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龙岩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食物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基本支柱,尤其是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儿童时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优先选择“真正的"食物,而不是过度加工的工业食品非常重要。

然而,如今儿童越来越早地开始食用各种加工食品。6个月大的孩子刚开始吃辅食,许多家长就会给他们提供以谷物、燕麦或大米为基础原料的速食食品。

如果详细阅读一下提供给儿童的食品配料表,就会看到高果糖玉米糖浆、味精等字眼,以及数百种其他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反而对健康有害。尽管由于它们的含量极少,因此被各国的监管机构所接受,但其累积效应最终会影响一生,还会诱发人们对这类产品产生依赖性。

阿根廷儿科学会的儿科医生罗克萨娜·安娜伊·蒂莫认为,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

这位儿科医生坚持认为,许多儿童对烘焙食品、甜食和零食的强迫性成瘾行为都是由此造成的。她还强调,从小就向儿童提供这些产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他们正在刺激儿童大脑中的愉悦和奖赏回路,也就是与成瘾行为相关的回路。

玛丽埃尔·多韦瑙是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和成人功能医学研究的儿科医生。她赞同上述观点,并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是否要将对这类食物产生的依赖行为定义为“成瘾"行为。她说:“我认为,这个问题尚未被确认,意味着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

她解释说:“之所以可能出现上瘾问题是因为与许多被滥用的药物一样,此类食品在大脑中都能激活奖赏回路。因此超加工食品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对大脑的感官影响,这是因为吃这些产品的快感会激活一种有利于重复这种行为的奖赏回路,它给大脑发出的信号与‘真正的’食物所发出的信号完全不同。"

儿科医生安赫拉·纳卡布认为,目前有大量科学证据表明,人类肠道中的神经元直接与大脑相连,因此,尤其是年幼的儿童吃了添加了糖分的任何类型的加工食品或超加工食品,大脑的这些区域都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更多的需求、意向和再次食用的欲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吃这些含糖食物的原因。她强调,儿童经常吃这类食物意味着,这些食物开始取代富含更健康、更天然营养成分的食物。她还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家庭应该仔细阅读他们购买的每种食物的成分。”她指出,超市里的大多数食品都是经过超级加工的食品,而来源更健康的食品则可以在杂货店、肉店或健康食品店买到。

她还说,糖和盐都有可能在大脑中产生类似于其他类型的成瘾产品的奖励反应,因此会导致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和对这些食品的更强烈偏好。

多韦瑙指出,超加工食品产生的这种快感是由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产生的,这会改变人们的敏感性,导致其越来越需要更大剂量的这些产品来获得这种快感。

她指出,如果说儿童的大脑是可塑的,他们能从这一切中学习,那么就必须认识到,超加工食品所具有的这种感官组合在“真正的"食物中并不存在。这种糖、脂肪、增味剂等的组合会激活味蕾,产生感官反应,这是“真正的”食物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也意味着儿童将更难选择“真正的"食物,因为它无法与超加工食品产生的奖励机制相媲美。

纳卡布认为,食用加工食品“在短期内会使血糖迅速升高,此类食品一般含有精制糖和能被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她还说:“这可能会导致人体能量迅速达到一个峰值,然后急剧下降,从而转化为疲劳、烦躁和极度渴望。当我们吃了甜食,过一会儿我们又会觉得想吃,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循环。"

她说:“在短期内,血液中的糖分水平会影响人的情绪,比如导致烦躁、焦虑、情绪变化,尤其是在幼儿期会出现肠胃问题,如消化系统受刺激,从而引起腹痛、胀气、腹泻等。”

她还认为,从中期来看,最明显的影响是“体重增加"。她说:“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会改变营养价值,导致缺乏饱腹感,使人想吃得更多,摄入量增加,从而导致肥胖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所有健康后果。”

她还说,从长远来看,“我们开始在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身上发现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如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症、认知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报道称,多韦瑙认为,除了可能在新陈代谢层面造成损害之外,由于超加工食品并不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以并不含有优质的营养素,而后者正是儿童成长所需要的。这一事实所造成的损害意味着,儿童正在受到终生的影响,日后也可能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后者永远都无法产生同样的奖励价值。

她还说,新陈代谢的后果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儿童的新陈代谢系统正在成长,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改变,但如果不及时做出改变,感官上的创伤、饥饿感和饱腹感的改变以及对食物的错误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

(《超加工食品会让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吗?》,刘丽菲编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家长给婴幼儿吃的辅食是一种超加工食品,对身心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的儿童有害。

B.多韦瑙认为,对超加工食物的依赖无疑就是“成瘾”行为,继续就此争论并等待结果确认“只是在浪费时间"。

C.多韦瑙将对超加工食品的依赖和滥用药物类比,旨在说明一旦过量,二者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D.由于“真正的”食品不如超加工食品美味,儿童未来将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这种错误的食物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国监管机构之所以允许超加工儿童食品存在,是因为认为添加剂含量极少,但监管机构并未顾及添加剂的累积效应。

B.纳卡布认为,青少年体重增加是因为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所以超加工食品是引发肥胖的罪魁祸首。

C.多韦瑙和纳卡布都认为超加工食品会带来快感,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都主张人们要选择“真正的”食物,即天然健康的食物。

D.风味酸奶含有肠道益生菌,也使用炼乳、葡萄糖浆、甜味剂等添加成分,这意味着在有益身体的同时,经常食用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3.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对“真正的"食物的表述的一项是(3分)

A.未经过过度加工,含有儿童成长所需的优质营养素。

B.不会在大脑中激活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

C.不存在会激活味蕾并产生感官反应的成分组合。

D.以天然食材为基础,不含增味剂、反式脂肪,不含糖。

4.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纳卡布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根据2022年的一项研究,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的热量有超过20%来自超加工食品,那么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会上升约28%。

B.2021年全球有大约5.3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会增加至7.84亿。糖尿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

C.用低加工食品逐渐替代超加工食品,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变儿童的饮食偏好,这被证明对拯救深陷超加工食品“陷阱”的儿童卓有成效。

D.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一种食物可以是加工的或超加工的。如用酵母、水、面粉制作的面包是加工食品,但若添加防腐剂、膨化剂,就是超加工食品。

5.根据材料,简要说明超加工食品的“上瘾"原理。(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草之眼

聂鑫森

秋风送凉,雁字南飞。

蓄着短发的杨帆,再次走向这个自行车修理铺,已是十年后。

上午十点钟,湖南工业大学的校园里很安静,学生们都上课去了。她推着一辆刚买的“永久牌”自行车,经过校门口的传达室,再折向右边的一溜砖瓦平房,在一个窄小的门脸边支好车。

店堂里,放着好几辆待修的自行车,一个头发斑白的汉子,正蹲着修补戳破了的车胎,洗白的蓝工装上油污斑斑。在店堂上端的小桌上,放着一个插了一支洁白芦花的绿瓷小花瓶,一个侧身而坐的女人,面对着芦花,久久静默。

杨帆眼里忽地有了盈盈的泪水。

车师傅和他妻子还守着这个修车铺。

杨帆十年前从黔西一个小县,考上这所大学的包装设计系,师姐们就说起了这个夫妻店,还说他们已经在此修车好几年了。

车师傅叫车百里。妻子叫蓝姑,是个盲人。

从穷乡僻壤来的杨帆,怎么也没想到大学的校园有这么大,从宿舍区到教学区,要走三十几分钟;到食堂吃个饭,到图书馆去借书,都有不短的距离。自行车成了校园里最受人欢迎的交通工具。“永久"凤凰”“飞鸽"……什么型号、什么牌子的车都有。

杨帆不敢奢望。一个贫困农家的女儿,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读书钱全靠父母从土里刨出来。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县教育局担保向银行去借货的。同学问她怎么不去买辆自行车,她说:“在家走路爬山练出了脚力,方便哩。再说车子出毛病了,我不会修。”懂事的同学连忙附和地点点头。

杨帆真的需要一辆车,可以节约出许多时间,去读书,听讲座,还能去校外看展览看风景。她决心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买一辆只要可以凑合骑就行的二手自行车。她从修理铺前经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看码在墙边的自行车零散配件,笼头、车架、钢圈、踏脚,很多都生锈了。一天中饭后,她走进了修车铺。车师傅在校正钢圈,蓝姑在“看"花瓶里的一支野菊花。

车师傅问:“小同学,你要修车?”

“不……不。是……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我引来的,真好看。大嫂看花的样子,也很美。我叫杨帆,刚进校不久的新生。"

车师傅笑了,蓝姑也笑了。

“我发现你每天都在花瓶里插上花或者草,你对大嫂真好。”

“我从乡下来这里打工,带着她,为的是让家里老人减轻负担,也赚些钱寄回家去。这些花草,老家的屋前屋后都有,蓝姑看不见,但闻得出它们的气味,心里就不发愁了。"

“你们的爱,就在这个花瓶里,真让人佩服。”

车师傅忽然问道:“杨帆,你没有自行车?"

“嗯。家里穷,买不起……”

“你要是不嫌弃,我用这些旧配件,给你组装一辆车,不好看,但肯定能骑。"

“我怎么会嫌弃!我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

“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只是一堆不值钱的废铁。没事时,你就来和蓝姑聊聊天。"

“好!”

几天后,杨帆有了一辆自行车。她高高兴兴骑着它,去教学大楼去食堂图书馆,去校外看美展看博物馆,看湘江风光带。隔三差五,她会在中午时分去修车铺,帮蓝姑洗衣扫地,或者为车师傅递送工具。蓝姑告诉杨帆:“花瓶里的花和草,一天一换,都是老车亲自去采的。老车说,我看多了,心上会长出明亮的眼睛,什么都看得见。我真的什么都看见了!"

杨帆也觉得一个个不同的节令,是在花瓶里更替的,她看得很清楚。

杨帆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本科,然后回到贵州,供职于贵阳的一家包装制造厂,从事包装设计。一眨眼,她32岁了。

这次来株洲参加一个关于包装设计的学术研讨会,她原本是不想来的。谈了三年的男朋友,因开车去一个矿区调查矿源存量,被一辆逆行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撞到山崖下,脸部严重受伤,经治疗刚刚出院。按他们的计划,再过两个月,就要结婚了。杨帆的闺蜜劝她要慎重考虑,天天面对这样一张丑险,哪里还快活得起来。

男朋友力劝她去株洲,散散心也是好的。“你常说忘不了当年的车师傅,为你拼装了一辆自行车,有机会要去看看人家,还要买一辆新车送去,或许有买不起车的贫困生入学,车师傅可以免费让他使用。”于是,杨帆就来到了株洲,来到了母校的修车铺。她喊了一声“车师傅”,再喊了一声“蓝姑大嫂”。车师傅转过脸,茫然地望着杨帆,不知道来的是谁。蓝姑转过脸,靠近鼻子的芦花轻轻一抖,飘出丝丝花絮。她说:“这个声音我记得,是杨帆妹子来了!"

车师傅一拍脑袋,说:“果然是杨帆!”

“车师傅和大嫂,一点儿都没变,还是这么精神。"

车师傅笑了,说:“杨帆,你都变得让我认不出了,我们怎会不变,那不成妖怪了?”

蓝姑说:“杨帆妹子声音没变,还是又清又亮。"

杨帆跑过去,抱住蓝姑的双肩,眼里有盈盈泪珠在闪,说:“你们是老了不少,可还像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那样美丽……”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帆从修理铺前经过,“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这表明她内心很希望拥有一辆二手自行车,哪怕是旧配件组装的。

B.杨帆说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她引进修车铺的,她说的是实话,因为她对盲人“看”花感到很好奇。

C.小说不厌其烦地列举自行车的牌子,旨在突出其他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以此委婉批评学校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关心不够。

D.蓝姑闻到花草的气味“就不发愁了”,可见她的“愁”在于担心丈夫因自己眼盲而变心,而花草是丈夫仍然爱自己的证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不仅是小说的线索,是夫妻二人真挚感情的象征,也是小说浪漫、温馨氛围的营造者。

B.车师傅不仅善良,而且心细如发;杨帆懂事,知恩图报;杨帆的男友也善良且善解人意:他们的人生都不算完美,但他们都具有可赞美的优美人性。

C.关于杨帆男朋友受伤的情节,即使删去,对小说的主题也不会有影响,小说宕开这一笔,无非是为杨帆再次来到修车铺提供动因。

D.小说的语言平实有味,比如车百里说“没事时,你就来和蓝姑聊聊天”,既体现了他对囊中羞涩的杨帆的关爱,也体现了他对蓝姑的爱。

8.小说在时间和空间处理上颇具匠心,具有突出的艺术效果。请任选一个角度作赏析。(5分)

9.“花草之眼”这一标题和小说主题有密切的关联。请结合小说内容,就标题和主题间的联系表达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伯夷颂》)

材料二: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①,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②闻西伯③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节选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论》)

【注】①叩马而谏:武王伐纣,伯夷与叔齐拉着武王的马劝谏阻止。②太公:姜子牙。③西伯:周文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及武王A一奋B太公C相之D遂出E元元F于涂炭之中G伯夷H乃不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道笃而自知明也"与《陈情表》“则刘病日笃”中“笃"词义不同。

B.“天下孰不病纣”与《种树郭橐驼传》“故病且怠"中“病”词义相同。

C.“欲夷纣者"与《苏武传》“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中“夷"词义相同。

D.“太公相而成之”与《孔雀东南飞》“好自相扶将"中“相”词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认为伯夷在商朝灭亡后宁可饿死也不吃周粟的行为,是为了坚守自己的道。

B.韩愈通过赞颂伯夷“特立独行"信道笃”的精神,批评当时士人中存在的不良风气。

C.王安石认为,韩愈写《伯夷颂》是依据司马迁的观点,而司马迁的观点有失偏颇。

D.王安石通过推论,否定了孔子、孟子二人认为伯夷为追求“仁"而饿死的说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4分)

(2)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4分)

14.王安石认为司马迁、韩愈对伯夷的评价是片面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酬令狐相公①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

刘禹锡

清淮南岸家山树,黑水东边第一栽。

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绿酒入金杯。

根留本土依江润,叶起寒棱映月开。

早晚阴成比梧竹②,九霄③还放彩雏来。

【注】①令狐相公:令狐楚,时任节度使。②梧竹:相传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③九霄:一说天极高处,一说皇帝居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酬答诗,“酬”字表明令狐楚先前就初栽桂树写诗赠刘禹锡,诗人作此诗回赠。

B.颔联视觉嗅觉结合,树影映画梁,花香融绿酒,诗人观赏到如此美景,不禁陶醉其中。

C.颈联中,“留"写树根保留了原来的泥土,“起”展现了桂叶在月影下舒展的动态美。

D.全诗明写桂树,暗写诗人对令狐楚的赞美之情,含而不露,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16.有人认为诗中的“彩雏"指人才,也有人认为是指令狐楚在朝为官的儿子,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尾联说说你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毕业纪念册上,小刚引用《离骚》中“_____________,”两句,寄语同学要兼具“内美"与“修能”,提升自身的高度。

(2)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阿房宫赋》中作者从最普遍的人心角度说“_____________,”,揭示了人心相通的道理。

(3)古人对水有不少雅称,如小而深的水称为“潭”,大而深的水称为“渊”。古诗文中含有“潭"或“渊”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①我国最早现存的兵书《孙子兵法》,②是研究军事理论的专著,③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方式,④蕴含着“知兵非好战"尚武不黩武”的战争观念,⑤滋润着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文化基因。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A"这个成语就出自《孙子兵法》。孙子说“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遇风,其相救也。”这个故事启示人们,面对共同挑战、共同威胁,不论是朋友还是对手,唯一的出路在于伸出援手,守望相助。作为军事家,孙子面对矛盾激化、斗争残酷的社会现实,并不是一味强调战争,而是难能可贵地提出了合作。孙子讲的合作,不局限于盟友、朋友之间,即使是竞争对手,在面对共同灾难的时候,也应该摒弃前嫌,B_____________,共渡难关。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于世界危机层出不穷、全球性风险日益增多的当今能脱离世界把实现自身安全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的基础上。时序更替,时代面貌C_____________,我们更需借鉴《孙子兵法》等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提炼其中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思想精髓,揭示其当代价值,彰显其世界意义,坚持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8.请在文中三处横线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人生谁能无补丁》一书中,梁衡先生论家国大事,抒至真情怀,写人生至理。补丁,既是一种修复的行为,又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人生中总有些逆境和失望让你无法回避,也有顺境和希望让你永远铭记,逆境与顺境并行隐伏,①_________________。只有在斑驳的岁月中,打上更多希望的补丁,才可能使失意人生获得一瞥的精彩。

展卷阅读,这本书像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走过曲折起伏人生旅途的我们,汲取人生智慧。②,泛着温情明亮的粼粼波光,给人丰厚深刻的人生启迪。它像叠嶂崔嵬的群山;有春华漫发的挚爱,有秋霜凋零的了然;有万物荣枯的更易,有生命激情的涌荡。

有人总是感喟人生充满缺憾。“事物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黑夜,哪有光明。看到补丁就更感念一件衣服的完整,于是我们更珍惜当下的生活,尽量少一些补丁。"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真实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我们读这本书,可以获得人生的启迪,从而给自己的心灵打一份“补丁”,③,获得人生的圆满。

21.请在文段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富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补丁,既是一种修复的行为,又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龙岩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B(A项,将“速食食品"偷换成“辅食”,“辅食是一种超加工食品"无中生有:C项,旨在说明二者都能激活有利于重复行为的奖赏回路;D项,“将无法接受”以偏概全,绝对化)

2.B(逻辑关系不成立。体重增加未必一定是超加工食品导致的,经常食用超加工食品只是会“导致肥胖的风险")

3.D(“以天然食材为基础”依然可制成超加工食品;并非不含糖,而是不添加精制糖)

4.A(对应文中谈到的“认知障碍"。B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很多,饮食习惯只是其中之一,作为论据针对性不强:C项传达的意思是食用超加工食品的习惯也可以改变,纳卡布并未表达相关观点;D项,和纳卡布的观点无直接关系)

5.(1)大多数超加工食品都含有会激活味蕾的成分。

(2)这些成分会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使食用者产生快感。

(3)这种快感会激活大脑中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每点2分)

6.A

7.C

8.示例1:选时间。

(1)在有限的篇幅内,情节的时间跨度达十年。借助插叙,小说将杨帆读大学那段岁月和现实串联起来。(2)时间的跨度带来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改变的是光阴,不变的是修车铺及车师傅对盲妻的真挚感情,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选择1分,每点2分)

示例2:选空间。

(1)小说时间跨度虽大,但情节集中于车百里的修车铺。空间集中使小说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自如地展开过去和现在的情节。(2)同样的空间,展现了车师傅对妻子不变的真情,对杨帆无私的帮助,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选择1分,每点2分)

若只答“小说强调大学校园的空间之大,为杨帆走进修车铺提供动因,使情节能自然生发"给2分。

9.(1)“花草”是美、爱、善的象征,花草之眼是一双看到美、爱、善的眼睛。(1分)“花草之眼"关联小说主题——赞美人性的真善美,歌颂美好人性的感召力量。(1分)

(2)车师傅对盲妻相濡以沫的爱,使蓝姑心上“长出明亮的眼睛”,感受到丈夫给予的呵护和温暖。(2分)

(3)杨帆目睹车师傅对妻子的爱,亲历车师傅对自己的无私帮助,这也必将影响杨帆的选择(使她“长出明亮的眼睛"),使她以爱和善对待自己的男友。(2分)

10.BDG

11.B

12.D

13.(1)虽然这样,如果没有这两个人,乱臣贼子在后世就会接连出现。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微”“接迹"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2)唉,假使伯夷不死,赶上武王的时代,他的功业难道比姜太公少吗?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使”“烈"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14.①伯夷特别怨恨纣王;②伯夷未能赶上助武王伐纣;③伯夷尊奉“仁"。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第二点答到“年事已高”或“路途遥远"均可赋分。

15.B

16.示例一:赞同“彩雏”指人才。诗人写桂树早晚会长得像梧竹一样,能引来“彩雏”,以此祝愿令狐楚能筑巢引凤,吸引人才。

示例二:赞同“彩雏”指令狐楚的儿子。诗人写桂树早晚会长得像梧竹一样,能引来“彩雏”,借此设想令狐楚的儿子衣锦还乡,赞美他教子有方。

评分建议:理解诗句3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的情赋分。

17.(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示例: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