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狼》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05 《狼》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05 《狼》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05 《狼》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05 《狼》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5《狼》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05《狼》对比阅读

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

1.(2024·山东济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临江之人,畋得麋①麑,畜②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③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④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⑤,益狎⑥。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⑦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选自柳宗元《临江之麋》,有删改)

【注】①糜:麋鹿,又称“四不像"。②畜xù:饲养。③怛dá:恐吓。④稍:渐渐。⑤抵触偃仆:相互碰撞打滚。⑥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⑦俯仰:周旋,应付。

(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三句中的“敌"意思是不一样的。

B.“其一犬坐于前”和“自是日抱就犬"两句中的“犬”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像犬一样"的意思。

C.两文中的“久之”都可以译为“过了一段时间”,其中“之”作为助词。起到补足音节的作用。

D.“乃悟前狼假寐"的“乃”是“才"的意思,与“乃入据陈”的“乃"有着相同的意义和用法。

(2)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按照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B.甲文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斗争。

C.乙文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爱而不知分寸,最终落得被“外犬”杀死吃掉的悲惨结局。

D.乙文细节描写出色,如“啖其舌"这一动作细节,生动地写出了群犬对麋鹿的垂涎欲滴。

(3)给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B.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C.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D.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5)甲、乙两文中,屠户和麋鹿最终结局不同,请你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各自的原因?

【答案】(1)B

(2)B

(3)D

(4)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②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

(5)居户没有被贪婪、凶狠、狡诈的狼吃掉,是因为他认清狼的本性,能够认清自己的处境,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十分机智,并能果断出击。腰鹿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忘却了自己的种群本性,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丧失了判断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B.“‘其一犬坐于前’和‘自是日抱就犬’两句中的‘犬’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像犬一样’的意思”表述有误。“其一犬坐于前"的意思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一样,名词作状语;“自是日抱就犬"的意思为: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犬”:名词,狗。因此,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甲文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斗争"表述有误。没有通过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狼的形象。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意思是: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入门"动宾结构,应在“门”后停顿;“群犬垂涎"主谓结构,应在“涎”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变诈,诡变巧诈;几何,多少;耳,语气助词,罢了;

(2)重点词语:甚众,很多;走,跑;欲,想;戏,玩耍。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个性化理解和表达,言之成理即可。

甲文,根据②段“屠惧"、③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和④段“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分析可知,屠户由开始的惧怕狼,到最后奋起反抗杀掉狼,他明白了狼的贪婪本性,认清自己的处境,并敢于斗争,勇敢机智地果断出击;乙文,根据①段“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麋鹿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犬为友,抵触偃仆,益狎"(小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头鹿了,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和②段“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鹿的尸体七零八碎散落在地上)分析可知,麋鹿的命运很凄惨,是因为它只熟悉主人家的狗,而不熟悉外面的野狗,它无自知之明和他知之明;另外,主人把它保护的很好,它逐渐丧失了判断能力,以至于最后被野狗咬死吃掉。

【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临江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小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头鹿了,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三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鹿的尸体七零八碎散落在地上,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2024·西藏日喀则·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磨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蒲松龄《狼》)

【乙】

赵简子猎于中山①。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援弓发矢,狼失声而逋②。简子驱车逐之。时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③。策蹇驴④,囊图书,夙行失道。狼至,引首顾曰:“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先生之恩,生⑤死而肉⑥骨也"。先生如其指⑦,纳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简子去已远,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遂奋爪以向先生。

(节选自《中山狼传》)

注:①中山:今河北省定县一带。②逋(bū):逃。③干仕:求官做。④蹇:跛足,这里指行动迟缓。⑤生:用作动词,使……活。⑥肉:用作动词,使……长肉。⑦如其指:依照它的意思。

2.请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适为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止有剩骨

(2)一狼洞其中

(3)引首顾曰

(4)亦终必亡而已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5.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狼的主要特点。

【答案】2.适为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3.(1)仅,只(2)名词作动词,挖洞(3)看(4)死、死亡4.(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2)有只狼在道上,象人一样站在那号叫。5.狡猾(黠)忘恩负义

【解析】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刚才被看山人追赶,他们来的太快,所幸先生救了我。“适为人逐”交代背景;“其来甚速"与“幸先生生我”为承接关系;

故断句:适为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只有剩下的骨头。止:通“只”,仅,只。

(2)句意: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挖洞。

(3)句意:伸着脑袋看着他。首:头。

(4)句意:也终将死掉罢了。亡:死、死亡。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尽:完、没;并驱:一起追赶;如故:像原来那样。

(2)当道:在路中间;人:像人一样;啼:叫。

5.本题考查形象概括。

结合【甲】“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目似瞑,意暇甚”“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和【乙】文“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遂奋爪以向先生"等内容可知,两文中的狼都阴险狡诈、忘恩负义、凶残贪婪。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赵简子在中山声势浩大地打猎,有只狼在道上,像人一样站在那号叫。简子拿起宝弓,搭上利箭,一箭射到羽毛都陷入肉中,狼号叫着逃跑。简子驱赶着车子追赶它。当时东郭先生要来北方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袋子装着图书,清早赶路迷了道,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伸着脑袋看着他说:“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里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骨头长肉啊!”先生按照它的指示,装狼在袋子中,便栓紧袋口,扛上驴背,退避到路旁,等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狼估计简子去远了,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刚才被看山人追赶,他们来的太快,所幸先生救了我,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罢了。"便伸嘴舞爪,向先生(进攻)。

(23-24七年级上·山东枣庄·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①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②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管庄子:人名。下文的“管与"也是人名。②甘饵:美味的食物。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止有剩骨适可而止

B.屠自后断其股悬梁刺股

C.盖以诱敌寡不敌众

D.管庄子将刺之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8.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9.两则文言文虽都短小精悍,但颇富寓言色彩。例如蒲松龄的《狼》一文告诉我们不能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等诸多小道理。请你从某个角度,概括第二则寓言的意义或道理。

【答案】6.B7.(1)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

(2)没有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杀两只老虎的美名。8.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9.①做事要把握时机,才能事半功倍。②利用矛盾,从中取利。

【解析】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止:同“只"/停;

B.股:大腿/大腿;

C.敌:敌人/抵挡;

D.之:代词,指老虎/助词,连接主谓,取独,不译;

故选B。

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在整体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尽量字字落实,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本题注意下列重点词语:

(1)久之:时间长了。瞑:闭上眼睛。意:指神情、态度。暇,悠闲、从容。

(2)无:没有。劳:劳力。名:美名。

8.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句意是:现在两只虎因争一人而搏斗,弱小的老虎一定会死掉,强大的老虎必定要负伤。“小者必死”“大者必伤"是前一句“两虎争人而斗”的结果,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从管与的话“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可知,仔细观察形势,运用聪明才智,只要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就能刺死两只老虎,能概括出他的观点是:要善于动脑,力争做事一举多得。从老虎的角度看,“有两虎争人而斗者”“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可知,两只老虎争着抢一人去吃,不团结的下场就是小老虎一定会死掉,大老虎必定要负伤,可概括出:要相互团结,否则就难以生存。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两只老虎因争夺一人而搏斗,管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制止他说:“老虎是一种凶狠的动物;人是它最美味的食物。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夺一人而搏斗,小老虎一定会死,大老虎一定会伤。你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就是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了。没有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死两只老虎的美名。”

(23-24七年级上·广东珠海·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顾野有麦场

(2)意暇甚

(3)一狼洞其中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乙】

临江之人,畋①得麋麑②,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③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④,益狎⑤。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⑥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选自《临江之麋》)

【注释】①畋(tián):打猎。②麋麑:麋鹿。③怛(dá):惊吓,呵斥。④偃(yǎn)仆:放倒。⑤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⑥啖:吃,这里是“舔"的意思。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习示之,使勿动/夫君子之行

B.自是日抱就犬/其一犬坐于前

C.积久,犬皆如人意/场主积薪其中

D.走欲与为戏/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14.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以下问题。

(1)【甲】文中的“狼"和【乙】文中的“犬”在形象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说明理由。

(2)【甲】【乙】两文分别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10.(1)看,视(2)神情、态度(3)挖洞/打洞11.(1)屠户处境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遭受它们的攻击。

(2)狼也太狡猾了,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12.D13.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14.(1)都凶残、狡猾:甲文中的“狼"对屠户穷追不舍,前后伏击;乙文中的“家犬”善于观察主人脸色,“外犬"一下就吃掉麋鹿。

(2)甲文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胜。(也可从其他角度作答,如“遇事要随机应变”“不能贪婪无度"等)乙文启示: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分辨敌友。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顾:看,视;

(2)句意为: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态度;

(3)句意为: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挖洞,打洞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字词意思。

(1)窘:窘迫;恐:害怕;敌:攻击。

(2)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巧变诡诈,欺骗手段。

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指群犬/的;

B.狗/像狗一样;

C.长时间/堆积;

D.游戏,玩耍/游戏,玩耍;

故选D。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鹿的尸体七零八碎散落在地上,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外犬见而喜且怒”是主谓结构的的完整句子,与后句断开,“共杀食之"这是承接上文看见鹿后的举动,与后文断开。“狼藉道上”这是场面描写,“麋至死不悟"是主谓结构的句子。据以上分析断句为: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1)结合【甲】“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狼凶残狡猾贪婪;

结合【乙】“犬皆如人意”“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可知“家犬"善于观察主人脸色,“外犬”一下就吃掉麋鹿,表现犬的狡猾凶残善于伪装。

(2)【甲】第一.从狼的角度看,贪婪会使自己丧命;从屠夫的角度看,分清主次,生命重于身外之物,不因小失大;

第二.从狼的角度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从屠夫的角度看,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第三.从狼的角度看,有勇无谋必败;从屠夫的角度看,随机应变,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

【乙】这篇文章描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临江之麋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分辨敌友。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临江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小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头鹿了,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鹿的尸体七零八碎散落在地上,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2023·广西柳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④,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⑤能作此谋也!

(两文均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行室:农民临时搭盖的草棚。②苫:用草编的席子。③豕(shǐ):猪。④移时:过了一段时间。⑤乌:哪里,怎么。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目似瞑,意暇甚醉翁之意不在酒

B.顾野有麦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屠自后断其股股直不能屈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属予作文以记之

16.下面对【甲】文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B.“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动作表现了狼的狡黠;“意暇甚”“洞其中"等描写表现出狼的贪婪凶狠。

C.“顾”“奔倚"弛担持刀”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屠户在毫无退让的余地下选择与狼斗争的果敢坚决。

D.文章的情节依次设置为“遇狼一一惧狼一一御狼一一杀狼”,在情节中,展现出屠户身上复杂的性格。

17.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惟有小刀不盈寸。

18.说说【甲】文这个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

19.【甲】【乙】两文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15.C16.B17.(1)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18.启示:示例一: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示例二:要勇敢机智,有勇有谋。示例三:狼虽然贪婪凶恶,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19.甲乙两文都一线贯穿,结构严谨;两文都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甲乙两文都先记叙故事,后揭示道理/先叙后议;两文都设置悬念,使事情节紧张曲折;两文都运用了人物描写,把屠户杀狼的惊险过程均描写得细腻生动,使人身临其境;都运用了生动传神的描写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两文都用了对比手法,将屠户与狼的形象做对比。

【解析】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辨析。

A.意:名词,神情/名词,意趣、情趣;

B.顾:动词,看/动词,拜访;

C.股:名词,大腿/名词,大腿;

D.之: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故选C。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动作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意暇甚”“洞其中"等描写表现出狼的狡黠。

故选B。

17.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径,径直;去,离开;犬坐,像狗一样蹲坐;于,在;

(2)重点词:惟有,只有;盈,满。

18.本题考查文言文道理启示。

【甲】文结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作者对狼以及狼一样的人是持讽刺态度的,故可知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恶人怎样狡诈,最终都会失败的。

从屠户的角度:屠户开始时心存幻想,充满畏惧,步步后退,换来的是狼的步步紧逼,后来终于醒悟,抛弃幻想和恐惧,勇敢的和狼斗争,并且知道依靠柴草堆,防止狼的前后夹击,识破了狼的诱敌之策,击败了狼。由此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和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9.本题考查文章写作的分析。

从结构方面来看,两篇文章都以“遇狼一一惧狼一一御狼一一杀狼"为故事情节,把屠户和狼的斗争作为故事线索,结构严谨;

从情节来看,两文都先记叙故事,故事讲完后,作者分别发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非屠,乌能作此谋也"的议论,揭示道理;

从故事发展来看,两文开头都设置了悬念,中间把屠户与狼的斗争过程写得曲折紧张,深深地吸引住读者阅读;

从主题表现来看,两文都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两文中关于屠户的人物描写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杀狼的过程一波三折、细腻生动,绘声绘色,读来如在眼前;

结合“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自苫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等,可知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屠户的机智勇敢与狼的贪婪狡诈形象做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临时住房,他就跑进去埋伏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2023·上海松江·二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甲】

狼(节选)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乙】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20.【甲】文选自《》,作者是(人名)_________________。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方欲行()(2)遂为张五所及()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

具以所见告子。

2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具体描绘了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

B.【乙】文记叙了张五听取母亲劝告不再打猎的故事。

C.【甲】【乙】两文都以生动的故事反映深刻的主题。

D.【甲】【乙】两文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

24.面对危险,屠户和母鹿都急中生智,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25.从屠户的杀狼,到张母的“”,再到张五的“”,让我们明白:___。

【答案】20.聊斋志异蒲松龄21.刚刚(正要、将要)追上,赶上22.把自己所看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儿子。23.D24.屠户背靠积薪,以防前后夹攻母鹿为避免二子被抓,把它们藏在浮土下。25.破网纵仔;永不复猎(焚网);面对像狼那样狡猾、贪婪、凶狠的敌人时,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但在面对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动物时,我们应多加保护,跟它们和谐共处。

【解析】2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刚想走。方:刚。

(2)句意:于是被张五追赶上。及:追赶上。

2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具,详细;以,把,告,告诉。

2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甲文表现的是狼的狡猾,乙文表现的是“天下所有母亲都是伟大的,不仅是人,动物也是一样的”,选项“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有误。

故选D。

2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面对危险,甲文中屠户“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背靠柴草堆,以防前后夹攻,做好与狼战斗的准备。乙文中母鹿则是“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牺牲自己,换得幼崽的平安。

2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由乙文“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故破网纵仔"可知,应填“破网出鹿”或“破网纵仔"。

第二空,由乙文“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可知,应填“焚网,永不复猎"。

第三空,由甲文“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面对像狼这样狡猾、贪婪的敌人时,我们不能一味害怕、退让,而是要勇于斗争。而由乙文“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可知,面对如鹿这样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动物时,我们要懂得保护,不可伤害它,要与之和谐共存。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乙】休宁县有一个村民叫张五,依靠打猎谋生。张五曾经追赶一只母鹿。母鹿带着两只鹿仔走,不能迅速逃跑,于是被张五追赶上。母鹿知道自己不可能幸免于难,回头看见旁边有一个土堆,于是带着鹿仔到土堆下,用土覆盖在小鹿身上,而自己却投向张五的网中。正赶上张五的母亲出门,远远地看见了这一幕,于是她就跑到布网的地方,把看到的详细情况都告诉了儿子。她立刻割破了猎网放出母鹿,连同两只小鹿仔也放了。张五的母亲说:“人类有着母子之情,牲畜也有。我不忍心看到母鹿被杀死而两只鹿仔变成孤儿,所以割破了猎网放了幼鹿。”张五听到母亲的这番话,心中感动。因此烧毁了猎网,永远不再打猎了。

(2023·北京·模拟预测)阅读《狼》(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方欲行"中“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千方百计B.来日方长C.四面八方D.品行方正

27.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离去,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

B.过了一个时辰,一只狼从小路离去,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C.不久,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

D.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8.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畜。稍①长,亦颇驯,主人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环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②”。二狼伺其未之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主人悟,遂杀之而取其革③,曰:“狼子野心,诚不谬④也!

(选自《狼子野心》)

【注】①稍:渐渐地。②俟,等到。③革,皮。④谬,差错。

(1)上面两则文言短文都写了关于狼的故事,课内选文文主要讲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事,塑造屠户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①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课外文言文写的是富人养两只小狼险被狼吃后杀狼的故事,从故事中衍生出一个成语是②。

(2)上面两则文言短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26.B27.D28.(1)①动作②狼子野心

(2)共同特点:凶残、狡诈。启示:面对凶恶的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2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例句句意:他刚刚想离开上路。方:正;

A.千方百计: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方:方法;

B.来日方长:将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将来会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方:正;

C.四面八方: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方:方向;

D.品行方正: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方:正直;

故选B。

2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点字词:少(shǎo)时:一会儿;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故选D。

28.(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课内选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等语句可知,课内选文运用了动作描写,展现屠夫用“以刀劈狼"的方法,最终杀掉狼的过程。

课外文言选文根据“狼子野心,诚不谬也”可知选文衍生出一个成语是“狼子野心"。狼子野心:原义是豺狼本有与生俱来的兽性,虽自小训练之,仍难以驯服;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2)本题考查道理启示。

两文中狼的共同特点:根据课内选文“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等语句可知,两只狼相互配合,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地上,将眼睛闭上迷惑屠夫,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体现了狼的凶残、狡诈的;根据课外选文“二狼伺其未之觉,将啮其喉”可知,狼想在富人熟睡未发觉时咬他的喉咙;可见狼是凶残、狡诈的;据此概括即可。

启示:课内选文,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抓住时机,勇敢反击,先砍杀前狼,后“自后断其股"杀掉第二只狼。启发我们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不能心存幻想,怯懦退缩,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课外选文,富人引狼入室,狼想在富人熟睡时咬破富人的喉咙,体现了狼子野心;启示我们:本性难移,对于坏人要有所防范。

【点睛】参考译文: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狼子野心:有个富人出去打猎,偶然得到了两只小狼仔,(将它们)带回与家犬混在一起圈养。(两只狼)渐渐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就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愤怒的声音,(他)惊醒起来朝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这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主人明白了,就杀了狼并取它们的皮,说:“狼子野心,这句话一点也没有冤枉它们啊!”

(2023七年级上·安徽六安·竞赛)【甲】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选自吴妍人《俏皮话》)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意暇甚()

(2)如何言无功()

(3)盖以诱敌()

30.下列加点“之"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C.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D.尽扑杀而食之。

3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B.【乙】文说明的道理是不要总以为自己有一点点能力或功劳就到处炫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应谦虚低调做人。

C.【甲】文最后一段以说明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讽刺的味道。

D.“暴起"劈”“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3.蒲松龄的《狼》和吴妍人《狼施威》中狼的形象有何不同?

【答案】29.神情怎么原来是30.D31.(1)你是这么愚蠢的动物,哪能和我相比呢?(2)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32.C33.甲文描写了狼是贪婪狡猾和凶残,乙文描写了狼是一个狡诈的终结者角色。

【解析】2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神情十分悠闲。意,神情。

(2)句意为: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如何,怎么。

(3)句意为: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盖,原来是。

3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结构助词,的;

B.结构助词,的;

C.结构助词,的;

D.它们,代词;

故选D。

3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汝,你。蠢然,愚蠢的样子。焉,怎么,哪里。及,比得上。

(2)洞,打洞。意,意图。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3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C.有误,甲文最后一段“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是对狼进行评价,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不是说明。

故选C。

33.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各种形象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甲文由“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贪婪凶残;由“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以看出狼的狡诈、贪婪和凶残。

乙文由“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看出狼的狡诈凶残;由“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可以看出狼是一个终结者的角色。

【点睛】参考译文:

《狼》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很狡猾,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狼施威》

狐狸笑猪说:“你是这么愚蠢的动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上做了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做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就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跑过来,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都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杀了,然后把他们全都吃掉了,笑着说:“这是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总是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也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

(23-24七年级上·广西崇左·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②,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③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④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狼子野心》)

【注释】①畜(xù):养。②俟(sì):等候。③啮(niè):咬。④虞惇(dūn):人名。

3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止有剩骨___止露尻尾

B.意暇甚__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博学而笃志

D.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35.下面对【甲】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在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集中在写两狼的配合,一明一暗地迷惑屠户。

B.“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词语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胆小。

D.“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3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37.阅读【甲】文,分析狼和屠户间的对抗是如何变化的

38.【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34.A35.C36.(1)不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2)(这两只狼)渐渐长大,也很温驯,(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37.最初,屠户害怕,狼占上风;继而,双方相持;最后,屠户消灭了狼。38.共同点:阴险,狡诈。【甲】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段揭露狼的野心,秉性不改。(通过对描写狼的句子和作者的议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狼”的共同特征就是“阴险,狡诈";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中可以看出作者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从“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作者揭露狼的野心,秉性不改。)

【解析】3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只,仅”;

B.神情/打算,意图;

C.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并列;

D.音节助词,无义/它,代词。

故选A。

35.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狼很狡猾,故意迷惑屠夫,并非胆小;本项表述不当;

故选C。

3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径去:径直走开;犬: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似;

(2)驯:温驯;竟:竟然。

3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可知:一开始,屠户很害怕,给它们骨头吃,可这两头狼占上风。

结合甲文“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可知:屠夫拿起刀和狼对峙,狼不敢向前,双方力量相持对峙。

结合甲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屠户敢于反抗,杀死两头狼。

3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狼非常狡猾奸诈。在作者看来,狼再奸诈狡猾也只是一个笑料而已,在此作者讥讽嘲笑狼的狡猾。

结合乙文“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可知:这两头狼表面上很温驯,实质上想吃主人,他们非常奸诈狡猾。作者认为狼的本质是改不了的,不要把它们养在身边,给自己留下祸害。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也还是很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富人白天在客厅里休息,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又躺下,快睡着了,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便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便阻止狼,不让它们向前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它们的皮扒了。

这件事是我的从侄虞敦说的。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暗地里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的凶残本性)不值得多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留下祸害呢?

(22-23七年级上·北京丰台·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两虎诤①人而斗者,管庄子②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③;人者,甘饵④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二》)

注:①[诤(zhēng)]同“争”,争夺。②[管庄子]和下文的“管与"都是人名。③[戾(lì)虫]凶残的动物。④[甘饵]美味的食物。

3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止有剩骨管与止之曰B.一狼径去翻来覆去

C.意暇甚意与日去D.盖以诱敌敌众我寡

4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路上遇到两只狼,一直距离远远地跟着屠户。

理解:寥寥几笔勾画出屠户所遇到的危急处境,扣人心弦,引出下文的“屠惧”。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理解:“骨已尽”,屠户仍没甩掉两只狼,处境更加危急,引出下文的“屠大窘”。

C.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翻译:有两只老虎因为争夺人的食物而打斗起来,管庄子想要杀死它们。

理解:管庄子发现两只凶狠的老虎在争夺食物,感到危险,于是准备杀死它们。

41.[甲]文中屠户与狼的较量中,从最初到最终_____________,展现出人的智慧与力量。

42.[乙]文中管与指出两虎相争的结果,并提出“"的建议,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9.D40.B41.惧狼杀狼42.(子)待伤虎而刺之做事要善于把握时机(善动脑筋)

【解析】3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同“只”/阻止;

B.离开/表示趋向,来回动;

C.神态/意志;

D.都是“敌人"的意思;

故选D。

40.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和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