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无衣》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同步练习(文字版|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①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寡君失守社稷,越②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③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节选自《左传·定公四年》)
【注】①复:同“覆",颠覆。②越:流亡。③逮:及至,趁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构怨于诸侯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君之所知也
C.敢以烦执事以其无礼于晋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共其乏困___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④阙秦以利晋
⑤越国以鄙远⑥夜缒而出
⑦既东封郑___⑧既东封郑
A.①②/③⑤/④⑦/⑥B.①④/②⑦/③⑤/⑥
C.①⑤/②③/④⑦/⑥D.①⑤/②③/④⑦/⑥
3.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夫晋,何厌之有
D.敢以烦执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B.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C.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D.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5.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的官员,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秦穆公。
B.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大。由此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
6.翻译下列句子。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暇,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7.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衣》全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重章叠唱",回环往复。
B.《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C.《岁暮》颔联的“烟尘”与后文“鼓角"相应,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D.边地战争不息,朝廷之臣无人请缨,江湖之士的杜甫一时报国无门,只得暂时保全自己。
8.两首诗都表达爱国主义精神,但情感各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注】。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泽:亲肤的内衣。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语言简练,用整齐的四言,节奏铿锵,读来给人激昂慷慨的振奋之感。
B.诗中“同”“偕"二字反复出现,表现了同仇敌忾的决心和共赴疆场的团结。
C.临战才修理戈矛、甲兵,说明战前的准备不足,这是一场王仓促发动的战争。
D.从“同仇”到“偕行",诗从战前统一思想写到战斗逐步展开,运用了赋的写法。
10.这首诗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有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12.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B.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D.在风雪中送别友人归去,诗中此处通过实写友人离去的场景,渲染凄伤的氛围,衬托出抒情主人公不能和友人一样回返故乡的自伤自怜之意。
14.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①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②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注释】①乾元二年(759),杜甫48岁,在同谷县住了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②指757年至759年。758年,他因上书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一句使用了九字句,写诗人年近半百,名未成,身已老。
B.“三年饥走荒山道”中,把“三年"两字放在句首。突显了诗人苦难历程之久。
C.诗歌前两句含有诗人对年老困窘的感喟,诗人在《登高》中也有类似的感叹。
D.长安城中凭父兄余荫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诗人因此劝导世人“富贵应须致身早”。
16.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南朝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用“一目"指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规则,围棋有两“眼”才能活。
1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B.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题目中“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内容。
C.“碧落”的意思是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D.“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E.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18.作者如何刻画下棋者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载,准备一起行动的句子是“___,___。"
(4)《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___,___。”
四、小阅读-课内
20.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节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使语气更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节诗的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景,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五、混合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表明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而其原因是“”。
(2)“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一句便是明证。
(4)《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5)《将进酒》中多用数字表夸张,如用“”表现豪饮,用“"表现酒的昂贵。
(6)遥对明月,李太白岂能无酒?《将进酒》中有“”的名句,酒与月皆不可辜负;同样遥对明月,张若虚生发哲思,《春江花月夜》中有“"的名句,以人赏月来叹问人类源起。
(7)《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对亡妻的思念不由自主,看似矛盾,实则深情,正如李清照的诗句“此情无计可消除"。
(9)自伐者无功,_________________。其在道也,_____________,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四章)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之道》)
参考答案:
1.B2.D3.C4.B5.C6.(1)况且您曾经对晋文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暇二城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如果楚国就此灭亡,那就是秦国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侍奉君王。
7.D8.①《无衣》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②《岁暮》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里懦弱无能的大臣们的谴责;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
9.C10.这首诗三章,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形成重章叠唱,加强了反问的语气,一唱三叹,强化了与子同袍的同甘共苦之情和同仇敌忾、同赴国难的决心和勇气。
11.B12.①拟人。“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与赞美。②对比。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梅子对比,体现了“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保持春光到最后的特点。③借物抒情。借对木芍药的感激与赞扬,表达自己惜春而不得的伤春之情。
13.D14.(1)孤独之感,“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友人顶风冒雪离去,抒情主人公遥望朋友离去的方向,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担忧和羡慕,以及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之感;(2)惆怅之情,“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欲渡而不得,表现出现实中有让人无可奈何的阻碍,产生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和不能与友人同回的惆怅之情;(3)“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想化身黄鹄高飞还故乡,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愿望。
15.D16.本诗是杜甫处于穷愁绝境之时所作,可谓长歌当哭,悲痛至极。全诗有:①年老无成的身世之悲。开头用九字句表现自己年近半百,名未成,身已老,发出叹穷嗟老的感慨,流露年事已高却壮志难酬的身世之悲.尾句诗人搁笔望天,只见白日飞速,久滞羁旅、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规代加工协议合同协议
- 总部基地整体出租合同协议
- 德国装修工程合同协议
- 员工聘用合同协议书模板
- 商品版权合同协议
- 槽钢租赁工程合同协议
- 品牌承包协议合同协议
- 正规住房出租合同协议
- 品牌电钢琴采购合同协议
- 武装押运合同安全协议
- 内控评价收集资料清单
-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及南北片区集中供能专项规划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 2024年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健康照护赛项)理论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专题11二次函数中矩形存在性综合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
- 广东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价格
- 泼水节文化介绍课件
- 第3课我爱我家教学课件2021-2022学年赣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培训机构学校:教师管理手册
- HG∕T 4335.3-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3部分:硝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