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2_第1页
肺炎支原体肺炎-2_第2页
肺炎支原体肺炎-2_第3页
肺炎支原体肺炎-2_第4页
肺炎支原体肺炎-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sapneamoniae,MP)肺炎支原体已逐渐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MP感染的概念MP感染分为以下类型隐性感染初次感染,近期感染既往感染再感染(持续感染,或称反复感染)混合感染(二重感染)隐性感染检测滴度MP-IgM时可呈阳性或在1:80以上,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感染后一些患者仅有抗体水平增高,无症状,或为健康携带者,临床称为隐性感染。据报告健康人群中MP-IgM阳性可达14.9%~16%,无发热,无感染症状,不需治疗。初次感染,近期感染上下呼吸道感染,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以前未查MP-IgM者,发病时滴度可达1:80,1:160,1:320或以上(高者有达1:1280)应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既往感染通过询问病史可知,2-3个月前曾患MP感染,曾做过MP-IgM检测此次化验其MP-IgM低于以前检测结果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再感染(持续感染,或称反复感染)以前或近期(2-3个月内)患过MP感染,此次检测结果滴度高于前次检测,临床再次出现症状,应予大环内酯类治疗。混合感染(二重感染)已诊断为MP感染或先后混合其他病原(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MP感染易引起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或二者混合感染,二者不仅临床症状相似,且都可疑引起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反应,除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外,应同时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推荐确诊MP急性感染应强调双份血清(间隔2周)恢复期滴度抗体上升4倍或下降至原来的1/4或MP-IgG无早期诊断价值,可供回顾性诊断,是MP病原学追踪的好手段。PCR技术检测为更进一步早期快速诊断MP感染提供可能7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血清学诊断MP感染后可诱导体液免疫反应,1周后抗体产生,3~6周可达高峰,2~3个月后逐渐下降,故应在发病7d后采血检测。通常检测滴度阳性起点为1:40,但在临床诊断上因隐性感染存在,此值多无临床意义。一般认为成人1:80~1:160或以上对临床诊断有意义,儿童亦为1:160以上有意义。MP肺炎的药物治疗MP肺炎应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轻中度MP肺炎可以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肺炎支原体主要侵犯呼吸系统,是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非细菌性肺炎,占非细菌性33%以上,其治疗方案也与细菌性肺炎不同。因此,肺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