己又害了别人。总之,要以“止"字为突破口,立足生活,联系社会现实,写出广度和深度来。

参考立意:

1.千里之行,始于“知止”。

2.知“不为",才能“有所为”。

3.“知止"与“守正”。

【解答】

“知"而后“止”

生当“知止"。所以弘一法师有墨宝仅二字:知止,“知”而后“止"。

“知止”。生途漫漫,凶险暗藏,往前多走半步。而知止者,适时止步。故而《礼记》于“大学之道"曰:“知止而后有定。”圣哲之谕?

只是,真能行“知止"者少,“不知止”之人事颇多,可谓位高权重矣,违法而行,万古传臭,明知一些工程项目严重污染环境,依然积极引进以为自己的“政绩"加分,皆非愚昧之族,他们为何不知止呢?

我想,故而“不止”。

“知"。古汉语中,即“智明”之义,故而理智明晓,晓有当止处。“不知"者,有当止处,知事有利害而只见利甚却不见害更甚。智既已昏,故而逾越界限。这种事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失去了“智”,终于祸害国家与自身,也常是因“利令智昏"。

由此可知,常是因“利令智昏”,致以“不知止",依我之见,则人必先“知”。

范蠡助勾践灭夫差。然而他深知勾践乃“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者,携西施而泛江海。他写信给朋友文种。文种不听。范蠡,一“不知”而“不止",令千古嗟叹。

文种亦世间罕遇之彦俊,足见功名富贵之利甚而不省其害更甚,确是取祸之道,欲使人“知”,以明知人生各种不可逾越之界限,方能在“利"面前保持理智。

视当世大局,多由“不知止”而起,故而对美国之献媚。这种“见利忘害"的赌徒心态。美国只顾眼前利益,不知止。

生当“知止”。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田径运动员吴艳妮登上10月《环球人物》杂志封面,但因其在赛场上的以手指天、大幅度扭肩等准备动作过于高调引发热议,吴艳妮回应:“我在赛场上低调干啥,我是去战斗的。"有人欣赏她自信张扬的个性,认为她充满青春激情;但也有人讨厌她张扬高调的个性,认为她太冲动嚣张;还有人认为运动员有个性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修身养性,不可自以为是。

《礼记》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个性和修身"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

第一则材料围绕运动员吴艳妮极具个人特色的赛前准备动作及个性化的发言,突出她“个性张扬”的特点,指出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我们需要张扬自己的个性。然后引出人们对她言行的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她发挥个性的行为是青春激情的表现,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一种则持否定态度,认为她过于高调嚣张;还有一种既肯定了有个性是好事,也提醒要注意修身。

第二则材料引用《礼记》内容,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人生在世无论身份高低贵贱,都要把“修身”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要重视对于人品德的修养和提升。

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可以明确“个性"和“修身”之间的关系:“个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修身”是人们立身的基础,因此“个性"的发挥要以“修身”为导向,同时要符合“修身"的要求,而在“修身”的过程中,不能影响人们“个性"的发挥,更不能强行改变,甚至消灭人的“个性”,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促进人的发展。

写作时,需同时兼顾“个性"和“修身”,不可厚此薄彼或将二者对立。可以从意义分析角度切入,阐述“个性"发展对于“修身”的重要性,以及“修身"对发挥“个性”的作用,然后将二者联系起来分析其对人生、社会的价值。也可以将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未来相联系,将个人发展置于国家的广阔前景中来探讨“个性"和“修身”如何推动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参考立意:

1.修身为本,张扬个性。

2.修身筑基,扬性增华。

3.扬性试身手,修身展宏图。

【解答】个性虽好,勿忘修身近日,田径运动员吴艳妮在赛场上一个性张扬的准备动作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太张扬,也有人认为她充满青春激情。以愚之拙见,有个性很好,但不能忘了修身。

诚然,当代很多青年人都很有个性,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热爱亚文化的青年,酷爱电吉他的男孩与书生意气的大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如果光有个性,而不去修身,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了。那么,什么是修身呢?修身是陶冶情操,使心平静之类的行为。像董卿那般斯文平静,饱腹诗书;像鲁迅那样以笔为枪,忠贞爱国;像孔子那样慢条斯理,性情温和。他们便是“修身"的人,是“修身”的典范。他们也是富有个性中修身的。对于青年人,我们拥有自己的个性,但想要在个性中修身,却是一件不易的事。

作为青年,我们应当做到修身而不失个性。个性生来就有,无需刻意保持,而修身却要我们付出行动。“静以修身"是我们能脱口而出的,做到“静”,便离修身进一大步。“静"是修身的核心,但有的个性看起来与“静”矛盾,例如喜欢摇滚乐,但要知道,静的不是表面,而是内心。当你在听摇滚乐时,你要做到乐在其中,但要保持理智与冷静,这便是“静"了。也有人的个性与“静”看似不矛盾,但却与“静"无关。比如一个很内向的人,平时安安静静不说话,但内心却很浮躁,这与“静”便无关了。所以“静"需要培养,这是一种感觉。静后方能修身。

《礼记》云:“心正而后身修。”除了静,修身还需要正其心。正心即端正态度,然而正心需要意诚,即你能够诚心对待,意诚又需致知,致知又在于格物,所以正心的根本在于格物。何世豪本是纨绔子弟,但当他意识到这样使他浮躁,即无法修身之时,他选择了学习。学习是一个格物的过程,当他努力钻研书本时,他便得到了知识,他对待学习诚心诚意,端正了态度,所以他能修身,成了斯坦福的博士,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个性,玩的时候还是在玩。所以个性与修身本就是不矛盾的。

修身有时候也许需要个性来辅助。列文虎克喜欢玩乐,但他没有因此颓废,一直钻研镜片,修养了他的身心,磨出了显微镜片。所以个性能辅助修身。在当代,我们青少年既不能失了个性,也不能不修身,国家需要我们在个性方面为国家特定事业作投入,也需要我们修身把事情做得精益求精。所以,我们不能失掉个性与修身。个性开拓道路,修身铲平阻隔。个性很好,但我们不能忘记修身!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中引用的《论语》名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请从下列五句中选取两句组合写作:

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

③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阳货》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以下作文立意:

1.君子的品格与小人的心态。第一句材料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表达了君子心胸开阔、心态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忧虑不安、心绪不宁。这一观点可以引申出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以及人们应该追求成为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可以探讨君子的品质、心态以及小人的特点、心态,并从中引出人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2.礼乐教育的重要性。第二句材料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明了礼乐教育的重要性。这句话可以引申出人们应该注重礼乐教育,培养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风尚。可以探讨礼乐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并从中引出个人修养和社会风尚之间的关系。

3.学道与做人。第三句材料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表明了学习道义能够让人更加仁爱,而小人则容易被利用。这句话可以引申出学习道义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可以探讨学道的意义、方法和实践,并从中引出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

4.逆境中的人生态度。第四句材料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明了在寒冷的季节,才能看出松柏树不凋萎的坚韧品质。这句话可以引申出人们在面对逆境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可以探讨逆境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以及人们应该如何应对逆境中的挑战和困难。

5.道德与富贵的关系。第五句材料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表明了对于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和地位,孔子认为它们不如浮云一样可靠和有意义。这句话可以引申出道德与富贵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富贵和道德的关系。可以探讨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应该如何在追求富贵的同时保持道德底线。

参考立意:

1.立君子之风,行坦荡大道。

2.君子成人成己。

3.不惧风寒,逆风而行。

【解答】

孔子的智慧:道德与人文的交融

“君子坦荡荡,仿佛一个明镜。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但这句话却告诉我们,不为己悲。

“君子学道则爱人。”这句话则为我们揭示了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效果,我们应该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目标。学习,更好地服务他人。

这两句话,它们不仅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孔子所言的“君子",更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和行为的表现,以仁爱为原则。而小人的行为则恰恰相反,忽视了道德和人文的价值。

当我们看到现代社会中人们因为利益而放弃道德,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是否已经忘记了君子应有的行为准则,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答案并非如此,我们仍然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善良的追求,坦荡荡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用我们的善良去温暖这个世界。

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在面对问题时,但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立场,我们应该以善良和理解为前提。只有这样,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而是一种可以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的角色,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当我们面对他人的困难和挑战时,给予帮助和支持,我们才能真正地成为那个“君子"。

最后,勿施于人,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在面对他人时,用我们的善良和关爱去温暖这个世界,我们才能真正地成为那个“君子”。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黑土地上,首先钻出地面的一抹新绿,最易吸引人的眼球;待到百草丛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晚春或盛夏,最先报春的那一抹绿,已然汇入绿色的海洋湮没无闻了。如果它想再被看见,除非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或者干脆枯萎变黄。总之,它要增加“识别度"——或者卓然不群,或者另类怪异。当然,它也可以选择不被看见,只是做好自己、哪怕没有“存在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不需要有“识别度"?要不要有“存在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参考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标准

【审题解析】

材料以“第一抹新绿"的两种选择为例,阐述了人生之道。“第一抹新绿”若选择受人关注,体现“存在感",可以“首先钻出地面”,突出一个“先"字;接着“要想再被看见”需要“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增强“识别度”。当然,它也可以选择没有“存在感",默默无闻,做好自己,不负时代。

(1)概念的界定:

“识别度”:可以理解因为具有某种特质,脱颖而出,从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让外界关注。

“存在感":是精神上的需求程度,感觉被外界关注与需要,是对自身肯定(否定)的精神行为。

(2)材料里面多处包含虚拟论敌:

①“为了增强‘识别度’”的虚拟论敌:有的“干脆枯萎变黄",选择另类怪异、摆烂的做法。

②“不想要‘识别度’与‘存在感’,也需要‘做好自己’”的虚拟论敌:都不想要,也做不好自己,躺平佛系。

③“最易吸引人的眼球"的虚拟论敌:如果做不到“首先钻出来”,自然无法具有“识别度"。

④“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的虚拟论敌:如果开出大众化的普通花朵,自然没有识别度。

材料具有思辨色彩,多处有显性、隐性的虚拟论敌,与选择性必修(上)第四单元“逻辑与生活"契合。

考生可以结合生活思考反面情况,需要想到并提及“再被看见”“增强识别",干脆“另类怪异”,恶搞、博眼球、破坏底线、毁坏三观等行为;或者选择躺平、佛系、摆烂的现象。

(3)这种现象可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尤其对青年人很具启发意义。对于青年而言,同样可以选择两种“不负时代"不同的生活方式:

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要有识别度,要有“存在感”,在生活、工作中积极进取,敢为人先,出类拔萃、成绩卓著、引领潮流与时代,增强“识别度",体现“存在感”,这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主观是想要有识别度,选择没有“存在感"的生活状态,如苔花一样,默默绽放,独自芬芳,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不负自己,不负时代,但客观上因为“做好了自己”也有可能自然就具有了“识别度"与“存在感”,正如老子所言“夫唯不争,泽天下莫能与之争"。

有第二种选择的人或许是意识到自己本身能力有限,资质平凡普通,不想去强迫自己做力所不逮的事情,或许是有能力,但是不想出风头,甘于平凡,甘于寂寞,但是这些情况和“枯萎变黄的另类怪异”“躺平摆烂"有本质区别。

【立意建议】

①作为时代青年,需要追求“识别度”与“存在感",勇为天下先,奋发有为,敢于突破,积极进取,卓尔不群,有自己的“存在感”;拒绝“躺平"“摆烂”。

②作为时代青年,也可以选择不要“识别度"与“存在感”,做平凡的人或淡泊名利的人,只要做好自己,甘于平凡,甘于寂寞,活出自我价值,也是不负时代。

围绕选取的立意,结合时代与青年视角,可以以回答“为什么要?"与“怎么去要?”的问题,展开行文。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2023-2024学年高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火爆海内外,仅一个月的时间,播放量据说已达到百亿次。不少的人翻唱这首歌,并拍成短视频播放出来,想借此蹭流量,聚人气;很多人猎奇心很盛,对歌星之间的的恩恩怨怨捕风捉影,津津乐道;那英、杨坤等人的微博的留言达到几百万条,评论一边倒,基本都是对他们的指责;围观者们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臧否人物,似乎只是为了宣泄一下……然而,时间才过去一个月,该热点事件迅速降温,人们又在等待着下一个热点的到来。当今社会,这样的热点事件不断,大家在热点的漩涡中沉浮,看上去很充实,存在感满满。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了人们对待社会热点事件的不同态度。材料首先讲述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走红这一热点事件,再列举了不同的人在这个事件上的表现。有人借此蹭流量,有人借此满足猎奇心,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人,从列举的现象看,不同的人对这一事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但其都从这个事件上获得自我存在感。材料进一步指出,这个事件在火爆之后又迅速降温,这些热门事件只是人们无聊生活中的饭后谈资,在经人咀嚼之后,变得索然无味,人们就会转而期待下一个热点,想借此为无趣的生活增添几分趣味。材料最后总结,在热点不断的社会,人们在热点漩涡中沉浮,“看上去很充实,存在感满满",但实质是生活的索然无味,人生的没有意义,所以才想要在这些热点事件上找寻生活调味剂。

材料引导我们思考应当对社会热点事件、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采取怎样的态度,我们不能把生活的充实感、自我的存在感寄托于网络热门上,向外去寻找生命的丰盈,而是应当充实自我的内心,不过度关注外界倏忽而过的热点。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接下来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先介绍存在感的含义,存在感是自我价值在社会中的体现,是外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存在感不是靠参与热点事件的评论就能实现的,内心的空虚和孤寂,无法依靠刷热点事件来填满。再从正面进行论述,以家国情怀充实着自己的人生,用理想和实践丰盈内心,才能结出人生的累累硕果。

参考立意:

1.“社会热点”要冷观。

2.丰盈内心,充实人生。

3.切莫陷入热点漩涡。

【解答】“社会热点"要冷观“热”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无法避免的,且时时处处都在发生着的现象,有的热点甚至是年复一年的反复出现,如每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两热”:一个是热议,一个是“热门"。

遇到热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