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共33分)
1.(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澎湃(péng)挚友(zhì)殷红(yān)气冲斗牛(dǒu)
B.臧克家(zàng)荒谬(miù)气氛(fèn)兀兀穷年(wù)
C.咳嗽(sòu)轻捷(jié)镐头(gào)沥尽心血(lì)
D.亘古(gènɡ)校对(jiào)涉猎(shè)酣然入梦(hān)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正确。
B.臧克家(zàng)——zāng,气氛(fèn)——fēn。
C.咳嗽(sòu)——sou,镐头(gào)——gǎo。
D.亘古(gèng)—gè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不仅要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还要具备在不同的词语或语境中辨析不同读音的能力
2.(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调羹绞肉鞠躬深霄妇儒皆知
B.选聘深霄一反既往苛捐杂税
C.谰语宛转慷慨淋漓潜心贯注
D.小楷吩咐仰之弥高锋芒必露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妇儒皆知——妇孺皆知。
B.深霄——深宵。
C.正确。
D.锋芒必露——锋芒毕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绝。
C.“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D.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电脑已经不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东西了。
【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根据语境应为“不以为意"。
D.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花猪产业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这使得花猪的死亡率比以前降低了两倍。
B.为创建文明城市,长沙市正在加快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运输、垃圾分类处理的体系。
C.通过阅读苏东坡的词作,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绝世才华,更让我感受到了他身上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了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搭配不当,“降低”不能和“倍数“搭配,把“两倍"改为“50%"。
B.语序不当,应为“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运输、垃圾分类处理"。
C.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让"。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B.《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卿是对朋友辈的敬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答案】D
【知识点】称谓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6.(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然而,岳飞的满腔热血,文天祥
的铁血丹心,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张骞的拓路功迹......早已载入史册,成为民族精神的瑰宝。
①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掩埋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
②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
③几百年的瑟瑟秋风,早已吹散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
④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湮没了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
A.①④②③.....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D.②④③①。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根据下文的“岳飞”“文天祥"辛弃疾”“张骞”,对应的分别是“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岳飞在风波亭被害),“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过零丁洋》),“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出自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张寒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7.(2024七下·新宁月考)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名句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青形的几句是:,。,。
运用互文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2)看待别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正如《孙权劝学》中说的,。
【答案】(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骏、鞍、鞯、辔、鞭、卿。
故答案为:(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8.(2024七下·新宁月考)综合性学习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凝秀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帮助下列同学完成下面的任务。
(1)小轩同学负责设计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形式,他已经想出了两个,请你帮他再想两个。
形式一:举行爱国诗词朗诵会
形式二:举行爱国人物故事会
形式三:
形式四:
(2)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推荐一则名言,并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3)下面是小明同学搜集的素材,符合爱国主题的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C.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答案】(1)举行爱国名言展示会;举行爱国书籍交流会
(2)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主动为国分忧,勇于承担责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3)B
【知识点】活动设计;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可行性。活动的名称要易于识记。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
(2)本题考查爱国名言的掌握。爱国名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选择一个,阐明选择的理由即可。
(3)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不符合爱国主题。
B.“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讴歌战士们远离家乡、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赞美战士们刚强勇武、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符合爱国主题。
C.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耻圣明”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不符合爱国主题。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描绘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不符合爱国主题。
故答案为:(1)举行爱国名言展示会;举行爱国书籍交流会(2)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主动为国分忧,勇于承担责任,与国家共渡难关。(3)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积累。从平时的积累中写出有关的名言一则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9.(2024七下·新宁月考)名著阅读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1)关于《骆驼祥子》这本书的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
B.小说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北京方言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C.小说描写了祥子周围的很多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爷、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饭吃的夏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现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D.小说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请从孙侦探、车夫老马、虎妞这三人中选取其一,谈谈他(她)在祥子从“人"到“走兽”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C
(2)孙侦探:孙侦探是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他骗走了祥子的钱,使祥子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虎妞:虎妞是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从装怀孕骗婚到变态的情欲最后难产死亡,这对祥子的打击是一步步的加深,也是祥子从“人"到“走兽”的主要影响人物。
老马:老马祖孙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让祥子想到未来的自己,慢慢的心里失去了希望。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骆驼祥子》
【解析】【分析】(1)ABD.正确。
C.有误,不给仆人饭吃的是杨太太。
(2)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孙侦探:也叫“孙排长"。是《骆驼祥子》里的一个人物。祥子第一次买车后,因为冒险去打工被士兵逮捕。他不仅丢了车,还必须每天为这些士兵服务。这些士兵的首领是孙排长,他还没有出现。曹先生被搜查时,祥子第二次见到了孙排长。这时,孙排长已经成了侦探,但他还是把样子所有的职蓄都偷走了。样子最后的败落是因为梦想的破灭,原因有很多,但这个姓孙的直接两次粉碎了祥子的梦想。孙侦探代表着祥子的求生意志被社会黑暗势力推毁坚强的意志,经过一系列致命的打击,使一个“者实、守纪律、坚强”的祥子,变成了一个懒惰、挑剔,甚至愿意为了钱可以出卖生命的人。孙侦探敲诈了祥子买车的钱,使他买车的希望又一次破灭。车夫老码: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数不了的车夫,他似乎就是将来的祥子,他普经也要强,身子也棒,也那么好心,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保不住,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自己的不里。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他和祥子一样都是逃脱不了命运的车夫,最后悲修地死在街头。车夫老马让祥子感觉到即使自己拼命拉车,到者了,也是会无法维持生计的,何况小马儿祖父也有自己的车,但到老,还是一个穷样。虑姐: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长得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办事爽快利落,生就一副男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在和祥子的感情纠葛中,她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对于祥子,她百分百的爱护,并运用各种心机来促成自己和样子的婚姐。为了爱情在父亲的生日宴上和父亲闹期脸。但她身上有很多剥削阶级的色彩,贪吃懒惰、好逸恶劳,市会气很浓,在钱财和地位上有很大的优越感。她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与祥子的自食其力有分歧。最终因难产而死。妞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又是社会的牺牲品。虎妇诱骗样子和他结婚,她难产而死,祥子卖车为她办丧事,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逐斯走向堕落。以上三个人物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C(2)孙侦探:孙侦探是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他骗走了祥子的钱,使祥子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虎妞:虎妞是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从装怀孕骗婚到变态的情欲最后难产死亡,这对祥子的打击是一步步的加深,也是祥子从“人”到“走兽"的主要影响人物。老马:老马祖孙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让祥子想到未来的自己,慢慢的心里失去了希望。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2024七下·新宁月考)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①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②,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舻呕哑③,酒如清露鲊④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释】①宋孝宗隆兴元年,陆游被弹劾免职,归家闲居镜湖。②青门种瓜。说的是秦朝东陵侯召平不愿做官,接受萧何的挽留,住在京城东门外青门靠种瓜为生,后指隐居不当官。③舻(lú):桨。呕哑(ōuyā):形容声音嘈杂。④鲊zhǎ:鱼经腌制加工后所做的食品。
10.上阕通过和两处动态之景,描绘出一幅淡雅怡人的镜湖之景。
11.下阕末句中的“笑”字内涵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10.新燕飞;轻鸥落
11.“笑"首先是一种自得,镜湖旁飞鸟出没,风景优美,词人泛舟湖中,酒香菜美,以船为家的渔钓生活自在快乐;“笑”也是一种自我排遣,词人因被弹劾而免职归家,闲居生活并非词人的理想,而多有无奈,故词人以笑排解心中的惆怅、忧愁。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与诗人的经历,从诗歌主旨的角度把握。
(2)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1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上阕两处动态之景显然是“双双新燕飞春岸”和“片片轻鸥落晚沙”,这两句的意思是成双成对的新燕在长满春草的河岸上飞来飞去,鸥鸟在夕阳的映照下在沙滩.上飘落。结合意思可知描绘出淡雅(清新)怡人的镜湖之画。
故答案为:新燕飞;轻鸥落
1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他笑着指着自己的船儿说:“这就是我的家。”词人在全词结尾的部分将自己心中热爱自然的情趣推向了高潮,想要以船为家,一股旷世的情怀跃然纸上。词人虽然将自己的怡然自得表现得极为张扬,但联想到词人当时的处境可知,他被罢官免职,心中自然不会如此轻松愉悦。“笑"字意蕴深厚,“笑"实际上是强作笑颜,词中表现的旷达情怀实际上是强作旷达,词人心中仍然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
故答案为:“笑”首先是一种自得,镜湖旁飞鸟出没,风景优美,词人泛舟湖中,酒香菜美,以船为家的渔钓生活自在快乐;“笑"也是一种自我排遣,词人因被弹劾而免职归家,闲居生活并非词人的理想,而多有无奈,故词人以笑排解心中的惆怅、忧愁。
(2024七下·新宁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学书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
名。"晋帝时,书《祭北郊文》,更祝板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注释】①旷:王羲之的父亲王旷。②《笔说》:论书法的书。③幼令:幼年时候的美好才华。④卫夫人: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小时候曾经跟她学习过书法。⑤祝板:祭神的木板。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待尔成人待君久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B.见前代《笔说》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C.恐蔽儿之幼令也恐前后受其敌(《狼》)
D.遂与之遂成枯落(《诫子书》)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何来窃吾所秘?
②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14.本文结尾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12.B
13.①你为什么偷我的秘籍?
②羲之一定是看了用笔诀。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智慧。
14.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
【知识点】解释;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附参考译文】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笔说》,就偷来读。父亲问:“你为什么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用笔法。"父亲见他年岁小,恐怕不能理解奥秘,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地请求父亲:“现在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成人,恐怕会埋没幼时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月,(王義之的)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用笔诀。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智慧。”卫夫人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王羲之)书写《祭北郊文》,更换祝板时,工人削去他的字,笔锋渗入木板三分。
12.A.相同,均译为:等待。
B.不同,看到/了解。
C.相同,均译为:恐怕。
D.相同,均译为:于是、就。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①重点词有:尔,你;何,为什么;窃,偷。②重点词有:必,一定;近,最近;便,已经;老成之智,老成的智慧。
故答案为:①你为什么偷我的秘籍?②羲之一定是看了用笔诀。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智慧。
14.首先,找到题目所指的成语。成语是“入木三分”。其次,解释这个成语在文中的含义。成语“入木三分"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笔触深入木质,表示写字、画画等技艺极为高超,深入人心。
故答案为: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
(2024七下·新宁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追念闻一多先生
冰心
①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
②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
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
“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④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⑤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⑥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
⑦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曾经是民主个人主义者,而首先是个爱国者的闻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广大人民结合才能救国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选自《闻一多纪念文集》,有删改)
15.作者追念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先由闻一多的诗入手?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
“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17.臧克家说,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冰心先生说闻一多先生是“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请你也用这样的语言,说一说你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
【答案】15.因为闻一多先生具有诗一样的性格和那比诗情更炽热、更浓烈、更豪放的情绪。
1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闻一多先生比作“一团白热的火焰"一束敏感的神经”,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热情、豪放、易感的性格特征,从而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
17.合乎题意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其他文学性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15.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要通读文本,把握闻一多和他的诗之间的关系。如:“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可以得出,因为他就是一首诗,一首正直,热情,豪放的诗,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故答案为:因为闻一多先生具有诗一样的性格和那比诗情更炽热、更浓烈、更豪放的情绪。
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首先,这句话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他"比喻为“一团白热的火焰”和“一束敏感的神经”,来形象地描绘出“他”的某种特质或情感状态。在“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这一比喻中,“白热的火焰”象征着炽热、热烈和充满活力的特质。这个比喻可能是在强调“他"的热情洋溢、精力充沛,或者是他在某一领域内的强烈激情和热情。而在“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这一比喻中,“敏感的神经"则象征着敏锐、敏感和易受触动的特质。这个比喻可能是在描绘“他”对外界环境或他人情感的高度敏感和快速反应。
故答案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闻一多先生比作“一团白热的火焰"一束敏感的神经”,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热情、豪放、易感的性格特征,从而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
17.本题考查仿写能力。答案不唯一,结合文本中闻一多的精神和自己对闻一多的了解,仿照二人的诗句格式赞美闻一多即可。
故答案为:他是一轮璀璨的朝阳,他是一朵傲霜的菊花,他是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他是卓越的学者,他是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他是勇敢的革命烈士。
(2024七下·新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大地的滋味
刘江滨
①《道德经》中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话多少有点令人沮丧。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大地之上,有青黄赤白黑五色入目,有宫商角微羽五音贯耳,还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咂舌,色、声,味都在大自然之间蓬勃地存在着,呈现着,这是多么神奇瑰丽的景象!
②这一切,都拜大地所赐。酸甜苦辣咸。大地上的自然物都浸润其中,各有各的滋味。
③五味中,甜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一号主角,最受人们喜爱追捧。
④或许我们生下来品啜的第一口乳汁是甜的,那是生命的芬芳,从此烙下深刻的味蕾记忆。大地和上苍也从不吝啬甜品的供应,如草盈野,如花满地。
⑤每一个童年都有一个“甜蜜史”,跟糖、草秫,瓜果有关。糖需要花钱购买,
而草林,瓜果可在田野中寻找获取。有一种野草叫茅根,长在坡坡坎坎,它的根茎呈白色,一节一节的,挺长,从地下拔出来擦去泥土搁嘴里嚼一嚼,汁液不盛,甜味也淡淡的,聊胜于无,嚼着玩儿。瓜地、果园都有人看管,最诱人也最易吃到嘴的是“甜棒",即玉米秸和高粱秆。浓密的庄稼稞形成天然的屏障,趁割草的时候,钻进去谁也瞧不见。此时挑着粗壮的秸秆用镰刀砍断,用牙擗去一条一条篾皮,一口一口咔嚓咔嚓大嚼起来,满口甜汁,美不可言。一会儿工夫,眼前一地废渣残末。
⑥大地上的植物结出的瓜果底几都是甜的,甜瓜、西瓜,苹果,桃子、梨子、香蕉、葡萄……只不过甜味浓淡不一、纯度不同。人们醉心于甜味给舌头和口腔带来的美妙感受,并将这种滋味延伸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譬如,相貌要甜美,声音要甜润,爱情要甜蜜,睡觉做梦都要香甜,日子更是要比蜜甜。总之,甜就是幸福,欢快的滋味。
⑦大地上长着甜,也长着苦。
⑧我的第一口苦水来自我村的一眼老井。有一天我在街上疯跑着玩儿,满头大汗,极渴,在一拐角处看到一个我叫婶子的妇人从井里提出一臂水,我趴到臂边便喝,妇人欲制止,已来不及了,我喝到嘴里一口水,随即噗的一下吐了出来,真苦啊,且涩,吐出来之后舌头还打皱。我龇牙咧嘴x拧着眉头。妇人哈哈大笑,说,你不知道这井水是苦的
⑨树叶草叶大多都是苦的。最苦的草叫黄连,有句歇后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黄连是中药,而几乎所有中草药都苦,应了那句“良药苦口"之说。那年我生病煎了中药汤,捏住鼻子灌了进去,赶紧用糖来甜口,还是压不住,真是苦不堪言。不是所有的苦都不堪,譬如苦瓜,表面看品相不佳,一身疙瘩颇类癞蛤蟆,吃到嘴里苦中却有一股清新的味道,耐人回味。又如咖啡,那种又苦又香的味道特别容易让人沉迷上瘾。《诗经》有云:“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这种甘苦相依,苦尽甘来的滋味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⑩有趣的是,甜虽为人喜,人们却对苦的体味更深刻更宽广,好像有一肚子苦水无处倾泻。痛苦,艰苦,吃苦、受苦,辛苦,疾苦……汇成一句悠长的嗟叹:
苦——哇!其实,苦与甜是相对的,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上甜就像瓜蔓蒂根是苦的,而甜只是结出的果。苦,虽不堪言,却最耐人品咂回味,最为人间值得。
对酸的最早体验是吃青杏。当小小青查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更要命的是,酸倒了牙,整个腮帮子木木的,那牙不能沾任何食物,酸疼,得好久才能恢复。尽管如此,我们对酸味还是乐此不疲。“望梅止渴"的故事人人皆知。许多水果在未成熟时都是青色的,亦青涩,除了青杏,还有青枣,青葡萄、青苹果、李子等,熟了之后由青变红(黄、紫),由酸变甜。这是不是与人生很像
把辣归到五味中实在是一种误读,辣是一种作用于舌头的痛觉,而非味道。葱、姜、薜、辣椒是常见的辣味蔬菜,其中最辣的是辣椒。《通俗文》云:“辛甚日辣。”辣椒圆锥的形状像二把弯曲的利刃,由青转红,收后堆在场院,红形形的仿佛平地燃起大火。由辣的词性本意而生发引中与人有关的譬喻,做事老辣、作风泼辣等。《红楼梦》中那个被贾母谑称“凤辣子"的王熙凤,从性情到手腕,从口齿到心肠,都最生动诠释了“辣”的品性。
少小家贫,常吃腌制的萝卜、芥菜疙瘩、韭菜花、大蒜等成菜,积习至今难改,馒头,粥加咸菜就是最好的饭食。北方人爱吃咸,口味重。咸味不仅是调味,更是生理生命的必需。
盐同样来自大地。旧时农村有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土壤贫瘠,寸草不生。地表层有一层松软的盐土,农人将之用铲子刮了,放到一个专门砌成的盐池用清水反复浸泡导引,流出的盐水经太阳晒或用大锅煮,白色的晶体盐就产生了。这个过程被称为“淋小盐"。而今这些早已尘封于泛黄的记忆中了。但是,盐依然是大地慷慨的馈赠。
五味是大地的滋味,也是人生的滋味,“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之谓好像略有消极颓唐之意,其实在我看来是盈满,是丰厚,是自足,是上苍的赐子。人活一世,少了哪般滋味岂不是都觉乏味,都感寡淡?只是,甜了别沉溺,苦了别沉沦,酸了别倒牙,辣了别放任,咸了别过度,要以它味来填充,来调和,来平衡。苏东坡尝云“人间有味是清欢”,善于知味于口深味于心,才会不负大地,不负人生。
(选自《202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18.文章以“大地的滋味"为题,有什么好处?
19.作者为什么说苦“最为人间值得”?
20.当小小青杏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
2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
【答案】18.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文章描述的主要内容,同时,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19.苦本身味道清新,虽不堪言,却最耐人品咂回味,让人容易沉迷上瘾。苦与甜是相对的,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上甜?
20.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出孩子们吃小小青杏时的状态,表现出酸味给孩子们的一种特有的味觉感受和喜爱之情。同时,也运用侧面描写,表现酸味的独特魅力。
21.“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意思是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五味是大地的滋味,也是人生的滋味,虽说少了哪般滋味都会觉得乏味,但酸甜苦辣咸五味哪一味过了,都会让人生不顺,只有五味调和、平衡,达到清淡,生活才会顺畅。所以人生只有多经历,多体验,不过度快乐、悲伤、任性,就会获得美好的生活,有滋有味。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2)(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18.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大地的滋味"把“大地”看作“有滋有味"的物,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大地于滋味,能引发读者联想,对大地有什么样的滋味产生联想,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文章向我们描绘了从大地身上获得的五味,并由此对人生引发思考,所以题目“大地的滋味”也表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文章从“五味"说起,依次描绘了大地的“甜、苦、酸、辣、咸”,并由此对人生产生思考。
故答案为: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文章描述的主要内容,同时,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1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第①段“吃到嘴里苦中却有一股清新的味道,耐人回味。又如咖啡,那种又苦又香的味道特别容易让人沉迷上瘾。《诗经》有云:‘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这种甘苦相依、苦尽甘来的滋味蕴藏着人生的真谛"可知,苦本身味道清新,耐人寻味,让人容易沉迷上瘾;苦与甜是相对的,甘苦相依,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上甜再从第⑩段“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上甜就像瓜蔓蒂根是苦的,而甜只是结出的果"可知,苦,虽不堪言,却产生了甜,是最耐人品咂回味,最为人间值得。
故答案为:苦本身味道清新,虽不堪言,却最耐人品咂回味,让人容易沉迷上瘾。苦与甜是相对的,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上甜?
20.本题考查词句赏析。“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是对孩子们的动作描写,“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则是对他们的神态描写,这一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们吃小小青杏时的状态;再联系“尽管如此,我们对酸味还是乐此不疲”可知,表现出酸味给孩子们的一种特有的味觉感受和他们的喜爱酸味的情感。同时,“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则是通过对旁观者的描写,表现出酸味对孩子们的强烈味觉刺激运用侧面描写,表现酸味的独特魅力。
故答案为: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出孩子们吃小小青杏时的状态,表现出酸味给孩子们的一种特有的味觉感受和喜爱之情。同时,也运用侧面描写,表现酸味的独特魅力。
2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人间有味是清欢”意思是清淡的欢愉是人间最好的味道。从第⑤段“人活一世,少了哪般滋味岂不是都觉乏味,都感寡淡"可知,人间的味道应该是酸甜苦辣咸都要具备;再联系“甜了别沉溺,苦了别沉沦,酸了别倒牙,辣了别放任,咸了别过度”可知,虽然人生要多味,但无论哪一种味道都不能过度;再从“要以它味来填充,来调和,来平衡"可知,各种味道要相互调和平衡,达到“清淡”,这样的人生才有滋有味。
故答案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意思是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五味是大地的滋味,也是人生的滋味,虽说少了哪般滋味都会觉得乏味,但酸甜苦辣咸五味哪一味过了,都会让人生不顺,只有五味调和、平衡,达到清淡,生活才会顺畅。所以人生只有多经历,多体验,不过度快乐、悲伤、任性,就会获得美好的生活,有滋有味。
三、写作(50分)
22.(2024七下·新宁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对于“两弹元勋”邓稼先来说,进行艰苦试验研究的戈壁滩,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长妈妈买来的《山海经》,是一缕芬芳;对于光未然来说,汹涌澎湃
的黄河,是一缕芬芳;可于宗璞来说,瀑布般开放的紫藤萝,是一缕芬芳………
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生命中的那一缕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生命中的那一缕芬芳
时光的沙漏缓缓流淌,岁月的双手轻轻抚过,记忆深处那一缕芬芳,在鼻尖缭绕,在心头绽放。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阳光炽热地烘烤着大地,我走在街头,心情烦闷。考试的失利让我对自己充满了怀疑,未来的方向也似乎变得模糊不清。
就在我迷茫之际,一阵悠扬的琴声传入耳畔。我寻声而去,在街角看到了一位老人正在拉二胡。他的身旁围了一些人,但他似乎并不在意,只是专注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老人穿着朴素,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却格外明亮。他手中的二胡流淌出如泣如诉的旋律,那声音仿佛是从岁月深处传来,带着沧桑与温暖。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聆听着这动人的琴声。那琴声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渐渐抚平了我内心的焦躁与不安。在那一刻,周围的喧嚣都离我远去,只有那缕芬芳的音乐萦绕在我的心间。
一曲终了,周围响起了掌声,我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老人微笑着向大家点头示意,然后又继续拉起了二胡。
我站在那里听了很久很久,直到夕阳西下。那一天,我忘记了考试的失利,忘记了所有的烦恼。那缕芬芳的琴声,如同阳光一般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与勇气。
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总会想起那个午后,想起那缕芬芳的琴声。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总能在黑暗中找到那缕芬芳,总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和力量。
如今,那缕芬芳依然在我的记忆中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它温暖了我的时光,幸福了我的岁月,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列举了不同人物生命中的独特事物,它们都被视为“一缕芬芳”,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寄托。
【题干分析】第一则材料中,戈壁滩对于邓稼先来说是艰苦试验研究的地方,也是他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见证,这里的“芬芳"代表着他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第二则材料里,长妈妈买来的《山海经》对鲁迅有着特殊意义,这缕“芬芳”蕴含着童年的温暖与回忆。第三则材料中,黄河对于光未然是激情澎湃的象征,这“芬芳"体现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颂。写作思路上,可以围绕自己生命中的某一独特事物或经历展开叙述与感悟,阐述其为何是生命中的“芬芳”,可以从它带给自己的影响、意义等角度去写。学生可能容易出现只描述事物而缺乏深入感悟的误区,应重点阐述“芬芳"的内涵。作文开头可以通过回忆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兴趣爱好等方面,结尾则可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立意提取】记忆中的那抹花香,从记忆中一种特别的花展开,写它给自己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那一缕墨香,以书法或阅读为切入点,阐述其对自己的熏陶与启示。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1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共33分)
1.(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澎湃(péng)挚友(zhì)殷红(yān)气冲斗牛(dǒu)
B.臧克家(zàng)荒谬(miù)气氛(fèn)兀兀穷年(wù)
C.咳嗽(sòu)轻捷(jié)镐头(gào)沥尽心血(lì)
D.亘古(gènɡ)校对(jiào)涉猎(shè)酣然入梦(hān)
2.(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调羹绞肉鞠躬深霄妇儒皆知
B.选聘深霄一反既往苛捐杂税
C.谰语宛转慷慨淋漓潜心贯注
D.小楷吩咐仰之弥高锋芒必露
3.(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绝。
C.“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D.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电脑已经不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东西了。
4.(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花猪产业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这使得花猪的死亡率比以前降低了两倍。
B.为创建文明城市,长沙市正在加快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运输、垃圾分类处理的体系。
C.通过阅读苏东坡的词作,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绝世才华,更让我感受到了他身上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了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5.(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B.《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卿是对朋友辈的敬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6.(2024七下·新宁月考)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然而,岳飞的满腔热血,文天祥
的铁血丹心,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张骞的拓路功迹......早已载入史册,成为民族精神的瑰宝。
①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掩埋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
②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
③几百年的瑟瑟秋风,早已吹散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
④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湮没了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
A.①④②③.....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D.②④③①。
7.(2024七下·新宁月考)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名句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青形的几句是:,。,。
运用互文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2)看待别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正如《孙权劝学》中说的,。
8.(2024七下·新宁月考)综合性学习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凝秀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帮助下列同学完成下面的任务。
(1)小轩同学负责设计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形式,他已经想出了两个,请你帮他再想两个。
形式一:举行爱国诗词朗诵会
形式二:举行爱国人物故事会
形式三:
形式四:
(2)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推荐一则名言,并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3)下面是小明同学搜集的素材,符合爱国主题的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C.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2024七下·新宁月考)名著阅读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1)关于《骆驼祥子》这本书的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
B.小说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北京方言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C.小说描写了祥子周围的很多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爷、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饭吃的夏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现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D.小说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请从孙侦探、车夫老马、虎妞这三人中选取其一,谈谈他(她)在祥子从“人”到“走兽"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2024七下·新宁月考)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①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②,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舻呕哑③,酒如清露鲊④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释】①宋孝宗隆兴元年,陆游被弹劾免职,归家闲居镜湖。②青门种瓜。说的是秦朝东陵侯召平不愿做官,接受萧何的挽留,住在京城东门外青门靠种瓜为生,后指隐居不当官。③舻(lú):桨。呕哑(ōuyā):形容声音嘈杂。④鲊zhǎ:鱼经腌制加工后所做的食品。
10.上阕通过和两处动态之景,描绘出一幅淡雅怡人的镜湖之景。
11.下阕末句中的“笑”字内涵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024七下·新宁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学书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
名。”晋帝时,书《祭北郊文》,更祝板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注释】①旷:王羲之的父亲王旷。②《笔说》:论书法的书。③幼令:幼年时候的美好才华。④卫夫人: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小时候曾经跟她学习过书法。⑤祝板:祭神的木板。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待尔成人待君久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B.见前代《笔说》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C.恐蔽儿之幼令也恐前后受其敌(《狼》)
D.遂与之遂成枯落(《诫子书》)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何来窃吾所秘?
②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14.本文结尾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
(2024七下·新宁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追念闻一多先生
冰心
①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
②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
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
“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④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⑤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⑥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
⑦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曾经是民主个人主义者,而首先是个爱国者的闻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广大人民结合才能救国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选自《闻一多纪念文集》,有删改)
15.作者追念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先由闻一多的诗入手?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
“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17.臧克家说,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冰心先生说闻一多先生是“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请你也用这样的语言,说一说你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
(2024七下·新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大地的滋味
刘江滨
①《道德经》中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话多少有点令人沮丧。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大地之上,有青黄赤白黑五色入目,有宫商角微羽五音贯耳,还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咂舌,色、声,味都在大自然之间蓬勃地存在着,呈现着,这是多么神奇瑰丽的景象!
②这一切,都拜大地所赐。酸甜苦辣咸。大地上的自然物都浸润其中,各有各的滋味。
③五味中,甜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一号主角,最受人们喜爱追捧。
④或许我们生下来品啜的第一口乳汁是甜的,那是生命的芬芳,从此烙下深刻的味蕾记忆。大地和上苍也从不吝啬甜品的供应,如草盈野,如花满地。
⑤每一个童年都有一个“甜蜜史",跟糖、草秫,瓜果有关。糖需要花钱购买,
而草林,瓜果可在田野中寻找获取。有一种野草叫茅根,长在坡坡坎坎,它的根茎呈白色,一节一节的,挺长,从地下拔出来擦去泥土搁嘴里嚼一嚼,汁液不盛,甜味也淡淡的,聊胜于无,嚼着玩儿。瓜地、果园都有人看管,最诱人也最易吃到嘴的是“甜棒”,即玉米秸和高粱秆。浓密的庄稼稞形成天然的屏障,趁割草的时候,钻进去谁也瞧不见。此时挑着粗壮的秸秆用镰刀砍断,用牙擗去一条一条篾皮,一口一口咔嚓咔嚓大嚼起来,满口甜汁,美不可言。一会儿工夫,眼前一地废渣残末。
⑥大地上的植物结出的瓜果底几都是甜的,甜瓜、西瓜,苹果,桃子、梨子、香蕉、葡萄……只不过甜味浓淡不一、纯度不同。人们醉心于甜味给舌头和口腔带来的美妙感受,并将这种滋味延伸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譬如,相貌要甜美,声音要甜润,爱情要甜蜜,睡觉做梦都要香甜,日子更是要比蜜甜。总之,甜就是幸福,欢快的滋味。
⑦大地上长着甜,也长着苦。
⑧我的第一口苦水来自我村的一眼老井。有一天我在街上疯跑着玩儿,满头大汗,极渴,在一拐角处看到一个我叫婶子的妇人从井里提出一臂水,我趴到臂边便喝,妇人欲制止,已来不及了,我喝到嘴里一口水,随即噗的一下吐了出来,真苦啊,且涩,吐出来之后舌头还打皱。我龇牙咧嘴x拧着眉头。妇人哈哈大笑,说,你不知道这井水是苦的
⑨树叶草叶大多都是苦的。最苦的草叫黄连,有句歇后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黄连是中药,而几乎所有中草药都苦,应了那句“良药苦口”之说。那年我生病煎了中药汤,捏住鼻子灌了进去,赶紧用糖来甜口,还是压不住,真是苦不堪言。不是所有的苦都不堪,譬如苦瓜,表面看品相不佳,一身疙瘩颇类癞蛤蟆,吃到嘴里苦中却有一股清新的味道,耐人回味。又如咖啡,那种又苦又香的味道特别容易让人沉迷上瘾。《诗经》有云:“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这种甘苦相依,苦尽甘来的滋味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⑩有趣的是,甜虽为人喜,人们却对苦的体味更深刻更宽广,好像有一肚子苦水无处倾泻。痛苦,艰苦,吃苦、受苦,辛苦,疾苦……汇成一句悠长的嗟叹:
苦——哇!其实,苦与甜是相对的,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上甜就像瓜蔓蒂根是苦的,而甜只是结出的果。苦,虽不堪言,却最耐人品咂回味,最为人间值得。
对酸的最早体验是吃青杏。当小小青查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更要命的是,酸倒了牙,整个腮帮子木木的,那牙不能沾任何食物,酸疼,得好久才能恢复。尽管如此,我们对酸味还是乐此不疲。“望梅止渴”的故事人人皆知。许多水果在未成熟时都是青色的,亦青涩,除了青杏,还有青枣,青葡萄、青苹果、李子等,熟了之后由青变红(黄、紫),由酸变甜。这是不是与人生很像
把辣归到五味中实在是一种误读,辣是一种作用于舌头的痛觉,而非味道。葱、姜、薜、辣椒是常见的辣味蔬菜,其中最辣的是辣椒。《通俗文》云:“辛甚日辣。"辣椒圆锥的形状像二把弯曲的利刃,由青转红,收后堆在场院,红形形的仿佛平地燃起大火。由辣的词性本意而生发引中与人有关的譬喻,做事老辣、作风泼辣等。《红楼梦》中那个被贾母谑称“凤辣子”的王熙凤,从性情到手腕,从口齿到心肠,都最生动诠释了“辣"的品性。
少小家贫,常吃腌制的萝卜、芥菜疙瘩、韭菜花、大蒜等成菜,积习至今难改,馒头,粥加咸菜就是最好的饭食。北方人爱吃咸,口味重。咸味不仅是调味,更是生理生命的必需。
盐同样来自大地。旧时农村有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土壤贫瘠,寸草不生。地表层有一层松软的盐土,农人将之用铲子刮了,放到一个专门砌成的盐池用清水反复浸泡导引,流出的盐水经太阳晒或用大锅煮,白色的晶体盐就产生了。这个过程被称为“淋小盐”。而今这些早已尘封于泛黄的记忆中了。但是,盐依然是大地慷慨的馈赠。
五味是大地的滋味,也是人生的滋味,“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之谓好像略有消极颓唐之意,其实在我看来是盈满,是丰厚,是自足,是上苍的赐子。人活一世,少了哪般滋味岂不是都觉乏味,都感寡淡?只是,甜了别沉溺,苦了别沉沦,酸了别倒牙,辣了别放任,咸了别过度,要以它味来填充,来调和,来平衡。苏东坡尝云“人间有味是清欢",善于知味于口深味于心,才会不负大地,不负人生。
(选自《202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18.文章以“大地的滋味”为题,有什么好处?
19.作者为什么说苦“最为人间值得"?
20.当小小青杏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
2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外出教研活动方案
- 社工撰写活动方案
- 线上理化组教研活动方案
- 线下备课活动方案
- 禁毒活动进广场活动方案
- 端午联动活动方案
- 美术涂鸦活动方案
- 组团打折活动方案
- 美甲店会员活动方案
- 社工五一互动活动方案
- GB/T 5023.3-2008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 GB/T 21471-2008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轴类
- GB/T 12670-2008聚丙烯(PP)树脂
- 非贸项下对外付汇的政策解读和实操疑难解答课件
- 高中心理健康课程《人际关系-寝室篇》课件
- 水产微生物学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三段式距离保护
- 香港永久性居民在内地所生中国籍子女赴香港定居申请表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 第5课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课件
- 跨境电商亚马逊运营实务完整版ppt课件-整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GB∕T 31038-2014 高电压柴油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