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句式转换-2023-2024年三升四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学案知识梳理
一、提问方式
①下列句型转换不正确的一项是?
②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③按要求改写句子。
二、知识梳理
一、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直接陈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语调比较平稳。
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更加肯定,感情强烈,语调更高。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
Step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Step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Step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Step4:最好加上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
例: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
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例: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
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Step1:把末尾的句号改成问号。
Step2:在中间关键词前面加“怎能不……”,末尾加“呢?”或“难道不……吗?"
格式:(1)难道(不)……吗?(2)怎么能(不)……呢?(3)不正是……吗?
例: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
在“让人陶醉”前面加“怎能不……”,末尾加“呢?”
美丽的草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例: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想念亲人。
在“想念亲人"前面加“怎能不……”,末尾加“呢?"
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怎能不想念亲人呢?
例:真正的力量是人民群众。
在“是人民群众”前面加“难道不……”,末尾加“吗?”
真正的力量难道不是人民群众吗?
二、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改:
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直接描述出来接叙述;
如: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直接叙述句)
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通过第三人称转述出来。
如: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他会怕廉将军吗(间接叙述句)
直接叙述改成间接叙述的方法:
第一步:冒号前边的内容照着写下来;
第二步:将冒号改为逗号,同时去掉引号。
第三步:将第一称的“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的“他"、“她”或“他们、她们"。
第四步:如果句子中还有其他的人就改成人的名字。
如: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间接叙述改成直接叙述的方法:
第一步:在第一个小分句“说"字后面把逗号去掉加上“冒号”和“前双引号”,在句子末加好“后双引号”。
第二步:第三人称的“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的“我"。
第三步:将第一人称“我”应改为第二人称的“你"。
如:
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注:如果句中的“你、我、他"太多而弄不清楚时,可在心中暗暗把“你、我、他”还原成人名,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句意。
三、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
1.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
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
2.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
例如:①他不敢不去。(强烈)
②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
3.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
例如:①他的话不无道理。
②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③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4.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
如: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①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四、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技巧
1.把字句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用介词“把"构成的句子。
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
在书面语言中,有时用“将”字代替“把"字,仍称把字句。
2.被字句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另一种句式。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
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替代“被”,仍称被字句。
把字句、被子句的转换方法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
首先找出句子中人和物的关系,再用把字句或被字句来重新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如:大水淹没了庄稼。
这句说的是谁和谁的关系:(大水和庄稼的关系);那谁把谁怎么样了:主动者是大水,被动者是庄家。淹没了是动作。
所以改成把字句是:(大水把庄稼淹没了)。那是谁被谁怎么样了(庄稼被大水淹没了)。
其实“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很简单: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动作部分照抄”即可。
注意事项
在互换中,句子中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是错误的。)
2.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全部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被字句)
八路军把敌人消灭了。(把子句中把“全部”丢掉了,也是错误的。)
专项提升
一、选择题
1.可可妈妈给她打了一个电话:“今天晚上我要加班。你和爸爸先吃饭,不用等我。"
假如你是可可,你应该怎样把妈妈的话准确无误的转述给爸爸呢()
A.妈妈对我说,今晚她要加班,你和爸爸先吃饭,不用等她。
B.妈妈对我说,今晚她要加班,你和爸爸先吃饭,不用等我。
C.妈妈对我说,今晚她要加班,我和爸爸先吃饭,不用等她。
D.妈妈对他说,今晚她要加班,我和爸爸先吃饭,不用等我。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把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这里把妈妈对我说的话通过我转述给爸爸,所以要把“你和爸爸”改成“我和爸爸"。冒号改逗号,去掉双引号。第一人称的“我”改为第三人称的“她"。
句子可以改成:妈妈对我说,今晚她要加班,我和爸爸先吃饭,不用等她。故选C。
2.下列句型转换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改为反问句:难道我敢再讨厌母鸡吗?
B.我们把眼前的垃圾清理了。改为“被”字句:眼前的垃圾被我们清理了。
C.雨来摇着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转述句:雨来摇着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D.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一定要爱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不爱自己的祖国。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句型转换。C.雨来摇着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转述句应是:雨来摇着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故选C。
3.下列句型转换错误的是()
A.柔和的月光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改为被字句: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被柔和的月光照亮了。
B.难道这件事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改为陈述句:这件事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C.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改为反问句:这里的桂花再香,难道比得上家乡的桂花香吗?
D.猫为了抓老鼠,不得不等上一个夜晚。改为肯定句:猫为了抓老鼠,必须等上一个夜晚。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A.正确,改为被字句需把“柔和的月光"和“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位置调换,中间加上“被"。
B.错误,反问句改陈述句。须去掉反问词“难道”和语气词“吗”,以及问号,原句否定词要改为肯定词,故陈述句为:这件事跟他有关系。
C.正确,改为反问句需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原句否定词要改为肯定词。句尾的标点改为问号。
D.正确,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直接将句中的肯定意思表达出来即可,将原句的“不得不”改为“必须"。
综上所述,答案为B。
4.“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一句改为转述句,应该是:()
A.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B.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C.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首先: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然后: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最后把“会怕"改成“更不会怕”。本题可以按照方法改成: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故选C。
5.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B.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就有钱花了吗?
C.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有钱花吗?
D.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有钱花了。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A.该句是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步骤:①将反问句中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反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将该句的肯定词“还愁"改为否定词“不愁”,问号改为句号。句子改为: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愁没钱花。
B.该句是个反问句,将否定词“不就"改为肯定词“就”,反问助词“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句子改为: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有钱花了。
C.该句表达的意思是登台愁没钱花。
D.该句表达的意思是登台就有钱花。
其他三项的意思是登了台就不会愁没钱花,而C项的意思是会愁没钱花,故选C。
6.你知道哪位朋友的话被正确地转述了?()
A.卖萌的小狗说:“快给我好吃的。”——卖萌的小狗说,快给我好吃的。
B.小猫一跃而起说:“给我毛线球!"——小猫一跃而起说,给我毛线球!
C.主人对鹦鹉说:“我回来了!”——主人对鹦鹉说,我回来了!
D.乡下孩子说:“我为家乡感到骄傲。"——乡下孩子说,他为家乡感到骄傲。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直接引用改为间接引用(转述句)的方法:①改变标点: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改用逗号。②改变人称代词:如把“我”改为“他"。“你”改为提示语中的受话者。③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或少量的文字需要改动。
A.错误,本句改为:卖萌的小狗说,快给他好吃的。
B.错误,本句改为:小猫一跃而起说,给他毛线球!
C.错误,本句改为:主人对鹦鹉说,他回来了!
D.正确。
7.下列句子中,用问句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项是()
A.星期天,我是去外婆家呢,还是去奶奶家?
B.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C.我们怎么会不为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呢?
D.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问句表示肯定的句子的理解。
A.“星期天,我是去外婆家呢,还是去奶奶家?"意思是:不知道去外婆家,还是去奶奶家,意思不肯定。
B.“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意思是:不知道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意思不肯定。
C.“我们怎么会不为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呢?"意思是:我们为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表示肯定的意思。
D.“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句子是设问句,自问自答。
8.[句子转述]王大妈家的小狗找不到了,王大妈对乐乐说:“我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狗找不到了,希望你和小伙伴们帮我找一找。"乐乐该怎样向小伙伴们转述王大妈的话呢?()
A.我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狗找不到了,希望你和小伙伴们帮我找一找。
B.她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狗找不到了,希望我和小伙伴们帮她找一找。
C.王大妈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狗找不到了,希望我们帮她找一找。
D.王大妈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狗找不到了,希望你和小伙伴们帮她找一找。
【答案】C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转告给第三人,句中“我家”改为“王大妈家”,“你和小伙伴们”应为“我们”,“我”改为“王大妈”,故答案为:王大妈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狗找不到了,希望我们帮她找一找。
故选C。
9.下面各项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谁又敢掉以轻心呢?
B.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C.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谁不敢掉以轻心呢?
D.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没有人敢掉以轻心。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A相同。意思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没有人敢掉以轻心。
B相同。意思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没有人敢掉以轻心。
C不相同。意思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大家都敢掉以轻心。
D相同。意思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10.下列句子按要求变换句式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修改病句: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方法。
B.孟晚舟回国难道不代表我们祖国的强大吗?改为陈述句:孟晚舟回国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强大。
C.小红扭头对王丽说:“星期六我去你家做客。”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小红扭头对王丽说,她星期六去王丽家做客。
D.穿裙子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被人们扔在草地上的废纸。缩句:小姑娘捡起废纸。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辨析。A项变换句式后不正确。“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这句话搭配不当,“增强”不能跟“办法"搭配,可改为: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11.读下面对话,转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李红:“陈辉,你告诉我妈妈,中午我要办黑板报,不能回家了。”
陈辉:“好的,李红。"
A.妈妈,跟您说一下,我中午要办黑板报,不能回家了。
B.妈妈,跟您说一下,李红中午要办黑板报,不能回家了。
C.阿姨,李红让我告诉您,她中午要办黑板报,不能回家了。
D.阿姨,陈辉让我告诉您,他中午要办黑板报,不能回家了。
【答案】C
【详解】考查了转述。
转述就是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本题是根据对话内容,判断转述内容的对错。结合对话的内容,是李红让陈辉给妈妈捎话。故“阿姨,李红让我告诉您,她中午要办黑板报,不能回家了。”这个转述是正确的。故选:C。
12.下列句子改写有误的一项是()
A.火神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改成“被"字句:普罗米修斯被火神押到高加索山上。
B.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改成肯定句: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C.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为反问句:这座住宅真是伟大的工程啊!
D.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将“要是”换成另外一个词,句子意思不变:爬山虎的脚如果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C项: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为反问句:难道这座住宅不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吗?
13.“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改为反问句正确的是()
A.钱塘江大潮,难道自古以来不被称为天下奇观吗?
B.钱塘江大潮,难道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吗?
C.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是不是被称为天下奇观呢?
D.钱塘江大潮,难道自古以来不被称为天下奇观吗。
【答案】A
【详解】此题考查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在小学阶段,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方法如下:
第一步:有否定词的去掉否定词,没否定词的添加否定词。
第二步:添加反问词以及反问语气,“难道……吗”。
第三步:添加问号。
因此最后句子变成:“钱塘江大潮,难道自古以来不被称为天下奇观吗?
14.[句子意思]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纳米技术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B.纳米技术怎么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呢?
C.纳米技术怎么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呢?
D.难道纳米技术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吗?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述。
A.是陈述句,纳米技术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B.是肯定反问句,意思是纳米技术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C.是否定反问句,意思是纳米技术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D.是否定反问句,意思是纳米技术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由此可知B选项与其他选项意思不同。
15.比较下面两句话的异同,正确的一项是()
(1)马云凭什么能够成功?凭的是勤奋努力,凭的是永不放弃!
(2)马云成功凭的是勤奋努力和永不放弃。
A.意思不同,第二句话重点写了谁是一名成功者。
B.意思相同,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更明白。
C.意思相同,第一句话强调了马云成功的原因。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
(1)是设问句,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在这里强调马云成功的原因是凭借勤奋努力和永不放弃。
(2)是陈述句,在这里陈述了马云成功是凭借勤奋努力和永不放弃。两句话意思相同,第一句话强调了马云成功的原因。选项C正确。
二、句子训练
16.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集邮给我带来的快乐。(改为反问句)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3)小燕子休息。(扩句)
(4)小明说:“我今天步行来上学的。"(改为间接引语)
【答案】
难道这不是集邮给我带来的快乐吗?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劳累了一天的小燕子终于在黑夜来临时飞回燕窝休息了。
小明说,他今天步行来上学的。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
(1)本题主要考查了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上难道;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上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本句句首加上“难道”,把“这是"改为“这不是”,句尾加上“吗”,句号改为问号,即:难道这不是集邮给我带来的快乐吗?
(2)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词序混乱,改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本题主要考查扩句。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添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扩写时要注意语法正确,不能够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注意在修饰词后面加上正确的“的”、“地"、“得”。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如: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
(4)本题主要考查改为转述句。
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引语中,人称“我"变成“他”,即:小明说,他今天步行来上学的。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改为陈述句)
(2)雨来被鬼子打得眼冒金花。雨来没有屈服。(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3)弟弟在空地上蹦蹦跳跳地踩水,可爱极了。(改为比喻句)
(4)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修改病句)
【答案】
我们没有近道,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
雨来虽然被鬼子打得眼冒金花,但是没有屈服。
弟弟在空地上蹦蹦跳跳地踩水,像一只小兔子,可爱极了。
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桃树上结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
【详解】(1)考查学生反问句改陈述句能力。
把“哪里"去掉,“有”改为“没有”,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还不是”改为“是”,结尾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2)考查学生用关联词合并句子能力。
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相连,中间用逗号,去掉第二个“雨来"即可。
(3)考查学生改写比喻句能力。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本句改写时可以把弟弟蹦蹦跳跳踩水的样子比作某种可爱的动物,如“小兔子”“小企鹅"等。
(4)考查学生病句修改能力。
病句语意重复,“满”与“许许多多"意思重复了,去掉一个即可。
18.按要求写句子。
(1)暑假即将到来,班主任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溺水事件。(修改病句)
(2)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3)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缩句)
(4)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一个含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我放学回到家,
【答案】
暑假即将到来,班主任反复强调要防止发生溺水事件。
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黄继光注视着火力点。
我放学回到家,把书包挂在椅背,坐到沙发上,打开电视机看电视。
【详解】(1)本题考查了病句的辨析。
“防止不发生溺水事件”意思就是要“发生溺水事件”,这显然不符合生活实际,应该去掉“不”。
(2)本题考查了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故改为: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3)本题考查了缩写句子。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主语:黄继光,谓语:注视着,宾语:火力点。故改为:黄继光注视着火力点。
(4)本题考查了仿写句子。
要求仿照句子,写一个含有连续动作的句子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放学回到家,推开院子的门直奔客厅,把书包放到沙发上,赶紧去洗手间。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缩句)
(2)月明人静的夜里,纺织娘便叫起来。(改为拟人句)
(3)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仿写句子)
(4)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的天山无边的繁花呢?(改为陈述句)
【答案】
太阳照着,海翻腾怒吼。
月明人静的夜里,纺织娘便唱起歌来。
这棵树有三层楼那么高。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的天山无边的繁花。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题去掉修饰语“暖暖地”“在很远的地方"。
(2)本题考查改为拟人句。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示例:月明人静的夜里,纺织娘开心地唱起了歌谣。
(3)本题考查了句子的仿写。
例句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仿写时注意即可。示例: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有尖些。
(4)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把“有哪一个……呢”改为“没有哪一个”,结尾用句号。
20.句子练习。
(1)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用同一修辞手法写句子)
(2)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改为反问句)
(4)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一个事物)
(5)说它老实吧,它的确真的有时候很乖。(修改病句)
【答案】
在微风中,柳树摆动着那迷人的身姿。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你见了,怎会责打它们呢?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有尖些。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说它老实吧,它真的有时候很乖。
【详解】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中“胆怯”“抬起它们的头"将小白菊拟人化,使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
如: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2)本题考查关联词合并句子。
“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是在“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语意上的递进,用关联词“不仅……而且……”,前后两句主语一致,第二个“鸟类"可以省略。
合并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3)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②把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本题可将否定词“绝不会”改为肯定词“会”,再加上反问语气词“难道”,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吗”,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改为:你见了,难道会责打它们吗?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第一种恐龙”和“狗"进行比较,仿写时也要用同样的说明方法。
比如:这块草坪非常广阔,足足有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5)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本题“的确”与“真的"语意重复,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21.按要求写句子。
(1)暑假即将到来,班主任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溺水事件。(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3)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缩句)
(4)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一个含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我放学回到家,
【答案】
暑假即将到来,班主任反复强调要防止发生溺水事件。
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黄继光注视着火力点。
把书包挂在椅背,坐到沙发上,打开电视机看电视。
【详解】(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解题方法为: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常见错误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
“防止不发生”不合逻辑,去掉“不"。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故改为: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3)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主语:黄继光,谓语:注视着,宾语:火力点。故改为:黄继光注视着火力点。
(4)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学生仿照句子写一个含有连续动作的句子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放学回到家,推开院子的门直奔客厅,把书包放到沙发上,赶紧去洗手间。
22.按要求写句子。
(1)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并照样子仿写句子。
示例: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2)三月的桃花怎能不叫人沉醉呢?(改为陈述句)
(3)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掌声给予我奋力前行的勇气。掌声给予我战胜困难的力量。
(4)修改病句: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答案】
那双眼睛就像钩子一样,直愣愣地看着他。
三月的桃花叫人沉醉。
掌声不仅给予我奋力前行的勇气,还给予我战胜困难的力量。
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详解】考查了句子仿写、关联词、改写句子和修改病句。
(1)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如:他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跳跃着,奔跑着,去寻找属于他的梦想。
(2)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本句把“怎能不……呢”去掉,结尾用句号。即:三月的桃花叫人沉醉。
(3)本题主要考查对关联词的掌握。
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仅……还……"相连,中间用逗号,去掉第二个“给予”。即:掌声不仅给予我奋力前行的勇气,还给予我战胜困难的力量。
(4)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即: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23.按要求写句子。
(1)老祖母只好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都讲给她听。(改为双重否定句)
(2)孩子们欢叫着:“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改为转述句)
(3)满月的小猫们是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改为反问句)
(4)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幻。(修改病句)
【答案】
老祖母不得不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都讲给她听。
孩子们欢叫着,他们在这儿多么快乐!
难道满月的小猫们不是生机勃勃、天真可爱吗?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详解】(1)本题考查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在句中适当位置加上两个否定词,例如“不得不"、“不能不”、“难道"……“不”……等,就变成双重否定句了,而且意思跟原句一样。
即:老祖母不得不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都讲给她听。
(2)本题考查转述句。
转述句是指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表达句式。角度换成了说明后,人称代词也要变化。
本题去掉冒号双引号,把“我们"改为“他们”即可。
(3)本题考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加“难道"不”“吗”,变句号为问号。
即:难道满月的小猫们不是生机勃勃、天真可爱吗?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搭配不当,将“变幻”改为“变化"即可。
24.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伟大的母鸡妈妈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2)有一种叫“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仿照加点部分,再写一种事物)
(3)乐乐认真改正并听取了好朋友的意见,学习进步了不少。(修改病句)
(4)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苗都晃动起来。(改为拟人句)
【答案】
伟大的母鸡妈妈怎能不值得赞扬呢?
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比大象大得多。
乐乐听取了好朋友的意见并认真改正,学习进步了不少。
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苗都欢快地跳起舞来。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为反问句,其方法:先给句子加上反问词“难道……吗"或“怎能……呢”;再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词“值得"改为表示否定的词“不值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如:难道伟大的母鸡妈妈不值得赞扬吗?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根据例句可知,本句是拿“碳纳米管"与“钢铁”来比较,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仿写时要求注意。
如:有一种叫做桂花的植物,比人造的香料香百倍。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语序的颠倒。应该是先“听取意见”,再“改正”,故把“听取了好朋友的意见"与“认真改正”的位置互换。
(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为拟人句,其方法:把田里的麦苗的晃动这一动作人格化,只要合理即可。
如: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苗都在向人们招手。
2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缩句)
(2)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们很喜欢它。(改为反问句)
(3)可恶的母鸡有时候会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改为“被"字句)
(4)听着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修改病句)
(5)冰箱里的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冰箱里的纳米涂层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答案】
松脂发出光。
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它呢?
最忠厚的鸭子有时候会被可恶的母鸡欺负。
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听着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
因为冰箱里的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所以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
【详解】此题考查改写句子。
(1)缩写句子。
缩写句子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枝叶”,保留使句子意思完整的“主干"部分,把句子缩写成一个最简单的句子。
“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在太阳光里"、“闪闪地”、“金黄的”,句子缩写为:松脂发出光。
(2)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1.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很喜欢”改为否定词“不喜欢"。2.在否定词前面加上反问语词“怎么”反问语。3.句末加语气助词“呢”,句号改为问号。
“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们很喜欢它。”改为反问句:“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们真么不喜欢它呢?"
(3)改为“被”字句。
被字句的句式:动作的被动者在前,施动者在后。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可恶的母鸡有时候会欺侮最忠厚的鸭子"中被动者是“最忠厚的鸭子”,施动者是“可恶的母鸡"。接着将施动者和被动者的位置要互换,在句子合适位置加上“被”字。
句子改为:最忠厚的鸭子有时候会被可恶的母鸡欺负。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听着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听着”和“让"使句子缺少了主语。
在这句中如果删去“听着”,就变成“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补课是乐曲;如果删去“让”变为:“听着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海内外华人”就成为了主语。
因此,句子可以改为:
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
或者改为:听着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
(5)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冰箱里的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与“冰箱里的纳米涂层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条件关系,前面的分句是因,后面的分句是果,因此可以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将句子连起来。
句子改为:
因为冰箱里的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所以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
三、现代文阅读
(一)课外阅读
鄱(pó)阳湖
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颗大大的绿宝石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它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风平浪静的时候,鄱阳湖就像一面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碧波荡漾,在金色的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叫人心旷神怡。当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几百里的水面白浪滔滔,汹涌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就像那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鄱阳湖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使人产生遐想,兴奋不已。
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它那丰盛的水产。这里的水产品名目繁(fán)多,有味道鲜美的青鱼、鳊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鱼、银鱼……每年秋冬季节湖水下退的时候,鄱阳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艘艘机帆船“嘟,嘟,嘟……”穿梭来往,一网网鱼虾装满了舱,大大小小的鱼儿在舱内乱跳乱撞……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渔乐图"啊!
啊,鄱阳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美你的物产丰富!
26.在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波光明净,指水波被阳光照射到的样子。(___)
(2)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___(___)
(3)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___(___)
(4)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___(___)
27.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围绕____这句话来写的,分别写出了风平浪静的时候、__、___________这三种不同情况下鄱阳湖的美丽风光。
28.本文是从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鄱阳湖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
29.将“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换个说法:__
30.请写出第三自然段主要内容。
【答案】
26.波光粼粼陶醉名目繁多风平浪静
27.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
28.美丽多姿物产丰富啊,鄱阳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美你的物产丰富!
29.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
30.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它那丰盛的水产。
【解析】
26.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识记,可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回答。
(1)波光粼粼:形容波光明净。
(2)陶醉: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
(3)名目繁多: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4)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27.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
分析第二段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总说句子不是在句末就是句首,因此可知本文围绕“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这句话来写,后面的内容都是在说鄱阳湖的美丽多姿。
第二自然段中出现了三次“……的时候”句式,抓住“风平浪静的时候"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当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这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说鄱阳湖的美丽多姿。
28.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对中心句的理解。
结合短文可知,第二段的中心句是“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写出了鄱阳湖美丽多姿的特点。
第三段的中心句是“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它那丰盛的水产。"写出了鄱阳湖物产丰富的特点。
结合相关的句子,也就是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啊!鄱阳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美你的物产丰富。”这句话得出答案。
29.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句式的理解与把握。
“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为反问句,反问句可以改陈述句。把“不”去掉,把“?"换成“。”
3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能力。
分析短文第三段,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因此首句“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它那丰盛的水产。"是中心句,也就是本段的主要内容。
(二)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土拨鼠哪儿去了
①老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赶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
②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小猪。小猪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它慌乱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仰头观望的三条猎狗,小猪逃走了。
③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
④学生说:“小猪不会爬树。还有,一只小猪怎么可能砸晕三条猎狗?"
⑤“还有呢?”老师继续问。但是学生不再有问题。
⑥老师说:“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老师的话,一下子将学生拉回到了猎狗追寻的目标上一只土拨鼠。
批注1: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儿去了?土拨鼠就是心中的目标。
⑦因为小猪的出现,大家的注意力被分散,土拨鼠竟然消失了。
批注2:
31.短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问题是()
A.猎人去哪里了
B.土拨鼠去哪里了
C.小猪到底有多大
32.根据“批注1”,我们知道文中的“土拨鼠"指的是()
A.问题B.目标C.注意力D.慌乱
33.读到最后一段,写在“批注2”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看来猎狗更喜欢吃小猪
B.土拨鼠好可怜,被人忘记了
C.要有明确的目标,不受外界干扰
D.小猪太可爱了,吸引了猎狗的注意
34.联系上下文,“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仰头观望”写出了三条猎狗_________。
35.改为陈述句:一只小猪怎么可能砸晕三条猎狗?
36.读了短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答案】
31.B32.B33.C
34.竟然,表示出乎预料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的态度
35.一只小猪不可能砸晕三条猎狗。
36.人一定要怀着目标前进,没有目标,就会事倍功半,碌碌无为。
【分析】
31.考查了联系上下文补充短文内容的能力。短文先写老师给同学们讲三只猎狗追赶一只土拨鼠的故事,然后请同学们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小猪不会爬树"和“一只小猪怎么可能砸晕三条猎狗”这两个问题后,就不再有问题。于是老师提醒同学们:“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根据上下文语境,这个问题应该是:“土拨鼠去哪里了?”故选②。
32.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掌握情况。阅读短文中批注1“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儿去了?土拨鼠就是心中的目标"这句话可知,文中的“土拨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电器设备模型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磨砂型长命合金焊头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速康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湿式消毒巾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对开双面单色胶印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丝光丈根带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铁线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反渗透脱盐装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车贴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蔬菜预处理售卖合同协议
- 七下道法【辨析题】专练18题
- 羊水拴塞应急演练
- OBE理念下生成式AI技术在高校财会教育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 2024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学生版+解析版)
- 创业人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信号与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药材、中药饮片分类贮存常温库货品名称目录
- 2024版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解读
- 2023年高考数学试卷(上海)(春考)(空白卷)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5届中考英语试题模拟卷(一)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