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2.2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2.2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2.2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2.2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03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1)风力作用风将沙粒吹离地面后形成风沙或风沙流,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2)风蚀作用是指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吹蚀作用地表的松散沙粒或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撞击和摩擦,或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蠕移跃移悬移风向风向(3)风沙运动形式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a.特点:上部宽大、下部狭小利用风蚀蘑菇定主导风向b.成因:①近地表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②岩性的差异,下部岩性较软,上部岩性较硬

c.形成条件:强大的风力;

丰富的沙源;

多变的风向风蚀垄脊风蚀洼地风蚀沟槽土墩雅丹地貌雅丹地貌堆积戈壁风力分选示意图雅丹地貌发育:形成湖积平原或冲积平原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

→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抬升→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地貌特点:(1)沟槽垄脊相间分布,垄脊高度长度不一(2)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一致(3)沟槽内常有沙子沉积水上雅丹地貌风蚀地貌风蚀洼地(3)风积作用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导致沙粒跌落而堆积。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风力变弱;遇到障碍物;下垫面性质改变(如风沙流在湖盆附近遇冷抬升)风积地貌的形成条件:风积作用而形成的沙丘沉积规律:(1)规律: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新月形沙丘风积地貌沙陇金字塔形沙丘格状沙丘沙丘是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单向斜层理结构新月形沙丘形态: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两翼开展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新月形沙丘背风坡迎风坡新月形沙丘链:在两个方向相反的风的交替作用下,新月形沙丘的翼角彼此次相连,形成新月形沙丘链。风向风向沙丘链延伸方向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因此沙丘链多沿与其方向垂直的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抛物线形沙丘:形态: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

两个翼角指向迎风方向;

平面轮廓呈抛物线状。成因:新月形沙丘移动到环境条件较好地区,由于两翼离地下水位较近而易被植被固定、中间部分较难固定而继续前移形成抛物线状沙丘黄土高原活动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呈灰黄或褐黄色,是一种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具有多孔性、垂直节理发育等特点。黄土物质的颗粒以粉砂为主,富含碳酸钙。全球黄土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我国黄土区西面和北面与沙漠相连,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戈壁、沙漠和黄土。黄

土太行山阴山40°N114°E106°E34°N114°E106°E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包括山西省全部和陕西、甘肃和宁夏的一部分,在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和祁连山以东。平均海拔1000~2000米,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祁连山秦岭黄土高原的特征:黄土高原“风成说”是公认的黄土高原成因,联系我国的气候和地形特点,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青藏高原隆起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我国西北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强劲的冬季风在沙漠中卷起沙尘暴,沿青藏高原的边缘向东推进,遇太行山、秦岭的阻挡,沙尘颗粒在山脉西侧不断沉降。①黄土高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②土质疏松,多孔隙,且垂直节理发育,许多颗粒物易溶于水;③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千沟万壑地表的形成黄土覆盖层切沟细沟进一步下切,宽度和深度较大,河道岸壁陡峭,分布串珠状陷穴冲沟长度可达数十千米,深度可达数十米,可能会下切至基岩细沟纹沟进一步侵蚀规模较小,可以横跨耕作【黄土沟谷地貌】纹沟坡面上的细小沟纹黄土塬(yuán)顶面平坦宽阔、面积,较大的黄土高地,四周为沟谷环绕黄土梁黄土塬受侵蚀切割,形成长条状的黄土高地黄土峁(măo)黄土梁进一步受流水侵蚀,形成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黄土沟间地貌】

(1)黄土的物质组成和分布特征反映了黄土的成因。列举黄土是风成的证据。黄土是以粉沙为主的风力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气候区。证据:1、自西北向东南,黄土沉积物颗粒越来越细小,厚度向外变薄。2、黄土矿物成分与其下基岩不相同,却与蒙古、中亚的沙漠、戈壁成分相同3、黄土较均匀覆盖各种地貌类型之上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活动

(2)推测黄土墚和黄土峁的形成过程。黄土高原面上宽阔平整的黄土塬,因水土流失形成了许多小沟壑,在持久的流失作用下,地面破碎,小沟壑(冲沟)会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此时形成长条形的地形区,称为黄土墚;随着水土流失的继续,更多的土壤被冲走,地面更加破碎,呈现更多的沟壑和一块块馒头状的小丘(黄土峁)。实质是黄土高原不断被侵蚀的过程。活动

(3)根据黄土高原的区域特征,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缓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1)该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地震?判断这几次地震发生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2)该地区的地面上,难以找到古地震留下的痕迹。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结合所学知识,议一议,该地区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地质演化过程?至少发生过3次地震。C、B、A三个裂缝上覆岩层层数由多到少,由此可判断3次地震发生的先后顺序为C、B、A。被堆积的沉积物覆盖。堆积一地震C—堆积一地震B—堆积一地震A—堆积。活动【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水鱼嘴宝瓶口飞沙堰岷江外江内江灌溉区凹岸凸岸在洪水期,都江堰如何保证灌区不受洪水威胁?在枯水期,都江堰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活动防洪:首先通过鱼嘴将岷江分为内外江,外江用于泄洪。其次通过位于鱼嘴分水堤尾部、靠着宝瓶口的飞沙堰,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灌溉:修筑分水堰鱼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宝瓶口,使内江水流向成都平原。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时,部分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有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水鱼嘴宝瓶口飞沙堰岷江外江内江灌溉区凹岸凸岸活动⑵为什么都江堰能最大限度减少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通过内江的弯道,让江水形成环流,加强对宝瓶口一侧河道的侵蚀,洪水中夹带的泥石由飞沙堰流入外江,减少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的泥沙。大自然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天长日久,岩石被“雕刻”成各种奇妙的地貌,真可谓鬼斧神工。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上述地质景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活动美国波浪谷澳大利亚波浪岩:地质时期剧烈的岩浆活动使部分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花岗岩,后被抬升,外力将其侵蚀而出露。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昼夜温差的变化,花岗岩表层剥蚀,且经风力吹蚀把较下层的外表挖去,留下成卷曲状的顶部。雨水将矿物质和化学物沿岩面冲刷,同时产生化学作用,留下一条条红褐色、黑色、黄色和灰色的条纹。美国波浪谷:沉积过程中,下层沉积物不断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覆盖,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砂岩,形成层叠装的结构,后随地壳抬升,砂岩层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形成流畅的纹路,宛如波浪一般。澳大利亚波浪岩课堂小练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据此完成1~2题。1.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2.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课堂小练

(2019全国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3.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4.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5.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课堂小练(2014·安徽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6.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课堂小练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下题。7.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东风B.西风C.南风D.北风8.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丙9.抛物线形沙丘表面常有耐旱植被着生,不同部位的植被覆盖度各不相同,植被覆盖度往往与不同部位所受的外力作用密切相关。图示沙丘植被覆盖度最低的部位最可能是(  )A.甲B.乙 C.丙D.丁

课堂小练

(2021年8省市模考·辽宁·7~8)黄土地貌以黄土沟间地貌塬、墚、峁最具代表性,其中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读大塬到残塬的演化(甲~丁)模式图,回答下题。10.遏制塬面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