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与技术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心理学实验与技术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心理学实验与技术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心理学实验与技术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心理学实验与技术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实验与技术操作作业指导书TOC\o"1-2"\h\u17690第1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基础 448031.1实验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4227951.1.1实验设计的原则 41511.1.2实验设计的方法 4169531.2实验变量的控制 577271.2.1操作定义 527311.2.2控制变量 5233791.2.3操纵变量 585661.2.4测量变量 5305691.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 5190551.3.1实验组的设置 5104771.3.2对照组的设置 5174561.3.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匹配 521981第2章实验操作流程 580392.1实验前准备 531452.1.1实验材料与设备 5229262.1.2实验参与者 593882.1.3实验方案设计 678072.2实验操作步骤 69472.2.1实验导入 6285402.2.2实验实施 6244812.2.3实验结束 691242.3实验数据收集与记录 6198272.3.1数据收集 653602.3.2数据记录 6154642.3.3数据存储与保护 79768第3章数据分析方法 7313943.1描述性统计分析 7290423.1.1频数与频率分布 7296903.1.2集中趋势指标 7113683.1.3离散程度指标 792763.1.4分布形态 7301713.2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 7164763.2.1单样本t检验 788763.2.2双样本t检验 7303263.2.3方差分析(ANOVA) 826533.2.4参数估计 8252253.3方差分析与应用 864783.3.1单因素方差分析 816173.3.2多因素方差分析 8240033.3.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8175813.3.4方差分析的应用 811807第4章视觉心理学实验技术 895834.1视觉感知实验设计 8148424.1.1实验目的 832194.1.2实验类型 994784.1.3实验流程 9102774.2视觉刺激呈现技术 94654.2.1视觉刺激类型 9128974.2.2视觉刺激呈现手段 9296744.3视觉任务操作与数据采集 9209474.3.1视觉任务操作 9153574.3.2数据采集 928547第5章听觉心理学实验技术 10178745.1听觉感知实验设计 10234085.1.1实验目的 10203205.1.2实验类型 1066295.1.3实验变量 10146675.1.4实验设计 10185375.2听觉刺激与呈现 10216435.2.1听觉刺激类型 10162295.2.2刺激 10240755.2.3刺激呈现 10321725.3听觉任务操作与数据采集 1183215.3.1听觉任务设计 1155125.3.2实验操作流程 11137795.3.3数据采集 1120223第6章认知心理学实验技术 11278376.1认知任务设计 1144596.1.1任务类型选择 11155146.1.2任务难度控制 11303596.1.3任务呈现方式 11165036.1.4任务流程设计 12153356.2认知实验操作方法 12109826.2.1实验材料准备 12325486.2.2实验设备与软件 1257406.2.3实验程序编写 12280316.2.4参与者招募与筛选 12181006.2.5实验操作步骤 12164446.3认知实验数据分析 1289256.3.1数据预处理 12126086.3.2描述性统计分析 12141936.3.3假设检验 12215676.3.4效应量计算 13259526.3.5结果解释 1323117第7章神经心理学实验技术 1396747.1脑成像技术概述 1369067.1.1脑成像技术分类 13289637.1.2脑成像技术的优缺点 13223797.2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操作 1331947.2.1实验设计 1338477.2.2数据采集 13219907.2.3数据分析 14150197.3脑电生理实验技术 14126437.3.1脑电生理技术原理 14108997.3.2实验操作 144307.3.3注意事项 1425674第8章发展心理学实验技术 14135338.1发展心理学实验设计要点 1424038.1.1确定研究目的 14273268.1.2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15217178.1.3明确研究对象 15110868.1.4设计实验任务 15276738.1.5控制实验变量 1555718.1.6伦理问题 15272808.2儿童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5299478.2.1建立良好的实验关系 151808.2.2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沟通方式 15195358.2.3个性化实验任务 1536098.2.4观察和记录 15184618.2.5保证实验安全 1552078.3发展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1560248.3.1数据清洗 1546818.3.2描述性统计分析 1685048.3.3相关性分析 1646838.3.4假设检验 16212828.3.5效应量分析 16192918.3.6贝叶斯分析 163496第9章社会心理学实验技术 16297669.1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 16277869.1.1实验构思与假设提出 1685289.1.2实验变量的操控与测量 1611489.1.3实验设计类型 1620309.2微观与宏观社会实验操作 1688049.2.1微观社会实验操作 1785939.2.2宏观社会实验操作 17167769.3社会实验数据分析与伦理问题 17116739.3.1社会实验数据分析 17225849.3.2社会实验伦理问题 1721463第10章心理学实验报告撰写与评价 172219810.1实验报告的结构与要求 172978310.1.1报告封面 172109610.1.2摘要 172208810.1.3引言 182652510.1.4方法 181413010.1.5结果 182826210.1.6讨论 18125110.1.7结论 181723710.1.8参考文献 18811610.1.9附录 181104310.2实验结果呈现与讨论 181231710.2.1结果呈现 182061710.2.2结果讨论 181271410.3实验评价与改进建议 19557910.3.1实验评价 19993210.3.2改进建议 19第1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基础1.1实验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实验设计是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核心环节,合理有效的实验设计有助于揭示变量间的内在联系。本节主要介绍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1.1实验设计的原则(1)对照原则:通过设置对照组,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2)随机原则:实验对象的选取与分组应尽量随机,以减少样本偏差。(3)重复原则:重复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减少偶然性。(4)均匀原则:实验条件应尽量保持一致,以消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1.2实验设计的方法(1)前实验设计:在实验前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以确定实验处理的起点。(2)准实验设计:在无法进行随机分组时,采用非随机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3)真实验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实验变量进行严格控制。1.2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变量的控制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本节主要介绍如何有效控制实验变量。1.2.1操作定义对实验变量进行明确的操作定义,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1.2.2控制变量通过设置实验条件,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1.2.3操纵变量对自变量进行操纵,观察因变量的变化。1.2.4测量变量对因变量进行准确测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1.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是实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1.3.1实验组的设置实验组接受自变量的处理,用于观察因变量的变化。1.3.2对照组的设置对照组不接受自变量的处理,用于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3.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匹配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无关变量上保持一致,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第2章实验操作流程2.1实验前准备2.1.1实验材料与设备(1)准备实验所需的所有材料,如问卷、测试工具、实验器材等。(2)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包括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实验仪器等。(3)保证实验场地安静、舒适,符合实验要求。2.1.2实验参与者(1)招募实验参与者,保证其符合实验要求,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2)对实验参与者进行筛选,排除有心理疾病、严重生理疾病等不符合实验条件的个体。(3)向实验参与者说明实验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获取其书面同意。2.1.3实验方案设计(1)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类型、实验条件、实验变量等。(2)制定实验流程,明确实验步骤、时间安排和参与者任务。(3)评估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保证实验设计的严谨性。2.2实验操作步骤2.2.1实验导入(1)向实验参与者简要介绍实验背景和目的。(2)指导实验参与者填写基本信息问卷,了解其基本情况。(3)对实验参与者进行实验前的培训和指导,保证其熟悉实验操作。2.2.2实验实施(1)根据实验方案,向实验参与者分配实验任务。(2)监督实验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保证实验顺利进行。(3)记录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观察结果。2.2.3实验结束(1)在实验结束后,向实验参与者表示感谢。(2)收集实验材料,整理实验现场。(3)对实验参与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保证其心理状态稳定。2.3实验数据收集与记录2.3.1数据收集(1)采用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工具,如问卷、行为观察表等,进行数据收集。(2)保证数据收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3)对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异常数据进行记录和标注。2.3.2数据记录(1)采用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详细记录实验数据。(2)对数据进行编号、分类和整理,保证数据易于查找和分析。(3)定期检查数据记录,防止遗漏和错误。2.3.3数据存储与保护(1)将实验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2)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实验参与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3)建立数据备份制度,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测试。第3章数据分析方法3.1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旨在对实验数据进行概括性描述,以揭示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3.1.1频数与频率分布对实验数据进行频数统计,绘制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以便直观地观察数据分布情况。3.1.2集中趋势指标计算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集中趋势指标,以描述数据的平均水平。3.1.3离散程度指标计算数据的极差、四分位差、标准差、方差等离散程度指标,以描述数据的波动范围和稳定性。3.1.4分布形态通过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分析数据的分布形态,判断数据是否呈正态分布。3.2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用于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支持某个假设的方法。本节将介绍以下假设检验方法:3.2.1单样本t检验当样本数据来自正态分布且总体标准差未知时,采用单样本t检验判断样本均值是否与总体均值存在显著差异。3.2.2双样本t检验当两个独立样本来自正态分布且总体标准差未知时,采用双样本t检验判断两个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2.3方差分析(ANOVA)当样本数据来自多个正态分布总体,且各总体方差相等时,采用方差分析判断多个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2.4参数估计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为实验结果提供置信度。3.3方差分析与应用方差分析(ANOVA)是用于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样本均值差异性的统计方法。本节将介绍以下内容:3.3.1单因素方差分析当实验设计中一个因素影响结果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各水平之间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3.2多因素方差分析当实验设计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判断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3.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实验设计中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点或条件下的数据进行比较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3.4方差分析的应用结合实验背景,解释方差分析结果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4章视觉心理学实验技术4.1视觉感知实验设计本节主要介绍视觉感知实验的设计方法,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类型及实验流程的制定。4.1.1实验目的视觉感知实验旨在研究视觉系统如何识别、解析和解释视觉刺激,从而揭示视觉认知的规律。实验目的主要包括:探讨视觉感知的基本特性、视觉注意力分配、视觉记忆及视觉决策等。4.1.2实验类型(1)刺激识别实验:研究被试对特定视觉刺激的识别能力。(2)视觉搜索实验:研究被试在复杂视觉场景中搜索目标的能力。(3)视觉注意实验:研究被试在视觉任务中的注意力分配。(4)视觉记忆实验:研究被试对视觉信息的记忆能力。4.1.3实验流程(1)设计实验任务: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类型,明确实验任务。(2)选择刺激材料:根据实验类型和任务,选取合适的视觉刺激材料。(3)制定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步骤、刺激呈现时间、被试反应时间等。(4)实验控制:保证实验条件一致,减少干扰因素。4.2视觉刺激呈现技术本节主要介绍视觉刺激呈现的技术方法,包括视觉刺激的类型和呈现手段。4.2.1视觉刺激类型(1)静态刺激:如图片、文字、形状等。(2)动态刺激:如动画、视频等。(3)三维刺激:如立体图片、虚拟现实等。4.2.2视觉刺激呈现手段(1)计算机屏幕呈现:使用计算机软件(如EPrime、PsychoPy等)呈现视觉刺激。(2)投影仪呈现:将视觉刺激投影至屏幕或墙面。(3)头戴式显示器(HMD)呈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视觉刺激直接呈现在被试眼前。4.3视觉任务操作与数据采集本节主要介绍视觉任务的操作过程和数据采集方法。4.3.1视觉任务操作(1)实验前准备: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2)实验进行:按照实验流程指导被试完成任务,保证被试理解任务要求。(3)实验结束:感谢被试参与,询问被试感受,整理实验数据。4.3.2数据采集(1)行为数据:记录被试完成视觉任务时的反应时间、准确率等。(2)眼动数据:利用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轨迹、注视点等。(3)脑电数据:通过脑电设备(如ERP)记录被试在进行视觉任务时的脑电活动。注意:在实验过程中,保证操作规范,避免产生误差。同时保护被试隐私,遵守伦理道德规范。第5章听觉心理学实验技术5.1听觉感知实验设计5.1.1实验目的本章节主要介绍听觉感知实验的设计,以探究听觉刺激对人类听觉系统的影响,进而揭示听觉感知的心理机制。5.1.2实验类型听觉感知实验可分为行为实验、电生理实验和神经影像学实验。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类型。5.1.3实验变量(1)自变量:听觉刺激的频率、强度、时长等;(2)因变量:被试的听觉感知反应,如判断准确性、反应时等;(3)控制变量:实验环境、被试个体差异等。5.1.4实验设计听觉感知实验设计包括独立样本设计、配对样本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5.2听觉刺激与呈现5.2.1听觉刺激类型听觉刺激包括纯音、复合音、语音、音乐等。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听觉刺激类型。5.2.2刺激使用专业软件(如Audacity、Praat等)听觉刺激,保证刺激的质量和准确性。5.2.3刺激呈现(1)通过耳机或扬声器呈现听觉刺激;(2)保证刺激呈现的同步性和随机性;(3)控制刺激呈现的强度和音质。5.3听觉任务操作与数据采集5.3.1听觉任务设计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听觉任务,如音高判断、音色识别、语音理解等。5.3.2实验操作流程(1)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和任务;(2)进行实验操作培训;(3)开始实验,记录被试的听觉感知反应;(4)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其主观感受。5.3.3数据采集(1)使用数据采集软件(如EPrime、PsychoPy等)记录被试的听觉感知反应;(2)收集被试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听力状况等;(3)对数据进行整理和预处理,以便后续分析。注意:本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验设计和技术操作需结合实际研究需求进行调整。第6章认知心理学实验技术6.1认知任务设计6.1.1任务类型选择认知任务设计应根据研究目的选取合适的任务类型,如记忆任务、注意力任务、语言任务、空间认知任务等。任务类型应充分体现所研究认知过程的特征。6.1.2任务难度控制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对任务难度进行控制。可根据参与者水平调整任务难度,使任务难度适中,既能引起参与者的兴趣,又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6.1.3任务呈现方式任务呈现方式应简洁明了,便于参与者理解。可采用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呈现任务,以适应不同研究需求。6.1.4任务流程设计任务流程应包括任务介绍、练习阶段、正式实验阶段。在练习阶段,使参与者熟悉任务要求;在正式实验阶段,保证参与者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6.2认知实验操作方法6.2.1实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任务,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如图片、文字材料、音频等。保证实验材料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6.2.2实验设备与软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眼动仪等。同时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实验操作。6.2.3实验程序编写编写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流程控制、任务呈现、数据收集等。实验程序应保证实验流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数据收集的准确性。6.2.4参与者招募与筛选招募参与者,根据研究目的筛选合适的参与者。保证参与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符合实验要求。6.2.5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束后的数据整理。6.3认知实验数据分析6.3.1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等。保证数据质量满足后续分析要求。6.3.2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频数等,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6.3.3假设检验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6.3.4效应量计算计算效应量,以评估实验效应的大小。常用效应量指标有Cohen'sd、η²等。6.3.5结果解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明确实验结果与理论假设之间的关系。注意区分实验结果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第7章神经心理学实验技术7.1脑成像技术概述脑成像技术为神经心理学研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方法。本章首先对脑成像技术进行概述,介绍各种脑成像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神经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7.1.1脑成像技术分类脑成像技术可分为结构成像和功能成像两大类。结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主要反映大脑的解剖结构。功能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主要反映大脑的功能活动。7.1.2脑成像技术的优缺点脑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性、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某些脑区的分辨率不足、对深部脑结构的显示不清晰等。7.2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操作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效应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本节主要介绍fMRI实验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7.2.1实验设计在进行fMRI实验之前,需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实验任务,包括任务类型、刺激方式、实验时长等。同时要充分考虑被试的舒适度和实验的安全性。7.2.2数据采集fMRI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对被试进行定位,保证其头部稳定;(2)扫描被试的大脑结构像;(3)进行功能像扫描,同步记录实验任务;(4)采集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7.2.3数据分析fMRI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包括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平滑处理等;(2)统计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等方法分析实验数据;(3)结果解释: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神经心理学理论进行解释。7.3脑电生理实验技术脑电生理实验技术是通过记录大脑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生物电信号,研究大脑功能的一种方法。本节主要介绍脑电生理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7.3.1脑电生理技术原理脑电生理技术基于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电极记录这些信号,从而了解大脑的功能。常见的脑电生理技术包括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等。7.3.2实验操作脑电生理实验操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被试准备:保证被试头皮清洁,电极位置准确;(2)记录电极的安装:根据国际1020系统安装电极;(3)数据采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脑电信号,与实验任务同步;(4)数据分析:对脑电信号进行时频分析、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等。7.3.3注意事项在进行脑电生理实验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保证实验环境安静、舒适,避免电磁干扰;(2)电极与头皮的接触良好,降低电阻;(3)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被试状况,保证其安全。第8章发展心理学实验技术8.1发展心理学实验设计要点8.1.1确定研究目的在设计发展心理学实验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即探究特定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特征、行为表现及其影响因素。8.1.2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等。8.1.3明确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性别、文化背景等特征,保证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和可比性。8.1.4设计实验任务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实验任务。8.1.5控制实验变量合理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8.1.6伦理问题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伦理问题,保证研究对象的权益。8.2儿童实验操作注意事项8.2.1建立良好的实验关系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降低儿童在实验过程中的紧张感和恐惧感。8.2.2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沟通方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指导,保证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实验任务。8.2.3个性化实验任务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适当调整实验任务,保证实验的适应性。8.2.4观察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详细记录实验数据。8.2.5保证实验安全保证实验环境安全,避免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8.3发展实验数据分析方法8.3.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剔除无效数据和异常值。8.3.2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频数等。8.3.3相关性分析分析实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各变量之间的联系。8.3.4假设检验根据研究目的,运用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8.3.5效应量分析计算效应量,评估实验处理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程度。8.3.6贝叶斯分析在必要时,运用贝叶斯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第9章社会心理学实验技术9.1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旨在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本章首先介绍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实验构思、研究假设的提出、实验变量的操控与测量,以及实验设计类型。9.1.1实验构思与假设提出实验构思应围绕研究问题展开,明确研究目的,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心理学实验的变量进行定义和分类,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9.1.2实验变量的操控与测量在社会心理学实验中,合理操控自变量并精确测量因变量是的。本节介绍如何通过实验操纵技术、问卷、观察等方法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操控与测量。9.1.3实验设计类型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自然实验等。本节对各种实验设计类型进行介绍,分析其优缺点,以便研究者根据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9.2微观与宏观社会实验操作社会心理学实验操作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本节将分别阐述这两个层面的实验操作方法。9.2.1微观社会实验操作微观社会实验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和行为。本节介绍微观社会实验的操作方法,包括实验参与者的招募、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程序的设计等。9.2.2宏观社会实验操作宏观社会实验研究社会结构、文化、政策等因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本节介绍宏观社会实验的操作方法,如实验样本的选择、实验情境的创设、实验过程的控制等。9.3社会实验数据分析与伦理问题社会心理学实验的数据分析与伦理问题在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节对此进行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