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41-T 743-2012_第1页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41-T 743-2012_第2页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41-T 743-2012_第3页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41-T 743-2012_第4页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DB41-T 743-20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743—2012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ofWarmMixAsphaltforPavementConstruction

2012-09-17发布2012-11-17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743—2012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分类、符号和代号..................................................................2

4.1分类..........................................................................2

4.2符号和代号....................................................................2

5材料..............................................................................3

5.1温拌添加剂....................................................................3

5.2沥青..........................................................................4

5.3集料..........................................................................4

5.4填料..........................................................................8

5.5纤维..........................................................................8

6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10

6.1适用范围.....................................................................10

6.2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10

6.3温拌添加剂的掺量.............................................................10

6.4温拌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12

6.5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16

7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16

7.1一般规定.....................................................................16

7.2温拌添加剂的添加.............................................................17

7.3拌制.........................................................................17

7.4运输.........................................................................18

7.5摊铺.........................................................................18

7.6碾压.........................................................................19

7.7开放交通.....................................................................20

8试验方法.........................................................................20

8.1温拌添加剂...................................................................20

8.2集料、矿粉...................................................................20

8.3温拌沥青及温拌沥青混合料.....................................................20

9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20

9.1一般规定.....................................................................20

9.2材料检验.....................................................................20

I

DB41/T743—2012

9.3施工过程检验.................................................................21

9.4交工验收.....................................................................24

附录A(规范附录)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试验方法........................................28

附录B(规范附录)表面活性类温拌添加剂的试验方法....................................30

II

DB41/T743—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收费还贷高速公路管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霞光、王前东、赵豫生、王明伟、吕小武、孟建党、王立志。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鹏、黄正强、张正珂、黄运军、孟庆东、邵平、张书华、李宇伟、

刘卫东、李志强、郭铁惠、邵景干、韦佑坡、杜潇、韩民、王洁、王小勇、陈天友、高瞻、

马春锋、侯伟、冯道祥、朱仁杰、孙淑勤、李玉磊、周俊红、胡锋、汪德才、苏红生、李红涛、

赵德强、赵子豪。

III

DB41/T743—2012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分类、符号和代号、材料、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温拌沥青混合料

施工、试验方法、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表面活性技术、沥青降黏技术的公路与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及养护工程沥青路面

各沥青结构层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781化学品的熔点及熔融范围试验方法毛细管法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T776.1公路工程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第1部分:玄武岩短切纤维

JT/T798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lt(WMA)

通过温拌添加剂和工艺作用,能够在施工温度低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20℃以上(含20℃,下

同),实现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HMA)路用性能相当的沥青混合料。

3.2

温拌添加剂warmmixadditive

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并实现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1

DB41/T743—2012

路用性能相当的添加材料。

3.3

表面活性类温拌技术surfactantbasedWMAtechnology

将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类温拌添加剂加入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通过拌和过程均匀分散于沥青中,

添加剂的亲油基富集并包裹于沥青的表面,在沥青内部形成暂时性结构润滑膜。温度下降时,润滑膜的

润滑作用降低了沥青与矿料间微观界面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沥青黏度大造成的阻滞作用。碾

压完成后,添加剂的亲水基向矿料表面转移,亲水基与矿料表面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氢键结构,提高了

混合料的抗剥落能力,从而实现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20℃以上的一种新技术。

3.4

沥青降黏类温拌技术viscosityreducerbasedWMAtechnology

将一定比例的低融点有机类添加剂(熔融温度在85℃~110℃之间的材料)加入沥青或沥青混合料

中,通过拌和过程均匀分散于沥青中,使沥青在拌和、碾压高温区域的黏度降低,碾压成型后日常气温

区域的黏度不降低,从而实现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20℃以上的一种新技术。

3.5

温拌施工warmmixconstruction

各等级的公路与城市道路在气温不低于10℃条件下,以节能减排和改善隧道等密闭部位施工环境

为目的,采用温拌技术将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20℃以上,实现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相当的

沥青混合料施工。

3.6

干法添加方式addtoasphaltmixturemixingcylinder

将一定比例的温拌添加剂直接加入沥青混合料搅拌缸中,与沥青、矿料共同拌制成温拌沥青混合料

的添加方式。

3.7

湿法添加方式addtoasphalttank

先将一定比例的温拌添加剂加入沥青中制成温拌沥青,然后将温拌沥青与矿料共同拌制成温拌沥青

混合料的添加方式。

4分类、符号和代号

4.1分类

4.1.1按技术原理分为表面活性剂类、沥青降黏类和沥青发泡类三种类型。其中,沥青发泡类不适用

本标准。

4.1.2按温拌添加剂添加方式分为干法添加、湿法添加两种类型。

4.1.3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半开级配沥青混合

料三种类型。其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不适用本标准。

4.1.4按公称最大粒径分为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和砂粒式五种类型。

4.2符号和代号

2

DB41/T743—2012

下列符号和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A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

AR——橡胶沥青,AsphaltRubber

ARHM——橡胶沥青混合料,AsphaltRubberHotMixture

ATB——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ATPB——铺筑在沥青层底部的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FL——马歇尔试验的流值

HMA——热拌沥青混合料,HotMixAsphalt

MS——马歇尔稳定度

OGFC——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

PSV——石料磨光值,PolishedStoneValue

RTFOT——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ollingThinFilmOvenTest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ryene-Butadiene-StryeneBlockCopolymer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trixAsphalt或StoneMasticAsphalt

TFOT——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ThinFilmOvenTes

UTFC——超薄磨耗层,Ultra-ThinFrictionCourse

VCA——粗集料骨架间隙率,PercentAirVoidsinCoarseAggregate

VCADRC——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VoidsinCoarseAggregate

VCAmix——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即试件的粗集料骨架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

积的百分率,VoidsinCoarseAggregateofAsphaltMix

VFA——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

青结合料部分的体积在VMA中所占的百分率

VMA——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

VoidsinMineralAggregate

VV——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WAC——温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

WARHM——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ltRubberHotMixture

WARHM(D)——温拌密级配干拌法橡胶沥青混合料

WARHM(W)——温拌密级配湿拌法橡胶沥青混合料

WARHM(W)-O——温拌开级配湿拌法橡胶沥青混合料

WATB——温拌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WATPB——铺筑在沥青层底部的排水式温拌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WMA——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lt

WOGFC——温拌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

WSMA——温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WarmMixStoneMatrixAsphalt

WUTFC——温拌超薄磨耗层

5材料

5.1温拌添加剂

5.1.1一般要求

3

DB41/T743—2012

5.1.1.1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加入温拌添加剂后应使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降低20℃以

上。

5.1.1.2加入温拌添加剂后的沥青混合料,其路用性能应满足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5.1.1.3温拌添加剂以湿法添加方式加入沥青后,沥青的技术指标应满足本标准或设计要求。

5.1.1.4应满足环保要求,添加后不应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5.1.2表面活性类温拌添加剂

应在密闭容器中避光保存,使用时保持均匀状态,无悬浮物和沉淀物,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表面活性类温拌添加剂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项目试验方法

干法添加型湿法添加型

物理形态黄褐色液体琥珀色浓缩液体目测

胺值,mg/g400~560510~610本标准附录B

固含量,%,≥9.099.0本标准附录B

pH值,25℃9.5±1.011.5±1.0本标准附录B

5.1.3沥青降黏类温拌添加剂

应使用包装材料密封,在干燥、通风的室内贮存,使用时不应有结块现象,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沥青降黏类温拌添加剂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项目试验方法

干法添加方式湿法添加方式

温拌添加剂物理形态白色或乳白色颗粒状固体目测

性能熔融温度85℃~110℃GB/T21781

沥青掺入温拌拌和黏度0.17±0.02Pa·s对应的温度降低值≥20℃

JTGE20

添加剂前后的

碾压黏度0.28±0.03Pa·s对应的温度降低值≥20℃T0625

黏温性能

5.2沥青

5.2.1道路石油沥青应符合表3的要求

5.2.2SBS聚合物改性沥青应符合表4的要求。

5.2.3橡胶沥青应符合表5的要求。

5.2.4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宜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应符合表6的要求。

5.2.5超薄磨耗层宜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应分别符合表7、表8的要求。

5.2.6道路石油沥青、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橡胶沥青、高黏度改性沥青以湿法添加方式掺入温拌添

加剂后,各项指标应满足表3~表7的要求。

5.2.7如选用天然沥青或其他沥青类胶结材料,应满足相应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

5.3集料

5.3.1粗集料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不宜采用多孔性或内部吸水性强的集料,应符合表9的要求。

4

DB41/T743—2012

表3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沥青标号

指标单位等级试验方法

90号70号

针入度

0.1mm—80~10060~80JTGE20T0604

(25℃,5s,100g)

A-1.5~+1.0

针入度指数PI—JTGE20T0604

B-1.8~+1.0

A4546

软化点(R&B),≥℃B4344JTGE20T0606

C4243

60℃动力黏度,≥Pa·sA160180JTGE20T0620

A2020

10℃延度,≥cm

B1515

JTGE20T0605

A、B100

15℃延度,≥cm

C5040

A2.2

蜡含量(蒸馏法),≤%B3.0JTGE20T0615

C4.5

闪点,≥℃—245260JTGE20T0611

溶解度,≥%99.5JTGE20T0607

密度(15℃)g/cm3实测记录JTGE20T0603

TFOT(或RTFOT)后JTGE20

质量变化,≤%—0.8T0610或T0609

A5761

残留针入度比(25℃),

%B5458JTGE20T0604

C5054

A86

残留延度(10℃),≥cmJTGE20T0605

B64

残留延度(15℃),≥cmC2015JTGE20T0605

注1:A级沥青适用于各个等级的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任何场合与层次。

注2:B级沥青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下面层及以下的层次,二级及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城市快速路、主

干路下面层及以下的层次,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各个层次。

注3:C级沥青适用于三级及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

表4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指标单位试验方法

I-D

针入度(100g,5s,25℃)0.1mm40~60JTGE20T0604

针入度指数PI,≥—0JTGE20T0604

延度5℃,5cm/min,≥cm20JTGE20T0605

软化点TR&B,≥℃60(75)JTGE20T0606

5

DB41/T743—2012

表4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续)

技术指标

指标单位试验方法

I-D

JTGE20

运动黏度135℃,≤Pa·s3

T0625、T619

闪点,≥℃230JTGE20T0611

溶解度,≥%99JTGE20T0607

弹性恢复(25℃),≥%75JTGE20T0662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2.5JTGE20T0661

JTGE20

质量变化,≤%±1.0

T0610或T0609

TFOT(或RTFOT)

后残留物针入度比(25℃),≥%65JTGE20T0604

5℃延度,≥cm15JTGE20T0605

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软化点宜提高至75℃。

表5橡胶沥青(AR)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道路石油沥青—90号、70号—

180℃旋转黏度Pa·s2.0~4.0JT/T798附录B

针入度(100g,5s,25℃)0.1mm40~80JTGE20T0604

软化点TR&B,>℃58JTGE20T0606

弹性恢复(25℃),>%55JTGE20T0662

延度5℃,5cm/min,>cm10JTGE20T0605

表6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OGFC)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针入度(100g,5s,25℃),≥0.1mm40JTGE20T0604

软化点TR&B,≥℃80JTGE20T0606

延度(15℃),5cm/min,≥cm50JTGE20T0605

闪点,≥℃260JTGE20T0611

薄膜加热试验(TFOT)后的质量变化,≤%0.6JTGE20T0609

黏韧性(25℃),≥N•m20JTGE20T0624

韧性(25℃),≥N•m15JTGE20T0624

60℃黏度,≥Pa.s20000JTGE20T0620

表7超薄磨耗层(UTFC)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针入度(100g,5s,25℃),≥0.1mm50JTGE20T0604

软化点TR&B,≥℃75JTGE20T0606

5℃延度,5cm/min,≥cm30JTGE20T0605

密度,15℃g/cm3实测JTGE20T0603

6

DB41/T743—2012

表7超薄磨耗层(UTFC)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续)

指标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2.0JTGE20T0661

运动黏度,135℃,≤Pa•s3.0JTGE20T0625

弹性恢复(25℃),≥%85JTGE20T0662

质量变化,≤%±1.0JTGE20T0610

RTFOT

针入度比(25℃),≥%65JTGE20T0604

后残留物

5℃延度,≥cm15JTGE20T0605

表8超薄磨耗层(UTFC)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品种及代号

指标单位试验方法

PCR

破乳速度—快裂JTGE20T0658

粒子电荷—阳离子(+)JTGE20T0653

筛上剩余量试验,1.18mm,≤%0.1JTGE20T0652

赛波特黏度V25s20~100JTGE20T0623

黏度恩格拉黏度E25,>—3JTGE20T0622

沥青标准黏度C25,3,>s12JTGE20T0621

含量,≥%63JTGE20T0651

针入度(25℃,100g,5s)0.1mm40~80JTGE20T0604

软化点(环球法),≥℃57JTGE20T0606

蒸发残留物

延度,5℃,5cm/min,≥cm30JTGE20T0605

弹性恢复(25℃),≥%70JTGE20T0662

溶解度(三氯乙烯),≥%97.5JTGE20T0607

1d,≤%1JTGE20T0655

贮存稳定性

5d,≤%5JTGE20T0655

粗集料应采用两级及以上破碎,至少有一级是带整形功能的反击破或圆锥破,破碎机应有除渣和除

尘功能。

5.3.2细集料

5.3.2.1细集料包括机制砂、洁净的天然砂、石屑等,不宜采用多孔性或内部吸水性强的细集料。

5.3.2.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0的要求。细集料

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mm~4.75mm)

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mm~2.36mm或0mm~0.15mm)表示。

5.3.2.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混合料,宜将细集料分为0mm~3mm和3mm~

5mm两档组合使用。

7

DB41/T743—2012

表9粗集料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级公路

指标单位试验方法

与城市道路

表面层其他层次

石料压碎值,≤%262830JTGE42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283035JTGE42T0317

表观相对密度,≥t/m32.602.502.45JTGE42T0304

吸水率,≤%2.03.03.0JTGE42T0304

坚固性,≤%1212-JTGE42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151820

其中粒径大于9.5mm,≤%1215-JTGE42T0312

其中粒径小于9.5mm,≤%182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11JTGE42T0310

软石含量,≤%355JTGE42T0320

粗集料的磨光值雨量气候区年降雨量(mm)----

JTGE42T0321

PSV,≥湿润区1000~500-40--

粗集料与沥青的雨量气候区年降雨量(mm)---JTGE42

黏附性,≥湿润区1000~500444T0616、T0663

表10细集料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其他等级公路

项目单位试验方法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与城市道路

表观相对密度,≥-2.502.45JTGE42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12-JTGE42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35JTGE42T0333

砂当量,≥%6050JTGE42T0334

亚甲蓝值,≤g/kg25-JTGE42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s30-JTGE42T0345

5.3.2.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宜采用机制砂。当使用天

然砂时,天然砂的用量不应超过集料总量的10%,天然砂级配应满足表11的要求。

5.3.2.5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5.3.2.6石屑、机制砂应清洁、干净,不应含有泥土杂质,级配应满足表12的要求。

5.3.2.7机制砂应采用专用的制砂机生产,并选用优质碱性石料为原料,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

5.4填料

5.4.1填料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5.4.2矿粉应干燥、洁净、无结块,应符合表13的要求。

5.5纤维

5.5.1在沥青混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