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教案_第1页
植物的生长教案_第2页
植物的生长教案_第3页
植物的生长教案_第4页
植物的生长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的生长教案植物的生长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小麦、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可进行一些科学小试验,了解植物生长的隐秘。培育儿童的观看力气。

方法与过程:学会正确的种植方法,在校内里种植自己宠爱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同学知道植物的根、茎、叶有各自的作用。培育儿童亲近自然、关怀自然、宠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重点:

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探究和科学的态度。

活动预备:

植物的种子。

活动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秋天来了,人们常说:春华秋实。这是个丰收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尤其是现在由于人工种植,无论春天、秋天,还是冬天,都能吃上水果。)

2、大家观看了整个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你们发觉植物生长有什么隐秘吗?

二、观看并记录在案

1、看书P16—P17页内容,观看牵牛花和黄豆的生长过程,记录它们各阶段的生长状况。

2、沟通汇报

3、老师介绍秋天有哪些水果、蔬菜、粮食……,有劳动才有收获。

三、过渡: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要学习和发觉一些农业学问———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即植物的生长规律。

1、老师结合书上P17页的图讲解:

2、植物生长规律:(春种)种子——(浇水施肥、光合作用)植物生长根、茎、叶————开花——结果(果实中含有种子)。

3、讲书上的向日葵生长规律。(书上P17页内容)

4、讲书上的牵牛花和黄豆的生长规律。(书上P16页内容)

5、也有特例:像无花果就不开花。

四、学问扩展:

1、熟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苹果、梨、无花果、葡萄……的种子)

2讲《十万个为什么》中植物的《植物的隐秘》的故事。

五、延长

看来同学们在实践中真是学到了不少学问,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植物生长的隐秘有许多,同学们还可以去争论很多问题。

植物的生长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依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2、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3、能归纳出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4、能设计对校内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重点:指导同学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看记录,训练同学的归纳整理力气,在此基础上发觉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难点:指导同学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看记录,训练同学的归纳整理力气,在此基础上发觉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预备:

观看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每天地长大,我们的观看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觉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共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受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同学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老师呈现一下自己的观看记录,以便让同学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受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觉?

(2)同学汇报,沟通。

(3)整理发觉,并检验发觉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受了劳动的辛苦。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老师小结。

3、绿化校内,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学问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内,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板书设计:

12植物的生长

按时浇水、防虫、除草

植物的生长教案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整》,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觉》。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觉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通过观看现象总结向性运动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弄清生长素发觉过程及其作用。重点介绍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试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觉过程。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争论的过程来呈现科学学问的部分并不多。生长素的发觉过程就是其中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争论的全过程。本节为同学供应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对理解适应性等有重要意义。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识记向性运动的概念。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觉过程。学科王

(3)理解植物向光性缘由,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

2、过程与方法

(1)同学能初步运用所学学问进行分析问题。

(2)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力气。学科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植物生长素发觉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观看、假说、试验验证的同时,培育同学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2)使同学熟识到科学的进展使一个继承、修正、补充、创新的过程,从而使同学学会一整套科学的争论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校绝大多数同同学长在农村,对于植物向光性现象,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确定的感性熟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班级同学的抽象思维力气、规律推理力气慢慢增加,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同学有探究的欲望。同学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当有确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接受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以及对几位科学家和他们所进行的试验的介绍。使同学体验科学史,充分发挥同学学习的主体性。留意老师与同学的互动,以及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互动,适时地引导同学,让同学自己去发觉学问、体会学问的得出过程。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生长素的发觉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缘由。

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试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六、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投影呈现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组织同学争辩教材“问题探讨”中的争辩题。分组争辩后回答

培育同学运用生物学学问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力气

老师简洁总结,并给出植物向光性的定义

理解向光性的含义

使同学了解植物的向光性

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科学家们又是怎样争论这一问题的呢?

思考

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投影呈现达尔文向光性试验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试验1和2对比说明白什么?

2、试验3和4中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的尖端和下面一段?

3、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

4、通过上述试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给出达尔文的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消逝向光弯曲。

过渡语:达尔文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他结论中所说的刺激是否能由尖端产生向下传递呢?要证明该如何设计试验?

呈现鲍森。詹森的试验示意图,提出问题:通过试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确定同学的结论并进一步提问:尖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呈现拜耳试验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试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2、通过试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叙述:通过以上试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其化学本质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呈现温特试验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此试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此试验能否知道尖端产生的是什么物质?如何才能确定?

叙述:温特的试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的确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那么生长素毕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如何才能确定?

指导同学阅读教材

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介绍其他植物激素名称

过渡: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植物体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产生生长素,产生后分布在哪?如何运输?

引导同学总结: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式、分布及影响因素,讲解极性运输

课堂练习:同学争辩49页技能训练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课前对同学进行分组并确定组长,课上由组长统计组内同学参与争辩的状况。

2、课堂结束时对所学学问进行练习性检测,检查同学的课堂听课效果。

八、板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觉

一、生长素的发觉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段

2、生长素成分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生长效应物: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3、植物向光性的缘由

二、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运输特点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相对分布在生长旺盛的细胞组织

含量极少

作用效果显著

九.教学反思

通过对植物生长素发觉过程的介绍,让同学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培育同学科学

的态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在讲授本节时,以同学亲眼见到的一些向光性运动为切入点,利用同学想知道向光性内部缘由的欲望为动力,按问题的一般争论方法激发同学去思考,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并在每个问题同学解决之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科学家的试验,加以验证。这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后同学都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树立同学在学习上坚持不懈的意志。

用flash课件演示生长素发觉的试验;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不均匀分布变静态为动态,弥补图形静止不动的缺陷,更加直观。但这样处理也会使同学留意力分散,不简洁引起对学问的学习记忆。

授课中留意了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留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学问的得出都来源于同学对问题的思考和争辩,这样同学把握学问比较简洁。课堂时间不简洁把握,教学过程中要留意修正部分内容。

植物的生长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真观看和熟识植物的形态特征,大胆想象植物生长的情景。

2.让幼儿知道植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并让幼儿练习用直线表现植物的根、茎、叶。并进行线和形的排列表现。

3.培育幼儿的观看、操作、表达力气,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幼儿能用关心材料丰富作品,培育他们大胆创新力气。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制造的力气。

活动预备:

图画纸、白板笔、植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小伴侣们好,你们抖擞见过哪些植物呢?(让幼儿相互沟通,说出自己知道的植物。)

好,今日老师给小伴侣带来了许多植物,小伴侣仔细观看,看和你见过的一样吗?

2.通过观看,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叶子有什么形状?”

“怎样长在茎上?”

3.通过争辩,启发幼儿想象力。

作画引导:A、植物是怎样从土中长出来的?

老师小结: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由下向上长,在长长的茎上长出许多叶子,叶子分左右两边长在茎上。

B、在一片植物里,它们长得是不是一般高,一个样子呢?

老师小结:实际上植物生长有快有慢,因此是高凹凸低的,有的茎粗些,有的茎细些,有的植物长得直直的,有的植物长得弯弯曲曲的。

C、植物结出果实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在植物的什么部位?

老师小结:有的长在植物上面,有的长在植物叶子下面。

4.今日,我们一起来画一排植物.请小伴侣依据自己见过的或想象的植物把它的茎、根、叶画出来。

5.老师鼓舞幼儿大胆作画,老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画的好的可以当面点评,与幼儿一起共享,激发其他幼儿的作画爱好。

6.力气强的幼儿老师则可引导幼儿通过启发和联想,让幼儿在画中添加土壤、水分、阳光、、、

7.幼儿作完画,老师赐予评价,培育幼儿审美观。

植物的生长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各种植物的种子是不同的,并能区分。

2、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3、培育幼儿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下一次探究的欲望。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各种植物的种子是不同的,并能区分。

2、难点: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培育幼儿主动探究的习惯。

活动预备:

1、事先搜集有关植物生长的资料和图片。

2、预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若干。

3、花盆、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说说植物是怎么来的?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2、幼儿争辩:植物为什么会长大?怎样才会长大?

3、幼儿观看视频:植物无根和有根试验。请幼儿看看试验中哪种植物没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4、孩子的发觉:植物是种子种出来的。不同植物的种子长得不一样:黄豆的种子是圆圆的、黄色的;红豆的种子是圆圆的、红色的;芝麻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像小花瓣;绿豆的种子是椭圆形、绿色的;

5、小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泥沙、空气、阳光、种子。

6、用各种各样的种子拼出漂亮的图案。

植物的生长教案6

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探究性教学教学环节

老师调控

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导

言课件呈现:

1、向日葵会跟随太阳转

2、窗台的盆花会弯向光源

3、深秋叶片变黄脱落

4、果园的园丁对果树进行修剪、硕果累累。

提问:每张图片中现象是什么缘由引起?依据资料分析,争辩含羞草的小叶合扰运动,睡莲的运动,舞草的运动,向日葵随太阳转动,阳台上久不移动的植物生长的特点。

归纳导入新课:上述现象都是植物生命活动调整的结果。

提问: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达尔文正是观看到人们所熟视无睹的现象而去揭示其中神奇,开头了生长素的发觉之路。同学思考、并分析、推想、回答描述植物的向光性概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探究思考的欲望。培育观看分析、探究问题的力气新课一、生长素的发觉过程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用生长素的学问解释植物的向光性。

提出问题:达尔文选择什么材料?进行几组试验?外界条件是什么?在第一组试验中达尔文观看到什么现象?其次组试验怎么设计?现象是什么?第三,第四组试验如何设计?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的下面一段?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位?感受刺激的又是哪一部位,你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达尔文的试验用什么方法探究?

提问引导思考:

(1)这种刺激又是什么?

(2)詹森选择“琼脂片”作为试验材料证明白“刺激”有什么特点?

(3)拜尔选择黑暗环境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刺激”是什么关系?

(4)两位科学家进一步探究的结果是什么?

课件呈现温特试验:

提问:(1)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边,几天后有什么现象?使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的缘由是什么?莫非是琼脂的作用吗?如何设计试验对比试验排解琼脂不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温特试验证明白什么?1942年其他科学家争论结果是?用幻灯片呈现待填空的图表(几位科学的争论成果)强调生长素的发觉是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究的过程,呈现科学发觉的艰辛和不懈的探究精神引导同学思考什么是植物激素以图表形式引导归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引导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依据试验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试验设计。

针对技能训练提问:

(1)这个试验设计是否严密?

(2)从试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规律推理是否严谨?

(3)假如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对试验方案如何改进?提出其他方式的对比试验:如,含生长素琼脂块在下方,其另一组对比如何设计?胚芽鞘水平放置如何设计对比试验?

练习一、生长素的发觉过程

1、单一的变量

2、要有对比组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分布状况:生长旺盛部位。爱好小组介绍仿照达尔文试验过程,呈现试验结果,与达尔文共同思考。请同学来描述达尔文的试验结论让同学把自己的结论与达尔文的结论比较。同学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了解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其他缘由。

同学归纳概念

概述植物激素的概念思考

争辩填表体验科学试验设计要有严谨的思路,谨密的设计让同学体会科学家擅长发觉问题及敏锐的观看力气及钻研精神,制造性思维,重在培育同学科学素养。让同学置身于科学发觉的历程,引导同学乐观思考,培育思维的制造性,慎密性,更要敬重科学事实的争论特点。让同学体会科学争论的特点,通过推想训练同学分析推理力气。构建的核心概念训练同学用图表形式归纳、表达学问的力气。拓展同学思路,启发发散式思维,培育同学创新力气

课堂小结:作为一项科学发觉是需要几年、几十年乃至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的。生长素的发觉,既有达尔文试验的奠基作用,又有詹森和温特试验的桥梁作用,更有温特试验的临门一脚,最终修成正果。这就需要我们不仅理解科学家的科学方法、试验过程,更要有科学家的探究精神,有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毅力。

习题:课后习题的基础题作业:练习册相关习题运用本节学过的学问,回家设计培育一盆造型独特的花卉带到学校展览。教学反思本课主要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进行试验的探究,通过生生合作,老师指导制定探究方案,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试验方法及过程,同时训练了严密的思维力气,提高了同学的生物素养。在教学中还熬炼了同学的自主学习力气,有助于同学力气的提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但是同学的试验设计力气较弱,在教学过程中会消逝设计时间长的问题,同时也会消逝生生争辩效率低的状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同学学习方面的指导,提高同学的学习效率。

植物的生长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争论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试验法争论三种土壤的渗水力气,从而推想出三种土壤的保水力气。

3.能通过对比试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试验结果产生缘由进行解释。

【教学重点】指导同学探究土壤的渗水力气。

【教学难点】观看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状况。

【课前预备】

配套试验材料、烧杯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其次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二、指导同学探究熟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同学观看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同学观看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沟通自己的发觉,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分。

4.归纳小结。

三、指导同学进行渗水竞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让同学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力气强。

3.让同学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4.让同学依据课文给出的试验方案进行试验。

5.同学汇报试验结果。

6.让同学依据试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四、指导同学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引导同学依据前面的活动阅历进行推想,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2.让同学把推想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同学依据课文的提示进行试验。

五、指导同学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提出调查的要求。

2.同学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植物的生长教案8

教学目标

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根生长的缘由。

教学重点

1.识别植物根系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缘由。

教学难点

1.描述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试验。

课前预备

1.同学预备

(1)预习本课,观看教科书中的图5—3。

(2)课前培育:利用培育皿培育小麦(大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育皿盖(培育皿内保持较适宜温度),使根毛大量长出。

(3)查询书籍、录像、网站,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取、水土保持方面的资料。

2.老师预备

(1)依据课本,预备观看《根尖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一是预备小麦(大麦)种子萌发后的根尖,以备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观看。二是用压片法制作临时装片(一种用苏木精染色,可观看到具有环纹、螺纹等花纹的导管;一种用紫药水染色可观看到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

(2)预备课本第6l页探究《根的生长部位》的试验的材料用具(如长出2cm幼根的红豆的幼苗)。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取和水土保持方面的资料。

(4)制作有关伸长区细胞生长,根毛细胞形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资料:

1.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看,发觉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力气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

2.一株黑麦平均每天长出1l490万条根毛,每天伸长80km多,从萌发到抽穗,约有150亿条根毛。

引导同学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根的生长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根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根毛这么多?等等,以此引发同学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问题,并作出最贴近问题答案的假设,训练同学把握正确科学探究的方法,促使同学产生探究的爱好。

二、探究过程

(一)根尖的结构

方案一:

1.用肉眼、放大镜观看根尖,直观感受根尖各部分的外观形态。2.用显微镜观看根尖的临时装片,再观看根尖的永久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总结出根尖的基本结构。用显微镜观看根尖的结构时,要求同学从尖端向上依次观看,老师巡回指导,指出观看的方法和观看的角度等。组织同学争辩,通过问题争辩,总结出根尖的结构,随观看的次序提出问题: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的细胞的体积大小,排列和形态是怎样的?你还观看到哪些结构?

方案二:

1.观看《根尖模式》图把握根尖的基本结构。

2.练习找根尖部位,尝试用压片法制作根尖的临时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看,并与永久玻片标本作对比,找出异同,并争辩为什么产生差异?思考《根尖模式》图与实际观看的物像的差异,争辩产生缘由,老师巡察并参加争辩。

引导同学争辩:主根、侧根、不定根是不是都有根尖?根尖是坚韧还是柔嫩?根尖各部非常观是怎样的?在你观看中有没有找到课本内容没有提到的结构?想一想为什么?

(二)根的生长

方案一:

同学4人一组进行试验。

1.用放大镜观看根尖(长出2cm的红豆根),说出伸长区的外形特点。

2.提出探究问题,根尖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观看前一天切去根尖的根是否生长?想一想为什么?

取一株根长约2cm的红豆苗,给幼根的各部分做标记,测量长度,认真培育,待生长24h后再作对比。

老师巡回指导,随时提示根尖所作标记的部位、长度和距离,应留意的事项等。组织同学争辩:标记做几条合适?假如画不上标记,应怎样处理?做标记时应留意哪些方面?这个试验证明白什么?什么部位能快速伸长而使根的长度不断增进步而总结出根生长的主要缘由。

方案二:

1.使显微镜观看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争辩这两部分细胞形态的差异,说出缘由。

2.观看课件《伸长区细胞的伸长》,说出根生长最快的是什么部位?

3.观看课件《根毛的形成》说出根毛在吸取水和无机盐中所起的作用,争辩根有什么特征?这样的特性对根的生长和吸取有什么意义?

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同学争辩,为什么移栽植物时一般要带土?根吸取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什么部位?联系实际,举例说出根的经济价值。

三、课堂小结

引导同学回顾本节内容。理清思路:根尖的结构——根的生长。

作业

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现状,谈一谈植物对黄土高原的爱惜作用,怎样才能重现黄土高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

课后反思

本案例力求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和惊奇   心,使同学对所探究的学问产生深厚的爱好,使同学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以达到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培育同学探究意识的目的。

通过探究性试验,激发同学因渴望了解而产生探究的心理意识,引导同学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培育同学的试验操作力气和对问题的分析处理力气,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使同学在探究中感悟,促使他们成就感和傲慢感的产生,并转化成为探究的动力。但七班级同学的年龄偏小,独立完成探究性试验较困难,本案例设计了一些直观探究性试验和课件,使同学较简洁地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突破。例如用放大镜、显微镜观看根尖,观看《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和《根毛的形成》这两个课件。又强化了进行科学探究的爱好。

通过调查性作业,深化了同学对本节学问的把握,培育了同学参与社会和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和宠爱祖国的良好素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开拓了视野。

植物的生长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各种植物的种子是不同的,并能区分。

2、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3、培育幼儿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下一次探究的。

活动预备

1、事先搜集有关植物生长的资料和图片。

2、预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若干。

3、花盆、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说植物是怎么来的`?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二、幼儿争辩:植物为什么会长大?怎样才会长大?

三、幼儿进行小试验:植物无根和有根试验。请幼儿看看试验中哪种植物没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幼儿做种植试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孩子的发觉:植物是种子种出来的。不同植物的种子长得不一样:

黄豆的种子是圆圆的、黄色的;

红豆的种子是圆圆的、红色的;

芝麻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像小花瓣;

绿豆的种子是椭圆形、绿色的;

向日葵的种子是尖尖的、圆圆的、有白色又有黑色的。

向日葵的种子可以吃。鸡冠花的种子很小。

试验中,两种植物都有水时,无根的植物过两天就死了,有根的植物始终没有死;没有水时,无根的植物很快就死了,有根的植物过了几天才枯死。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泥沙、空气、阳光、种子。接着孩子又提出了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为什么植物会越长越多?是先长根呢?长叶子呢?先长茎呢?为什么是先长根?为什么有些植物没有根也可以活的?是谁把种子放在泥土里的?为什么泥土里会长出植物来?

六、请幼儿把各种植物的种子记录下来,并能对号入座。

活动延长:鼓舞用各种各样的种子拼出漂亮的图案。

环境创设:

1、举办种子图案展。

2、在种植角种几棵易活植物,便于幼儿观看。

植物的生长教案10

活动目标:

1、关怀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关注新技术在常见蔬菜培植中的运用。

3、探究、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育幼儿敏锐的观看力气。

5、尝试通过动作和颜色来感知美、制造美。

活动预备:

幼儿种植实物、照片、记录表、录像

活动过程:

一、沟通种植植物的方法:

1、前一段时间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了大蒜和洋葱,小伴侣们都特殊关怀这些植物,为植物做了许多的事情,谁情愿来说说你是怎么种这些植物的?

2、幼儿自由沟通介绍

预设:

(1)容器的状况:大蒜和洋葱需要适宜的容器(实物和照片结合)

a、(幼)可以用可乐瓶种洋葱,把洋葱架起来再放入水,这样洋葱的根就能往下生长了。(可能追问:问什么要架起来,有什么作用)它的根就能很好的吸取养料了(动脑筋)

追问:洋葱除了可以种在水里,还可能种在哪里呢?

b、种在土里的容器,下面要打个洞,这样浇水太多可以从洞里流出来,大蒜不会烂掉。

小结:原来植物可以种在水里,也可以种在泥土里。你们是用什么工具来种的呢?

(2)使用工具状况,各种工具的名称和不同用途(照片)

a、(幼)我是用钉耙把土耙松种下大蒜的,我每天都去浇水现在大蒜都长高了。钉耙是用来刨土的,可以把泥土弄松,便利我们种植植物。

b、(幼)我是用铲子扒土种下大蒜的。(合作)追问:你是用大铲子还是小铲子,它们用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依据幼儿回答状况)

(幼)大铲子可以挖很多的土,小铲子只能挖一点点的土。

追问:你们觉得用大铲子便利还是用小铲子便利?(大的地方需要大铲子,自然角的盆子小,用小铲子便利。)

小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适合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了工具的关怀让我们种植更便利。

二、沟通共享植物生长的状况:

1、小伴侣们这么关怀我们的自然角中植物的生长,还做了记录呢。谁来说说你的发觉。

2、幼儿介绍自己的发觉:(用多种形式:幼儿介绍、问小伴侣等)(照片、观看记录、实物)

a、(幼)我发觉洋葱先长根然后再长叶子。(观看的真仔细)(图画式记录)(也可请别的幼儿解读)追问:还有什么植物也是这样呢?

b、(幼)我发觉洋葱的根比大蒜的根长。(照片式记录、幼儿的比较)洋葱的根有长、大蒜的根有长。(多种记录方法)(小棒、尺)

师:是吗?我来比比看,真的,5厘米比2厘米长,有3厘米呢。(依据具体状况)

c、(幼)我发觉种在土里的大蒜,浇水的长的很好,不浇水的就死掉了。(幼儿绘画做品)

师:原来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d、放在水里的洋葱生长比较快,但是没有养分很快就会长得不好了。

师:那有什么方法呢?(加养分液、怎么加的)(会用量杯,学会看刻度了%26#8226;%26#8226;%26#8226;)

师:原来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

e、没有阳光照射,洋葱发芽后叶子是黄黄的。

提升:光合作用。(找资料)

小结:小伴侣本领真大,观看得真仔细,发觉了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养分,这样这些植物才能生长的好。那么除了这些,你们发觉植物的生长还有什么隐秘?

f、(幼)我发觉放在暖棚里的洋葱和大蒜比放在阳台上的长得快。

师:这是为什么呢?

(师):暖棚的温度比外面高,我们每天都测量温度,水里都结冰了很冷-1度,暖棚里温度也能保持5度,这样就能保持植物生长的温度了,那你们在哪里还看到过暖棚?

(照片和观看记录)(坚持性)(合作搭暖棚?)

三、观看录像:

(1)花匠伯伯是怎样搭建暖棚的?(无声、背景音乐录像)师和幼儿边看边沟通怎么搭的。

师;为什么要搭双层暖棚?

师:是这样吗?让我们听听花匠伯伯是怎么说的?

(2)花匠介绍。

(3)师:我有个问题,到了晚上太阳下山了,天气很冷,暖棚里的温度就下降了。你想设计怎样的暖棚可以始终保持暖棚里的温度?

小伴侣相互争辩,简洁沟通(搭双层、放小电珠、加热等)

(4)师:你们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老师在材料箱中投放了很多材料,我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我们自然角的植物在冬天也能生长得很好。

活动结束:

小伴侣一起探讨。

植物的生长教案11

一、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觉过程。

2.体验发觉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训练规律思维的严密性。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觉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试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支配:

1课时

四、教学步骤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老师叙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整功能有亲热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整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整,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其中神经调整的作

老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觉生长素的?”

〖板书一、生长素的发觉过程

老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试验示意图。1880年,达尔文争论了光照对金丝雀?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试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试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试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试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照旧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接受排解法,观看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同学分别回答。最终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鼓舞同学从科学家的用词教育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

老师:“同学们连续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生长呢?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老师:“现在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想是正确的吗?”

同学分析,并说明理由。有的同学说是正确的;有的说是不能说明,由于不能排解琼脂块的影响。

老师总结:不能。由于没有排解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的影响。

(介绍试验的设计原则:)

1、单一的变量

2、要有对比组

〖旁栏思考题2、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2.提示:由于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3.提示:没有。他是在对试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推断的。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规律推理,还需要确定的想像力。

〖叙述由此说明,胚芽鞘尖端的确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同学阅读教材,得出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别出了这种物质,经鉴定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后来科学家又间续发觉了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

〖板书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师生共同回顾生长素的发觉过程:

设计试验提出假说试验验证得出结论(指出:这是真理发觉的模式之一)

〖板书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分布状况:生长旺盛部位。

〖技能训练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状况。

2.提示:结论2不严谨。没有试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提示:应当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试验,以争论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植物的生长教案12

一、活动题目

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二、活动目标

通过试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培育幼儿的观看、比较及动手操作力气。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五、活动过程

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看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由于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由于土壤里有肥料。

(2)由于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取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取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分?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看记录青菜的生长状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状况。

六、留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老师留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潮湿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看。

七、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看、探究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植物的生长教案13

大班科学活动:

植物的生长

执教:

王成虎

指导:

燕青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生长过程感爱好。

2、能用语言描述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植物良好生长所需的条件及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活动重点:

了解植物的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活动难点:

能用语言描述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活动预备:

植物生长挂图、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

谈话导入:请幼儿共享自己经受过的或了解的关于种植植物的阅历。老师:谁都见过或种植过花草树木?你是怎样关怀它生长的?你种植的植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基本部分

(一)、组织幼儿争辩植物良好生长都需要些什么条件?

(二)、结合简洁图示引导幼儿了解并叙述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三)、结合植物生长挂图,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老师:大树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每部分都有什么特点及特别的作用?

(四)、组织幼儿进行语言叙述小活动:“你说,我说,大家说,听听谁最棒”(如:我是一棵大树,我的根xxx,可以xxx…….。)

三、结束部分

幼儿相互叙述植物生长学校问。

教学反思:

植物虽然就在幼儿生活的四周,幼儿对植物的了解其实比较少,比较浅。通过本次活动,主要是想把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