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解析】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检测卷(C卷·拓展卷)-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A4卷)人教版_第1页
【A4解析】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检测卷(C卷·拓展卷)-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A4卷)人教版_第2页
【A4解析】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检测卷(C卷·拓展卷)-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A4卷)人教版_第3页
【A4解析】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检测卷(C卷·拓展卷)-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A4卷)人教版_第4页
【A4解析】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检测卷(C卷·拓展卷)-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A4卷)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订…………○…………线…………○…………绝密★启用前…………○…………内…………○…………装…………○…………订…………○…………线…………○…………2023-2024学年六班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检测卷【C卷˙拓展卷】难度系数:;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2分学校:班级:姓名:成果:留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留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洁净。卷面(2分)。我能做到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洁净。一、认真思考,认真填空。(每空1分,共23分)1.(本题1分)在上图中圈出梨个数的,图中苹果个数的是(

)个。【答案】画图见详解;6【分析】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由图可知,梨有9个,用9乘即可求出要圈出梨的数量;图中苹果有12个,用12乘即可。【详解】9×=6(个)作图如下:(圈法不唯一,个数对即可)12×=6(个)所以,图中苹果个数的是6个。【点睛】此题考查了分数乘法的运用,关键能够把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本题4分)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0.23立方米=()立方分米

3.5升=()立方米分=()秒

80毫升=()立方分米【答案】2300.0035360.08【分析】依据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升,1分=60秒,1立方分米=1000毫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据此解答。【详解】0.23立方米=230立方分米3.5升=0.0035立方米分=36秒80毫升=0.08立方分米【点睛】本题考查了体积(容积)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明确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3.(本题4分)在(

)里填上“>”“<”或“=”。()

()()1

()【答案】><>>【分析】依据分数化小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即可化为小数,然后依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即可;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结果比原来的数小;依据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先求出的和,再与1对比即可;依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和的积,再进行对比。【详解】由于≈所以><由于=所以>1由于=1,=所以>【点睛】本题考查分数乘法,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本题2分)14个的和是(),比14的多10的数是()。【答案】414【分析】依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14个的和可用×14表示,进而求出结果;把14看作单位“1”,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14×即可求出14的是多少,再加10即可求出比14的多10的数。【详解】×14=414个的和是4;14×+10=4+10=14比14的多10的数是14。【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明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本题1分)最小三位数的和它的的差是()。【答案】5【分析】最小三位数是100,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据此求出100的和100的,相减即可。【详解】100×-100×=25-20=5最小三位数的和它的的差是5。【点睛】关键是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6.(本题1分)顽皮攒了80枚1角硬币和5角硬币,1角硬币占总数的。顽皮一共攒了()元钱。【答案】16【分析】把硬币总数量看作单位“1”,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80×即可求出1角硬币的数量,也就是60枚,再用总数量减去1角硬币的数量,即可求出5角硬币的数量,也就是20枚;再依据单价×数量=总价,用1×60+5×20即可求出顽皮攒下的钱数,最终换算成单位元。【详解】80×=60(枚)80-60=20(枚)1×60+5×20=60+100=160(角)160角=16元顽皮一共攒了16元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应用,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7.(本题2分)一堆煤有吨,用去一些后还剩,还剩()吨,假如用去吨,还剩()吨。【答案】/0.25【分析】把这堆煤看作单位“1”,用去一些后还剩,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即可求出剩下多少吨;假如用去吨,则用-即可求出剩下的吨数。【详解】(吨)(吨)用去一些还剩,还剩吨;假如用去吨,还剩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数代表的是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留意分率不能带单位名称,而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名称。8.(本题1分)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3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两队合作,3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答案】【分析】把这项工程总量看作单位“1”,依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得甲队和乙队各自的工作效率,然后依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和,求得两队合作,3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详解】1÷30=1÷20=3×(+)=3×=两队合作,3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工程问题,熟记相关公式是解题的关键。9.(本题2分)1个篮球的价格是1个足球价格的。王老师买10个篮球和8个足球所付的钱相当于买()个篮球的钱,或买()个足球的钱。【答案】2613【分析】假设1个足球价格是20元,已知1个篮球的价格是1个足球价格的,把1个足球价格看作单位“1”,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20×即可求出1个篮球的价格,即10元;依据单价×数量=总价,用10×10+8×20即可求出买10个篮球和8个足球所付的钱,然后依据数量=总价÷单价,用所付的钱除以10元即可求出篮球的数量;用所付的钱除以20元即可求出足球的数量。【详解】假设1个足球价格是20元,1个篮球的价格:20×=10(元)10×10+8×20=100+160=260(元)篮球的数量:260÷10=26(个)足球的数量:260÷20=13(个)王老师买10个篮球和8个足球所付的钱相当于买26个篮球的钱,或买13个足球的钱。【点睛】本题可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10.(本题2分)小聪、小海、小乔三位同学在体检后,一起比较体重。小聪说:“我的体重是40千克。”小海说:“我比小聪重。”小乔说:“我比小海轻千克。”请你依据三人的对话,算一算小海的体重是()千克,小乔的体重是()千克。【答案】4820【分析】把小聪的体重看作单位“1”,则小海的体重是小聪的(1+);小乔的体重是小海的(1-),再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详解】40×(1+)=40×=48(千克)40×(1-)=40×=20(千克)则小海的体重是48千克,小乔的体重是20千克。【点睛】本题考查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明确用乘法是解题的关键。11.(本题2分)一杯牛奶,涛涛喝了后,又喝了剩下的,然后加满水,接着又喝了一半。涛涛一共喝了()杯牛奶,喝了()杯水。【答案】/0.7/0.2【分析】牛奶一共喝了三次,分别计算出每次喝的分率,相加即可求出一共喝的牛奶有多少杯;加水的量等于前两次喝的牛奶的总量,加满水后喝了一半即喝了水总量的一半,据此解答即可。【详解】把一杯牛奶看作单位“1”;第一次喝牛奶:,还剩1-=;其次次喝牛奶:×=;还剩牛奶1--=;第三次喝牛奶:一共喝牛奶:++=(杯)一共喝水:(+)×=×=(杯)【点睛】明确每次喝水或喝牛奶所对应的单位“1”是解题关键。12.(本题1分)定义a※b=,则3※4※=()。【答案】【分析】依据a※b=,3※4※可改写为※=※=,据此计算即可。【详解】由题意得:3※4※=※=※===3※4※=。【点睛】此题考查出同学观看力量和计算力量,依据a※b=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构成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反复比较,合理选择。(对的画√,错的画X,每题1分,共5分)13.(本题1分)甲数的不肯定比乙数的小。()【答案】√【分析】由题意可知,假设甲数为12,乙数为6,据此求出甲数的和乙数的,然后再进行对比即可。【详解】假设甲数为12,乙数为612×=66×=46>4此时甲数的比乙数的大。原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明确用乘法是解题的关键。14.(本题1分)1吨削减后再增加结果还是1吨。()【答案】×【分析】由题意可知,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1吨削减后有1×(1-)吨;把削减的吨数看作单位“1”,再增加后有1×(1-)×(1+)吨。据此推断即可。【详解】1×(1-)×(1+)=1××=×=<1则1吨削减后再增加结果是吨。原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明确单位“1”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15.(本题1分)一本书共80页,小芳第一天看了全书的,其次天应从第33页看起。()【答案】√【分析】将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第一天看的页数是单位“1”的,求第一天看的页数就是求80页的是多少;求出第一天看的页数+1即是其次天应从第多少页看起。【详解】80×+1=32+1=33(页)其次天应从第33页看起,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时留意第一天看的页数加1才是其次天开头要看的页数。16.(本题1分)这里运用了乘法安排律。()【答案】×【分析】乘法安排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据此解答。【详解】观看计算过程可知,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的应用。17.(本题1分)小丽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总页数的,其次天看了余下的,还剩下总页数的。()【答案】√【分析】第一天看了全书的,是把总页数看作单位“1”;求出第一天看完后剩下的分率为∶1-=,其次天看了余下的,是把第一天看完后剩下的页数看作单位“1”,即其次天看的分率为:(1-)×;则其次天看完后剩下的分率为:1--(1-)×,据此解答。【详解】1--(1-)×=-×=-=还剩下总页数的,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解答本题留意:第一天与其次天的单位“1”不同。三、认真推敲,推断正误。(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5分)18.(本题1分)下面的四个算式中,(

)的积在和之间。A. B. C. D.【答案】C【分析】(1)一个大于0的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2)一个大于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3)先求出乘法算式的积,再与和比较大小;(4)一个大于0的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据此逐项分析。【详解】A.由于<1,所以<;B.由于2>1,所以>;C.=,由于<<,所以<<;D.由于<1,所以<。故答案为:C【点睛】娴熟把握积和乘数的关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19.(本题1分)一条大路全长50km,李老师骑车行了一段路程后,发觉还有全程的才能到达中点,求李老师骑车行了多少千米.正确的算式是(

).A.50× B.50×(1-) C.50×(-) D.50×(+)【答案】C【解析】略20.(本题1分)一辆从福州开往厦门的客车,到泉州站时,车上人数的下车后,又上来车上现有人数的,这时车里人数(

)。A.和最初时一样多 B.比最初时多 C.比最初时少 D.无法确定【答案】C【分析】此题中没有数量,所以可用设数法。不防设最初车上有50人,单位“1”已知用乘法解答,即依据最初车上的人数×(1-)求出车上现有人数;再依据车上现有人数×(1+)求出最终车上的人数;最终再把最终车上的人数与最初车上的人数作比较。【详解】设最初车上有50人。50×(1-)=50×=40(人)40×(1+)=40×=48(人)48<50所以最终车上的人数比最初车上的人数少。故答案为:C【点睛】单位“1”先削减再增加相同的幅度时,削减和增加的具体数量不同,最终所得的量肯定比单位“1”小。21.(本题1分)依据下列选项列式,能得出算式5×(1-)-的是(

)。A.仓库里有5吨苹果,第一次运走吨后,其次次又运走吨,还剩多少吨苹果?B.仓库里有5吨苹果,第一次运走吨后,其次次又运走余下的,还剩多少吨苹果?C.仓库里有5吨苹果,梨的质量比苹果的少,运走吨梨后,还剩多少吨梨?D.仓库里有5吨苹果,梨的质量比苹果的还少吨,有多少吨梨?【答案】C【分析】A.依据减法的意义,用苹果的总吨数分别减去第一次、其次次运走的吨数,即是还剩下的苹果吨数;B.先用苹果的总吨数减去第一次运走的吨数,就是余下的吨数;其次次又运走余下的,是把余下的吨数看作单位“1”,用余下的吨数乘,求出其次次运走的吨数;然后用苹果的总吨数分别减去第一次、其次次运走的吨数,即是还剩下的苹果吨数;C.依据“梨的质量比苹果的少”,把苹果的质量看作单位“1”,则梨的质量是苹果的(1-),单位“1”已知,用乘法求出梨的质量,再减去运走的吨梨,就是还剩的梨的质量;D.把苹果的质量看作单位“1”,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苹果的质量乘,求出苹果的是多少吨,再减去吨,就是梨的质量。分别列出各选项的算式,再与原算式相比较,得出结论。【详解】A.列式为:5--,与原式不相同,不符合题意;B.列式为:5--(5-)×,与原式不相同,不符合题意;C.列式为:5×(1-)-,与原式相同,符合题意;D.列式为:5×-,与原式不相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睛】区分“”和“吨”的不同,前者不带单位,是分率;后者带单位,是具体的数量。22.(本题1分)聪聪和明明分别从自己家走到学校,当聪聪走完全程的时,明明已走了全程的,这时两人剩余的路程一样长。依据上面的信息,可以确定(

)。A.聪聪家到学校的路程远 B.明明家到学校的路程远C.聪聪的速度比明明快 D.明明的速度比聪聪快【答案】A【分析】把各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看作单位“1”,聪聪走完全程的,还剩下全程的1-=,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全程乘,就是聪聪剩余的路程;明明已走了全程的,还剩下全程的1-=,用全程乘,就是明明剩余的路程;已知“两人剩余的路程一样长”,可得聪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明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比较和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聪聪剩下全程的:1-=明明剩下全程的:1-=聪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明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所以,聪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明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故答案为:A【点睛】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共34分)23.(本题16分)简便计算。

【答案】;72;;【分析】(1)运用乘法安排律进行简算。(2)把分成(1-),再运用乘法安排律进行简算。(3)交换分子的位置积不变,变成,再运用乘法安排律进行简算。(4)运用裂项法,=1-,…,=-,减去一个数再加同样的数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使计算简便。【详解】(1)===(2)=(1-)×73=1×73-×73=73-=72(3)===(4)=1-+-+-+…+-=1-=【点睛】留意数字和符号特点,机敏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24.(本题10分)计算。

【答案】4041;【分析】(1)把拆成1+,拆成1+,拆成,然后运用乘法安排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可;(2)先约分和计算,把原式化为,然后把分子和分母化成几个数的乘积形式即,最终依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约分即可。【详解】=======4041=====25.(本题8分)看图列式计算.【答案】160米216吨【详解】400×(1-)=160(米)

168×(1+)=216(吨)五、活学活用,解决问题。(共33分)26.(本题5分)下面是我们生疏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请你选择清楚简洁的方式解释这样计算的道理。【答案】见详解【分析】将大长方形看作单位“1”,先平均分成5份,用阴影表示取其中的2份;再将这2份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详解】如图所示:列式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乘分数,突出了对算理的理解。27.(本题5分)妈妈为吴欢买了一件衬衣和一条裤子,买裤子花了多少元?【答案】96元【分析】把衬衣的价格看作单位“1”,裤子比衬衣廉价,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计算,裤子的价格=衬衣的价格×(1-),据此解答。【详解】120×(1-)=120×=96(元)答:买裤子花了96元。【点睛】把握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28.(本题5分)一根杆直立地插入池塘中(如图),已知杆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是207厘米。杆在池水中的长度占露出水面部分的,在淤泥中的长度占池水中长度的,这个池塘中淤泥的厚度是多少厘米?【答案】23厘米【分析】已知杆在池水中的长度占露出水面部分的,把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用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乘,求出杆在池水中的长度;又已知在淤泥中的长度占池水中长度的,把杆在池水中的长度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用杆在池水中的长度乘,即可求出杆在淤泥中的长度,也就是这个池塘中淤泥的厚度。【详解】207××=46×=23(厘米)答:这个池塘中淤泥的厚度是23厘米。【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连乘问题,有两个单位“1”,单位“1”已知,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29.(本题6分)养殖场有鸡3200只,第一周卖出总数的,其次周卖出总数的,____________?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把编号填在横线上,再解答出来。A.养殖场一共卖出鸡和鸭多少只?B.两周一共卖出多少只鸡?C.养殖场这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只鸡?【答案】B;2480只【分析】把养殖场鸡的只数看作单位“1”,两周一共卖出总数的(+),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计算,两周一共卖出鸡的只数=总只数×(+),据此解答。【详解】养殖场有鸡3200只,第一周卖出总数的,其次周卖出总数的,两周一共卖出多少只鸡?3200×(+)=3200×=2480(只)答:两周一共卖出2480只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乘法的应用,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是解答题目的关键。30.(本题6分)一个160人的旅行团乘坐三辆大巴车到当阳市玉泉山风景区旅游。已知第一、二辆车上的人数之和占总人数的,其次、三辆车上的人数之和占总人数的,其次辆车上有多少人?【答案】45人【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总人数160人乘求出第一、二辆车上的人数之和为100人,用总人数160人乘求出其次、三辆车上的人数之和为105人,即第一辆车的人数+其次辆车的人数=100,其次辆车的人数+第三辆车的人数=105,可得第一辆车的人数+其次辆车的人数×2+第三辆车的人数=100+105,已知第一辆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