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表形态的变化-板块运动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2.2地表形态的变化-板块运动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2.2地表形态的变化-板块运动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2.2地表形态的变化-板块运动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2.2地表形态的变化-板块运动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解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各类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课标解读0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THEPOWERTOSHAPETHESURFACE常见的地貌类型Commongeomorphictypes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力地貌流水地貌形成地貌的作用力是什么?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球本身,地球运动旋转能、引力能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高山和盆地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貌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为某一作用占优势;但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从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科罗拉多大峡谷流水侵蚀切割板块碰撞、地壳抬升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0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Internalforceandsurfacemorphology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1912年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末海岭海沟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勒皮雄、麦肯齐、摩根等提出“板块构造学说”赫斯和迪茨提出“海底扩张学说”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地球岩石圈被______________分割成____________,而且每个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2)板块漂浮在_________以上,处在___________之中(互相挤压碰撞和彼此分离);(3)板块内部地壳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_____________(多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断裂构造带六大板块若干小板块软流层不断运动比较稳定比较活跃美洲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边界类型板块运动形式生长边界两板块张裂分离消亡边界两板块相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情况一】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太平洋板块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情况二】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海沟岛弧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情况三】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海岸山脉。科迪勒拉山系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海沟海岸山脉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形成地貌举例示意图高大山脉海沟、海岸山脉、岛弧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地球上的伤疤”东非大裂谷两侧多断层、陡崖谷底积水成湖:

维多利亚湖、马拉维湖、坦葛尼喀湖裂谷若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陆上,由于陆壳较厚,会形成狭长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情况四】大陆板块内部张裂【情况五】大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处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洋上,由于洋壳较薄,岩浆会从海底涌出,冷却后形成海岭,又称“大洋中脊”,海洋面积扩张大西洋海岭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大洋中脊的形成---如大西洋中脊拓展补充:海底岩石年龄特点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离海岭(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岩石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岩石年龄愈老,而且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总结:生长边界形成新海洋、海岭、裂谷,如:红海、大西洋海岭、东非大裂谷。板块构造运动与地表形态开始张裂形成大陆裂谷发育为海洋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形成地貌举例示意图总结:裂谷、海洋、海岭高大山脉海沟、海岸山脉、岛弧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板块运动与地形区1、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2、南美洲安第斯山脉3、北美洲落基山脉4、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5、太平洋西侧岛弧带6、太平洋西侧海沟7、东非大裂谷8、大西洋海岭9、冰岛10、红海11、新西兰火山地震消亡边界生长边界考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板块相撞:里海、黑海、地中海形成过程: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向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撞,古地中海消失,残留了地中海、黑海、里海一些水域。随板块的向北移动,这些水域逐渐缩小。(2021年浙江省6月高考真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A.生长边界海岭 B.消亡边界海沟C.消亡边界海岭 D.生长边界海沟A(2021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海草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称。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种植海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5.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

)A.海沟B.海岭 C.海盆 D.裂谷A

(2022.6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例题讲解11.

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

欧亚板块张裂

B.

美洲板块抬升C.

太平洋板块张裂

D.

太平洋板块俯冲【11题详解】据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故D正确;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B错误;海沟区域不临欧亚板块,且欧亚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A错误;太平洋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C错误。故选D。D12.

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2题详解】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①②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综合起来,ABD错误,C正确,故选C。C(2021北京卷)2018年9月,连接喀麦隆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直连海底电缆全线贯通。该电缆由中喀两国企业合作修建,全长约6000千米。为保证海底电缆安全运行,需重点防范()A.大西洋洋中脊地震B.印度洋海啸C.环太平洋火山D.北冰洋浮冰非洲南美洲横穿大西洋海底电缆经过大西洋洋中脊该区域为板块的张裂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A例题讲解21.(2020年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平洋西南部群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主陆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森林覆盖率超过80%。目前,该国经济较为落后,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材料二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岛屿。例题讲解(1)说出该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