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招标与投标流程指南TOC\o"1-2"\h\u32618第1章招标投标概述 365151.1招标投标的定义与分类 3139301.2招标投标的目的与意义 47484第2章招标准备工作 4293932.1招标准备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4190412.2招标文件的编制与审批 560032.3招标文件的发售与澄清 524298第3章投标准备工作 5160523.1投标准备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5302633.1.1研究招标文件 578663.1.2考察现场 5319953.1.3咨询相关政策法规 6194673.1.4确定投标策略 635453.1.5建立投标团队 6138563.1.6准备投标资料 6174433.2投标文件的编制与审查 6219583.2.1编制投标文件 6156863.2.2审查投标文件 68273.3投标保证金的提交 617703.3.1投标保证金的形式 6231403.3.2投标保证金的金额 7263263.3.3投标保证金的提交时间 714283.3.4投标保证金的退还 74875第4章投标邀请与投标文件的递交 7193934.1投标邀请的发布与接收 7255364.1.1投标邀请发布 7258754.1.2投标邀请接收 756584.2投标文件的递交与签收 7289754.2.1投标文件的编制 7117424.2.2投标文件的递交 712074.2.3投标文件的签收 7136744.2.4投标文件的补充与修改 8122334.2.5投标文件的撤回 822197第5章开标与投标文件评审 8116585.1开标程序与要求 8238545.1.1开标前的准备工作 8115245.1.2开标时间和地点 8285925.1.3开标程序 8260695.1.4开标要求 827825.2投标文件的符合性评审 9326475.2.1投标人资格审查 9183485.2.2投标文件形式审查 9185765.2.3投标文件内容审查 958535.3投标文件的详细评审 9251495.3.1技术评审 986335.3.2商务评审 9289565.3.3综合评审 9167285.3.4评审报告 97592第6章评标与中标 9187196.1评标委员会的组织与职责 9202776.1.1评标委员会的组建 916496.1.2评标委员会的职责 1070326.2评标办法与评审标准 1098886.2.1评标办法 10304986.2.2评审标准 10321576.3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与公示 10226206.3.1中标候选人的推荐 10151016.3.2公示 1116942第7章合同签订与履行 11185067.1合同谈判与签订 11102647.1.1谈判准备 1188927.1.2谈判议程 11213407.1.3谈判过程 11214467.1.4签订合同 11327287.2合同履行与管理 1118317.2.1合同履行 11215917.2.2合同管理 11292767.2.3信息沟通 11150437.2.4变更管理 1283447.3合同变更、解除与终止 12324247.3.1合同变更 1240327.3.2合同解除 1232847.3.3合同终止 12117647.3.4争议解决 1217707第8章招标投标争议处理 1211978.1招标投标过程中的异议与投诉 1261178.1.1异议 1213988.1.2投诉 13127408.2异议与投诉的处理程序 13199168.2.1异议处理程序 13222858.2.2投诉处理程序 1388788.3法律责任与争议解决 13192788.3.1法律责任 13107128.3.2争议解决 1321548第9章招标投标监管 14219619.1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1461009.1.1监管部门的设置 14253449.1.2监管部门的职责 14234929.1.3监管部门的权限 14307389.2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与管理 1438449.2.1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 14183169.2.2招标投标活动的管理 1589719.3违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15188739.3.1违规行为 1543209.3.2法律责任 155572第10章招标投标信息化与档案管理 15518210.1招标投标信息化建设 152376310.1.1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51349510.1.2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52433310.1.3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161362310.2招标投标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161270710.2.1档案收集的范围与要求 16110810.2.2档案整理的方法与步骤 16981410.3招标投标档案的归档与保管 162361810.3.1档案归档的要求 162664810.3.2档案的保管 17第1章招标投标概述1.1招标投标的定义与分类招标投标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易方式,指采购主体(招标人)根据项目需求,公开发布招标公告,邀请潜在供应商(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要求提交投标文件,并按照一定程序评选确定中标供应商的过程。招标投标可分为以下几类:(1)公开招标:指招标人通过国家指定的媒体公开发布招标公告,邀请不特定的投标人参加投标。(2)邀请招标:指招标人直接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3)竞争性谈判:指招标人与多家投标人进行多轮谈判,最终确定中标供应商的招标方式。(4)单一来源采购:指招标人直接与某一特定供应商进行采购谈判,达成采购协议的招标方式。1.2招标投标的目的与意义招标投标的目的在于通过竞争性选拔,为采购主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实力和信誉的供应商,实现采购目标。招标投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招标投标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国家投资项目的安全和效益。(2)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通过竞争性选拔,促使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采购效益。(3)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招标投标为所有潜在供应商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4)维护招标投标双方的合法权益:招标投标过程中,招标人和投标人都依法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保证双方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5)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招标投标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2章招标准备工作2.1招标准备阶段的任务与要求招标准备阶段是工程招标与投标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该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招标范围及招标方式:根据项目性质、规模和资金来源,确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其他合法招标方式。(2)成立招标组织:组建招标委员会或招标工作组,负责招标过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督。(3)制定招标方案:包括招标程序、招标时间表、投标人资格条件、评审办法等。(4)编制招标预算:根据项目需求,合理估算招标费用,保证招标过程的顺利进行。(5)办理招标手续: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办理招标备案、审批等手续。(6)发布招标公告:在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邀请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2.2招标文件的编制与审批招标文件是招标过程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其编制与审批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招标文件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项目需求。(2)完整性:招标文件应包括投标邀请、投标须知、合同条款、技术规范、投标文件格式等全部内容。(3)明确性: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投标条件、评审标准等应表述清晰、明确。(4)审批程序:招标文件编制完成后,应提交给招标委员会或相关部门进行审批,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2.3招标文件的发售与澄清招标文件的发售与澄清是招标准备阶段的重要工作,具体内容包括:(1)发售招标文件:向潜在投标人发售招标文件,同时收取招标文件费用。(2)投标保证金:要求投标人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投标保证金,以保证投标过程的严肃性。(3)澄清与修改:在招标文件发售期间,如遇潜在投标人提出疑问,应及时予以澄清和修改,保证招标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补充通知:如招标文件在发售过程中发生变化,应及时发布补充通知,通知所有潜在投标人。(5)投标截止时间:明确投标截止时间,保证投标人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投标文件。第3章投标准备工作3.1投标准备阶段的任务与要求3.1.1研究招标文件投标单位在获取招标文件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详细研究,了解项目的背景、规模、技术要求、合同条件、投标截止时间等关键信息,保证充分理解招标人的需求。3.1.2考察现场投标单位应安排相关人员对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现场地形、地貌、交通、气候、周边环境等影响工程实施的因素。3.1.3咨询相关政策法规投标单位需了解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政策法规,保证投标文件的编制符合相关要求。3.1.4确定投标策略根据招标文件、现场考察及政策法规研究,投标单位应制定合理的投标策略,包括投标报价、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3.1.5建立投标团队投标单位应组建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投标团队,明确团队成员职责,保证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3.1.6准备投标资料投标单位需收集和整理与本项目相关的资质证书、业绩证明、人员资格证书等投标资料。3.2投标文件的编制与审查3.2.1编制投标文件投标单位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1)投标函及投标一览表;(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书;(3)投标保证金;(4)投标报价及工程量清单;(5)施工组织设计;(6)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7)投标单位资质、业绩及相关证明材料;(8)其他招标文件要求提供的材料。3.2.2审查投标文件投标单位应对编制完成的投标文件进行审查,保证文件内容完整、准确、无遗漏,符合招标文件要求。3.3投标保证金的提交3.3.1投标保证金的形式投标单位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可以采用银行保函、转账支票、电汇等形式。3.3.2投标保证金的金额投标保证金金额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执行,一般不超过投标总价的2%。3.3.3投标保证金的提交时间投标保证金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提交,逾期未提交的,投标文件将被视为无效。3.3.4投标保证金的退还未中标的投标单位,投标保证金将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规定时间内退还。中标单位的投标保证金,在签订合同并提交履约保证金后退还。第4章投标邀请与投标文件的递交4.1投标邀请的发布与接收4.1.1投标邀请发布工程招标单位应在完成资格预审并确定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后,向预审合格的投标人发布投标邀请书。投标邀请书应明确工程名称、项目编号、项目概况、投标截止时间、投标保证金等相关信息。4.1.2投标邀请接收投标人收到投标邀请书后,应仔细阅读并确认投标邀请书的内容。如有疑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单位提出澄清请求。招标单位应对投标人的澄清请求进行及时回应。4.2投标文件的递交与签收4.2.1投标文件的编制投标人应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包括投标报价、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机构等。投标文件应内容齐全、数据准确、签字盖章齐全。4.2.2投标文件的递交投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递交至招标单位指定的地点。投标文件递交方式可为现场递交、邮寄递交或电子递交。投标人应保证投标文件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送达招标单位。4.2.3投标文件的签收招标单位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向投标人出具签收凭证。签收凭证应包括投标文件递交日期、递交地点、投标单位名称等信息。投标人在收到签收凭证后,应妥善保管。4.2.4投标文件的补充与修改投标人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可对已递交的投标文件进行补充或修改。补充或修改内容应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方式进行,并重新递交至招标单位。补充或修改的文件同样需取得签收凭证。4.2.5投标文件的撤回投标人在投标截止时间前,有权撤回已递交的投标文件。撤回投标文件应书面通知招标单位,并取得招标单位确认。投标截止时间后,投标人不得撤回投标文件。第5章开标与投标文件评审5.1开标程序与要求5.1.1开标前的准备工作在开标前,招标人应保证所有投标文件已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送达,并对投标文件进行登记、签收和保密保管。同时组织评标委员会,确定评标专家,并对评标专家进行培训。5.1.2开标时间和地点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开标时间和地点。开标应公开进行,允许投标人及其代表出席。5.1.3开标程序(1)招标人宣布开标开始,介绍招标项目基本情况;(2)招标人代表对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组织投标文件的开启;(3)招标人宣读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投标报价、工期、质量标准等;(4)投标人对招标人宣读的内容进行确认,如有异议,可当场提出,招标人应予以答复;(5)开标结束后,招标人应将投标文件移交给评标委员会。5.1.4开标要求(1)开标过程应公开、公平、公正,保证投标人的合法权益;(2)招标人应保证投标文件的保密性,防止泄露投标人的商业秘密;(3)招标人和投标人均应遵守招标投标法律法规,遵循诚实信用原则。5.2投标文件的符合性评审5.2.1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委员会应对投标人的资质、财务、业绩、信誉等方面进行审查,确认投标人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5.2.2投标文件形式审查评标委员会应对投标文件的形式进行审查,包括投标文件的签字、盖章、密封、格式、字迹等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5.2.3投标文件内容审查评标委员会应对投标文件的内容进行审查,确认投标报价、工期、质量标准、技术方案等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5.3投标文件的详细评审5.3.1技术评审评标委员会应对投标文件中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参数等进行详细评审,评估投标人技术实力和项目实施能力。5.3.2商务评审评标委员会应对投标报价进行详细评审,分析投标报价的合理性、经济性和竞争力。5.3.3综合评审评标委员会根据技术评审和商务评审的结果,结合投标人的资质、业绩、信誉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审,确定中标候选人。5.3.4评审报告评标委员会应在评审结束后,向招标人提交评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审过程、评审结果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等。第6章评标与中标6.1评标委员会的组织与职责6.1.1评标委员会的组建评标委员会应由招标人负责组建,成员数量一般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招标人代表不得超过1/3,专家成员应具有相关领域的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且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6.1.2评标委员会的职责评标委员会负责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审查投标文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2)评价投标报价、技术方案、财务状况、信誉及服务等各方面的优劣;(3)编写评标报告,推荐中标候选人;(4)协助招标人解释澄清评标过程中的相关问题。6.2评标办法与评审标准6.2.1评标办法评标委员会应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办法进行评标。常用的评标办法包括综合评估法、最低投标价法等。6.2.2评审标准评审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标报价:评标委员会应对投标报价进行审核,保证报价合理、明确,无重大计算错误;(2)技术方案:评标委员会应评估投标人的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技术先进性、可行性、安全性等方面;(3)财务状况:评标委员会应审查投标人的财务状况,保证其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4)信誉及服务:评标委员会应考察投标人的信誉、服务质量和历史业绩。6.3中标候选人的推荐与公示6.3.1中标候选人的推荐评标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推荐中标候选人。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应满足以下条件:(1)投标文件符合招标文件要求;(2)综合评估得分最高;(3)投标报价合理且不低于成本价。6.3.2公示招标人应在收到评标报告后3天内,将中标候选人在指定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3天。在公示期内,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有权提出异议。招标人应在公示期结束后3天内,对异议进行答复,并将最终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投标人。第7章合同签订与履行7.1合同谈判与签订7.1.1谈判准备在进行合同谈判前,双方应充分了解项目需求、工程范围、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招标人应明确谈判目标,投标人则应准备好相关资质、业绩证明等材料。7.1.2谈判议程双方根据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确定谈判议程,主要包括合同价格、工程进度、质量标准、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方面。7.1.3谈判过程双方就谈判议程展开讨论,充分表达各自意见,争取达成一致。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应保持沟通,互相尊重,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7.1.4签订合同在谈判达成一致后,双方签署合同。合同应包含以下内容:工程名称、工程范围、合同价格、工期、质量标准、付款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7.2合同履行与管理7.2.1合同履行中标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义务,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招标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合同价款,为中标人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7.2.2合同管理招标人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中标人应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7.2.3信息沟通双方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重大问题,应及时书面报告对方,以便采取相应措施。7.2.4变更管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需变更工程范围、设计、施工方案等,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变更,保证变更合理、合规。7.3合同变更、解除与终止7.3.1合同变更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需变更合同内容,应签订书面变更协议。变更协议应明确变更内容、范围、价款及工期等。7.3.2合同解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形,双方可协商解除合同:(1)双方达成一致;(2)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解除情形。7.3.3合同终止合同履行完毕或按照约定解除后,双方应进行合同终止手续。合同终止后,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剩余款项、保证金等事宜。7.3.4争议解决在合同变更、解除与终止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无果的,可依法向合同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8章招标投标争议处理8.1招标投标过程中的异议与投诉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异议和投诉。异议主要指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招标过程或评标结果提出的疑问和不满;投诉则是指投标人对招标投标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向有关部门提出的正式申诉。8.1.1异议投标人可在招标文件发售期间,对招标文件的内容提出书面异议。招标人应在收到异议后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并将答复通知所有潜在投标人。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评审时,如发觉投标文件存在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情况,可要求投标人进行澄清、说明或补正。投标人有义务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回应。8.1.2投诉投标人对招标投标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招标投标监督部门投诉:(1)招标文件的内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2)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3)评标委员会组成、评标过程和评标结果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招标文件规定的;(4)其他侵害投标人合法权益的行为。8.2异议与投诉的处理程序8.2.1异议处理程序招标人收到投标人的异议后,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并根据核实结果作出答复。如异议成立,招标人应修改招标文件或招标过程,并通知所有潜在投标人。8.2.2投诉处理程序投标人在投诉时应提交书面投诉材料,包括投诉人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被投诉人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投诉事项的具体事实和理由等内容。招标投标监督部门在收到投诉后,应当及时调查核实,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投诉人。如投诉事项查实,招标投标监督部门应责令招标人改正,并可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罚。8.3法律责任与争议解决8.3.1法律责任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招标人、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8.3.2争议解决招标投标活动中的争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1)协商: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争议;(2)调解:由招标投标监督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调解;(3)仲裁: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4)诉讼: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上述途径解决争议时,双方当事人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事实,公平公正地处理争议。第9章招标投标监管9.1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9.1.1监管部门的设置招标投标监管部门负责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招标投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我国招标投标监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级地方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及相关部门。9.1.2监管部门的职责(1)制定招标投标相关政策和法规;(2)负责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3)对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4)指导和协调招标投标工作;(5)接受招标投标活动中的投诉和举报;(6)对招标投标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9.1.3监管部门的权限(1)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现场监督;(2)查阅、复制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文件、资料;(3)要求招标人、投标人及其他相关当事人提供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资料;(4)对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5)对招标投标活动中的争议进行调解;(6)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结果进行备案。9.2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与管理9.2.1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1)审查招标文件,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2)对招标投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现场监督;(3)接受招标投标活动中的投诉和举报;(4)对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9.2.2招标投标活动的管理(1)招标人应建立健全招标投标管理制度,保证招标投标活动依法依规进行;(2)招标人应按照规定及时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及其他相关信息;(3)招标人应按照规定组建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4)招标人应保证评标过程的公正、公平,并按照评标结果确定中标人;(5)招标人应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及时与中标人签订合同。9.3违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9.3.1违规行为(1)违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未依法进行招标;(2)泄露招标投标过程中的保密信息;(3)串标、围标、买标、卖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4)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贿赂、泄露评标信息;(5)招标人与投标人相互勾结,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6)其他违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行为。9.3.2法律责任(1)招标投标违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凝器和蒸发器内部结构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交通运输大类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3课 冰雪世界乐趣多说课稿 鄂教版
-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001
- 18《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4.2 互联网创新生活实践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科技冀教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冀教版2024
- 2025年标准通信管理局安全员c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A特种设备相关管理电梯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制造系统应用技能测试题及答案
- 丹东庆典活动方案策划书
- 安庆商业活动策划方案设计
- 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试题《公司信贷》机考试题集试卷
- 2025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自查清单8-患者隐私
- 智能温室种植技术推广方案
- PET-CT课件教学课件
- 工会经审业务网络知识竞赛题库
- 宁夏易制毒管理办法
- 线上教学蚂蚁家族课件
- 脑瘫个案护理
- 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计划书
- 2025年全国新高考英语II卷试题解析及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