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维护与故障排除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电脑维护与故障排除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电脑维护与故障排除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电脑维护与故障排除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电脑维护与故障排除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脑维护与故障排除作业指导书TOC\o"1-2"\h\u26534第1章电脑维护基础 4195731.1电脑维护的重要性 4115101.2维护计划与常规检查 4212061.2.1定期检查 4282891.2.2按需检查 423861.3硬件保养与清洁 4282441.3.1保养 4251151.3.2清洁 553321.4软件优化及系统更新 5120751.4.1软件优化 5293291.4.2系统更新 513136第2章硬件故障排除 5188672.1硬件故障诊断方法 5205672.1.1观察法 592042.1.2嗅探法 5255172.1.3听诊法 5248992.1.4触摸法 6115092.1.5替换法 6195722.1.6分步测试法 6139232.2常见硬件故障分析 6283532.2.1CPU故障 6135332.2.2内存故障 6245352.2.3硬盘故障 6179662.2.4显卡故障 6327092.2.5电源故障 7260702.3硬件故障排除流程 7125672.3.1收集故障信息 7299982.3.2判断故障范围 773682.3.3分析故障原因 7230492.3.4排除故障 758972.3.5测试验证 73827第3章软件故障排除 7130283.1软件故障诊断方法 768373.1.1系统监控 7174723.1.2日志分析 8206953.1.3软件诊断工具 8191643.1.4逐步排除法 828533.2常见软件故障分析 8220643.2.1软件兼容性问题 8196003.2.2软件运行错误 8126363.2.3病毒感染 8327353.2.4系统配置问题 8244633.3软件故障排除流程 8227893.3.1故障收集 8298263.3.2故障定位 8220473.3.3制定解决方案 8291853.3.4实施解决方案 913773.3.5验证故障是否排除 9231963.3.6文档记录 98067第4章系统安装与升级 9273794.1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9169984.1.1收集硬件信息 9138764.1.2备份重要数据 9138324.1.3准备系统安装介质 919914.1.4确认安装环境 9138294.2系统安装与配置 9151784.2.1系统安装 9195094.2.2驱动安装 913304.2.3系统配置 9279474.3系统升级注意事项 10148164.3.1保证系统兼容性 10198624.3.2备份重要数据 10199394.3.3遵循官方升级指导 10245414.3.4注意系统安全 10250204.3.5升级后检查 109068第5章系统备份与恢复 10318465.1系统备份的重要性 10316235.2常用系统备份方法 11295455.3系统恢复操作指南 1112707第6章电脑病毒防护 12133836.1病毒防护基础知识 12101296.1.1电脑病毒定义 126396.1.2病毒传播途径 1281966.1.3病毒危害 1257546.2防病毒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12307726.2.1选择防病毒软件 12115566.2.2安装防病毒软件 12173246.2.3使用防病毒软件 13217546.3常见病毒处理方法 139086.3.1发觉病毒迹象 13278596.3.2隔离病毒 13155496.3.3清除病毒 13106736.3.4预防病毒 143310第7章数据安全与恢复 14256927.1数据安全意识 1472517.1.1了解数据安全风险 14134647.1.2建立安全意识 14313557.1.3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14202687.2数据备份策略 1499147.2.1备份类型 1413117.2.2备份周期 15186777.2.3备份存储介质 15301597.2.4备份验证 1515027.3数据恢复技术简介 15211997.3.1硬盘数据恢复 15291387.3.2数据库数据恢复 15193797.3.3文件系统数据恢复 1527.3.4数据加密与解密 1510542第8章网络故障排除 16306078.1网络故障诊断方法 1667038.1.1识别故障现象 1617178.1.2分层诊断法 1627878.1.3告警日志分析 1631438.1.4网络诊断工具 16237478.2常见网络故障分析 16128028.2.1物理层故障 16205068.2.2数据链路层故障 1616688.2.3网络层故障 16129628.2.4传输层及以上故障 17317208.3网络故障排除流程 17174508.3.1收集故障信息 1762298.3.2确定故障范围 1724138.3.3定位故障原因 17204908.3.4解决故障 17180378.3.5记录故障处理过程 1731905第9章电脑周边设备故障排除 17259229.1周边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17173189.1.1外观检查 17293289.1.2确认设备驱动 1737709.1.3确认硬件兼容性 17271259.1.4故障现象复现 1825079.1.5分步骤排除法 1850299.2常见周边设备故障分析 18539.2.1鼠标故障 1824619.2.2键盘故障 18306639.2.3显示器故障 18263899.2.4打印机故障 1884429.2.5扬声器故障 18318279.3周边设备故障排除流程 18117439.3.1收集故障信息 18292819.3.2检查硬件连接 18280559.3.3更新设备驱动 18259109.3.4检查设备设置 19144049.3.5硬件故障排查 19287469.3.6联系售后服务 1922490第10章电脑维护与故障排除案例解析 191861110.1案例分析方法 191542610.2典型案例解析 19645510.3故障排除经验总结与分享 20第1章电脑维护基础1.1电脑维护的重要性电脑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其稳定性和功能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定期进行电脑维护可以保证硬件和软件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预防故障发生,延长电脑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电脑的安全性和使用体验。1.2维护计划与常规检查为了保证电脑的稳定运行,制定一个合理的维护计划。以下是一些建议:1.2.1定期检查每周检查电脑硬件,保证连接正常,无异常声响;每月检查电脑系统更新,安装安全补丁和驱动程序;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硬件清洁;每半年进行一次硬盘整理和磁盘清理;每年检查电脑整体功能,考虑升级硬件或重装系统。1.2.2按需检查在遇到系统卡顿、响应缓慢时,及时检查病毒和恶意软件;在发觉硬件故障或异常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在软件安装、卸载或系统更新后,检查系统兼容性和驱动程序。1.3硬件保养与清洁硬件保养与清洁是保证电脑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1.3.1保养定期检查电源线、数据线等连接线,保证接触良好;保持电脑周围环境的整洁,避免灰尘、潮湿等影响硬件寿命;避免在电脑运行时搬动电脑,防止硬件受损;定期检查散热系统,保证散热器、风扇等正常工作。1.3.2清洁使用防静电布擦拭电脑表面,避免灰尘积聚;定期清理风扇、散热片等散热部件,防止灰尘堵塞;使用专业清洁剂清洁键盘、鼠标等外设,避免按键失灵;注意清洁电脑内部时,断开电源,避免触电风险。1.4软件优化及系统更新软件优化及系统更新有助于提高电脑功能,保证系统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1.4.1软件优化定期卸载不常用的软件,释放磁盘空间;限制开机启动项,减少系统资源占用;定期进行磁盘清理和整理,提高磁盘读写速度;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系统优化,提高电脑功能。1.4.2系统更新保持系统更新,安装官方发布的补丁和安全更新;及时更新驱动程序,保证硬件兼容性和功能;定期检查操作系统版本,考虑升级至最新版本;在更新系统前,备份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第2章硬件故障排除2.1硬件故障诊断方法2.1.1观察法观察法是硬件故障诊断的第一步,通过观察硬件设备的外部状态,如指示灯、风扇运转情况等,初步判断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工作。2.1.2嗅探法通过嗅觉判断硬件设备是否存在烧毁、短路等异常现象。注意嗅探时需保证安全,避免触电等风险。2.1.3听诊法通过听觉判断硬件设备是否存在异常声音,如风扇噪音、硬盘异响等。2.1.4触摸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触摸硬件设备,感受其温度、震动等,判断是否存在异常。2.1.5替换法当怀疑某硬件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尝试替换同类型的正常设备,观察故障是否消失,从而确定故障设备。2.1.6分步测试法逐步排查硬件设备,通过排除法确定故障原因。2.2常见硬件故障分析2.2.1CPU故障(1)CPU温度过高(2)CPU风扇故障(3)CPU接触不良(4)CPU损坏2.2.2内存故障(1)内存条接触不良(2)内存条损坏(3)内存容量不足(4)内存频率不匹配2.2.3硬盘故障(1)硬盘坏道(2)硬盘数据线故障(3)硬盘电源线故障(4)硬盘接口故障2.2.4显卡故障(1)显卡驱动问题(2)显卡接触不良(3)显卡散热不良(4)显卡损坏2.2.5电源故障(1)电源电压不稳定(2)电源线故障(3)电源接口故障(4)电源损坏2.3硬件故障排除流程2.3.1收集故障信息(1)询问用户故障现象及发生时间(2)查看系统日志,了解故障发生时的系统状况(3)观察硬件设备的外部状态,如指示灯、风扇等2.3.2判断故障范围(1)根据故障现象,初步判断故障类型(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等)(2)使用诊断工具,进一步确定故障硬件设备2.3.3分析故障原因(1)根据故障现象和故障范围,分析可能的原因(2)结合诊断方法,逐一排查故障原因2.3.4排除故障(1)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2)若故障无法解决,尝试替换同类型正常设备,确认故障设备(3)按照维修手册,进行硬件设备的拆装、更换等操作2.3.5测试验证(1)在故障排除后,进行功能测试,验证故障是否已解决(2)若故障仍未解决,重新收集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和排除(3)保证硬件设备恢复正常工作,交付用户使用。第3章软件故障排除3.1软件故障诊断方法3.1.1系统监控通过操作系统自带的监控工具或第三方软件,实时监控软件的运行状态,包括CPU、内存、磁盘I/O等资源占用情况,以便发觉异常。3.1.2日志分析分析软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志文件,找出故障原因。重点关注错误日志、警告日志以及异常堆栈信息。3.1.3软件诊断工具使用专业诊断工具,如系统诊断、病毒查杀、功能分析等,对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以定位故障原因。3.1.4逐步排除法从软件的安装、配置、启动等环节逐一排查,排除可能导致故障的因素。3.2常见软件故障分析3.2.1软件兼容性问题分析操作系统、硬件配置、依赖库等因素,找出不兼容的部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3.2.2软件运行错误对错误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可能导致错误的原因,如算法错误、数据异常、内存泄漏等。3.2.3病毒感染使用病毒查杀软件进行全面扫描,清除病毒,修复病毒导致的软件故障。3.2.4系统配置问题检查软件的配置文件、注册表、环境变量等,确认配置项是否正确,并恢复默认配置测试。3.3软件故障排除流程3.3.1故障收集收集故障现象、时间、影响范围等信息,为故障排除提供依据。3.3.2故障定位根据故障现象,采用监控、日志分析、诊断工具等方法,确定故障原因。3.3.3制定解决方案针对故障原因,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如更新软件版本、修改配置、替换硬件等。3.3.4实施解决方案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执行,保证故障得到有效解决。3.3.5验证故障是否排除在实施解决方案后,验证故障是否已经解决,并对相关监控数据进行复查。3.3.6文档记录将故障排除过程、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详细记录,为今后的维护工作提供参考。第4章系统安装与升级4.1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工作4.1.1收集硬件信息在系统安装前,需详细收集并确认电脑的主要硬件配置信息,包括处理器型号、内存大小、硬盘容量、显卡型号等,以保证所选操作系统与硬件兼容。4.1.2备份重要数据在进行系统安装之前,应对硬盘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可通过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存储或云服务等方式进行备份。4.1.3准备系统安装介质根据所选操作系统,提前准备相应的系统安装介质,如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U盘、Linux操作系统的ISO镜像文件等。4.1.4确认安装环境保证电脑安装环境干净、整洁、安全,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受到静电、灰尘等因素影响。4.2系统安装与配置4.2.1系统安装(1)将系统安装介质插入电脑,并启动电脑。(2)进入BIOS设置,调整启动顺序,保证从系统安装介质启动。(3)遵循屏幕提示,完成系统安装过程。4.2.2驱动安装系统安装完成后,及时安装电脑硬件的驱动程序,以保证硬件正常工作。4.2.3系统配置(1)设置系统分区、格式化硬盘等。(2)配置网络连接,保证电脑可以访问互联网。(3)根据需求,调整系统设置,如屏幕分辨率、声音设置等。4.3系统升级注意事项4.3.1保证系统兼容性在进行系统升级前,确认新系统与现有硬件的兼容性,避免升级后出现硬件不识别等问题。4.3.2备份重要数据在进行系统升级前,再次备份重要数据,以防升级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4.3.3遵循官方升级指导严格按照操作系统官方提供的升级指导进行操作,避免在升级过程中出现错误。4.3.4注意系统安全在升级过程中,保证电脑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防止病毒、恶意软件等侵入。4.3.5升级后检查系统升级完成后,检查电脑硬件、软件是否正常工作,确认系统功能是否满足需求。如有问题,及时进行排查和解决。第5章系统备份与恢复5.1系统备份的重要性系统备份是电脑维护中的环节。它能够在系统出现故障、数据丢失或遭受病毒攻击时,帮助用户快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降低因数据丢失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以下是系统备份的重要性:(1)数据保护:系统备份可以保证个人或企业重要数据的安全,避免因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2)时间节省:在系统出现故障时,通过恢复备份,可以节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时间。(3)降低成本:避免因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导致的硬件更换、维修等费用。(4)提高效率:在系统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减少因故障导致的停工时间。5.2常用系统备份方法为了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系统备份方法:(1)完整备份:将整个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进行备份,适用于初次备份或对整个系统进行重大更新后。(2)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节省存储空间,但恢复时需要依次恢复所有增量备份。(3)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完整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恢复时只需恢复最近一次的完整备份和最近的差异备份。(4)镜像备份:创建一个与原系统完全相同的副本,适用于需要快速恢复系统的场景。5.3系统恢复操作指南当系统出现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系统恢复:(1)准备工作:a.保证已连接外部存储设备(如移动硬盘、U盘等),其中包含系统备份文件。b.保证计算机可以正常启动。c.了解计算机的BIOS/UEFI设置,以便在必要时调整启动顺序。(2)启动计算机并进入恢复环境:a.根据计算机型号,在启动时按下相应的按键(如F11、F12、Delete等)进入BIOS/UEFI设置。b.调整启动顺序,将外部存储设备设置为首选启动设备。c.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UEFI设置。(3)恢复系统:a.根据备份类型(如完整备份、镜像备份等),选择合适的恢复方法。b.遵循恢复向导的提示,选择备份文件并进行恢复。c.在恢复过程中,保证不要断电或干扰计算机运行。(4)完成恢复:a.恢复完成后,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工作。b.如果需要,重新安装或更新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c.恢复个人设置和文件,保证系统恢复正常使用。遵循以上操作指南,可以保证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快速、高效地恢复系统。第6章电脑病毒防护6.1病毒防护基础知识6.1.1电脑病毒定义电脑病毒是指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传播的恶意程序,它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修改或破坏计算机系统及数据。6.1.2病毒传播途径电脑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2)网络、邮件附件等网络传输方式;(3)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漏洞;(4)恶意网站、广告等。6.1.3病毒危害电脑病毒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以下危害:(1)破坏操作系统,导致系统不稳定、频繁死机;(2)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如账号、密码等;(3)篡改、删除重要文件,影响用户正常使用;(4)占用系统资源,导致计算机功能下降;(5)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可能引发网络瘫痪。6.2防病毒软件的安装与使用6.2.1选择防病毒软件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防病毒软件:(1)知名品牌,信誉良好;(2)病毒库更新及时,能查杀最新病毒;(3)系统资源占用低,不影响计算机功能;(4)操作简单,易于使用;(5)提供实时保护、主动防御等功能。6.2.2安装防病毒软件安装防病毒软件时,请遵循以下步骤:(1)官方正版软件,避免使用非法渠道获取的版本;(2)卸载已安装的其他防病毒软件,避免冲突;(3)按照安装向导完成安装,保证实时保护功能开启;(4)更新病毒库,保证能查杀最新病毒。6.2.3使用防病毒软件使用防病毒软件时,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更新病毒库,保证防病毒软件具有最新病毒防护能力;(2)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盘查杀,及时清除病毒;(3)开启实时保护功能,防止病毒入侵;(4)定期检查防病毒软件运行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行;(5)遇到可疑文件或程序,及时使用防病毒软件进行扫描。6.3常见病毒处理方法6.3.1发觉病毒迹象当计算机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已感染病毒:(1)系统运行缓慢,频繁死机;(2)文件丢失、被篡改;(3)系统自动重启、关机;(4)网络连接异常,如断网、网速变慢等;(5)防病毒软件报警。6.3.2隔离病毒发觉病毒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1)关闭网络连接,防止病毒传播;(2)断开移动存储设备,避免病毒扩散;(3)使用防病毒软件隔离或删除病毒文件。6.3.3清除病毒根据病毒类型和危害程度,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清除:(1)使用防病毒软件进行全盘查杀;(2)针对顽固病毒,可使用安全模式进行查杀;(3)手工清除病毒,需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谨慎操作;(4)如无法清除病毒,可重装操作系统。6.3.4预防病毒为预防病毒感染,请遵循以下建议:(1)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修补漏洞;(2)不随意、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3)不访问恶意网站、不不明;(4)使用安全软件,如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5)定期备份重要文件,以防不测。第7章数据安全与恢复7.1数据安全意识数据安全是企业及个人用户信息资产保护的重要环节。提高数据安全意识,是预防数据丢失、泄露的关键。以下为提升数据安全意识的相关建议:7.1.1了解数据安全风险用户应认识到数据安全风险的多样性,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感染、硬件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网络攻击等。7.1.2建立安全意识用户需时刻保持对数据安全的警惕性,遵循安全操作规范,不轻信来源不明的邮件、文件等。7.1.3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7.2数据备份策略数据备份是预防数据丢失的有效手段。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可以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提高数据恢复的成功率。7.2.1备份类型根据备份的目的和需求,可以选择以下类型的备份:完全备份:备份所有数据。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7.2.2备份周期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更新频率,制定合适的备份周期,如每日、每周或每月。7.2.3备份存储介质选择合适的备份存储介质,如硬盘、磁带、云存储等。建议采用多种存储介质进行备份,提高数据安全性。7.2.4备份验证定期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证在需要时可以顺利恢复数据。7.3数据恢复技术简介数据恢复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丢失、损坏或无法访问的数据恢复至正常状态。以下为常见的数据恢复技术简介:7.3.1硬盘数据恢复针对硬盘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可采用以下技术进行数据恢复:磁盘阵列重建:对损坏的磁盘阵列进行重建,恢复数据。硬盘开盘数据恢复:针对硬盘物理损坏,如磁头损坏、电机故障等,进行开盘修复和数据恢复。7.3.2数据库数据恢复针对数据库损坏、误操作等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可采用以下技术进行数据恢复:数据库备份恢复:使用数据库备份文件进行数据恢复。数据库碎片整理:对数据库碎片进行整理,恢复数据。7.3.3文件系统数据恢复针对文件系统损坏、误删除等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可采用以下技术进行数据恢复:文件恢复工具:使用专业文件恢复工具,扫描文件系统,找回丢失的文件。文件系统修复: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恢复数据。7.3.4数据加密与解密针对加密数据丢失或无法访问,需先进行数据解密,再进行数据恢复。通过以上数据安全与恢复技术的介绍,用户可更好地了解如何保障数据安全,以及在数据丢失时如何进行有效恢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安全与恢复方案。第8章网络故障排除8.1网络故障诊断方法8.1.1识别故障现象在进行网络故障排除之前,首先要了解并识别故障现象,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连接中断、网速缓慢、数据包丢失等。8.1.2分层诊断法采用分层诊断法,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进行逐一排查,以确定故障发生的层次。8.1.3告警日志分析查看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告警日志,分析其中记录的故障信息,有助于快速定位故障原因。8.1.4网络诊断工具运用网络诊断工具(如ping、tracert、netstat等)进行故障排查,获取网络连接状态、延迟、丢包等关键信息。8.2常见网络故障分析8.2.1物理层故障(1)网络设备硬件故障(2)网线故障(如断线、接触不良等)(3)交换机端口故障8.2.2数据链路层故障(1)网络设备配置错误(2)MAC地址冲突(3)VLAN配置错误8.2.3网络层故障(1)IP地址冲突(2)路由器配置错误(3)路由策略问题8.2.4传输层及以上故障(1)端口映射错误(2)防火墙配置错误(3)应用层协议问题8.3网络故障排除流程8.3.1收集故障信息(1)故障现象描述(2)故障发生时间、地点、范围(3)相关设备信息(如设备类型、型号、配置等)8.3.2确定故障范围根据故障现象和收集到的信息,初步判断故障发生的层次和范围。8.3.3定位故障原因(1)采用分层诊断法,从物理层开始逐一排查(2)分析告警日志、网络诊断工具输出结果,确定故障原因8.3.4解决故障(1)针对确定的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更换设备、修改配置等)(2)验证故障是否解决,如未解决,重新收集故障信息,继续排查8.3.5记录故障处理过程详细记录故障现象、排查过程、解决方法等,以备日后参考。同时总结经验,提高故障排除效率。第9章电脑周边设备故障排除9.1周边设备故障诊断方法9.1.1外观检查对周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观察设备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伤,如线缆破损、接口变形等。9.1.2确认设备驱动检查设备驱动是否正确安装,版本是否为最新,以保证设备能正常与电脑通信。9.1.3确认硬件兼容性确认周边设备与电脑主机的硬件兼容性,包括接口类型、电压等。9.1.4故障现象复现详细记录故障现象,尝试找出故障发生规律,以便分析故障原因。9.1.5分步骤排除法采用分步骤排除法,逐步缩小故障范围,定位故障原因。9.2常见周边设备故障分析9.2.1鼠标故障鼠标无法使用、指针漂移、双击失效等,可能是鼠标硬件故障、驱动问题或设置错误。9.2.2键盘故障键盘按键失灵、按键重复、无法识别等,可能是键盘硬件故障、驱动问题或设置错误。9.2.3显示器故障显示器无法开机、画面闪烁、颜色失真等,可能是显示器硬件故障、连接线问题或设置错误。9.2.4打印机故障打印机无法打印、打印模糊、卡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