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技术规程DB41-T 963-2014_第1页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技术规程DB41-T 963-2014_第2页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技术规程DB41-T 963-2014_第3页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技术规程DB41-T 963-2014_第4页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技术规程DB41-T 963-20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963—201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

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lice-CracksandRecyclingofCementConcrete

Pavement

2014-09-30发布2014-12-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963—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破碎再生加铺改造设计..............................................................2

4.1路况调查......................................................................2

4.2路况评价......................................................................2

4.3路面结构设计..................................................................2

4.4加铺结构推荐形式..............................................................2

5施工..............................................................................3

5.1试验路段......................................................................3

5.2施工工艺......................................................................3

5.3特殊路段处治..................................................................4

6施工质量管理与效果评定............................................................4

6.1一般规定......................................................................4

6.2效果评定......................................................................4

6.3其他规定......................................................................5

I

DB41/T96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西安长大公路养护技术有

限公司、平顶山市佳洋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长林、张新旺、宋勇、吴超凡、杨明艳、王水、王志刚。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李强、甄敏、范亚明、姚向辉、刘芳、郑凯、林占峰、周晓华、彭浩、齐国立、

解冬、崔慧丽、李会安、黄少强、薛保贵、李莉。

II

DB41/T963—201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破碎再生加铺改造设计、施工、

质量管理与效果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再生改造工程。城市道路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H20-2007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J037.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应用于本文件。

3.1破碎再生CrackingandRecycling

破碎设备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打击破碎后,直接作为新加铺路面的结构层。

3.2凹槽Groove

破碎设备将旧水泥混凝土面板打击破碎后,面板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凹槽,深度不大于30mm。

3.3开裂块度CrackingSize

破碎设备将旧水泥混凝土面板打击破碎后,面板表面形成裂纹连通的小板块,小板块的面积表征开

裂块度。

3.4弯沉变异系数HomogenizationofDeflection

评定段落的弯沉值标准差与弯沉平均值之比表征弯沉变异系数。

3.5微裂式破碎Slice-Cracks

破碎设备将旧水泥混凝土面板打击破碎后,在面板表面形成以受力点为中心呈发散式开裂的裂缝,

2

宽度0.1mm~0.5mm,开裂块度不大于0.1m。

1

DB41/T963—2014

4破碎再生加铺改造设计

4.1路况调查

按照JTGD50-2006和JTJ037.1-2001的规定,进行旧路路况调查。

4.2路况评价

按照JTGH20-2007相关规定,评定出路段的优、良、中、次、差等级。

4.3路面结构设计

4.3.1一般规定

4.3.1.1根据路况评定结果,将评定为优、良、中段落合并为一种类型,将评定为次、差段落合并为

一种类型。

4.3.1.2加铺层采用分离式水泥混凝土加铺结构或沥青混凝土加铺结构,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4.3.1.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后,表面平整度达不到预期要求时,应设计调平结构层。

4.3.1.4地表或地下排水不良路段,需采取措施改善或增设地表或地下排水设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结构排水不良路段,应增设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4.3.1.5路面结构设计应包括施工期间保通设计。

4.3.2结构层设计

4.3.2.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后,按照JTGD40-2011的分离式加铺形式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

的面层厚度设计。

4.3.2.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后,按照JTGD50-2006的改建路面结构形式进行沥青混凝土路

面的面层厚度设计。

4.3.2.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后,路面结构强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补强基层结构

设计。

4.4加铺结构推荐形式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评定为优、良、中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打击破碎后,推荐加铺结构形式及

厚度见表1、表2;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评定为次、差时,微裂式打击破碎后先进行补强调平层设计,然

后参考表1、表2推荐加铺结构。

表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推荐形式

道路等级交通量厚度

特重、重交通9cm~12cm

一级公路

中、轻交通7cm~10cm

特重、重交通7cm~10cm

二级及三级公路

中、轻交通4cm~8cm

四级公路4cm~6cm

注:若强度和平整度满足要求,不设调平补强层;反之,则需要设置调平补强层。

2

DB41/T963—2014

表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加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推荐形式

道路等级交通量结构层厚度

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小于28cm

特重、重交通透水式无纺布—

应力吸收层2cm~4cm

一级公路

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小于26cm

中、轻交通透水式无纺布—

应力吸收层2cm~4cm

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小于24cm

特重、重交通透水式无纺布—

应力吸收层2cm~4cm

二级及三级公路

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小于22cm

中、轻交通透水式无纺布—

应力吸收层1cm~4cm

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小于18cm

四级公路

透层油—

注1:若强度和平整度满足要求,不设调平补强层;反之,则需要设置调平补强层。若调平补强结构层采用沥青碎石

层时,则可以取消应力吸收层。

注2:应力吸收层通常选用AC-10(13)、沥青碎石或微表处。

注3:表中未注明要求的材料视当地情况选取。

5施工

5.1试验路段

5.1.1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大于26cm时,选择30kJ~66kJ的破碎再生设备;在旧水泥混凝土面

层厚度不小于26cm,基层强度较高、厚度较厚时,选择60kJ~110kJ的破碎再生设备,但在水泥路面纵

坡较大(通常大于3%时)路段,还需配30kJ~66kJ的破碎再生设备。

5.1.2路况优、良、中路段作为一种典型路段,路况次、差路段作为一种典型路段,每种典型路段的

试验段长度不少于200m。

5.1.3根据开裂块度、凹槽深度、裂缝宽度和微裂式破碎后的弯沉变异系数,确定最佳破碎设备、破

碎能量、破碎遍数、破碎工艺、碾压设备和碾压遍数等施工参数。

5.1.4在微裂式破碎再生施工期间需要进行保通设计。

5.2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3

DB41/T963—2014

施工准备微裂式破碎清扫表面碎块碾效果评定铺撒透层油加铺结构层验

压收

图1微裂式破碎施工工艺流程

5.2.1沿线结构物、边坡、不良地质的安全影响,一般以径向加速度不大于0.1g,垂直加速度不大于

0.2g或振动速度不大于1cm/s为控制指标;若考虑人的影响,取振动速度5mm/s为控制极限。

5.2.2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最佳施工参数,从中间车道往两侧破碎施工,与土路肩紧挨的硬路肩板块横

向0.5m均不应击打,依靠其他位置的击打能量,达到微裂式破碎效果。

5.2.3每个板角均需破碎,不稳定的破碎板块,每个板块均需破碎稳定。

5.2.4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清扫表面被打碎的凹槽碎块后,采用25t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

~3遍,或开放交通1d~2d后,进行效果评定。

5.2.5路面弯沉值偏大位置需进行处治,若判定为软弱路基,则按照特殊路段进行处治。

22

5.2.6效果评定合格后,再次清除表面碎屑、浮尘等,然后喷洒乳化沥青(0.5kg/m~1.0kg/m),防

止雨水等渗入。

5.3特殊路段处治

5.3.1特殊路段通常位于软弱路基、路面结构内或结构外排水不畅段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表现

为严重破碎、沉陷等病害。

5.3.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严重破碎路段,若局部弯沉值较大位置判定为软弱路基,应采用注浆补强或

挖除换填夯实处理。

6施工质量管理与效果评定

6.1一般规定

6.1.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不应在雨天施工,对已完工程及时洒布封层沥青。

6.1.2效果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加铺层施工。

6.2效果评定

6.2.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况评定为优、良、中路段,微裂式破碎、碾压或开放交通后进行效果评定,

效果评定见表3。

表3效果评定项目和频率

项目技术要求保证率频率

开裂块度≤0.04m275%表面洒水量测,每车道每20m检测一块面板。

表面凹槽深度≤30mm75%用两块三角板测量凹槽深度,每车道每50m检测一块面板。

弯沉变异系数≤0.5100%每车道每20m检测一个断面弯沉。

4

DB41/T963—2014

表3(续)

项目技术要求保证率频率

注:在开裂块度和表面凹槽深度无法同时满足要求时,以开裂块度为准;若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厚度较厚、强度

较高,现场多次试验后的块度仍无法达到表3要求,经论证后可将开裂块度调整为小大于0.1m2。

6.2.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况评定为次、差路段,微裂式破碎后的效果评定标准见表4。

表4效果评定项目和频率

项目技术要求保证率频率

开裂块度≤0.04m275%表面洒水量测,每车道每20m检测一块面板。

弯沉变异系数≤0.5100%每车道每20m检测一个断面弯沉。

6.3其他规定

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外,旧路沿线边坡、挡墙、构造物等其

他工程施工项目,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验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41/T963—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破碎再生加铺改造设计..............................................................2

4.1路况调查......................................................................2

4.2路况评价......................................................................2

4.3路面结构设计..................................................................2

4.4加铺结构推荐形式..............................................................2

5施工..............................................................................3

5.1试验路段......................................................................3

5.2施工工艺......................................................................3

5.3特殊路段处治..................................................................4

6施工质量管理与效果评定............................................................4

6.1一般规定......................................................................4

6.2效果评定......................................................................4

6.3其他规定......................................................................5

I

DB41/T96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