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_第1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_第2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_第3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_第4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氢能是低碳,甚至零碳排放,是人类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国际氢能源委员会认为,21世纪人类要进入氢时代,预测2050年全球氢能源需求将增至目前的10倍,同时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氢能的使用,既可以每年减少几十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可以形成巨大的产业领域,提供几千万人的就业岗位。

目前氢能的利用,特别是在汽车燃料电池上实现了应用的突破。除了在汽车上应用以外,还可以应用在深海潜水、无人机、高速列车等设备上,只要是移动器件需要动力的地方,氢燃料电池都可以应用。5G时代所有基站的能源体系、供电系统也可以用氢。在生活中分布式发电方面,实际上每家每户都可以放一个氢燃料电池的发电小装置,用来制冷制热、发电供电,几乎所有的家用电器都可以利用它。另外,一个氢气管道进入家庭就可以供给所有需要的能源,非常高效便捷。

氢能源做的燃料电池与锂动力电池相比较,锂动力电池在重载航空航天或者大型移动器件上作为主动力电源,它的续航里程不够,能量密度也没有氢燃料电池高。所以,像航空航天大功率的这种运输工具,使用氢燃料电池是非常适合的。

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有814座加氢站投入运营,欧洲、亚洲、北美仍是加氢站建设的主要地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氢能源的发展利用提高到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我国氢能发展的优势比较明显。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8197辆,累计建成加氢站417座,位居全球首位。据预测,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

(摘编自干勇《氢能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材料二:

氢能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氢能在发电侧、电网侧和负荷侧均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是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优质介质。随着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氢能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将占据重要位置。目前,我国氢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仍面临重大挑战。

氢能兼具“清洁能源”与“危化品"的双重属性,在做好氢能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需要明确氢气的能源属性并加快制定氢能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氢能发展战略部署。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在中国的能源属性,但针对氢能产业链安全监管体系缺乏统一认知,特别是对氢能的能源属性理解不足,导致在落实氢能项目时安全监管机构职责不够明确,跨部门、跨领域缺乏协作协调。

制氢、储氢、运氢及应用尚未形成完备高效的产业链。在产业上游,我国灰氢技术成熟、成本低,但化石能源紧缺,加之排放量高、杂质多需要提纯,或将逐步被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技术所取代。不过,目前,我国利用清洁能源制氢的效率偏低,还没有到大规模生产的产业阶段。在产业中游,国内车载高压储氢以及运氢方面均比较薄弱,基础设施缺口较大,加氢站数量少且储氢量小。在产业下游,氢能当前的应用范围比较窄,主要以燃料电池形式应用于交通领域,且技术瓶颈导致成本较高,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应用推广仍存在一定难度。

氢能的资源与需求在空间分布上不匹配,且目前氢能长距离长时间储运技术不够成熟、成本较高,制约了氢能的大规模生产与消纳。我国绿氢上游生产多集中在华北、西北、东北等可再生能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而下游需求多分布在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需要依靠长距离储运技术以实现氢能跨区域统筹利用。绿氢在我国空间维度上的错配问题及新能源制氢的波动性问题,对氢能跨区域、跨时间储运提出了更高要求,氢储运供应链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绿氢制氢和用氢场景的技术经济性较差。目前,氢燃料汽车加注绿氢成本在50—60元/公斤。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成本高,导致绿氢产业链整体成本居高不下,绿氢及其下游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同类型传统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严重制约了绿氢的应用和产业链的发展。

绿氢要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生产需要从系统设计、多电解槽运行管理、材料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降低绿氢制备系统总成本,提高制氢效率。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发展“风光储氢”耦合技术来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推动“电—氢能"系统在满足生产目标条件下,实现最优化运行。另外,还要重视培育氢能应用场景,如氢能特种车辆、港口物流车、重型卡车、公交车等,以解决部分试点城市规划难以落实的困境。

(摘编自李继峰《氢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需克服四大挑战》)

材料三:

氢能各环节技术生命阶段时间点

技术环节区域范围新兴期/年份成长期/年份成熟期/年份饱和期/年份

氢气制取全球中国美国190819851912201320162010202820232030204320312050

氢气储运全球中国美国190119841919200720041999203020152025205220272051

氢燃料电池全球中国美国195319961976200120052001201420162010202620272019

(摘编自徐硕、余碧莹《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氢能的使用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为几千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B.氢燃料电池的特点决定了它比锂动力电池更适合做航空航天这种大功率运输工具的主动力电源。

C.我国的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较缺乏制取绿氢的可再生能源,这是目前氢能成本较高的一个原因。

D.如果绿氢及其下游产品的价格远低于同类型传统产品,我国氢能产业链产值将大幅增加。

2.下列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的例子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期间,上千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服务保障冬奥。

B.氢通过燃料电池或燃气轮机发电,用于电网平衡(调峰)等

C.把我国每年近1000亿度的弃电用来制氢,可降低氢能成本。

D.在重型柴油车密集的港口地区实行“柴改氢”解决雾霾问题。

3.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氢气制取技术领域而言,中国应投入更多力量提高该项技术水平,以实现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

B.在氢气储运技术领域,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成熟期和饱和期的到来远早于美国和全球的平均水平。

C.为避免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中国还需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投入更多的研究,以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D.从整体上看,中国关于氢能的各项技术兴起晚于全球水平,但后来居上,均较全球更早达到饱和期。

4.三则材料讲的都是氢能,在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

5.4月28日,2024中关村论坛“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京召开。请结合材料对我国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拟写几点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通渭人家

贾平凹

①通渭是甘肃的一个县,我去的时候正是五月,途经关中平原,到处是麦浪滚滚,成批成批的麦客蝗虫一般从东往西撵场子,他们背着铺盖,拿着镰刀,涌聚在车站、镇街的屋檐下和地头,与雇主谈条件,讲价钱,争吵,咒骂,甚或大打出手。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混乱,让人急迫而烦躁,却也感到收获的紧张和兴奋。一进入陇东高原,渐渐就清寂了,尤其过了会宁,车沿着苦水河在千万个峁塬沟岭间弯来拐去,路上没有麦客,田里也没有麦子,甚至连一点绿的颜色都没有,看来,这个地区又是一个大旱年,颗粒无收了。太阳还是红彤彤地照着,风也像刚从火炉里喷出来,透过车窗玻璃向外看,满世界摇曳的是丝丝缕缕的白雾,搞不清是太阳下注的光线,还是从地上蒸腾的气焰,一切都变形了,开始是山,是路,是路边卷了叶子的树,再后来是蹴在路边崖棱上发痴的人和人正看着的不远处铁道上疾驶而过的火车。火车一吼长笛,然后是轰然的哐哐声。司机说:你听你听,火车都在说,甘肃——穷,穷,穷,穷……!

②我就是这样到了通渭。

③通渭缺水,这在我来之前就听说的,来到通渭,其严重的缺水程度令我瞠目结舌。我住的宾馆里没有水,服务员关照了,提了一桶水放在房间供我洗脸和冲马桶,而别的住客则跑下楼去上旱厕。小小的县城正改造着一条老街,干燥的浮土像面粉一样,脚踩下去噗噗地就钻一鞋壳。小巷里一群人拥挤在一个水龙头下接水,似乎是有人插队,引起众怒,铝盆被踢出来咣当咣当在道路上滚。

④这天晚上,我见到了通渭县的县长,他的后脖是酱红颜色,有着几道皱纹,脖子伸长了,皱纹就成白的。县长是天黑才从乡下检查蓄水节溉工程回来,听说我来了就又赶到宾馆。我们一见如故。自然就聊起今年的旱情,聊起通渭的状况,他几乎一直在说通渭的好话,比如,干旱和交通的不便使通渭成为整个甘肃最贫困的县,但通渭民风却质朴淳厚,使你能想到陶潜的《桃花源记》。

⑤“是吗?”我有些不以为然地冲着他笑,“孟子可是说过:衣食足,知礼仪。"

⑥“孟子是不知道通渭的!”

⑦“我也是到过许多农村,如果哪个地方民风淳厚,那个地方往往是和愚昧落后连在一起的……"

⑧“可通渭恰恰是甘肃文化普及程度最高的县!”县长几乎有些生气了,他说明日他还要去乡下,让我跟着他去亲眼看看。

⑨我真的跟着县长去乡下了,转了一天,又转了一天。我出身于乡下,这几十年里也不知走过了多少村庄,但我从未见过像通渭人的农舍收拾得这么整洁,他们的房子有砖墙瓦顶的,更多的还是泥抹的土屋,但农具放的是地方,柴草放的是地方,连楔在墙上的木橛也似乎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越是缺水,越是喜欢花草树木。我经过一个卧在半山窝的小村庄时,一抬头,看到一堵土院墙内高高地长着一株牡丹,虽不是花开的季节,枝叶隆起却如一个筐篮那么大。山沟人家能栽牡丹,牡丹竟长得这般高大,我惊得大呼小叫,说:这家肯定生养了漂亮女人!敲门进去,果然女主人长得明眸皓齿,正翻来覆去在一些盆里倒换着水,我不明白这是干啥,她笑着说穷折腾哩,这个盆里是洗过脸洗过手的水,那个盆里是涮过锅净过碗的水,这么过滤后,清亮的水用来喂牲口和洗衣服,洗过衣服了再浇牡丹。水要这么合理利用,使我感慨不已,对着县长说:瞧呀,鞋都摆得这么整齐!台阶上是有着七八双鞋,差不多都破得有了补丁,却大小分开摆成一溜儿。女主人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图个心里干净嘛!

⑩正是心里干净,通渭人处处表现着他们精神的高贵。你可以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你可以出门穿破旧的衣裳,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我到过一些家境富裕的农民家,正房里、厦屋里每面墙上都悬挂了装裱得极好的书法作品;也去过那些日子苦焦的人家,什么家当都没有,墙上仍挂着字。仔细看了,有些是明清时一些大家的作品,相当有价值,而更多的则是通渭县现当代书家所写。我在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里,见到了其中三家挂有于右任和左宗棠的字,而一家的主人并不识字,墙上的对联竟是“玉楼宴罢醉和春,千杯饮后娇伺夜"。

在一个村里,县长领我去见一位老者,说老者虽不是村长,但威望很高。六月的天是晒丝绸的,村人没有丝绸,晒的却是字画,这位老者院子里晒的字画最多,惹得好多大人都去看,他家老少出来脸面犹如盆子大。我对老者说,你在村里能主持公道,是不是因为藏字画最多?他说:连字画都没有,谁还听你说话呀?县长就来劲儿了,叫嚷着他也为村人写几幅字,立即笔墨纸砚就摆开了,县长的字写得还真好,他写的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写毕,问道:怎么样?我说:好!他说:是字好还是内容好?我说字好内容好通渭好。

这天下午,一场雨就哗哗地降临了。村人欢乐得如过年节,我却躺在一面土炕上睡着了,醒来,县长还在旁边鼾声如雷。

(有删改)

文本二:

①中国散文的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60年代初期之所以产生一批散文名家和名作,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依赖的便是真情的勃发。……

②唾弃轻而狂的文风,有人却走向另一绝地,使散文的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小,巧,甜腻。振兴中华,紧要的是振兴国民性,增强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的素质,散文要以此为己任,让时代精神进来,让社会生活进来,张扬大度、力度,弃去俗气、小气。文学史上之所以有大家,大家之所以出现,就是在每一个世风浮靡、文风花拳绣腿的时期有人力排陈腐,复归生活实感和人之性灵。

(选自贾平凹《〈当代文选〉序》,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和《秦腔》都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既有对民俗风情的浅层描摹,也有对文化意蕴的深层观照。

B.文本一关中麦客“争吵,咒骂,甚或大打出手”,与通渭淳朴的民风形成鲜明对比,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

C.作者用“竟是”二字评价一户不识字的人家墙上的对联,表达了作者出乎意料的惊喜和赞叹,表现了通渭人精神的高贵。

D.文本二中作者主张散文创作要抒写真情,要以增强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的素质为己任,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生活。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⑩段加点的三个“你”,多角度展现了通渭人的生活风貌,具有呼告效果,便于抒情,表现了对通渭人高贵精神的赞美。

B.文本一叙事注重点面结合,写漂亮女人种的牡丹、老者家晒字画是“点”,写“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是“面"。

C.文本二认为只要有人在世风浮靡、文风花拳绣腿的时期力排陈腐,复归生活实感和人之性灵,就会产生一批散文名家和名作。

D.文本一以“我”的视角行文,集中描述“我"的所见所感,展现通渭的风土人情,表现了“我”对通渭人家高贵精神的独特感悟。

8.文中划线句子言简义丰,请简要赏析。

他的后脖是酱红颜色,有着几道皱纹,脖子伸长了,皱纹就成白的。

9.文本二中贾平凹主张写散文,要鄙弃那些“题材狭窄,精神脆弱"和“小、巧、甜腻”文风,这种创作主张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材料二:

灵丘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腊称之。于是,其富比封君焉。丈人卒,其子继: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

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曰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之凉凉也?其邻之叟对曰:“以蜂。”请问其故,对曰:“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制木以为蜂之宫,不罅不庮。其置也,疏密有行,新旧有次。坐有方,牖有乡。五五为伍,一人司之。视其生息,调其暄寒,巩其架构,时其墐发,蕃则从之析之,寡则与之裒之,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蝨蚍蜉,弭其土蜂蝇豹,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渍。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于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户而收其利。今其子则不然矣。园庐不葺,污秽不治,燥湿不调,启闭无节,居处龜應,出入障碍,而蜂不乐其居矣。及其久也,蛅蟖同其房而不知,蝼蚁钻其室而不禁,鹩鬻掠之于白日,狐狸窃之于昏夜,莫之察也。取蜜而已。又焉得不凉凉也哉?"

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识之,为国有民者可以鉴矣!”

(选自《郁离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陶朱公A之齐B过而问C焉D曰E是何F昔者之熇熇G而今日之凉凉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指放下、放在一边,与《石钟山记》中“今以钟磬置水中"的“置”意思相同。

B.甚,指厉害、严重,与《陈情表》中“况臣孤苦,特为尤甚"的“甚”意思相同。

C.次,指次序、等次,与《兰亭集序》中的“列坐其次"的“次”意思不同。

D.息,指滋生、繁殖、增长,与《归去来兮辞》中“请息交以绝游"的“息”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橐驼认为,自己种树成功的原因不过是顺应了树的本性,即种树时在尊重树木本性的基础上精耕细作,种好后就不再去动他了。

B.郭橐驼认为,他植者明面上是爱树、忧树,实际上却怀着一种损害树、仇恨树的心理来种树,所以他们种的树都比不上自己种的。

C.丈人的儿子养蜂时什么都不管,只是收取蜂蜜罢了,这种行为与郭橐驼种树“其置也若弃"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结果也不一样。

D.陶朱公最后说的话表明这篇文章与《种树郭橐驼传》一样,都是因事设理,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表达了作者革新弊政的愿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2)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

14.郭橐驼种树与灵丘丈人养蜂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宾至①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②车马驻江干③。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④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①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当时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②漫劳:劳驾您。③江干:江边,杜甫住处。④粗粝:即糙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写自己住所偏僻,少人来访,表达了受到冷落的凄凉之感。

B.“老病人扶”,“再拜”起扶,实感“艰难"。表现出诗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

C.“岂有”“漫劳"一联,运用散文笔调,驭律诗对法,傲岸之态可掬,嘲讽之意自见。

D.《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自负。

16.杜甫的《宾至》《客至》,都叙述了待客吃饭的情境,但情意却不相同。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杜甫对“宾”和“客"的情意有何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阳光黯淡,日将西沉,诗人手抚孤松徘徊,不忍离去的句子是“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写自己早晚勤勉修德的句子是“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鸟兽的行为来侧面烘托蜀道之高的句子是“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诗歌创作中的虚实结合有着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是以实写虚,也可以是以虚写实,①。明代屠隆说:“顾诗有虚,有实,有虚虚,有实实,有虚而实,有实而虚,并行错出,何可端倪。"(《与友人论诗文》)李白诗中多想象,多夸张,似乎是以“虚”为主,但《蜀道难》中的②,又非虚设。如果只在诗中写“虚”,即使抒情充分,也会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即使堆砌大量景物,也定然缺乏生气。

“虚"实”的概念因其所在的话语系统不同而有不同含义。从诗歌内容角度来看,景物事件为“实”,情感思想为“虚”;从写作手法来看,正面铺叙描写为“实”,侧面烘托渲染为“虚”;从语言运用来看,实字(非现代所谓实词)为“实”,虚字为“虚”。也就是说,一首诗的虚实结合,③。以《蜀相》为例,前两联的写景是“实”,后两联的抒发感慨是“虚”。写景之中,寄寓敬慕、慨叹之情;抒情之中,带有对历史的回顾。整首诗虚实相生,创造出蕴藉深沉、慷慨悲凉的意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用来说明诗歌创作中“虚实结合"的重要性。请以“诗意”为话题另写一个复句。要求:使用和原句一样的关联词“如果……即使……也……";符合逻辑;40字以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4小题,11分)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当_______的嘉陵江水从陕甘的崇山峻岭一路奔涌,进入四川盆地东北部,在南充穿城而过时,这一湾江水便与这座城一起编织出华美的毯子,①一面作画,一面写诗。

千里嘉陵江孕育南充城。这里有或热烈、或沉静的故事。故事开篇便是文人墨客留下的华美之词。宋徽宗政和年间,果州刺史邵伯温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元夕》,描写正月十五之夜果州街景盛况。

故事的另一页,写满了南充历史文化发展的足迹和响亮的名号。

这里是②“三国文化发祥地”。陈寿在西山万卷楼里,写下_______《三国志》。南充有着张飞镇守阆中八年的历史,有迄今保存完好的汉桓侯祠、王平墓、诸葛寺等遗迹遗址。在追寻三国历史文化的路上,南充独占鳌头。

这里是“中国春节之乡"。西汉时期,巴郡阆中人、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了太初历,恒定春节。

这里是“中国绸都”。早在秦汉,南充即享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的美誉,如今仍是(),处处散发着蚕桑丝绸文化的气息。屹立在五星花园的“丝绸女神”,为我们诉说着南充与丝绸的缠绵过往。

南充是一片红色热土。开国元勋朱德、民主革命家张澜、共和国大将罗瑞卿、③“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均出生在这里。南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5万余名南充儿女参加红军,3.8万多名英烈血洒疆场。这里英杰辈出,也因此留下了众多的革命印记和文物。④使全国各地的游人来此瞻仰、追寻。

这里有奇妙多姿的非遗民俗。⑤世界唯一的大木偶艺术——川北大木偶戏;诉说民间传说,展现百姓生活的川北灯戏;()的皮影戏;()的保宁醋……

当我们拨开烟雾笼罩的江水,走近南充,三百里嘉陵江山图跃然眼前,壮丽景观在这里铺展开。嘉陵江里,白塔山中;古城巷口,名人旧居。南充,值得一次美妙的相遇。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下列各项,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汉家烟尘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D.世味年来薄似纱。

22.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顺序是()

①“一滴百味欢”

②“满城皆闻机杼声"

③“一口述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23.下列关于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的语序调整为“一面写诗,一面作画。"会更好。

B.②③处引号的用法相同。

C.④处语句有语病,正确表达是“使全国各地游人来此追寻、瞻仰。”

D.⑤处的破折号表示总结上文。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不可能永远真实,也不可能永远虚假。许多真实中有一点虚假,或许多虚假中有一点真实,都是动人的。

——周国平《人与永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简要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A2.C3.D

4.①材料一侧重谈氢能在现在与未来的应用;②材料二侧重谈目前我国氢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面临的重大挑战;③材料三侧重从氢能各环节技术生命阶段时间点上比较中国与全球、美国的氢能技术发展状况。

5.①加快氢能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有效安全监管;②研发高效低成本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和装备,推动“电—氢"耦合;③培育长距离、大规模、低成本的氢能储运系统,连接氢能上下游产业链;④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综合示范区,拓展应用场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B7.C

8.这是对县长“后脖”的细节描写,既侧面体现了通渭炎热干旱的气候特征,也暗示了其勤政为民的精神品质。

9.①选材上,将目光投射到甘陇大地,描绘通渭的自然风貌和通渭人家的日常生活,关照现实,抒写真情;②主题上,着眼于通渭人家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从中挖掘出质朴淳厚的民风和高贵的精神,文化意蕴厚重;③风格上,追求语言的平实浅近,亲切自然,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通渭这片土地和人民的赞美,文风质朴大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BDE11.A12.B

13.(1)因此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成长罢了,没有能使它高大茂盛的办法(本领、能力)。

(2)不满一个月,就有整窝整窝飞离的蜜蜂,他的儿子并不担忧这种情况。

14.①都对对象精心管理;②都尊重对象的规律(天性);③都取得了成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A16.①《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暗含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②《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宴请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①.景翳翳以将入②.抚孤松而盘桓③.朝搴阰之木兰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