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下学语文期中试卷江西省南昌市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语文期中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阅读,让我们①,增长见识。通过阅读,让我们结识了为新中国国防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②时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的气势;聆听了端木蕻良要为沦陷的故土洗去一切污秽和耻辱的誓言;体味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怍之情……人生因阅读而精彩纷呈。
1.文段中②处需要填写的字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籍huìB.藉huìC.籍suìD.藉suì
2.填入文中①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神清气爽B.如沐春风C.情有独钟D.乐此不疲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在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
B.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
C.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的气势
D.通过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的气势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成分残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3)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1.典籍diǎnjí记载古代法令、制度的重要文献,泛指古代图书。
污秽wūhuì指不干净的东西。肮脏。
故答案为:A
2.A: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心情畅快。第一空形容阅读对人的积极意义,用神清气爽。
B:如沐春风,如同沐浴在春风之中,和暖舒畅。比喻遇到良师诚挚教诲的感受。
C:情有独钟,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D:乐此不疲,乐于做某件事而不感觉疲倦。
故答案为:B
3.C:成分残缺,“在......中"删去“在”。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下·南昌期中)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于我来说:读书是一种需求,通过读书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修养。
②读书也是一种享受,当你为一本好书而着迷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笔下的文字像一个个甜美的音符敲打着你的心,带你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③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④读书更是一种追求,可以让人在现实中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让自己在花繁柳密中拨得开,在风狂雨急中立得定,可以让灵魂安顿让心灵纯净,远离孤独与困惑。
⑤让我们以书为友吧。
A.⑤①②③④B.⑤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⑤D.③①②④⑤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通读语句,是讲读书的意义。③是起始句放开头,排除AB。③“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之后分析自己的理解和别人的理解。①“我的理解”,接③后。注意词语递进关系,②“也是”,④“更是”。②④排列。⑤是呼吁放最后。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5.(2024七下·南昌期中)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看到东流的江水,____;看到再生的小草,____;身处寂静的山林,____。
①会想到生命的顽强②会平息烦躁的心情③会感慨时光的流逝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第一空前面写:东流的江水,对应时光飞逝,第一空填③。
第二空前面写:再生的小草,让人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二空填①。
第三空前面写:寂静的山林,让人感受到寂静,平息烦躁的心情,第三空填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插入。读懂句子含义,理解文章每段大意,选择与句子含义相符合的段落插入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可以看出主人与来客的情谊很深。
B.最后一句写到梅花是为了点明现在正是寒冷的冬季与诗题“寒夜”相契合。
C.本诗借梅喻人,借“梅花"表明自己和客人志同道合,都具有高洁的志趣。
D.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语言清新意境隽永。
7.细读这首诗会发现“寒夜无寒”,读来反而有温暖之感,请简要分析“寒夜无寒"的原因。
【答案】6.B
7.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因此天气虽然寒冷,却让人有温暖之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理解。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词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词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大意。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如动词、形容词、意象、颜色词等,理解景物特点及表现的作者情感,分析“寒夜无寒"的原因即可。
【译文】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6.B:点明现在正是寒冷的冬季与诗题“寒夜”相契合。错误。最后一句翻译为: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不是为了点明现在正是寒冷的冬季与诗题“寒夜"相契合。
故答案为:B
7.标题写寒夜,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后两句又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其实和平常不一样是因为今夜有友人来访,主要为了表现友人来访时主客围炉煮茶的温馨氛围和主客之间的真挚友谊,正是如此,所以才不觉得寒冷而觉得温暖了。
故答案为: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因此天气虽然寒冷,却让人有温暖之感。
(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问题。
钱货入瓶
唐扬州有丐者,曰胡媚儿。其有一瓶,与人言:“若钱施满此瓶,则永世福矣!"观者见瓶但容半升,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一富人过,施千钱,仍未见满。有好事者①牵一驴,曰:“施驴。”丐者颔之,驴随变之类细绳而入瓶,一市人皆惊。其时有货车过,货主闻之戏言:“能令诸货车入瓶否?"曰:“可。”丐微侧瓶口,货车一一入瓶。货主大骇,欲捽②丐,而丐已潜入瓶。货主击碎其瓶,一无所有。
世之贪财者,乃无底之瓶也。
【注释】①好事者:喜欢新奇的人。②捽(zuó):揪住
8.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若钱施满此瓶②观者见瓶但容半升
③丐者颔之④一市人皆惊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
②货主大骇,欲捽丐,而丐已潜入瓶。
10.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8.如果;只;点头;都
9.①因此有人放十文钱,百文钱的,然而瓶子仍旧没有满.人们对此感到奇怪。
②货主非常震惊,想要揪住乞丐,但乞丐已经偷偷地躲进瓶子中。
10.贪婪的人就像无底的瓶子,永远不会得到满足。(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拓展能力。解答时要求从文本中选取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启示,注意言之有理,立意积极,语句通顺、简洁。
【译文】
扬州有个乞丐,叫胡媚儿,他有一个瓶子,同别人说:“如果施舍的钱装满这个瓶子,就会永远得到幸福!"旁观的人看到瓶子只能容纳半升,因此有人放十文钱,百文钱的,然而瓶子仍旧没有满。人们对此感到奇怪,一个有钱人经过此地,放了千文钱,还是没有满。有喜欢新奇的人牵着一头驴,说:“放一头驴进去可不可以”乞丐点了点头,驴子随后变成像绳子似的进入到瓶子里,整个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这个时候,有辆货车经过,货车的主人听闻这件事后便开玩笑说:“能不能让我的这辆货车也进入到瓶子里"乞丐回答说:“可以。”乞丐将瓶口微微一侧,货车一一进入到瓶中,货主非常震惊,想要揪住乞丐,然而乞丐已经偷偷地躲进瓶子中。货主将瓶子打碎,却一无所有。
这世界上贪图财物的人,就像这无底瓶一样。
8.①翻译为:如果施舍的钱装满这个瓶子。但,如果
②翻译为:旁观的人看到瓶子只能容纳半升。但,只
③翻译为:乞丐点了点头。颔,点头
④翻译为:整个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皆,都
故答案为:①如果
②只
③点头
④都
9.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故、施、者、然、怪、骇、欲、摔、潜入"。故,所以。施,施舍。者,......的人。然,然而。怪,对......感到奇怪。骇,惊骇。欲,想。摔,揪住。潜入,躲进。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故答案为:①因此有人放十文钱,百文钱的,然而瓶子仍旧没有满.人们对此感到奇怪。
②货主非常震惊,想要揪住乞丐,但乞丐已经偷偷地躲进瓶子中。
10.货车一一进入到瓶中,货主非常震惊,想要揪住乞丐,然而乞丐已经偷偷地躲进瓶子中。货主将瓶子打碎,却一无所有。这世界上贪图财物的人,就像这无底瓶一样。启示人们不要贪心,贪心永远得不到满足,如果为一点小利益被贪心的小人利用,受害的只有自己。故答案为:贪婪的人就像无底的瓶子,永远不会得到满足。(言之有理即可)
11.(2024七下·南昌期中)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3)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4)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6)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思乡深情的两句是:___,___。
(7)《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木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争芳斗艳的句子是:___,___。
【答案】(1)此夜曲中闻折柳
(2)愿为市鞍马
(3)弹琴复长啸
(4)对镜帖花黄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7)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鞍、帖、戎、漫漫、袖”等字。
故答案为:(1)此夜曲中闻折柳
(2)愿为市鞍马
(3)弹琴复长啸
(4)对镜帖花黄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7)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点评】(1)——(7)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前四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后三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回忆陈寅恪先生
季羡林
①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②现在回想起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从这些课程中收获不大,给我留下深远影响的课反而是一门旁听课和一门选修课,前者就是寅恪师的“佛经翻译文学”;后者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
③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④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
⑤1945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意料地迅速,先生回复了一封长信,并说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我真是喜出望外,谁会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
⑥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在解放前夕,政府经济实已完全崩溃。到了冬天,寅恪先生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已经回国的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适之先生想赠寅恪先生一笔数目颇大的美元。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取得适之先生的美元。于是适之先生就派他自己的汽车,让我到清华陈先生家装了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西文书。陈先生只收了二千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虽不算少,然而同书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一批书中,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的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了。
⑦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对青年学者,他更是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甚至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寅恪先生也从没有说过半句贬损的话。
⑧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现在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他在世的年龄5年,算是寿登耄耋了。现在我时常翻读先生的诗文,每读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收获。我明确意识到,我还未能登他的堂奥。哲人其萎,空余著述。我却是进取有心,请益无人,因此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
(有删改)
12.本文的题目是“回忆陈寅恪先生”,但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
14.读了课文,陈寅恪先生的哪些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15.在学术方面,陈寅恪先生“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甚至包括专门攻击他的学者。对陈先生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2.①从侧面体现了先生的渊博学识和高风亮节;②表现了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和人品方面对我的影响之深;③表达了作者对陈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④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写到任意3点得满分)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陈寅恪先生讲课时的细致入微、层层深入,体现了陈寅恪先生学识渊博,授课水平高,表达作者崇敬之情。
14.①先生的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表现其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水平;②先生衣着朴素,表现其朴实无华的性格特点;③先生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接受胡适之的资金帮助,表现自尊、有骨气的性格特点;④先生举荐我到北大任教,表现其对后辈的关心和爱护;⑤先生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表现其为人正直,心胸开阔的性格特点。(答到符合题目要求的任意三点,得满分)
15.示例:我赞同陈先生的做法,文中陈先生在学术上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但学术归学术,他不因学术之争侮辱别人的人格,具有宽广的胸襟;现实生活中有些专家学者或所谓的名人对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极尽贬损之能事,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次要人物作用。次要人物作用是见证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主人公、突显主题,若次要人物是第一人称,还能增加文章真实性。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4)本题考查个人看法。注意读懂文章大意,理解出题人意图,结合现实情况对陈先生做法的谈看法,态度要积极向上,言之合理。
12.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写到任意3点得满分)
①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写我听了先生的课,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①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写先生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
②现在回想起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从这些课程中收获不大,给我留下深远影响的课反而是一门旁听课和一门选修课,前者就是寅恪师的“佛经翻译文学";后者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③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写先生在学术和人品方面对我的影响之深。
⑧现在我时常翻读先生的诗文,每读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收获。我明确意识到,我还未能登他的堂奥。哲人其萎,空余著述。我却是进取有心,请益无人,因此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突出表现作者对陈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故答案为:①从侧面体现了先生的渊博学识和高风亮节;②表现了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和人品方面对我的影响之深;③表达了作者对陈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④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13.把“陈寅恪先生的引导过程"比作“从山阴道慢慢走上阳关大道的过程”,比喻。生动的写出了陈寅恪讲课时分析细致入微,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体现了先生的渊博学识,授课水平高,突出作者对陈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陈寅恪先生讲课时的细致入微、层层深入,体现了陈寅恪先生学识渊博,授课水平高,表达作者崇敬之情。
14.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即可。
①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写先生的渊博学识,授课水平高。
③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写先生衣着简朴,朴实无华。
⑤1945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意料地迅速,先生回复了一封长信,并说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写先生关爱后辈。
⑥适之先生想赠寅恪先生一笔数目颇大的美元。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取得适之先生的美元。写先生拒绝资助,卖掉藏书获得资金,自尊自强有骨气。
⑦但是,他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对青年学者,他更是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甚至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寅恪先生也从没有说过半句贬损的话。写先生为人正直,心胸开阔。
故答案为:①先生的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表现其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水平;②先生衣着朴素,表现其朴实无华的性格特点;③先生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接受胡适之的资金帮助,表现自尊、有骨气的性格特点;④先生举荐我到北大任教,表现其对后辈的关心和爱护;⑤先生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表现其为人正直,心胸开阔的性格特点。
15.结合现实情况对陈先生做法的谈看法,态度要积极向上,言之合理。
赞同陈先生的做法。“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写陈先生在学术上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但是他不会因为学术观点不同就去诋毁别人,他的人品很高尚。现实生活中有些所谓的专家因为别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就诋毁别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故答案为:赞同陈先生的做法,文中陈先生在学术上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但学术归学术,他不因学术之争侮辱别人的人格,具有宽广的胸襟;现实生活中有些专家学者或所谓的名人对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极尽贬损之能事,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斑鸠于飞
倪瑞星
①小区院里有几株槐树,常常招来一群常见的麻雀和喜鹊,而我却有幸见到过几只斑鸠,它们飞过来,落在树上,咕咕咕叫着。忽然,我心生一计,找来一个纸盒,剪去一截,竖起来立在窗台我希望斑鸠能住进我为它们建造的简陋房子里。
②等了一天,两天。斑鸠从窗前飞过,并无进驻的意愿。已经是农历三月中旬,节令过了谷雨正是鸟儿引伴呼朋交配孵化的季节。
③我往窗台上撒一把小米。相信鸟儿定然会来。
④终于,一只斑鸠从树上飞到窗台,但它并不吃米,只是小心翼翼走过来,又走过去,东张西望,咕咕咕叫着。当它确信并无危险时,便低头啄食米粒。此时,又飞来一只斑鸠。我断定它们应该是一对。两只鸟儿将米粒吃得干干净净。
⑤第二天,太阳还未升起,我又听见咕咕咕的叫声。两只斑鸠衔着树枝一前一后飞落在窗台上。我一阵惊喜。它们将树枝放入纸盒,没有停留,又飞走了。以后数日,两只鸟儿一起营建它们的窝巢。斑鸠的窝,就是将小树枝堆积在一起,然后略加整理,中间凹下去一些。这么简陋的巢穴,与斑鸠灵秀的形体似乎不大相称。
⑥不久后两枚雪白的鸟蛋就静静地躺在窝巢微凹的中间,拇指大小,新鲜,光洁,西斜的阳光照过来,泛出如羊脂白玉一般温润的光泽
⑦接着开始孵化。斑鸠是雄雌共同承担的。它们一天轮换一次,这一天里不吃不喝不动,静静地卧着,护佑着两个小生命。阳光照过来,正在孵化的斑鸠沐在午后的暖阳里,神态安详,银灰色的毛羽熠熠生辉。外出的斑鸠回来了,迈着小碎步,咕咕咕叫着,面对窝里的斑鸠,不停地点头鞠躬,样子很滑稽。鞠躬的这一只毛羽更鲜亮,头和眼睛稍大点,嘴粗而长,腿也要粗壮些。联系之前下蛋时的观察,我就断定孵蛋的是雌鸟,后来的是雄鸟无疑了。
⑧接下来的日子,我常往窗台上撒些米粒,再放一小碗清水。初时,鸟们只是看着,其后慢慢踱出来,走一步,头颅一伸一缩,转动着漆黑的小眼珠,透过玻璃朝屋里张望。随即便一粒一粒啄食小米,又将尖尖的嘴喙伸进碗里喝一点清水。
⑨有天夜里风刮得紧,楼宇间一阵一阵呼呼的啸声。我很是担心窗台上的斑鸠窝,天刚麻麻亮就起来,只见窝儿完好如初,方才放心。令我惊喜的是,大风之夜雏鸟竟然出壳了!从下蛋算起,过去了16天。雏鸟在亲鸟腹下一拱一拱地动,亲鸟护着不让出来。我在窗台上撒一把米,它姗姗走出。雏鸟像两颗椭圆的肉蛋儿,肌肤呈藏青色,浅浅地铺一层乳白色的绒毛,细脖子,大脑袋,还没睁眼,就是两个凸出的小包。
⑩第五天小鸟睁开眼睛了,像麻线一样一条细细的缝儿。两只亲鸟轮番衔食回来,鸟娃张开黄色的小嘴吱吱叫着。斑鸠喂食和别的鸟不同,亲鸟像牛反刍一样,将胃里的食物吐出来,雏鸟把嘴喙伸进亲鸟嘴里吞食。我是头一回见这种奇特的饲雏方式,想将它拍下来。拉开窗户,正要拍摄,鸟儿突然愤怒了,扎煞起两扇翅膀,随时准备扑过来我只好放弃。亲鸟之于幼雏,却如人母之于婴孩,护雏是动物的本能。我已经深入斑鸠的领地了,还是退出的好,不要打扰它们吧。仰天地间生命无数,虽样貌有别,但每一种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并且被呵护。
16.请简要概括本文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斑鸠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介绍。
17.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作者两次态度如此肯定的原因是什么。
①我相信鸟儿定然会来。
②我就断定孵蛋的是雌鸟。
18.小文读完文章后觉得下面这句话写得非常有文采,但说不上来好在何处,请你帮小文简要赏析。
初时,鸟们只是看着,其后慢慢踱出来,走一步,头颅一伸一缩,转动着漆黑的小眼珠,透过玻璃朝屋里张望。
19.阅读【链接材料】,试着分析文章以“斑鸠于飞"为题,有什么妙处?
【链接材料】凤凰于飞:出自《诗经》“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爱止”,本指凤凰高飞,百鸟慕而随之。后以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婚姻美满,夫妻和睦
20.读完本文,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尊重、呵护、和谐、美好……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16.①斑鸠筑巢;②斑鸠孵化幼鸟;③斑鸠给幼鸟喂食。
17.①此时正是鸟儿呼朋引伴交配孵化的季节,作者顺应自然规律,为鸟儿提供食物住所,供他们交配孵化,因此作者断定鸟儿一定会来;
②作者联系之前斑鸠下蛋时的观察以及长时间对其孵化方式和外形特点的观察,因此断定孵蛋的是雌鸟。
18.运用动作描写,“踱"一伸一缩”“转动"张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斑鸠看到米粒和水之后谨慎、紧张、试探的状态,表达了“我"对斑鸠的喜爱之情。
19.①“斑鸠于飞”化用“凤凰于飞"的典故,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斑鸠;③包含着作者对窗台上斑鸠一家的美好祝愿,寄寓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20.示例:呵护、和谐。本文写“我”通过往窗台上放纸盒、撒米粒等一系列充满善意的行为举止来吸引可爱的斑鸠在自家窗台入住,这样的一番呵护,使“我"终于得偿所愿。鸟儿在窗台搭建了自己的窝,并在此孵化雏鸟,使得作者能够近距离观察,寄寓了作者对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期许。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作者两次态度如此肯定的原因即可。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
(5)本题考查文章主题。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描写句、作者评价句、情感句、其他人看法等,综合分析归纳主旨情感即可。
16.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⑤两只斑鸠衔着树枝一前一后飞落在窗台上。我一阵惊喜。它们将树枝放入纸盒,没有停留,又飞走了。以后数日,两只鸟儿一起营建它们的窝巢。即斑鸠筑巢。
⑦接着开始孵化。斑鸠是雄雌共同承担的。它们一天轮换一次,这一天里不吃不喝不动,静静地卧着,护佑着两个小生命。阳光照过来,正在孵化的斑鸠沐在午后的暖阳里,神态安详,银灰色的毛羽熠熠生辉。即斑鸠孵化幼鸟。
⑩第五天小鸟睁开眼睛了,像麻线一样一条细细的缝儿。两只亲鸟轮番衔食回来,鸟娃张开黄色的小嘴吱吱叫着。斑鸠喂食和别的鸟不同,亲鸟像牛反刍一样,将胃里的食物吐出来,雏鸟把嘴喙伸进亲鸟嘴里吞食。即斑鸠给幼鸟喂食。
故答案为:①斑鸠筑巢;②斑鸠孵化幼鸟;③斑鸠给幼鸟喂食。
17.①第二段写已经是农历三月中旬,节令过了谷雨正是鸟儿引伴呼朋交配孵化的季节。所以作者在窗台撒了小米,给鸟儿吃的,因为作者确定鸟儿看到吃的一定会来吃,吃完了就会搭窝交配孵化。
②写作者一直在认真观察斑鸠,发现外出的斑鸠羽毛更鲜艳,禽类毛羽更鲜艳的是雄鸟。结合下蛋时的观察,判定孵蛋的是雌鸟。
故答案为:①此时正是鸟儿呼朋引伴交配孵化的季节,作者顺应自然规律,为鸟儿提供食物住所,供他们交配孵化,因此作者断定鸟儿一定会来;
②作者联系之前斑鸠下蛋时的观察以及长时间对其孵化方式和外形特点的观察,因此断定孵蛋的是雌鸟。
18.踱、走、一伸一缩、转动、张望,动作描写,生动的写出了斑鸠看到窗台上的米粒和清水时的小心谨慎,紧张试探的动作,突出我对斑鸠的喜爱。
故答案为:运用动作描写,“踱”“一伸一缩"转动”“张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斑鸠看到米粒和水之后谨慎、紧张、试探的状态,表达了“我”对斑鸠的喜爱之情。
19.【链接材料】显示标题“斑鸠于飞"化用“凤凰于飞”的典故,使文章更有文采和意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标题“斑鸠于飞"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是斑鸠。
本文写我往窗台上放纸盒、撒米粒吸引斑鸠在窗台入住,并在此孵化雏鸟。写了作者对窗台上的斑鸠一家子的呵护,暗含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呵护和美好祝愿,希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①“斑鸠于飞”化用“凤凰于飞"的典故,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斑鸠;③包含着作者对窗台上斑鸠一家的美好祝愿,寄寓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20.本文写我往窗台上放纸盒、撒米粒,吸引斑鸠在窗台入住并在此孵化雏鸟。写了作者对窗台上的斑鸠一家子的呵护,暗含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呵护和美好祝愿,希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可选择“呵护、和谐”。
故答案为:示例:呵护、和谐。本文写“我"通过往窗台上放纸盒、撒米粒等一系列充满善意的行为举止来吸引可爱的斑鸠在自家窗台入住,这样的一番呵护,使“我”终于得偿所愿。鸟儿在窗台搭建了自己的窝,并在此孵化雏鸟,使得作者能够近距离观察,寄寓了作者对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期许。
四、名著阅读(10分)
21.(2024七下·南昌期中)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以祥子的生活为主线来安排情节,这种明晰的结构方式,便于表现祥子“三起三落"的奋斗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化的过程。
B.祥子去杨先生家拉包月,杨家太太拼命使唤祥子干活且不包饭,杨家太太刻薄,祥子受不了,与杨太太翻脸后走了。
C.《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的老上海为背景。当时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那是一个黑暗的、畸形的的旧社会,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
D.祥子在小茶馆遇到了老马和小马爷孙俩,祥子同情他们,给他俩买了包子,爷孙俩的命运刺激了祥子的内心,使祥子对个人奋斗可以摆脱贫穷产生了怀疑。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骆驼祥子》
【解析】【分析】C:以老上海为背景,错误。《骆驼祥子》是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不是以老上海为背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2.(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名著宜综合采用多种读书策略,运用恰当读书策略能加深你对名著的理解。阅读《骆驼祥子》时,同学们可以灵活运用以下策略,并回答问题。
【策略一:圈点批注法】下面是某同学阅读《骆驼祥子》时摘抄的句子,请你根据提示对句子进行批注。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①的。这么说来,祥子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注】①挺脱:北方方言。强劲结实;挺括舒展。①赏析式批注:自选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
他不敢再在街上走因为他卖了阮明。就是独自对着静静的流水,背靠着无人迹的城根,他也不敢抬头仿佛有个鬼影老追随着他。②评价式批注:请从人物形象方面评价此时的祥子?
【策略二:走近作者】
③老舍说,“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请在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的情节,说说其对祥子的悲剧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虎妞小福子曹先生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运用比喻手法(或使用表现力很强的北京方言词汇“挺脱"、或双重否定句式),将祥子身体结实的特征充分凸显了出来,同时形象地表现了祥子的自信心理。②自私懒惰,狡猾,爱占便宜,但还保有最后一丝善良,良心还未全面泯灭。③(选择人物1分,分析2分。)示例:虎妞。虎妞诱骗祥子和自己结了婚,给了祥子近乎粗野的“疼爱”,介入祥子的生活,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小福子。小福子是祥子心中最后的希望,小福子的死让祥子对未来彻底失望,从此祥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变得自甘堕落,成为了行尸走肉。曹先生。曹先生家里清平安静的环境及对待祥子的亲切平等,让祥子心境平和,觉得生活满足,慢慢攒钱买车的可能性也大了。但是曹先生被告发,携全家逃走,临行匆忙没有顾上安排祥子,致使祥子遇上孙侦探,被敲诈一空,彻底断送了祥子攒钱买车的希望。
【知识点】比喻;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骆驼祥子》
【解析】【分析】①像一棵树,比喻,把“祥子的身体"比作“树”。挺脱,北京方言。没有一个地方不,双重否定表肯定。突出祥子身体挺拔、健壮、结实的特点,突出祥子对自己的信心。
②此刻的祥子已经慢慢堕落,他出卖了阮明,他变得自私懒惰,爱占便宜。但是还有一丝丝的良心,所以才会不再在街上走。
③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即可。
1)虎妞相中了祥子就想法子和祥子结婚,婚后她骨子里带有享受的思想,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因此她给了祥子100元钱,让祥子买车。这是她和祥子思想的主要分歧所在,因为祥子要的是自食其力,她则希望自己能安静地待在家里而祥子去靠租车赚钱。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给虎妞办葬礼卖掉了车,这是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三落,给祥子沉重的打击。
2)小福子的死是继虎妞难产而死后给祥子的又一次的打击,也是压死祥子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小福子的死使祥子由一位淳朴、正直、善良、要强、能吃苦的普通青年最终变为懒惰、麻木、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3)曹先生是少有安慰、帮助过祥子的人,他让祥子去他家拉车,照顾祥子。但是他在被告发说是革命党时急匆匆的带着家人出走,没来得及安排祥子,导致祥子遇上孙侦探,辛苦攒的钱都被孙侦探敲诈走了,这是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给祥子沉重的打击。
故答案为:①运用比喻手法(或使用表现力很强的北京方言词汇“挺脱"、或双重否定句式),将祥子身体结实的特征充分凸显了出来,同时形象地表现了祥子的自信心理。
②自私懒惰,狡猾,爱占便宜,但还保有最后一丝善良,良心还未全面泯灭。
③虎妞。虎妞诱骗祥子和自己结了婚,给了祥子近乎粗野的“疼爱”,介入祥子的生活,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小福子。小福子是祥子心中最后的希望,小福子的死让祥子对未来彻底失望,从此祥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变得自甘堕落,成为了行尸走肉。
曹先生。曹先生家里清平安静的环境及对待祥子的亲切平等,让祥子心境平和,觉得生活满足,慢慢攒钱买车的可能性也大了。但是曹先生被告发,携全家逃走,临行匆忙没有顾上安排祥子,致使祥子遇上孙侦探,被敲诈一空,彻底断送了祥子攒钱买车的希望。
【点评】①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②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③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理解。读懂名著内容,理解名著大意。掌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具体情节,分析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命运的影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五、写作(50分)
23.(2024七下·南昌期中)写作
少年懵懂,很多事都是渐渐才懂得:亲人的关怀,师长的教诲,朋友的情意;复杂的社会,神奇的自然,人生的哲理……渐渐懂得,失败不只有沮丧,成功也不只有欣喜;渐渐懂得,得到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成长不过是渐渐懂得的过程……
请以“渐渐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参考例文】
渐渐懂得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酒在书桌上,尘埃在光线中跳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
我坐在书桌前,面对着堆积如山的课本和作业,心中却充满了迷茫和焦虑。我瞪着眼前的数学题,那些数字和符号仿佛变成了无解的谜团,让我无从下手。我试图回忆起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但脑海中只有一片混乱。我感到自己仿佛被困在一个无法逃脱的迷宫中,无法找到出口。就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一道轻柔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沉思。
是母亲,她轻轻地走到我身边,放下了一杯热茶。她看着我紧皱的眉头,轻声问道:“怎么了?遇到难题了吗?”我点了点头,将自己的困惑和焦虑倾诉了出来。母亲听后,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我重新审视问题。她告诉我,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母亲的引导下,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看似无解的数学题。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部分,然后逐一解决。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开始有了头绪,那些数字和符号也不再是无解的谜团。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解开了那道难题。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涌上心头,仿佛自己突破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我抬头看向母亲,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我渐渐懂得了学习的真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尝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不再害怕遇到难题和挑战,因为我知道只有通过克服它们,我才能不断进步。我开始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和竞赛,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我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我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母亲当初的引导和鼓励,是她让我渐渐懂得了学习的真谛。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普通的午后仿佛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让我懂得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亲人和老师。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探索和学习,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成就。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渐渐懂得,懂得什么,强调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明白了某个道理,获得某个感悟等,强调这个道理或感悟对你人生的积极作用。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渐渐懂得友谊的意义,渐渐懂得努力的意义,渐渐懂得持之以恒的意义等。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有薄弱点很正常。我平缓心情,认真梳理考卷上的知识点,规划练习题,最终提高了成绩,在这次考试失利的事情上我渐渐懂得了迎难而上,永不言弃的意义。
第四,结构。写记叙文,通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的遇到困难永不言弃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
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渐渐懂得永不言弃的意义。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点评】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立意通常来讲可以分为几大主题,比如读书(读书对我的影响)、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对我的影响)、成长(什么激励了我努力成长),围绕立意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不要临时去编,平时要准备好几类常用的素材,到写作文时好套用。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要写好情节,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1/1江西省南昌市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语文期中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阅读,让我们①,增长见识。通过阅读,让我们结识了为新中国国防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②时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的气势;聆听了端木蕻良要为沦陷的故土洗去一切污秽和耻辱的誓言;体味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怍之情……人生因阅读而精彩纷呈。
1.文段中②处需要填写的字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籍huìB.藉huìC.籍suìD.藉suì
2.填入文中①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神清气爽B.如沐春风C.情有独钟D.乐此不疲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在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
B.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
C.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的气势
D.通过欣赏了《黄河颂》中,黄河那万丈狂澜的气势
4.(2024七下·南昌期中)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于我来说:读书是一种需求,通过读书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修养。
②读书也是一种享受,当你为一本好书而着迷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笔下的文字像一个个甜美的音符敲打着你的心,带你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③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④读书更是一种追求,可以让人在现实中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让自己在花繁柳密中拨得开,在风狂雨急中立得定,可以让灵魂安顿让心灵纯净,远离孤独与困惑。
⑤让我们以书为友吧。
A.⑤①②③④B.⑤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⑤D.③①②④⑤
5.(2024七下·南昌期中)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看到东流的江水,____;看到再生的小草,____;身处寂静的山林,____。
①会想到生命的顽强②会平息烦躁的心情③会感慨时光的流逝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可以看出主人与来客的情谊很深。
B.最后一句写到梅花是为了点明现在正是寒冷的冬季与诗题“寒夜"相契合。
C.本诗借梅喻人,借“梅花”表明自己和客人志同道合,都具有高洁的志趣。
D.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语言清新意境隽永。
7.细读这首诗会发现“寒夜无寒”,读来反而有温暖之感,请简要分析“寒夜无寒”的原因。
(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问题。
钱货入瓶
唐扬州有丐者,曰胡媚儿。其有一瓶,与人言:“若钱施满此瓶,则永世福矣!"观者见瓶但容半升,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一富人过,施千钱,仍未见满。有好事者①牵一驴,曰:“施驴。”丐者颔之,驴随变之类细绳而入瓶,一市人皆惊。其时有货车过,货主闻之戏言:“能令诸货车入瓶否?"曰:“可。”丐微侧瓶口,货车一一入瓶。货主大骇,欲捽②丐,而丐已潜入瓶。货主击碎其瓶,一无所有。
世之贪财者,乃无底之瓶也。
【注释】①好事者:喜欢新奇的人。②捽(zuó):揪住
8.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若钱施满此瓶②观者见瓶但容半升
③丐者颔之④一市人皆惊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
②货主大骇,欲捽丐,而丐已潜入瓶。
10.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1.(2024七下·南昌期中)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3)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4)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6)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思乡深情的两句是:___,___。
(7)《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木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争芳斗艳的句子是: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回忆陈寅恪先生
季羡林
①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②现在回想起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从这些课程中收获不大,给我留下深远影响的课反而是一门旁听课和一门选修课,前者就是寅恪师的“佛经翻译文学”;后者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
③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④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
⑤1945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意料地迅速,先生回复了一封长信,并说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我真是喜出望外,谁会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
⑥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在解放前夕,政府经济实已完全崩溃。到了冬天,寅恪先生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已经回国的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适之先生想赠寅恪先生一笔数目颇大的美元。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取得适之先生的美元。于是适之先生就派他自己的汽车,让我到清华陈先生家装了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西文书。陈先生只收了二千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虽不算少,然而同书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一批书中,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的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了。
⑦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对青年学者,他更是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甚至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寅恪先生也从没有说过半句贬损的话。
⑧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现在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他在世的年龄5年,算是寿登耄耋了。现在我时常翻读先生的诗文,每读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收获。我明确意识到,我还未能登他的堂奥。哲人其萎,空余著述。我却是进取有心,请益无人,因此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
(有删改)
12.本文的题目是“回忆陈寅恪先生”,但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
14.读了课文,陈寅恪先生的哪些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15.在学术方面,陈寅恪先生“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甚至包括专门攻击他的学者。对陈先生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斑鸠于飞
倪瑞星
①小区院里有几株槐树,常常招来一群常见的麻雀和喜鹊,而我却有幸见到过几只斑鸠,它们飞过来,落在树上,咕咕咕叫着。忽然,我心生一计,找来一个纸盒,剪去一截,竖起来立在窗台我希望斑鸠能住进我为它们建造的简陋房子里。
②等了一天,两天。斑鸠从窗前飞过,并无进驻的意愿。已经是农历三月中旬,节令过了谷雨正是鸟儿引伴呼朋交配孵化的季节。
③我往窗台上撒一把小米。相信鸟儿定然会来。
④终于,一只斑鸠从树上飞到窗台,但它并不吃米,只是小心翼翼走过来,又走过去,东张西望,咕咕咕叫着。当它确信并无危险时,便低头啄食米粒。此时,又飞来一只斑鸠。我断定它们应该是一对。两只鸟儿将米粒吃得干干净净。
⑤第二天,太阳还未升起,我又听见咕咕咕的叫声。两只斑鸠衔着树枝一前一后飞落在窗台上。我一阵惊喜。它们将树枝放入纸盒,没有停留,又飞走了。以后数日,两只鸟儿一起营建它们的窝巢。斑鸠的窝,就是将小树枝堆积在一起,然后略加整理,中间凹下去一些。这么简陋的巢穴,与斑鸠灵秀的形体似乎不大相称。
⑥不久后两枚雪白的鸟蛋就静静地躺在窝巢微凹的中间,拇指大小,新鲜,光洁,西斜的阳光照过来,泛出如羊脂白玉一般温润的光泽
⑦接着开始孵化。斑鸠是雄雌共同承担的。它们一天轮换一次,这一天里不吃不喝不动,静静地卧着,护佑着两个小生命。阳光照过来,正在孵化的斑鸠沐在午后的暖阳里,神态安详,银灰色的毛羽熠熠生辉。外出的斑鸠回来了,迈着小碎步,咕咕咕叫着,面对窝里的斑鸠,不停地点头鞠躬,样子很滑稽。鞠躬的这一只毛羽更鲜亮,头和眼睛稍大点,嘴粗而长,腿也要粗壮些。联系之前下蛋时的观察,我就断定孵蛋的是雌鸟,后来的是雄鸟无疑了。
⑧接下来的日子,我常往窗台上撒些米粒,再放一小碗清水。初时,鸟们只是看着,其后慢慢踱出来,走一步,头颅一伸一缩,转动着漆黑的小眼珠,透过玻璃朝屋里张望。随即便一粒一粒啄食小米,又将尖尖的嘴喙伸进碗里喝一点清水。
⑨有天夜里风刮得紧,楼宇间一阵一阵呼呼的啸声。我很是担心窗台上的斑鸠窝,天刚麻麻亮就起来,只见窝儿完好如初,方才放心。令我惊喜的是,大风之夜雏鸟竟然出壳了!从下蛋算起,过去了16天。雏鸟在亲鸟腹下一拱一拱地动,亲鸟护着不让出来。我在窗台上撒一把米,它姗姗走出。雏鸟像两颗椭圆的肉蛋儿,肌肤呈藏青色,浅浅地铺一层乳白色的绒毛,细脖子,大脑袋,还没睁眼,就是两个凸出的小包。
⑩第五天小鸟睁开眼睛了,像麻线一样一条细细的缝儿。两只亲鸟轮番衔食回来,鸟娃张开黄色的小嘴吱吱叫着。斑鸠喂食和别的鸟不同,亲鸟像牛反刍一样,将胃里的食物吐出来,雏鸟把嘴喙伸进亲鸟嘴里吞食。我是头一回见这种奇特的饲雏方式,想将它拍下来。拉开窗户,正要拍摄,鸟儿突然愤怒了,扎煞起两扇翅膀,随时准备扑过来我只好放弃。亲鸟之于幼雏,却如人母之于婴孩,护雏是动物的本能。我已经深入斑鸠的领地了,还是退出的好,不要打扰它们吧。仰天地间生命无数,虽样貌有别,但每一种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并且被呵护。
16.请简要概括本文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斑鸠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介绍。
17.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作者两次态度如此肯定的原因是什么。
①我相信鸟儿定然会来。
②我就断定孵蛋的是雌鸟。
18.小文读完文章后觉得下面这句话写得非常有文采,但说不上来好在何处,请你帮小文简要赏析。
初时,鸟们只是看着,其后慢慢踱出来,走一步,头颅一伸一缩,转动着漆黑的小眼珠,透过玻璃朝屋里张望。
19.阅读【链接材料】,试着分析文章以“斑鸠于飞”为题,有什么妙处?
【链接材料】凤凰于飞:出自《诗经》“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爱止”,本指凤凰高飞,百鸟慕而随之。后以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婚姻美满,夫妻和睦
20.读完本文,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尊重、呵护、和谐、美好……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四、名著阅读(10分)
21.(2024七下·南昌期中)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以祥子的生活为主线来安排情节,这种明晰的结构方式,便于表现祥子“三起三落”的奋斗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化的过程。
B.祥子去杨先生家拉包月,杨家太太拼命使唤祥子干活且不包饭,杨家太太刻薄,祥子受不了,与杨太太翻脸后走了。
C.《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的老上海为背景。当时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那是一个黑暗的、畸形的的旧社会,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
D.祥子在小茶馆遇到了老马和小马爷孙俩,祥子同情他们,给他俩买了包子,爷孙俩的命运刺激了祥子的内心,使祥子对个人奋斗可以摆脱贫穷产生了怀疑。
22.(2024七下·南昌期中)阅读名著宜综合采用多种读书策略,运用恰当读书策略能加深你对名著的理解。阅读《骆驼祥子》时,同学们可以灵活运用以下策略,并回答问题。
【策略一:圈点批注法】下面是某同学阅读《骆驼祥子》时摘抄的句子,请你根据提示对句子进行批注。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①的。这么说来,祥子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注】①挺脱:北方方言。强劲结实;挺括舒展。①赏析式批注:自选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
他不敢再在街上走因为他卖了阮明。就是独自对着静静的流水,背靠着无人迹的城根,他也不敢抬头仿佛有个鬼影老追随着他。②评价式批注:请从人物形象方面评价此时的祥子?
【策略二:走近作者】
③老舍说,“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请在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的情节,说说其对祥子的悲剧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虎妞小福子曹先生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50分)
23.(2024七下·南昌期中)写作
少年懵懂,很多事都是渐渐才懂得:亲人的关怀,师长的教诲,朋友的情意;复杂的社会,神奇的自然,人生的哲理……渐渐懂得,失败不只有沮丧,成功也不只有欣喜;渐渐懂得,得到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成长不过是渐渐懂得的过程……
请以“渐渐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成分残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3)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1.典籍diǎnjí记载古代法令、制度的重要文献,泛指古代图书。
污秽wūhuì指不干净的东西。肮脏。
故答案为:A
2.A: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心情畅快。第一空形容阅读对人的积极意义,用神清气爽。
B:如沐春风,如同沐浴在春风之中,和暖舒畅。比喻遇到良师诚挚教诲的感受。
C:情有独钟,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D:乐此不疲,乐于做某件事而不感觉疲倦。
故答案为:B
3.C:成分残缺,“在......中”删去“在"。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通读语句,是讲读书的意义。③是起始句放开头,排除AB。③“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之后分析自己的理解和别人的理解。①“我的理解”,接③后。注意词语递进关系,②“也是”,④“更是"。②④排列。⑤是呼吁放最后。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5.【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第一空前面写:东流的江水,对应时光飞逝,第一空填③。
第二空前面写:再生的小草,让人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二空填①。
第三空前面写:寂静的山林,让人感受到寂静,平息烦躁的心情,第三空填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插入。读懂句子含义,理解文章每段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期中专题复习-词汇句型训练-2025-2026学年 译林版2024 英语八年级上册 解析卷
-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2025七年级试卷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试卷(含答案)
-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赏练-包利民小说(含解析)
- 达旗安全培训教育基地课件
- 基于数字孪生的仪表系统全生命周期运维模式创新与成本效益悖论
- 城市密集区微型分类屋的适老化设计与无障碍使用场景重构
- 国际能源署标准与本土油气管网能效评价体系兼容性矛盾解析
- 噻吩基丙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路径与工业级成本效益平衡研究
- 可降解生物材料在分体筷标准型筷柄中的产业化应用瓶颈分析
- 道路运输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高考一卷英语真题(解析版)
- 食品安全包保制度
- Module 1 Unit 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5重庆某国有企业招聘新媒体运营(偏拍摄剪辑)参考题库含答案
- GJB297B-2020钝化黑索今规范
- 考勤管理制度全套表格
- 关于懂你的600字初三作文9篇
- 2025-2026学年青岛版(五四制)(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30)
- 联邦学习在二零二五年保险精算模型跨机构协作中的实践
- 2025至2030年中国猫砂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