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1页
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2页
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3页
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4页
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语文中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juān)拮据(jū)贮藏(chǔ)前仆后继(pū)B.炽热(zhì)惬意(qiè)跻身(jī)锲而不舍(qì)C.挑剔(tī)玷污(diàn)字帖(tiě)随声附和(hè)D.驰骋(chěng)恣睢(suī)模样(mú)忍俊不禁(jìn)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C.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悲怆(chuàng)窥测(kuī)潜伏(qián)遗憾(hàn)B.炽热(chì)混沌(dùn)沮丧(jǔ)震慑(shè)C.炫耀(xuàn)管窥(kuī)挣扎(zhá)淹没(mò)D.摧毁(huī)遐想(xiá)轻盈(yíng)摧枯拉朽(xiǎo)4、(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在下周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B.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得益于她的刻苦训练和良好的心态。C.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成绩,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D.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这个人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因此错失了许多良机。B.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在年级里可以说是鹤立鸡群。C.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儿竞相开放,真是百花齐放啊!D.为了这次比赛能够取得好成绩,同学们都全力以赴地练习着。6、请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A.崎岖沉湎荒谬绝伦引吭高歌B.嗔怒慰藉惹事生非恪守不渝C.陷阱编纂金碧辉煌鬼斧神工D.脉搏震撼心旷神怡再接再励7、请根据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1)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许多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A.蕴含B.包含C.包容D.含有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秋日私语》秋天的美,藏在每一片落叶里,也融于每一缕清风中。它不似春之明媚、夏之热烈,亦不同于冬之沉静,却以一种更为含蓄的方式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大自然似乎变得更加慷慨起来,不仅赋予了人们丰富的物质馈赠,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滋养。走在乡间小路上,脚下的黄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大地母亲最温柔的呢喃。抬头望向天空,那是一种清澈而深邃的蓝,偶尔几朵白云悠闲地飘过,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气息。远处山峦起伏,在夕阳余晖下更显层次分明,让人不禁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诗句来。但最美的还是那片片金黄稻田吧!每当微风吹过,稻浪翻滚如同金色海洋般壮观,那是劳动人民汗水浇灌出的生命之歌。此时此刻,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1、文章开头提到“秋天的美,藏在每一片落叶里,也融于每一缕清风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2分)2、文中描写“远处山峦起伏,在夕阳余晖下更显层次分明”这一场景,请简要说明其作用。(2分)3、最后一段中提到“稻浪翻滚如同金色海洋般壮观”,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谈谈这样写的好处。(2分)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有一位名叫李老的老人,他一生勤劳善良,深受村民们的尊敬。李老年轻时,曾是一名优秀的木匠,他的手艺在村里无人能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老渐渐将木匠的手艺传承给了村里的年轻人。他常说:“木匠这门手艺,不仅仅是做家具,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以下是对李老木匠手艺的描述:(一)选材讲究李老在选材上十分讲究,他总是亲自去山林里挑选最优质的木材。他认为,只有选用上等的木材,才能制作出精美的家具。他常说:“木材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尊重它,用心去呵护它。”(二)工艺精湛李老的木匠工艺精湛,他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将一块块木材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图案。他的家具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深受村民们喜爱。李老常说:“木匠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用心去创作,让每一件作品都充满生命力。”(三)传承精神李老深知,木匠这门手艺需要传承。他不仅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还经常组织他们一起学习、交流。他认为,只有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木匠艺术。一天,村里的年轻人小明对李老说:“李老,我想跟您学木匠,您能教我吗?”李老微笑着回答:“当然可以,年轻人。木匠这门手艺,需要耐心和毅力,你准备好了吗?”1、根据文章内容,李老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2、李老的木匠工艺有哪些特点?3、李老在传承木匠手艺方面有哪些举措?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方塘:方形的水塘。鉴:镜子。徘徊:在这里形容天光云影倒映在水中,随波荡漾的样子。渠:它,指代池塘。源头活水:比喻新的知识和思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了清澈的池塘及其美丽的倒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B.“问渠那得清如许?”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突出了池塘清澈见底的特点。C.最后一句揭示了诗人认为保持思想活力的关键在于不断汲取新知的道理。D.全诗借景抒情,寓理于物,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2、诗人通过“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一句想要表达的是:A.池塘的水面非常平静,能够清晰地倒映出天空中的景象。B.天空中的云彩变化多端,如同人们的心情一样难以捉摸。C.作者常常在池塘边徘徊,思考人生的意义。D.自然界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使人留恋忘返。3、根据注释解释,“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源头活水”象征着什么?A.新鲜的知识和思想B.清澈的泉水C.活泼的小溪D.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观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词中之冠”之称。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其词风格委婉、细腻、清丽、秀逸,语言明快、凝练,感情丰富,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她的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永遇乐》等。李清照的词作多描写她的爱情生活,尤其是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她的词作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甲】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乙】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下列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一夜未眠的心情。B、这句话通过“雨疏风骤”描绘了夜晚的景象。C、这句话中的“残酒”指的是酒未饮完。D、这句话通过“浓睡”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2、下列关于《如梦令》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通过“知否?知否?”这两句反问,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B、这首词中“绿肥红瘦”的意象,反映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C、这首词运用了大量的口语,使得词的语言更加生动自然。D、这首词的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3、结合《如梦令》这首词,分析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1)运用口语,自然流畅。(2)意象鲜明,情感真挚。(3)音律和谐,节奏明快。(4)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四、名著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共12分)骆驼祥子老舍北平的洋车夫里,祥子是最有希望的一个。他年轻,有力气,而且正直,诚实,没有不良的习惯。他想买一辆自己的车,自己拉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人。可是,命运似乎总是与他作对。他辛苦攒钱买了第一辆车,却因为给一个逃兵当替身而失去了;接着,他省吃俭用再次凑足了买车的钱,却被孙侦探骗走了;最后,为了给虎妞办丧事,他又卖掉了曹先生借给他的一辆车。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下,祥子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开始变得麻木,不再有梦想,也不再关心未来,最终成为了社会上的一个废人。14.简述祥子三次买车又失车的经历,并分析每次经历后祥子心理的变化。(4分)15.结合文中对祥子的描写,谈谈你对“北平的洋车夫里,祥子是最有希望的一个”这句话的理解。(4分)16.联系全文,简要说明祥子从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变为一个消极堕落的人的原因。(4分)五、写作题(50分)题目: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1.突出家乡的特色,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等;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抒情等,使文章生动形象;3.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言流畅。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语文中考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juān)拮据(jū)贮藏(chǔ)前仆后继(pū)B.炽热(zhì)惬意(qiè)跻身(jī)锲而不舍(qì)C.挑剔(tī)玷污(diàn)字帖(tiě)随声附和(hè)D.驰骋(chěng)恣睢(suī)模样(mú)忍俊不禁(jìn)答案:C解析:A项中的“贮藏”的“贮”应该读作“zhù”,而非“chǔ”;B项中的“炽热”的“炽”应读作“chì”,“锲而不舍”的“锲”应读作“qiè”;D项中的“忍俊不禁”的“禁”应读作“jīn”。只有C项中的读音全对。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C.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答案:D解析:A项缺少主语,“通过……使……”两个介词连用导致句子缺乏主语;B项否定不当,“防止不再发生”意思相反,造成语义混乱;C项“控诉……”缺少宾语中心词,应改为“控诉了……的行为”。D项句子结构完整,语义明确,没有语病。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悲怆(chuàng)窥测(kuī)潜伏(qián)遗憾(hàn)B.炽热(chì)混沌(dùn)沮丧(jǔ)震慑(shè)C.炫耀(xuàn)管窥(kuī)挣扎(zhá)淹没(mò)D.摧毁(huī)遐想(xiá)轻盈(yíng)摧枯拉朽(xiǎo)答案:C解析:选项A中,“窥测”应为kuīcè;选项B中,“混沌”应为hùndùn;选项D中,“遐想”应为xiáxiǎng。因此,选项C中所有加点字的注音都是正确的。4、(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在下周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B.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得益于她的刻苦训练和良好的心态。C.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成绩,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D.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答案:B解析:选项A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搭配不当;选项C中,“提高了自己的成绩”与“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应调换顺序;选项D中,“带来了许多问题”与前半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矛盾。因此,选项B中的句子没有语病。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这个人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因此错失了许多良机。B.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在年级里可以说是鹤立鸡群。C.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儿竞相开放,真是百花齐放啊!D.为了这次比赛能够取得好成绩,同学们都全力以赴地练习着。【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瞻前顾后”用来形容人做事时顾虑过多,不敢果断行事,符合句意。B选项中“鹤立鸡群”一般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或仪表出众,并不适合直接用于描述学习成绩;C选项中“百花齐放”多用来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可以自由发展,这里用以描绘花朵开放显得不太合适;D选项中“全力以赴”指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但此处更合适的成语可能是“废寝忘食”等表示刻苦努力的词语。6、请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A.崎岖沉湎荒谬绝伦引吭高歌B.嗔怒慰藉惹事生非恪守不渝C.陷阱编纂金碧辉煌鬼斧神工D.脉搏震撼心旷神怡再接再励【答案】C【解析】A项,“沉缅”的正确写法应为“沉湎”。B项,“惹事生非”正确的写法是“惹是生非”。D项,“再接再励”的正确表达应该是“再接再厉”。而C选项中的所有词语书写均无误,故选C。7、请根据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1)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许多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A.蕴含B.包含C.包容D.含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蕴含:包含在内;包含:里面含有;包容:宽容;含有:有。句中强调成语里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故选A。(2)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令人陶醉。()A.意境深远B.令人陶醉C.优美D.语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意境深远:指艺术境界高远,意味深长;令人陶醉:指使人感到很快乐;优美:美好;语言:说话和写文章所用的词语和句子。句中强调诗的意境,故选A。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秋日私语》秋天的美,藏在每一片落叶里,也融于每一缕清风中。它不似春之明媚、夏之热烈,亦不同于冬之沉静,却以一种更为含蓄的方式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大自然似乎变得更加慷慨起来,不仅赋予了人们丰富的物质馈赠,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滋养。走在乡间小路上,脚下的黄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大地母亲最温柔的呢喃。抬头望向天空,那是一种清澈而深邃的蓝,偶尔几朵白云悠闲地飘过,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气息。远处山峦起伏,在夕阳余晖下更显层次分明,让人不禁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诗句来。但最美的还是那片片金黄稻田吧!每当微风吹过,稻浪翻滚如同金色海洋般壮观,那是劳动人民汗水浇灌出的生命之歌。此时此刻,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1、文章开头提到“秋天的美,藏在每一片落叶里,也融于每一缕清风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2分)答案:这句话通过将秋天之美具象化为落叶和清风两种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秋天景色细腻入微的感受。落叶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以及生命轮回的过程;而清风则代表了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两者共同构成了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秋季景象。2、文中描写“远处山峦起伏,在夕阳余晖下更显层次分明”这一场景,请简要说明其作用。(2分)答案:通过对远处山峦及夕阳余晖下景色的描绘,不仅丰富了文章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秋天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向往的情感,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3、最后一段中提到“稻浪翻滚如同金色海洋般壮观”,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谈谈这样写的好处。(2分)答案: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随风舞动的稻田比作“金色海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丰收季节稻田广阔无垠、波澜壮阔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金色”一词还暗示了丰收带来的喜悦心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思想。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有一位名叫李老的老人,他一生勤劳善良,深受村民们的尊敬。李老年轻时,曾是一名优秀的木匠,他的手艺在村里无人能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老渐渐将木匠的手艺传承给了村里的年轻人。他常说:“木匠这门手艺,不仅仅是做家具,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以下是对李老木匠手艺的描述:(一)选材讲究李老在选材上十分讲究,他总是亲自去山林里挑选最优质的木材。他认为,只有选用上等的木材,才能制作出精美的家具。他常说:“木材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尊重它,用心去呵护它。”(二)工艺精湛李老的木匠工艺精湛,他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将一块块木材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图案。他的家具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深受村民们喜爱。李老常说:“木匠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用心去创作,让每一件作品都充满生命力。”(三)传承精神李老深知,木匠这门手艺需要传承。他不仅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还经常组织他们一起学习、交流。他认为,只有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木匠艺术。一天,村里的年轻人小明对李老说:“李老,我想跟您学木匠,您能教我吗?”李老微笑着回答:“当然可以,年轻人。木匠这门手艺,需要耐心和毅力,你准备好了吗?”1、根据文章内容,李老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答案:李老在选材上十分讲究,他总是亲自去山林里挑选最优质的木材。2、李老的木匠工艺有哪些特点?答案:李老的木匠工艺精湛,他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将一块块木材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图案。他的家具不仅实用,而且美观。3、李老在传承木匠手艺方面有哪些举措?答案:李老在传承木匠手艺方面,不仅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还经常组织他们一起学习、交流,并强调木匠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创作。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方塘:方形的水塘。鉴:镜子。徘徊:在这里形容天光云影倒映在水中,随波荡漾的样子。渠:它,指代池塘。源头活水:比喻新的知识和思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了清澈的池塘及其美丽的倒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B.“问渠那得清如许?”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突出了池塘清澈见底的特点。C.最后一句揭示了诗人认为保持思想活力的关键在于不断汲取新知的道理。D.全诗借景抒情,寓理于物,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2、诗人通过“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一句想要表达的是:A.池塘的水面非常平静,能够清晰地倒映出天空中的景象。B.天空中的云彩变化多端,如同人们的心情一样难以捉摸。C.作者常常在池塘边徘徊,思考人生的意义。D.自然界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使人留恋忘返。3、根据注释解释,“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源头活水”象征着什么?A.新鲜的知识和思想B.清澈的泉水C.活泼的小溪D.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观【答案】1、A2、A3、A解析:1、本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更深层次地探讨了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选项A仅仅强调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并未触及诗歌的核心寓意,因此是不全面的。2、“天光云影共徘徊”主要描述的是池塘水面倒映天空景象的美丽和平静。3、“源头活水”在此处象征的是新的知识和思想,它们为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生机与活力。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词中之冠”之称。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其词风格委婉、细腻、清丽、秀逸,语言明快、凝练,感情丰富,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她的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永遇乐》等。李清照的词作多描写她的爱情生活,尤其是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她的词作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甲】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乙】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下列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一夜未眠的心情。B、这句话通过“雨疏风骤”描绘了夜晚的景象。C、这句话中的“残酒”指的是酒未饮完。D、这句话通过“浓睡”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答案:C2、下列关于《如梦令》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通过“知否?知否?”这两句反问,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B、这首词中“绿肥红瘦”的意象,反映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C、这首词运用了大量的口语,使得词的语言更加生动自然。D、这首词的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答案:D3、结合《如梦令》这首词,分析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答案:(1)运用口语,自然流畅。(2)意象鲜明,情感真挚。(3)音律和谐,节奏明快。(4)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四、名著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共12分)骆驼祥子老舍北平的洋车夫里,祥子是最有希望的一个。他年轻,有力气,而且正直,诚实,没有不良的习惯。他想买一辆自己的车,自己拉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人。可是,命运似乎总是与他作对。他辛苦攒钱买了第一辆车,却因为给一个逃兵当替身而失去了;接着,他省吃俭用再次凑足了买车的钱,却被孙侦探骗走了;最后,为了给虎妞办丧事,他又卖掉了曹先生借给他的一辆车。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下,祥子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开始变得麻木,不再有梦想,也不再关心未来,最终成为了社会上的一个废人。14.简述祥子三次买车又失车的经历,并分析每次经历后祥子心理的变化。(4分)15.结合文中对祥子的描写,谈谈你对“北平的洋车夫里,祥子是最有希望的一个”这句话的理解。(4分)16.联系全文,简要说明祥子从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变为一个消极堕落的人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4.-第一次买车:祥子通过辛勤劳动终于实现了买车的梦想,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然而好景不长,因战乱而被抓去当壮丁,车子也被抢走。这次失去使他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第二次买车: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祥子又积攒够了购买新车的钱,但不幸的是,这些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这次失败让他更加绝望,对生活产生了怀疑。第三次买车:为了安葬妻子虎妞,祥子不得不卖掉曹先生借给他的一辆车。这一次的损失彻底击垮了他的意志,从此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15.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祥子最初形象的高度评价。祥子年轻、勤劳、诚实,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个人理想,这些品质使得他在众多车夫中显得格外突出。作者认为祥子具备实现梦想的所有条件,只要努力就能够成功。16.祥子的转变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社会环境的影响:旧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不断打击着祥子,使他的梦想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