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并序)》新课讲知课件1_第1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新课讲知课件1_第2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新课讲知课件1_第3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新课讲知课件1_第4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新课讲知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作家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民间诗歌,作者的姓名已经无从查考,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朝郭茂倩辑《乐府诗集》予以收录,题作“焦仲卿妻”。后来人们常取诗之首句,题作“孔雀东南飞”。开头的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也有人认为,本诗所写的故事来自于《后汉书·烈女·南阳阴瑜妻传》。《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汉乐府民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2.写作背景封建礼制对妇女的具体要求就是“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制对妇女的行为也有一套惩罚措施,那就是汉代提出的“七出”之条,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以上七条中违背一条,夫家即可休之。汉代尊崇孝德,提出“七出”之条,并把“不顺父母”放在首位。因此,许多因孝顺父母而休妻的例子看来很不近情理,但这却是现实情况,如东汉姜诗之妻在婆婆面前骂一条狗,就被休掉,姜诗还被誉为孝子。《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悲剧的发生是有社会根源的。结构图示主旨归纳本文通过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的婚变,深刻而又细致地描写了兰芝和焦母之间的矛盾,描写了兰芝和她哥哥之间的矛盾,从而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观念压迫下一个普通女子的地位,进一步对宗法社会传统伦理展开了有力的攻击,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幸福的合理愿望。课文内容结构

兰芝被遣(2)(开端)夫妻誓别(3-12)(发展)兰芝抗婚(13-21)(进一步发展)双双殉情(22-31)(高潮、结局)告诫后人(32)(尾声)

主题:故事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孔雀徘徊诉说隐衷遭遣盟誓被迫允婚践约同归鸳鸯和鸣起兴自诉遭遣逼嫁殉情化鸟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具体的对话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情节推向高潮。1、诗中有两段诗句几乎完全一样,请找出来,简析这种繁笔(不厌其烦,细加描述)的作用。——在第⑵段和第⒀段。突出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是个本应无所指责的好媳妇。为下文的被遣作铺垫。人物形象分析——刘兰芝——不仅巧妙地对兰芝的美作必要的补叙,为下文县令和太守的两度求婚作张本,而且有力地突出了兰芝那种冷静、镇定、外柔内刚、不卑不亢的性格。2、读第9段,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特意写她的晨起梳妆。其作用是什么?3、读第10段,比较兰芝与婆婆、小姑离别时的言行,表现兰芝的什么性格特点?试作简要分析。对婆婆:突出其倔强貌似谦卑,实含激愤不平之意有修养,识大体并没出口伤人对小姑:心地善良,

“知礼节”。4、读21段,此段用了较多的笔墨写太守迎娶的排场,用意何在?——突出表现兰芝的节操美(不慕荣华富贵,爱情专一),反衬其悲剧命运,加重悲剧气氛。5、兰芝投水,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忠于爱情,勇于反抗。总结:兰芝形象形体美足头腰耳指口步精妙世无双品质美勤劳:兰芝自诉善良:与小姑别知书达礼:与婆婆别精神美反抗性焦母兄长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思考通过对刘兰芝这一人物的鉴赏,思考鉴赏人物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语言行为外貌矛盾冲突环境细节依据以上方法,重点阅读3-7段,11段,19段,25段,27-29段,31段,试分析焦仲卿、焦母、刘兄三个人物形象,并说明理由。

焦仲卿:谨守孝道,对爱情忠贞不渝、忍辱负重,在爱情的夹缝中倍受煎熬,具有反抗精神(消极反抗)。

焦母: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对儿子软硬兼施,同时也存在真挚的骨肉亲情。

刘兄:性行暴戾、尖酸刻薄、趋炎附势、冷酷无情。刘兰芝分组讨论、性格概括(1)形体美足、头、腰、耳、指、口、步精妙世无双品质美勤劳:与丈夫别善良:与小姑别达礼:与婆婆别精神美-反抗性焦母刘兄-刚强完美多才多艺美丽善良外柔内刚、知书达礼、忠于爱情。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焦仲卿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忠贞软弱孝顺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是一个忠于爱情、性格有所发展的人物形象。分组讨论、性格概括(2)焦母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挑剔、刁钻蛮横、独断专行软硬兼施是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代表分组讨论、性格概括(3)刘兄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侧面描写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正面描写

粗暴贪婪趋炎附势一个典型市侩。分组讨论、性格概括(4)鉴赏人物方法:1、依据作品语言2、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焦仲卿焦家焦母爱情理想刘兰之刘家刘兄封建家长制矛盾冲突年轻美貌多才多艺勤劳能干坚强自重忠于爱情外柔内刚识礼仪有教养忠于爱情善良孝顺外柔内刚蛮横无理独断专行见利忘义尖酸刻薄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沈德潜曾说:“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2-12段,24-28段,注意感受人物最细致的情绪变化,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把握人物的内心真髓。一会儿,选同学分角色朗读。

女生是检察官,认为焦母、刘兄是害死刘兰芝、焦仲卿的凶手,要判他们死刑。男生是二人的辩护律师,通过辩护要为二人减刑。注意:

深入阅读课本,从文中寻找信息,并联系社会背景准备材料。研究性学习

导致刘兰芝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思考题:刘兰芝为何被遣归?这是传统的观点。刘兰芝的悲剧首先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的悲剧。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封建家长制下的逼迫从文中可推知,仲卿父亲去世较早,焦母一手把儿子拉扯成人,而且,在她的多年努力下,家境尚较为殷实。长年的生活磨难,使得她练就了铁一样的手腕;多年的相依为命,使他对儿子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她心中的好儿子,就是要处处唯她命是从。所以他不甘心自己儿子的渐渐离他远去,不能忍受儿子对自己片言只语的反抗。在这种情形下,美丽贤慧的兰芝只能是她眼中的祸害的根源。焦母的“恋子情节”。仲卿始终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面对衷爱的妻子和敬爱的母亲,太难取舍。他尊敬母亲,可以推想,除遣归兰芝以外的事,他都能迁就他的母亲。然而,无论怎样坚持,兰芝终被遣归,他除说一些“海枯石烂,此情不移”的话外,实在无能为力。你能指望他和母亲断绝关系吗?这绝不可能,多年的相依为命,使他怎么忍心作出这样的决定。他是善良的,因此他也是无奈的,从而在行动上也表现为某种懦弱。仲卿的懦弱某些情况下,美丽会成为一种错误,贤良也会成为一种罪恶。在焦母的心中,兰芝是抢走自己儿子的罪人,所以她的眼中,当然视兰芝美德于不见;何况兰芝是十全十美的吗,我们细究的她“自诉”、“遣归”的语言,为什么感到那么刺耳?兰芝的“贤慧”没有人否定兰芝是美丽的、贤良的,她的最大的“不孝”就是没有能给焦家留有后代。我们不明白为什么结婚三四年来,兰芝为何和仲卿“相见常日稀”呢?为什么结婚三四年了,还称其为“新妇”?所以,对焦母而言,有什么比为焦家留有一个后代更为迫切呢?(这一说法在安徽潜山一代流传甚广)兰芝的“不孝”《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焦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认识局限)刘、焦与焦母刘兄不同的是:刘焦的爱情理想与这些封建教冲突,而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

如何理解刘、焦之死?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焦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刘、焦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焦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探求艺术魅力1.本诗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营造一种凄惨缠绵的悲剧气氛,且起统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2.第2段从13岁说道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发展有何关系?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又称为“赋”。(即直陈其事,反复叙说,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却反复去说)意在强调兰之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之被逐作铺垫,以引起读者的同情。从诗中再找出运用“铺排”的文字刘兰之(第2节)纵向铺排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第9节)横向铺排临别“严妆”沉着冷静镇定自若(21节)准备婚事不为富贵所动反衬痛苦凄凉3.诗中两次把仲卿比作磐石,把兰之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与情节发展有何关系?比喻一出自兰之之口,表示兰之忠于爱情,永不变心;比喻二是仲卿说的,用此喻责问兰之为何改变初衷,表明产生了误会,两喻增添波澜,推动情节发展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有积极作用,应重视。叹人世无缘,空传孔雀东南飞盼黄泉有姻,能得鸳鸯交颈眠

1.文本审美(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这首诗成功地刻画了刘兰芝、焦仲卿、刘母、焦母、刘兄等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形象的塑造,更是光彩照人,富有深意。(2)人物对话声情并茂。在这首诗中,人物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起了重要作用。如兰芝在自述痛苦时对仲卿说:“日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赏析无限委屈不能不诉又不能全诉,含蓄逼真地表现出对仲卿的体贴和说话的分寸。兰芝在告别婆婆时和家兄逼嫁时语言柔中带刚,十分得体,可见她既有修养,讲究礼貌又刚强不屈。至于焦母和刘兄为人,在诗中几乎全借对话来表现,“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的蛮横、专断、无视一切的神态毕现。“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寥寥数语使得刘兄绝情、冷酷、自私、势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3)铺叙排比运用恰当。刘兰芝的自述和她初见焦母时按年龄排比铺叙的两段文字,充分体现了兰芝有教养、聪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