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一等奖-李鑫旺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一等奖-李鑫旺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一等奖-李鑫旺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一等奖-李鑫旺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一等奖-李鑫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示儿》教学设计【教材】统编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时安排】第1课时(一课时)【教学对象】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红云中心学校五年级一班【授课教师】李鑫旺【教材分析】《示儿》是陆游的一首绝笔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揭露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愤,既有对抗金大业为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学情分析】本节课将在红云中心学校五一班进行教学。本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过古诗的学习方法,有能力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基础较为薄弱,自己无法通过注释理解诗句,可以展开小组讨论帮助其理解。在诗情领悟方面,还需要教师引导思考。【教学目标】会写“祭、乃”二字,了解通假字常识。有感情的吟诵《示儿》,并尝试背诵、默写;通过看注释、查资料等方法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有节奏的吟诵《示儿》;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品诗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启发法、自主学习法、讲解法、朗读体会法、吟诵法、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教学【教学过程设计】课前三分钟: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交朋友的呀?那你们知道古代的文人们又是怎么交朋友的吗?今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文人交友的方式吧,我们以诗会友,我说上句,你们一定能说下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大家真厉害,有没有同学发现我们刚刚对的诗句有一个什么共同点?——都有数字。你很细心,一下子就察觉了。接下来我再换一组,我们再来试试。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组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跟战争、爱国有关的。不得了,要放在古代你肯定可以考一个秀才。一、谈话导入(3min)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不久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这时,你会留下些什么呢?是一封信?还是一个心爱的物件?还是跟你最亲近的人好好告别?预设:1.一封信,你是一个有心的人,会把自己想说的话留下;2.心爱的物件:因为这个物件有它独特的意义,留下它证明你来过这个世界;3.告别:你是一个重情谊的人,最后时光当然要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在南宋有一位85岁的老人,他在临终前没有做其他事情,而是拿起笔写下一首诗,这首诗又是写给谁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示儿》。——揭题板书。二、解诗题(2min)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又想到什么吗?它是什么意思呢?“示儿”的意思就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也是他的绝笔诗。三、初读古诗、指导生字(5min)(一)理解题目意思后,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几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小组之间进行纠错以及合作朗读。出示生字“祭”“乃”这个两个字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认识这两个字吗?可以怎么组词?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我们一起来书写一遍,看清楚老师的笔画结构。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并让同学们一起赏析。教师写一个,学生写两个(书面练习)四、知诗人(3min)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谁来说一说?——(贴解诗题、知诗人……)我们现在进行到哪步了呢?不错,说明我们班的同学们课前预习做的很认真,这种学习态度值得肯定。陆游,生于1125年-死于1210年;字务官,今浙江绍兴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共称“南宋四大家”;他酷爱写诗,留存下来的诗有9000余首。《示儿》也是其中的一首,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悟诗意,谁来为大家读一下学习要求。小组互学,悟诗意(5min)(配乐)出示学习任务: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小组内有秩序的交流讨论,每位同学都要进行小组发言(教师巡视辅导,引导学生更好的发言)六、师生探究品诗情。(12min)(一)品读“死去元知万事空”刚刚的分享汇报很精彩,说明同学们的小组交流很成功。一位85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不久于人世。回首生前往事,历历在目。他一定想了许多时光。我们从哪一句诗中可以看出来陆游面对死亡时的态度?——死去元知万事空这句诗,我们可以抓住哪个词去赏析?——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说明诗人面对死亡时的心境是——豁达的、放松的、万事皆空、什么都可放下可陆游真的是万事皆空,无话可说吗?(并不是)(二)品读“但悲不见九州同”——补充写作背景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放不下呢?——但悲不见九州同。同学们请思考一下这句诗中的那个字能作为全诗的诗眼?——悲(板书)对,就是这个字,谁能说说“悲”字是什么意思?——悲伤,悲愤、悲哀、悲痛(板书)陆游悲的是什么?是对生命的留恋还是对钱财的牵挂,还是对子孙的不舍?——都不是,是因为——不见九州同这一个“悲”字点出了诗人的遗憾。不见:看不见九州:代指全国同:统一说到这里,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入侵宋朝,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室贵族们,一时间都沦为了阶下囚,过着畜生不如的生活。公主嫔妃们被士兵侮辱,两个皇帝也被折磨致死,这就是靖康之耻事件。当时宋徽宗的九皇子赵构得幸逃脱到南方,建立南宋,史称宋高宗。百姓们本以为看到了生的希望,但是重获新生的宋王朝,不仅不去收复失地,反而夜夜笙歌,宠幸奸臣秦桧,谋害爱国忠臣岳飞。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当时的老百姓,你们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你又想对当时的统治者说什么呢?——语言表达训练面对这样的统治者,多么令人痛心啊!诗人陆游也是,但他除了愤怒更多的是悲哀、伤心、难过。所以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情读一下这两句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引导学生第一句应该读出万事皆空,无所求的感觉,第二句才是悲愤、伤心的感觉。再来试一次。(可以指明读)——但悲不见九州同。(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过渡:陆游虽然对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无比的愤慨,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着实让人感动,他依然对南宋朝廷和军队充满希望。陆游在临终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师是什么?——是南宋的朝廷军队。那陆游对“王师”有着怎样的期望?——北定中原王师往北平定中原,从这句诗,你看到了什么?(想象训练)——看到了王师战场厮杀,攻退金兵,取得胜利。——看到了王师的胜利,看到了祖国的统一。说明陆游的内心是无比的渴望——祖国统一(板书)也说明陆游对王师充满了——信心所以这一句我们要读出什么感觉?我们要读出诗人的殷切期盼、坚定、充满着信心,要有力量。——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家里祭祀祖先的活动;乃翁:你们的父亲。诗句品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国之情(板书)他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至死不忘!七、师生共读(配乐吟诵)(3min)我也被陆游真诚的爱国情改动了,忍不住想吟诵这首诗。——教师范读。让我们带着这深沉的爱国情怀,再来吟诵这首诗,哪位同学想试试?——学生评价,再读读3次左右。让我们一起读一遍八、回顾陆游的一生爱国情(2min)——拓展积累,师生共读陆游20岁时,年轻的他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48岁,在漫天飞雪和凛冽的寒风中,他这样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52岁,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遭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68岁,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85岁,这位老人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留下了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同学们,我们回顾了诗人的一生,他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