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灾扑救组织控制预案TOC\o"1-2"\h\u3006第一章火灾扑救组织控制预案概述 3202281.1预案编制目的与依据 318401.1.1编制目的 3212881.1.2编制依据 3252111.1.3适用范围 3104321.1.4原则 320322第二章火灾风险评估 4114191.1.5火灾风险源概述 4105641.1.6物质风险源识别 479941.1.7设备风险源识别 4160551.1.8环境风险源识别 4195971.1.9人为风险源识别 4196731.1.10火灾风险等级划分原则 5170221.1.11火灾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5251171.1.12火灾风险等级划分实施 55383第三章火灾扑救组织架构 5196241.1.13指挥层 5254971.1.14执行层 662671.1.15保障层 6130911.1.16指挥层职责 610161.1.17执行层职责 623021.1.18保障层职责 717801第四章火灾扑救设备与物资准备 7221491.1.19消防车辆配置 749681.1.20消防器材配置 75521.1.21通信设备配置 799561.1.22物资储备 85541.1.23物资调度 832408第五章火灾扑救行动程序 8241921.1.24火灾报警 8326101.1.25出动 8231371.1.26火场侦察 9210301.1.27扑救方案制定 9193281.1.28扑救行动 932341.1.29后续处理 95142第六章火灾扑救战术应用 9260761.1.30火场侦察 977051.1.31火场评估 10314641.1.32扑救战术选择 10269661.1.33扑救战术应用 113879第七章火场安全防护 1128981.1.34目的与意义 12192401.1.35安全防护措施 12140961.1参与火场扑救的人员应配备合格的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12224751.2特殊情况下,如火势较大、有毒气体泄漏等,应配备空气呼吸器、防化服等特殊防护设备。 12215552.1定期组织火场扑救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火场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12244172.2加强火场扑救人员的心理素质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12102653.1火场扑救过程中,应设立现场安全指挥岗位,负责监督、指导火场安全防护工作。 1232863.2现场安全指挥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保证火场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执行。 12268494.1制定火场紧急疏散预案,明确疏散路线、集结地点等。 1284934.2加强火场救援力量,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 1244674.2.1目的与意义 12148024.2.2安全防护措施 12181861.1定期对火场扑救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设备功能良好。 12303571.2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2255512.1制定火场设备使用规范,明确设备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 13256632.2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熟悉设备功能和使用方法。 1360193.1对易燃易爆设备采取隔离、防护等措施,降低火灾风险。 13310173.2对重要设备设置备用电源,保证火场扑救过程中设备正常运行。 13220964.1制定火场设备紧急处理预案,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1369774.2加强火场设备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设备安全。 1320272第八章火灾扑救指挥与协调 1390414.2.1指挥体系原则 13119224.2.2指挥体系结构 13121814.2.3内部协调 13223094.2.4外部协调 14265904.2.5协调沟通机制 1418923第九章火灾扑救后期处置 14101854.2.6火场清理 14104.2.7火场恢复 14265964.2.8调查 15194414.2.9处理 1517581第十章预案演练与培训 15176044.2.10演练目的 15150524.2.11演练内容 1556924.2.12演练时间 16107574.2.13演练频次 1682744.2.14演练组织 16319094.2.15培训内容 16280134.2.16培训方式 16326404.2.17培训对象 17314764.2.18培训频次 1758194.2.19宣传教育 17第一章火灾扑救组织控制预案概述1.1预案编制目的与依据1.1.1编制目的为保证火灾扑救工作的迅速、高效、有序进行,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火灾扑救组织控制预案。本预案旨在明确火灾扑救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和应急措施,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1.1.2编制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火灾扑救与应急救援条例》等;(2)地方及相关部门的火灾扑救预案、规范性文件;(3)我国火灾扑救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规范;(4)火灾扑救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成果;(5)单位内部火灾扑救组织架构、资源配置和应急预案。第二节预案适用范围与原则1.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开展火灾扑救工作。预案中所涉及的火灾类型包括建筑火灾、森林火灾、石油化工火灾等。1.1.4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火灾扑救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各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作用,明确各级职责,保证火灾扑救工作的有序进行。(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火灾扑救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火灾风险防控,提高火灾应急能力,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扑救工作。(3)科学决策、快速响应。在火灾扑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科学决策,快速响应,保证火灾扑救工作的高效进行。(4)全民参与、协同作战。火灾扑救工作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形成全民参与、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5)安全第一、保护环境。在火灾扑救过程中,要保证扑救人员的安全,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减少火灾对环境的影响。第二章火灾风险评估第一节火灾风险源识别1.1.5火灾风险源概述火灾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包括物质、设备、环境及人为因素等。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首先需对火灾风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1.1.6物质风险源识别(1)易燃易爆物品:如石油、天然气、化工原料等。(2)可燃固体:如木材、纸张、布料等。(3)液体火灾风险源:如汽油、柴油、酒精等。(4)气体火灾风险源: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1.1.7设备风险源识别(1)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缆、配电箱等。(2)动力设备:如发动机、压缩机等。(3)燃气设备:如燃气管道、调压器等。(4)热力设备:如锅炉、热交换器等。1.1.8环境风险源识别(1)建筑结构:如建筑物的层数、面积、用途等。(2)周边环境:如周边建筑、绿化、交通等。(3)气象条件:如高温、干燥、雷电等。1.1.9人为风险源识别(1)操作不当:如使用电气设备、燃气设备等操作不规范。(2)管理不善:如安全意识不足、安全措施不到位等。(3)火源失控:如火种、明火等。第二节火灾风险等级划分1.1.10火灾风险等级划分原则(1)根据火灾风险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划分。(2)考虑火灾风险源可能引发的火灾类型、火灾蔓延速度、人员疏散难度等因素。(3)结合区域安全风险等级、消防设施配置、消防队伍力量等实际情况。1.1.11火灾风险等级划分标准(1)低风险:火灾风险源较少,火灾发生概率低,火灾蔓延速度慢,人员疏散容易。(2)中风险:火灾风险源数量适中,火灾发生概率较高,火灾蔓延速度一般,人员疏散有一定难度。(3)高风险:火灾风险源较多,火灾发生概率高,火灾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难度大。(4)极高风险:火灾风险源数量极多,火灾发生概率极高,火灾蔓延速度极快,人员疏散极度困难。1.1.12火灾风险等级划分实施(1)成立火灾风险评估小组,对火灾风险源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2)按照火灾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对火灾风险评估小组对评估对象进行评分。(3)根据评分结果,将评估对象划分为相应的火灾风险等级。(4)针对不同火灾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火灾预防和控制措施。第三章火灾扑救组织架构第一节扑救组织架构设定为保证火灾扑救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根据火灾扑救的需要,特设立以下组织架构:1.1.13指挥层(1)火灾扑救总指挥:由消防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火灾扑救工作的总体协调和指挥。(2)火场前线指挥官:由现场最高级别的消防指挥员担任,负责火场具体扑救工作的组织和指挥。1.1.14执行层(1)扑救小组:根据火场情况,分为若干个扑救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和若干名消防员组成,负责火场具体扑救任务。(2)消防车辆及设备操作人员:负责操作消防车辆及设备,为扑救工作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3)通讯联络员:负责火场与指挥部的通讯联络,保证信息畅通。1.1.15保障层(1)物资保障组:负责火灾扑救所需物资的筹备、调度和供应。(2)医疗救护组:负责火场伤员的救治和转移。(3)消防安全宣传组:负责火场周边居民的安全疏散和宣传工作。第二节职责与分工1.1.16指挥层职责(1)火灾扑救总指挥:负责制定火灾扑救总体方案,明确各执行层职责和任务;协调各方力量,保证火灾扑救工作的有序进行;对火灾扑救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2)火场前线指挥官:负责火场具体扑救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及时掌握火场动态,调整扑救策略;保证火场人员安全。1.1.17执行层职责(1)扑救小组:按照指挥官的指令,迅速投入火场扑救;根据火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势;保障火场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消防车辆及设备操作人员:保证消防车辆及设备的正常运行;根据火场需要,及时调整设备使用策略;配合扑救小组,完成火场扑救任务。(3)通讯联络员:保持火场与指挥部的通讯畅通;及时传达火场信息,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协调各方力量,保证火场扑救工作的顺利进行。1.1.18保障层职责(1)物资保障组:负责筹备、调度和供应火灾扑救所需物资;保证物资充足,满足火场扑救需求;及时调整物资分配策略,提高扑救效率。(2)医疗救护组:负责火场伤员的救治和转移;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持与医疗部门的联系,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3)消防安全宣传组:负责火场周边居民的安全疏散和宣传工作;宣传火灾预防知识,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协助火场扑救工作,维护火场秩序。第四章火灾扑救设备与物资准备第一节扑救设备配置1.1.19消防车辆配置(1)根据火灾类型和火场特点,合理配置消防车辆,包括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高喷消防车、登高平台消防车等。(2)保证消防车辆功能良好,定期进行维修、保养,提高火灾扑救效率。1.1.20消防器材配置(1)配备足够的灭火器、灭火器材、消防水枪、水带等基本消防器材。(2)根据火场需求,配置特殊消防器材,如防化服、隔热服、空气呼吸器等。(3)定期检查、更换消防器材,保证其完好、有效。1.1.21通信设备配置(1)配置无线电通信设备,保证火场指挥调度畅通。(2)配置火场照明设备,保障夜间火灾扑救的照明需求。(3)配置无人机等现代通信设备,实时传输火场图像,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第二节物资储备与调度1.1.22物资储备(1)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制度,保证火灾扑救所需物资充足。(2)储备主要包括:灭火剂、灭火器材、防护装备、生活物资等。(3)定期检查、更新储备物资,保证其质量和数量。1.1.23物资调度(1)建立物资调度体系,保证火灾发生时,物资能够迅速、有序地到达火场。(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实现物资的统一调度、合理分配。(3)建立物资调度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控物资储备、调度情况,提高调度效率。(4)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火灾扑救过程中,物资调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第五章火灾扑救行动程序第一节火灾报警与出动1.1.24火灾报警(1)发觉火灾的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同时启动单位内部应急预案。(2)消防控制中心在接到火灾报警后,应立即确认火灾情况,启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向消防队报警。(3)消防队接到火灾报警后,应迅速出动,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1.1.25出动(1)消防队出动时,应根据火灾等级和火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消防车辆和器材。(2)消防车辆在出动过程中,应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与消防控制中心保持联系。(3)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应迅速展开火场侦察,了解火场基本情况,制定扑救方案。第二节现场扑救行动1.1.26火场侦察(1)火场侦察应由消防指挥员组织实施,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侦察。(2)火场侦察内容包括:火源位置、燃烧物质、火势大小、蔓延方向、被困人员情况等。(3)火场侦察结果应及时报告消防指挥员,为制定扑救方案提供依据。1.1.27扑救方案制定(1)消防指挥员根据火场侦察结果,制定扑救方案。(2)扑救方案应包括:扑救力量部署、战术措施、安全防护措施等。(3)扑救方案制定后,应迅速传达给参战人员,保证行动统一、协同作战。1.1.28扑救行动(1)消防队按照扑救方案,展开火灾扑救行动。(2)扑救行动中,消防人员应充分利用消防器材,采取有效的灭火战术。(3)在扑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火场周边建筑和设施,防止火势蔓延。(4)发觉被困人员时,应立即组织营救,保证人员安全。(5)火灾扑灭后,消防队应进行全面检查,保证火场无复燃可能。1.1.29后续处理(1)火灾扑灭后,消防队应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火灾原因调查和损失评估。(2)消防队应总结火灾扑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火灾扑救能力。(3)消防队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第六章火灾扑救战术应用第一节火场侦察与评估1.1.30火场侦察(1)目的与意义火场侦察是火灾扑救的首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火场情况,为扑救决策提供依据。火场侦察应遵循快速、准确、全面的原则。(2)侦察内容(1)火源位置、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种类及数量;(2)建筑结构、用途、内部布局及可能存在的危险源;(3)周边环境、道路状况、水源分布及消防设施情况;(4)被困人员数量、位置及生命危险程度;(5)火场气象条件、风向、风速等。(3)侦察方法(1)现场观察:通过肉眼观察火场情况,了解火源位置、火势大小等;(2)询问知情人员:了解建筑内部布局、被困人员情况等;(3)使用无人机、红外热像仪等先进设备进行空中侦察;(4)与消防指挥中心保持通信,及时获取火场信息。1.1.31火场评估(1)目的与意义火场评估是对火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制定扑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评估内容(1)火场发展趋势:分析火势蔓延速度、可能发生的爆炸等危险情况;(2)扑救难度:分析火源位置、燃烧物质种类、建筑结构等因素对扑救的影响;(3)安全风险:评估扑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如建筑坍塌、电气设备故障等;(4)救援力量:分析现有救援力量是否满足扑救需求,需要增援的兵力及设备。(3)评估方法(1)现场观察:结合火场侦察结果,分析火场情况;(2)专家会商:组织消防、建筑、气象等专家进行会商,共同评估火场情况;(3)数据支持:利用火场监控系统、无人机等设备收集数据,为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节扑救战术选择与应用1.1.32扑救战术选择(1)根据火场情况选择扑救战术(1)当火势较小、燃烧物质单一时,采取直接扑救;(2)当火势较大、燃烧物质复杂时,采取间接扑救;(3)当火场存在爆炸危险时,采取冷却保护、隔离火源等战术;(4)当火场有被困人员时,优先实施人员救援。(2)根据火场环境选择扑救战术(1)在开阔地带,采取直接扑救;(2)在建筑内部,采取间接扑救、冷却保护等战术;(3)在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现场,采取隔离、疏散等战术;(4)在易燃易爆场所,采取冷却保护、隔离火源等战术。1.1.33扑救战术应用(1)直接扑救(1)使用水枪、泡沫枪等灭火设备直接喷射燃烧物质;(2)利用消防车、消防泵等设备向火场供水;(3)在火场附近设置水枪阵地,形成水幕阻隔火势蔓延。(2)间接扑救(1)设置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2)利用防火间距,降低火场燃烧强度;(3)在火场附近设置防火墙,阻止火势蔓延。(3)冷却保护(1)对火场附近的建筑、设备等进行冷却,降低温度;(2)使用水枪、水炮等设备对火场进行冷却;(3)利用消防车、消防泵等设备向火场供水,保证冷却效果。(4)隔离火源(1)切断火场电源、燃气等供应;(2)利用防火隔离带、防火间距等手段隔离火源;(3)对火场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进行转移或隔离。第七章火场安全防护第一节人员安全防护1.1.34目的与意义为保证火场扑救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本章旨在明确火场人员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降低风险,提高火场扑救效率。1.1.35安全防护措施(1)个人防护装备1.1参与火场扑救的人员应配备合格的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1.2特殊情况下,如火势较大、有毒气体泄漏等,应配备空气呼吸器、防化服等特殊防护设备。(2)安全培训与教育2.1定期组织火场扑救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火场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2.2加强火场扑救人员的心理素质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3)现场安全指挥3.1火场扑救过程中,应设立现场安全指挥岗位,负责监督、指导火场安全防护工作。3.2现场安全指挥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保证火场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执行。(4)紧急疏散与救援4.1制定火场紧急疏散预案,明确疏散路线、集结地点等。4.2加强火场救援力量,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第二节设备安全防护4.2.1目的与意义本章旨在明确火场设备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风险,提高火场扑救效率。4.2.2安全防护措施(1)设备检查与维护1.1定期对火场扑救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设备功能良好。1.2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2)设备使用规范2.1制定火场设备使用规范,明确设备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2.2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熟悉设备功能和使用方法。(3)设备防护措施3.1对易燃易爆设备采取隔离、防护等措施,降低火灾风险。3.2对重要设备设置备用电源,保证火场扑救过程中设备正常运行。(4)紧急处理4.1制定火场设备紧急处理预案,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人。4.2加强火场设备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设备安全。第八章火灾扑救指挥与协调第一节指挥体系构建4.2.1指挥体系原则火灾扑救指挥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集中统一领导:保证火灾扑救工作的统一领导,形成高效、有序的指挥体系。(2)分级负责:明确各级指挥人员的职责,实现指挥体系的层级化管理。(3)快速反应:保证指挥体系在火灾发生时能迅速启动,有效应对火灾扑救工作。4.2.2指挥体系结构(1)火灾扑救总指挥:负责火灾扑救工作的全面指挥,对火灾扑救工作的实施进行总体协调。(2)分级指挥:根据火灾等级,设立相应级别的指挥机构,分别负责火灾扑救工作的具体实施。(3)指挥部门:分为火场指挥部门、后方指挥部门,分别负责火场扑救和后方支援工作。(4)专项指挥:根据火灾特点,设立专项指挥部门,负责火灾扑救工作的专业技术指导。第二节各方协调与沟通4.2.3内部协调(1)各级指挥人员要密切沟通,保证信息畅通,及时掌握火灾扑救动态。(2)火场指挥部门与后方指挥部门要保持紧密联系,保证前方扑救与后方支援的有效衔接。(3)专项指挥部门要与其他指挥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推进火灾扑救工作。4.2.4外部协调(1)与当地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保证火灾扑救工作的顺利进行。(2)与电力、通讯、供水、供气等公共服务部门保持沟通,保证火灾扑救所需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3)与相邻地区消防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实现火灾扑救资源的共享和互补。(4)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沟通,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火灾扑救工作。4.2.5协调沟通机制(1)建立火灾扑救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方力量,保证火灾扑救工作的有序推进。(2)定期召开火灾扑救协调会议,研究解决火灾扑救过程中的问题。(3)建立火灾扑救信息平台,实现各方信息的实时共享。(4)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火灾扑救氛围。第九章火灾扑救后期处置第一节火场清理与恢复4.2.6火场清理火灾扑救结束后,火场清理工作。其主要任务如下:(1)检查火场,保证无复燃风险。消防人员应进行全面检查,排除火源、热源等隐患。(2)清理现场,移除火灾残留物。包括燃烧残骸、废弃物等,以便后续调查和恢复工作顺利进行。(3)对火场周边环境进行评估,保证无污染、中毒等风险。4.2.7火场恢复(1)火场基础设施修复:对火灾损坏的建筑物、设备等进行修复,保证恢复正常使用。(2)恢复供电、供水、通讯等基本生活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火灾影响区域的基本生活秩序。(3)恢复生态环境:对火灾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植被,减轻火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二节调查与处理4.2.8调查(1)成立调查组:火灾扑救结束后,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火灾调查组,负责调查火灾原因、损失及责任。(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火灾原因、火灾蔓延过程、火灾损失、火灾责任人等方面。(3)调查方法: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阅资料、技术鉴定等。4.2.9处理(1)根据调查结果,对火灾责任人进行追责。涉及刑事责任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2)对火灾损失进行评估,向受灾群众提供救助和补偿。(3)分析火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火灾预防工作,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4)完善火灾应急预案,提高火灾扑救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5)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第十章预案演练与培训第一节预案演练计划4.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国企面试题库及答案
- 高端社区花园养护责任书及生态平衡协议
- 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防水系统合同
- 2025年茶文化兴趣活动总结模版
- 碳中和项目碳汇委托管理及碳汇开发服务协议
- 法拍房质量瑕疵免责及验收服务合同
- 国际羽毛球赛事医疗站租赁及运动员康复服务协议
- 涉外法律文件翻译与合规审查合同
- 微信小程序O2O电商整合供应链管理合同
- 影视动画音乐版权授权与收益分成合同
- 钻探设备工具材料共12
- 得到上市招股书: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桥头跳车几种处理措施
- 机动车检测站授权签字人内部培训考题(含答案)
- 战略方法论三层面法和财务模型课件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幼儿园:周佳茵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纸桥》
- 厦门卫视企业联合赞助方案
- Q∕GDW 12158-202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大活动电力安全保障工作规范
- 施工噪声监测记录表附表
- 船舶应急部署表及船员应变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