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市绿色金融政策执行问题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3000字】_第1页
【S市绿色金融政策执行问题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3000字】_第2页
【S市绿色金融政策执行问题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3000字】_第3页
【S市绿色金融政策执行问题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3000字】_第4页
【S市绿色金融政策执行问题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3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市绿色金融政策执行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一、选题目的和意义(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政策出台的现状。自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环保部、发改委和“一行三会”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逐步构建了覆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环境污染责任险在内的相对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2017年6月,国务院在浙江、广东、江西、新疆、贵州五省区选择部分地区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辽宁省作为第二批试点地区,在试点的过程中,S市作为省会城市,带头制定了绿色金融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了绿色金融整体规划政策、绿色信贷政策、绿色金融财政激励政策、债券政策、绿色保险政策等多中国,比如《S市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S市关于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S市关于共同开展上市公司环境披露工作的合作协议》、《S市关于开展绿色债券试点的通知》等。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但从政策主体看,S地区的绿色金融政策的政策主体相对中央政策主体来说,政策制定较为缓慢,导致绿色金融政策试点也较为迟缓。从政策手段看,政策手段运用不充分。中央层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手段是预期引导和差别化监管,比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但S地区的政府主要着重于借助预期引导和财政手段来发展绿色金融,比如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意见》,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研究制定的《关于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S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意见》等预期引导性文件。从政策对象看,绿色金融政策主要针对信贷、绿色债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目前,S地区对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绿色金融只停留在政策宣示阶段,对绿色资管产品、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股权融资的推动也停留在政策规划阶段,绿色金融政策的政策对象明显偏窄。从政策完备程度看,绿色金融政策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比如财政政策与绿色金融的挂钩机制不够细化。从政策执行角度看,绿色金融政策落地效果不佳。从目前新闻报道和监管部门的公开信息看,还没有金融机构或高管因违反《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而受到处罚的披露,也没有企业因未加入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而被处罚的案例,同样也还没有企业在发行债券过程中因违反《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而受到监管处罚的报道。S地区虽然成立了绿色发展基金,但大部分基金目前都在设立阶段,鲜有项目落地。从政策协调角度看,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的绿色项目不一致,不能形成政策合力。未来,绿色评级认证建设构架完成后,针对绿色融资的监管、财税、货币等差异化政策才能真正实现落地。总之,虽然当前S政府制定了绿色金融政策,但如果政策不被有效执行,S地区的政府在执行绿色金融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这些政策的效果就无法体现,因此,有必要对S绿色金融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研究。(二)论文选题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一是分析S地区的绿色金融政策的基本情况,了解S地区出台了哪些绿色金融政策;二是分析这些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的现状,主要利用霍恩-米特系统模型进行,具体分析S地区主要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的目的、标准、执行政策资源配置情况、执行手段和方式、执行机构、执行观念、系统环境等方面。三是在政策执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执行的目的、标准、执行政策资源配置情况、执行手段和方式、执行机构、执行观念、系统环境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四是结合S地区的实际,从政策目标与执行标准、政策资源配置、执行手段和方式、执行机构、执行者执行观念、系统环境六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执行对策,促进其绿色金融政策执行效果的改善。(三)论文选题的意义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理论意义:①丰富地区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的研究成果。相比国外地区而言,我国对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以及绿色金融政策的执行研究不是很丰富,尚未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金融体系执行方略,相关的地区研究也不是很丰富,本文针对S地区进行案例研究,发现其存在的特殊问题,并结合其实际来提出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的改善对策,可以对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的案例研究成果进行丰富。;②丰富霍恩-米特系统模型的研究成果,该模型是用于政策执行的研究中,当前该模型在金融政策执行的研究不是很多,本文将其利用起来,可以丰富现阶段有关模型的研究成果;③丰富政策执行理论,并完善公共管理的相关研究。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充分利用政策执行理论来分析,了解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由于绿色金融领域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本文的研究可以拓展政策执行理论的应用范围,促进该理论内涵的丰富。(2)实践意义:①改善S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政策执行效果。本论文从S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的现状入手,利用霍恩-米特系统模型对政策执行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可以为当地中小金融机构执行绿色金融政策提供参考借鉴作用;②为S地区政府制定绿色金融政策提供指导依据。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从政策目标与执行标准、政策资源配置、执行手段和方式、执行机构、执行者执行观念、系统环境六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可以为S地区的政府出台绿色金融方面地相关法律、政策提供事实依据和参考。③为更多地区更好地执行绿色金融政策提供策略指导。本文的研究还可以为我国更多城市执行绿色金融政策提供了参考,方便更多二线城市提供指导。二、文献综述应把握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应有述有评,归纳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作者的基本观点。在政府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的同时,针对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也在逐步发展。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开端可追溯至198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使用“经济杠杆”调节已经失衡的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这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历程的开启。这一时期对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环保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配合下建立起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主体部分后,对绿色金融政策的研究逐渐转入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绿色金融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上,研究内容较为单一。此后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进入完善阶段,传统支柱地位的三大绿色金融政策更加细化,一系列新的绿色金融政策出台使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用于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生态农业等一系列绿色金融工具被创造出来并引导企业绿色发展。这一时期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多以行业或政策类型为区分,并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分析绿色金融政策之前,需要先对绿色金融的概念进行界定,帮助读者了解什么是绿色金融。因此,笔者以“绿色金融”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共搜索到了1.11万个结果,其中有7603个结果来自学术期刊,有1200个结果来自学位论文,剩下的则来自其他渠道。从这些搜索结果可知,当前绿色金融的研究较为繁荣,相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为了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绿色金融政策,接着吸引了不少学者对绿色金融政策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政策本身的内容、政策执行问题以及政策执行效果等。于是利用“绿色金融政策”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发现了502个结果,其中有357个结果来自学术期刊,有50个结果来自学位论文,剩下的来自其他渠道;在这些本身不够丰富的研究中,有关“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以“绿色金融政策执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只得到了5个搜索结果,说明当前有关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的研究不多。对学术界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与本研究有关的结果可分为如下几方面:(一)关于绿色金融政策的内容研究现有绿色金融政策相关研究从不同视角对绿色金融政策进行了研究。一部分学者就构成绿色金融体系的各模块及其发展的政策建议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在以绿色信贷政策、绿色债券政策、绿色保险政策为主体框架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后,相关研究逐渐增加。随着绿色金融体系深入发展,出现了绿色基金、碳排放权交易等新型绿色金融工具作为传统三大绿色金融工具的有益补充,针对其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1.绿色信贷政策相关研究杜莉、张鑫(2012)研究发现,采纳赤道原则是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方向,国有商业银行落实绿色金融政策既是对其软实力的提升,更有助于提升其硬实力;李淑文(2016)同样认为发展绿色金融是大势所趋,在其研究中以中国最早遵循赤道原则的兴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内部运行与管理机制得出可供其它银行借鉴的有益经验;杜莉、周津宇(2018)提出政府持股比例不同对于金融机构资源配置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基于银行业的实证分析发现,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绿色化水平显著高于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且目前金融机构资源配置具有典型的绿色化倾向,应从满足国有企业开发性需求、投融资需求、风险分散需求等层面优化商业银行的行为;苏冬蔚、连莉莉(2018)对绿色信贷政策中的《绿色信贷指引》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且国有企业污染排放下降最为显著;董晓君(2019)实证分析了2011至2016年中国10家商业银行数据,结果发现绿色信贷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绿色信贷占比的提升,银行绩效会出现先上升中间稳定最后下降的趋势;廖潇等(2020)实证研究了2008至2017年中国十间银行公开数据,发现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效率有长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短时间内会逐渐增大,长期将趋于平稳。2.绿色债券政策相关研究曹明弟(2018)指出,2016至2017年中国绿色债券发债总量快速提升,引领世界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屡创新高,其研究认为开发银行的柜台债发债形式拓宽了公众参与绿色投资的渠道。并且指出绿色金融发展一方面有助于产业机构调整推动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陈淡泞(2018)使用事件研究法剖析2016至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因发行绿色债券而引起的短期市场效应,并认为绿色债券对于发行方具有积极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绿色债券受到市场广泛认可,从而得出了绿色债券市场具有广阔前景的结论。3.绿色基金政策相关研究蓝虹、任子平(2015)认为PPP模式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是一大突破,但急需通过制度设计解决经验少、融资难、周期长这三大难题;在此研究的基础之上,危平、舒浩(2019)从绿色基金着手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对绿色投资的认可程度,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基金的投资表现要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且绿色基金投资者的收益敏感性不高,从而证实了蓝虹、任子平(2015)的观点;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希望通过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姚东星等(2019)基于中国八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认为,政府引入PPP模式也未能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未能按照政府部门的预期出现下降趋势。4.绿色保险政策相关研究任辉、周建农(2010)分析了绿色保险对于循环经济的作用,指出当前绿色保险行业依然存在大量问题函待解决,提出发展好绿色保险业对于中国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并从法律、模式、理念等角度为更好建立绿色保险制度提出政策建议;卓志、邝启宇(2014)使用博弈论原理构建了政府、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得出政府的补贴力度、保险公司的溢出效应、消费者自行投入的减灾成本以及消费者的风险感知都是影响巨灾保险市场均衡的重要因素;肖攀等(2019)基于2000至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于增加粮食产量与改变粮食生产结构具有显著影响。5.碳排放权政策相关研究关于碳排放权交易方面的研究有:杜莉、万方(2017)在深入研究国外和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后发现,当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依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地区政策差异大、缺乏奖惩机制等问题。针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在构建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过程中有关政策要做到取长补短、科学设计、阶段发展和管控价格,以后发优势构建高质量的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刘海英、王钰(2019)认为理论上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两项政策同时实施有助于绿色发展,但也会出现相互掣肘的状况。刘传明等(2019)以及杜莉、郑立纯(2019)等研究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切入点,实证分析了该政策对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发现试点地区二氧化碳排放上升趋势相较于非试点地区出现了显著的减少。6.其他绿色金融政策相关研究陈凯(2017)认为中国绿色金融政策发展可以分为三阶段,并根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法律保障、激励政策、政府推动三方面加以解决。随后,王凤荣、王康仕(2018)基于2010至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进行研究,并发现政府制定的绿色金融政策依然存在不足,在当前的绿色金融政策指导下尚未构建起完善的绿色金融市场,绿色财政政策效果十分有限,而且绿色监管政策的缺失抑制了金融发展对绿色金融配置效率的正向作用。宋晓玲(2013)通过对于西方银行业绿色金融政策的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李溪(2011)对国外绿色金融政策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国外成功经验,将其合理部分用于指导国内绿色金融政策制定。绿色金融政策对污染物排放趋势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中,王紫熙(2016)、任力(2017)、祝志勇(2017)、魏丽莉和杨颖(2020)、巫姣(2021)、佟训舟和王博(2021)等学者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出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能源、污染物排放等多种因素都呈现出倒U型关系。林伯强、蒋竺均(2009)、厉以宁等(2017)等学者的研究均认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从而为本研究使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讨绿色金融政策质量提供了主要依据。(二)关于绿色金融政策的作用研究Carolyn(2017)认为长期以来,工业政策因维护保护主义利益而备受批评。因此,出于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目的,各国对国内生产者的补贴将面临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规定的约束。为此,各国政府均在寻求低碳经济发展方案,并在国内提供绿色产业相关就业岗位,绿色工业政策越来越受欢迎。Thomas等人(2017)提出,新的环境商品如低碳技术市场,其下游消费可带来外部经济,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各国政府可能更倾向于支持国内生产,例如通过利益集团的游说,在其目标职能中引入政治扭曲因素。当环境外部性相对于政治扭曲而言足够大时,对上游补贴的限制会侵蚀全球福利。如果政治扭曲很大并且政府不会低估碳成本,那么气候融资将是一种有效的选择。Robyn等人(2018)提出,为了实现巴黎气候协议制定的升温1.5℃的气候目标,必须关注低碳创新企业的作用,以及公共部门在解决融资缺口方面的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需要不同形式的融资。Aijun等人(2018)探讨了公共部门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中对赠款、股权、债务和新型众筹融资的支持作用,指出这些资金使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获得示范效应,认为要构建一种确保在地方、国家和国际范围内用于低碳投资的金融生态系统。Chiara&Carlo(2015)介绍了2005至2010年期间29个国家或地区在绿色部门的风险投资,并确定了绿色金融政策在解释所观察到的跨国差异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Climent等人(2011)认为,相对于短期财政政策而言,以建立环境技术市场的长远眼光设计的供应方政策和环境部署政策均具有较高的风险资本水平。因此长期政策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信誉是确保国家绿色部门创新和高风险企业获得风险资本支持的重要政策特征。Leonidas等人(2015)认为,当前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过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技术角度来看,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协调不同的市场参与者、重大的技术进步和足够的金融资源三方面共同发展。向低碳能源系统的过渡需要大量资金,成功过渡到低碳能源系统需要不同规模和不同时间框架的不同技术选择。改变其能源系统的经济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其能源系统概况,获得低成本金融资源的机会,它们是否是清洁能源技术生产的市场领导者以及吸收同等知识的能力等。在这项研究中,Cao等人(2017)使用了CGE模型计算全球协调一致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背景下,将意大利能源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减少76%所需投资量。基于模型的结果表明,如果意大利公司和家庭能够获得低成本的金融资源,意大利制造商将在清洁能源技术生产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并且在未来几十年内,意大利经济可以从低碳转型中受益。如果意大利大幅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并且相关的累计支出总计达一万亿欧元,那么意大利在2015至2050年期间的年均GDP增长率可以达到1.3%。Beever等人(2017)认为,绿色气候基金(GCF)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框架的重要且具有潜在创新性的补充,可用于为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筹集更多资金。然而,绿色气候基金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国际基金,不仅面临着运营上的挑战,而且还面临着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而产生的一系列挑战。因此,绿色气候基金面临着资金来源大幅度减少以及治理方面的挑战。Iffat和Megan等人(2017)认为,加深绿色气候基金的相互联系将增强气候融资治理的连贯性,并增强绿色气候基金在不确定时期为气候行动做出贡献的能力。Dorothee&Helen(2016)认为,法国的住宅部门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对于实现法国节能减排目标可以做出重要贡献。Bilgili等人(2016)构建了模拟和评估环境公共政策措施影响的模型,对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投资于节能改造的决策以及住房动态进行建模。这项研究取得了三个主要成果。首先,估算了法国目前至2050年住宅部门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其次,研究了环境公共政策措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实现目标的不同方法。结果表明,尽管现行政策有效,但仍不足以实现已经制定的减排目标。Bukarica等人(2016)提出,能源效率市场概念是制定能源效率政策的基础。它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政策实施面临的整体环境。作者将政策工具分为几类,并进一步描述了它们所针对的市场领域。对于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给出了指标,并确定了这些指标的成功或失败值。这种方法可以使决策者清楚地了解事后需要监测和评估的内容。(三)关于绿色金融政策的执行研究MarcelJeucken(2001)论述了银行业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和两者之间的关系;Karthe和Chalov(2019)提出了金融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金融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并且通过产业和环境的角度把金融服务业纳入到环境保护的理论框架中。Dietz等人(2003)通过对面板数据的分析研究,主要从生物多样性,经济增长以及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发现了经济增长和生物的多样性完全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KuznetsCurve)。Kaijuka等人(2007)分析了农村电力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是从乌干达国家能源部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引入的运作模式。Berkel等人(2009)以分析日本生态城计划的实施为例,主要探讨了政府引导的环境保护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RobertsonMJ&MeashamTG(2009)以治理旱地盐碱地为例具体研究了政府专项基金支持的环保项目的运作策略及其发展瓶颈。目前国内学术界在绿色金融概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一方面还是比较少的,已有的文献大多是关于环保投融资策略、制度环境现状及政策的一般性议论。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和秀星(1998)提出要将绿色金融概念推广到金融银行业,并将其作为重点扶持项目。从贷款种类、贷款政策、贷款对象和贷款条件等方式上对贷款的投放量、贷款期限、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政策。高建良(1998)提出金融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通过开展自身业务的同时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使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营运战略。潘岳(2007)推行绿色金融概念并将其作为经济政策中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手段,比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概念。虽然提出了不同的绿色金融的概念,并各有不同和侧重,但都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绿色金融中相通的本质概念。还有邓幸文(2007)指出绿色信贷目的是引导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入对促进国家环保有利的项目的企业和机构,并且对那些会破坏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逐渐的阻断起资金流,从而使银行资金流向符合绿色金融概念的配置。王小江、祝晓光(2009)指出,金融政策执行还存在及时而又准确的环保金融信息缺失、环保与金融合作在管理体系设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加强环保金融制度性建设、建立企业环境风险信用管理体系等方面出发加以改善。单国俊(2018)研究指出,我国绿色金融的规模逐渐增加,但仍主要以传统绿色信贷为主,尚未形成系统化、多元化的完善体系,绿色产业尚未摆脱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局面,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要从发挥政府的重要推动作用,逐步形成政府、金融机构、环保企业等多方参与协同的绿色金融体系。孙红梅,雷喻捷(2021)指出,银行实施绿色金融政策的主观动机取决于自身的运营能力,但实施绿色金融政策后银行绩效不显著,需要从完善自身绿色建设、加强政府绿色金融政策的完善与推广等出发来加以改善。叶大凤,黄楚楚,杨祯奕(2022)指出,绿色金融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着绿色认定标准不统一、绿色发展不均衡、复合型人才缺乏和政策执行主体能动性发挥不足等难题。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潮流下,破解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执行难题、优化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提高执行效率、增强政策认同势在必行。(四)研究述评通过上述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绿色金融的研究,主要包括绿色金融的概念、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的发展问题和对策、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等方面。(1)学术界对绿色金融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绿色金融战略”说,指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通过开展各种金融业务来体现绿色的理念,保持经济发展与节能环保的“双赢”状态,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二是“绿色产业支持”说,指金融业在贷款政策、对象、条件、种类及方式上,优先支持投资绿色产业,并在信贷投放手续、期限、利率等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三是“绿色金融手段”说,指在金融市场中运用绿色金融产品作为环境保护政策中的金融与资本市场手段,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用于保护自然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2)从绿色金融政策方面,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政策体系、政策发展现状以及政策执行研究等,相对政策体系内容以及政策发展的研究,关于政策执行的研究成果严重不足,缺少对东北地区绿色金融的案例研究,尤其是对S地区的研究十分欠缺,文献资料还停留在新闻等现状方面,因此,本文拟根据当前S绿色金融建设与发展实际,对S绿色金融进行研究和案例分析。在绿色金融政策的研究方面,发现现阶段相关文献数量逐年增加,研究领域各有侧重,但对于绿色金融政策效应的研究依然处于初期阶段,亟待深化研究,缺乏利用霍恩-米特系统模型的案例研究,相关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三、研究内容研究构想与思路、主要研究内容(一)主要研究思路本文主要研究S地区的金融机构对S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执行现状,针对的政策执行主体是S地区的金融机构,不仅包括银行,还包括当地的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债券公司等。采取“选择模型-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的思路来开展相关研究,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在在绿色金融政策的内容、作用以及执行情况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绿色金融和绿色金融政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指出了本文将要利用到的相关理论,接着理利用霍恩-米特系统模型对S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执行现状进行案例分析,从政策目标与执行标准、政策资源配置、执行手段和方式、执行机构、执行者执行观念、系统环境六个方面的现状,发现其还存在政策目标与执行标准不明确、政策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执行手段和方式不够丰富、执行机构责任履行不到位、执行者执行观念不够科学、系统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最后从政策目标与执行标准、政策资源配置、执行手段和方式、执行机构、执行者执行观念、系统环境六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执行对策,促进S地区更好地执行绿色金融政策。本文的写作框架如下:绪论绪论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创新点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的界定论文相关理论基础S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目标S地区主要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现状Zhixingxainzhaung基于霍恩-米特系统模型的S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的问题政策资源配置执行手段和方式执行机构执行者执行观念基于霍恩-米特系统模型的S绿色金融政策执行优化对策从政策目标与执行标准、政策资源配置、执行手段和方式、执行机构、执行者执行观念、系统环境提出建议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实地调查法总结归纳政策目标与执行标准系统环境图1本文的技术路线图论文框架结构题目:基于霍恩-米特系统模型的S市绿色金融政策执行问题研究摘要第一章绪论一、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一)选题背景(二)选题目的(三)选题意义二、文献综述三、研究方法四、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一、相关概念(一)绿色金融(二)绿色金融政策二、基础理论(一)政策执行理论(二)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三、霍恩-米特系统模型概述(一)霍恩-米特系统模型基本要素(二)霍恩-米特模型各要素之间关系(三)绿色金融政策执行运用霍恩-米特模型的可行性分析第三章S色金融政策分析一、政策制定背景和目标二、政策的内容(一)绿色信贷政策(二)绿色债券政策(三)绿色基金政策(四)绿色保险政策(五)碳排放权政策(六)其他绿色金融政策三、政策执行情况第四章基于霍恩-米特系统模型的S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的问题一、政策目标与执行标准定位不明晰(一)政策执行目标存在模糊性(二)政策执行标准量化程度不够二、政策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执行人员匮乏(二)执行资金不足(三)组织资源整合不力(四)信息资源无法对称三、执行手段和方式不当(一)行政手段的单一(二)政策宣传不到位四、执行机构存在问题(一)组织间沟通不畅(二)执行机构存在职能交叉问题五、执行者执行观念存在偏差(一)政策的认知度不高(二)执行者的自利性六、系统环境的制约(一)监管政策不健全(二)绿色金融环境不够完善第四章

基于霍恩-米特系统模型的S绿色金融政策执行优化对策一、明确政策的执行目标和标准(一)明确政策的执行目标(二)明确政策的执行标准二、优化配置政策资源(一)补充政策执行的人力资源(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资金补助(三)整合组织资源(四)高效利用信息资源三、实现政策执行手段和方式的多元化(一)多元化政策执行手段(二)丰富政策的宣传手段四、提升政策执行机构的政策执行力(一)加强部门之间分工协作(二)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五、引导政策执行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增强执行者的政策认知力(二)健全政策执行奖惩机制六、完善政策执行环境(一)健全监管制度环境(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环境第六章结论参考文献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研究方法应说明论文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或主要技术路线;论文的创新点是指有独到见解的观点。(一)论文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案例分析法3.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法是是从人类学中借用过来的定性研究方法。笔者为了搜集更多的有关金融机构执行绿色金融政策的信息,亲自前往S地区开展实地调查,对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访问,发现其在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开展相关对策。案例分析方法亦是对有代表性的事物(现象)深入地进行周密而仔细的研究从而获得总体认识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本文在分析银行绿色金融政策执行问题方面,选择的对象是S地区的金融机构,分析这些银行在绿色金融政策执行的现状和问题,并利用霍恩-米特系统模型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学习了当前国内外对绿色金融以及绿色金融政策及执行的研究情况,了解绿色金融及绿色金融政策的相关理论,从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二)论文可能的创新点1.

研究角度的创新现有有关绿色金融政策的研究本身不是很多,大部分研究都是关于政策内容方面,对政策的执行研究偏少,仅有的研究也多是关于发达城市,缺乏以某个二三线城市为例的案例研究,但是S在开展绿色金融政策执行上与这些发达城市存在显著区别,本文从S地区为例进行研究,在演技角度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性。2.

研究模型的创新现阶段,有关政策执行的研究多采取的是规范分析法,通常使用的模型有史密斯模型等来分析政策执行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但这些定性模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利用了霍恩-米特系统模型,从政策目标与执行标准、政策资源配置、执行手段和方式、执行机构、执行者执行观念、系统环境六个方面权全面分析绿色金融政策执行问题,可以保障研究更加全面系统。五、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准确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且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书籍在前、文章在后的规范格式排列。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8.李淑文.低碳发展视域下的绿色金融创新研究——以兴业银行的实践探索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S1):3.杜莉,周津宇.政府持股比例与金融机构资源配置的"绿色化"——基于银行业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3):10.苏冬蔚,连莉莉.绿色信贷是否影响重污染企业的投融资行为?[J].金融研究,2018(12):15.董晓君.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动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廖潇哲.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发展的途径与机制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0.曹明弟.中国绿色金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简[J].环境保护,2016.[10]陈淡泞.中国上市公司绿色债券发行的股价效应[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A02):4.蓝虹,任子平.建构以PPP环保产业基金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J].环境保护,2015(8):6.管志勇,叶剑波,郭景晶,etal.Binocularvisionlasercalibrationmeasurementdeviceandmeasurementmethod:,2015.杜莉,万方.中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及其供需机制构建[J].社会科学战线,2017(6):8.刘海英,王钰.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可交易政策组合下的经济红利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2019-5):1-10.刘传明.排污权交易制度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J].环境经济研究,2021,6(2):20.陈凯.绿色金融政策的变迁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5):6.王凤荣,王康仕."绿色"政策与绿色金融配置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8(5):14.宋晓玲.西方银行业绿色金融政策:共同规则与差别实践[J].经济问题探索,2013(1):5.李溪.国外绿色金融政策及其借鉴[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6):4.任力,朱东波.中国金融发展是绿色的吗——兼论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J].经济学动态,2017(11):16.王紫熙.绿色金融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外部融资扩张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6.祝志勇.按劳分配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基于包容性增长的微观基础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1(7):6.魏丽莉,杨颖.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环境效应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4):11.巫姣.中美博弈下绿色金融政策对碳排放转移和环境成本的影响研究[J].金融经济,2021(10):12.林伯强.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10.佟训舟,王博.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效度问题研究——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实证检验[J].吉林金融研究,2021(12):5.厉以宁.发展低碳经济的九点看法[J].品牌:理论月刊,2010(7):1.CarolynF.EnvironmentalProtectionforSale:StrategicGreenIndustrialPolicyandClimateFinance[J].EnvironmentalandResourceEconomics,2017,66(3):553-575.Thomas,S.,Repetto,R.,etal.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FinancialPerformanceMetricsforInvestmentAnalysisandPorfolioManagement.TheAuthorsJournalCompilation,2007(3):421-426.OwenR,LyonF,BrennanG.Fillingthegreenfinancegap:Governmentinterventionssupportingearly-stagelowcarbonventures[J].AcademyofManagementAnnualMeetingProceedings,2018,2018(1):16419.AijunL.,AizhenZ.,YvxiaZ.,XinY.DecompositionanalysisoffactorsaffectingcarbondioxideemissionsacrossprovincesinChina[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7,141(1):1428-1444.ChiaraR,Carlo,T.F.,Fullenkamp,C,ManagingEthicalRisk:HowInvestinginEthicsAddsValue,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15(26):1697-1781.Climent,F,Soriano,P.GreenandGood?TheInvestmentPerformanceofUSEnvironmentalMutualFunds.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11(2):275-287.Leonidou,Leonidas,C,etal.ResearchingtheGreenPracticesofSmallerServiceFirms:ATheoretical,Methodological,andEmpiricalAssessment[J].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Jsbm,2015.CaoR.,WangH.ResearchonthepollutionhazardofmunicipalsolidwasteinChinaanditspreventionandcontrollegal[J].NatureEnvironmentandPollutionTechnology,2017,16(2):463-469.BeeverEA,HallLE,VarnerJ,etal.Behavioralflexibilityasamechanismforcopingwithclimatechange[J].FrontiersinEcologyandtheEnvironment,2017,15(6).IffatA,MeganL,BertramO.UnderstandingtheSpatiallyVariableEffectsofClimateChangeonRiceYieldforThreeEcotypesinBangladesh,1981–2010[J].AdvancesinAgriculture,2017,2017:1-11.DorotheeA,HelenF,LenelisK,etal.DefoggingClimateChangeCommu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