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讲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_第1页
第61讲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_第2页
第61讲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_第3页
第61讲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_第4页
第61讲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1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一、选择题1.(2023春·广东佛山·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上古时期,游牧民族改良了马的品种,把马拉战车的技术传入农业文明地区,使战争的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促进了生产和运输的发展。后来的骑射战术,也是始于游牧民族,且后农业文明诸地区同样是向他们学习的。这说明(

)BA.民族大迁徙对文明造成破坏

B.文明在不断传播中得以发展C.民族迁徙促进农耕文明发展

D.游牧文明比农耕文明更优越2.(2023·浙江温州·统考二模)历史学家吴于廑在《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一文中指出,从公元前二千纪中叶迄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世界诸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打开地区间闭塞、扩大彼此物质和精神文明交往,乃至促使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方面,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下列项中,不属于“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的是(

)CA.印欧人的迁徙

B.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C.亚历山大远征

D.蒙古西征3.(2023春·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对汉文化圈界定:“‘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及发展为基轴而形成的……构成这个历史的文化圈,即‘东亚世界’的诸要素,大略可归纳为:一、汉字文化,二、儒教,三、律令制,四、佛教……因而共通性并非抹杀民族特质,相反是民族性的特质以中国文明为媒体从而具备了共通性。”该学者意在强调(

)CA.汉字文化是维系汉文化圈的精神纽带

B.汉文化的正统地位C.周边民族、国家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

D.汉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4.(2023春·河南信阳·高二信阳高中校考阶段练习)4世纪中后期,遭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后,其首领说:“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用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西哥特首领对罗马帝国的态度变化表明(

)BA.游牧民族与农耕世界的对立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重构与认同C.战争对罗马文明的严重破坏

D.罗马帝国早已失去昔日的辉煌5.(2023春·山西晋中·高二校考阶段练习)1770年,英国库克船长率领船队到达澳洲,为了彻底占有澳洲殖民地的所有权,英国开始向澳洲大量移民,与此同时,澳洲土著人遭受到严重的排挤和屠杀,至19

世纪中叶,白人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由此可见(

)AA.英国殖民的野蛮性

B.世界人口在各大洲之间流动C.澳洲自然条件优越

D.殖民活动导致世界人口锐减6.(2023春·山东临沂·高二校考期中)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评价某历史人物时写道:他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限,他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该历史人物是(

)CA.英国的克伦威尔

B.美国的华盛顿

C.法国的拿破仑

D.德国的俾斯麦7.(2023春·河北保定·高二校考阶段练习)1949年,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的小说《人间王国》问世,作者运用“神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描写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法国统治下的海地,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等现象。据此可知,该作品(

)AA.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

B.具有深刻的种族歧视倾向C.真实再现了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

D.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珍惜B9.(2023春·山西运城·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上以族群、宗教为冲突的暴力行为越发严重。据统计,冷战结束以后在冲突中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的族群冲突有61起,死亡人数高达195.9万人,涉及37个国家,其中有过被殖民经历的国家30个,占81.1%。这说明了(

)CA.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B.种族隔阂难以逾越C.殖民政策带来的“后遗症”

D.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政治格局10.(2023春·河南郑州·高二校联考期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由劳动力过剩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A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活动导致劳动力不足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的发展,代议制形成A12.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成立了庇护援助局和联合委员会,并颁布《庇护和移民法》《人权法》。英国民间的非政府组织如难民理事会等机构从微观层面出发,为难民提供咨询、语言、住房的帮助,也配合政府的具体方案解决问题。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DA.较为妥善地解决了难民问题

B.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C.给予了难民基本的国民权利

D.对难民给予广泛的人道主义援助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农民战争使四川人口大量死亡和外逃,经济凋敝。康熙年间“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后又规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给为永业”。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人民纷纷携儿带女大规模移居四川。“前去四川耕种纳粮”的民众普遍希望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成家立业,发迹兴旺”。他们或插占,或佃耕,或商贩,或从事其他职业以求生存,形成了一种移民杂居并各求发展的局面。在清代,福建人不仅迁往临近的江西、浙江和台湾,还移往江苏、山东、四川,直至东北。与此同时,外地也有移民移入福建,如邵武的江西人有南昌帮、抚州帮、南丰帮、广昌邦等,总称江西帮。在南平,有浙江、安徽、江西的商人分别从事种菇、饮食、木工等行业。

——摘编自谢方里《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特点》

材料二

历史上由欧洲人发起的殖民扩张经历了两次狂潮,第一次狂潮始于15世纪,止于18世纪末,第二次殖民扩张狂潮始于1870年,止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欧洲人向全世界移民的过程,欧洲白人殖民者本身就是移民。二战后,殖民时代的结束带来了原殖民统治者退出前殖民地的趋势。同时,西方很多国家制定了优惠政策,以吸引拥有相当财富和拥有知识.技术优势的外国人前来定居、工作、投资。总的说来,后殖民时期,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移民的数量。据联合国2002年的统计,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每年汇往本国的资金达到5

000亿美元,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外资或外汇来源。

——摘编自郑亚伟《殖民与后殖民时期国际移民的特征及不同后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国内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答案]

特点:政府鼓励与移民自愿相结合;重视经济利益;移民方向具有多向性。(答出两点即可)影响:推动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的国际移民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不同: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