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与涂装工艺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电镀与涂装工艺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电镀与涂装工艺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电镀与涂装工艺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电镀与涂装工艺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镀与涂装工艺作业指导书TOC\o"1-2"\h\u27105第1章电镀基本原理 301.1电镀原理概述 4247801.2电镀溶液的组成与分类 452131.3电镀过程中的电极反应 431099第2章涂装基本原理 414362.1涂装原理概述 5158672.2涂料分类及组成 543622.3涂装方法及其应用 511276第3章电镀前处理工艺 6175073.1粗化处理 634453.1.1目的 6208443.1.2工艺流程 6265463.1.3粗化液配方及操作条件 6325903.2除油处理 6262093.2.1目的 6122593.2.2工艺流程 6322233.2.3除油液配方及操作条件 6246593.3酸洗处理 6122683.3.1目的 619723.3.2工艺流程 6272183.3.3酸洗液配方及操作条件 729533.4表面调整处理 7306893.4.1目的 73373.4.2工艺流程 7323263.4.3表面调整液配方及操作条件 728044第4章常用电镀工艺 760114.1镀锌工艺 7296594.1.1工艺概述 7194334.1.2工艺流程 7187234.1.3注意事项 867754.2镀铜工艺 8327414.2.1工艺概述 8261274.2.2工艺流程 8184644.2.3注意事项 872764.3镀铬工艺 8182994.3.1工艺概述 8184724.3.2工艺流程 850004.3.3注意事项 841914.4镀镍工艺 9264664.4.1工艺概述 9313434.4.2工艺流程 9140684.4.3注意事项 99874第5章特殊电镀工艺 955385.1化学镀 9180215.1.1概述 9213035.1.2化学镀工艺流程 9175665.1.3化学镀工艺参数 923705.2镀层组合工艺 1039665.2.1概述 10256655.2.2镀层组合工艺流程 10173455.2.3镀层组合工艺参数 1039235.3镀层质量控制 1092425.3.1镀层质量检测 1077485.3.2镀层质量控制措施 10270015.3.3镀层质量改进 1028976第6章涂装前处理工艺 1168386.1磷化处理 1197496.1.1磷化处理的目的 11200506.1.2磷化处理工艺流程 1140996.1.3磷化处理注意事项 1139406.2环保型前处理技术 11104526.2.1环保型前处理技术概述 1199806.2.2环保型前处理工艺流程 11229236.2.3环保型前处理注意事项 12218806.3表面除尘与净化 1258396.3.1表面除尘 1291206.3.2表面除尘方法 12312616.3.3表面净化 12290616.3.4表面净化方法 1214446.3.5表面除尘与净化注意事项 1222900第7章常用涂装工艺 13286497.1涂装方法选择 13285527.1.1气喷涂 13321667.1.2高压无气喷涂 13272787.1.3静电喷涂 13254717.1.4滚涂 13269787.1.5刷涂 13139547.2涂装设备与工具 13245667.2.1喷枪 13270267.2.2压缩空气供应系统 13208767.2.3涂料循环系统 1318277.2.4烘干设备 14271347.2.5辅助工具 1446037.3涂装操作技巧 14220227.3.1表面预处理 1432827.3.2涂料调配 14314467.3.3涂装操作 14266247.3.4涂膜检查与修补 14285607.3.5烘干 14198747.3.6后处理 1428507第8章涂装质量控制 14183918.1涂装缺陷分析与防治 14289578.1.1缺陷类型 14230518.1.2缺陷防治措施 15148968.2涂层功能检测 15116228.2.1涂层厚度检测 15111418.2.2涂层附着力检测 15127578.2.3涂层耐腐蚀功能检测 15176808.2.4涂层其他功能检测 15246538.3涂装工艺优化 15310988.3.1工艺参数优化 15287278.3.2设备与材料选择 15318428.3.3环境与人员管理 1584868.3.4质量控制体系 1518365第9章涂装后处理工艺 158339.1干燥与固化 16146069.1.1干燥工艺 16153719.1.2固化工艺 16280499.2涂层修整与打磨 16293039.2.1修整工艺 16318889.2.2打磨工艺 1693059.3涂层防护与包装 16269939.3.1防护工艺 16309119.3.2包装工艺 1713131第10章电镀与涂装环保与安全 173218010.1环保法规与标准 172201410.1.1国家环保法规 173007710.1.2行业标准与规范 172895910.2废水处理与废气处理 171390010.2.1废水处理 171106710.2.2废气处理 173097210.3安全生产与防护措施 172361310.3.1安全生产 17572610.3.2防护措施 18818810.3.3应急处理 18第1章电镀基本原理1.1电镀原理概述电镀是一种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使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还原形成金属沉积层的表面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外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通过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迁移和电极上的电荷交换,实现金属的沉积。电镀过程中,电极分为阳极和阴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实现金属离子在阴极表面的沉积。1.2电镀溶液的组成与分类电镀溶液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金属离子:提供电镀所需的金属来源;(2)电解质:传导电流,使金属离子在溶液中迁移;(3)导电盐:提高溶液的导电性,降低电解质的电阻;(4)缓冲剂:维持溶液的pH值稳定;(5)添加剂:改善电镀层的质量、光泽度和均匀性。根据金属离子的种类和电镀目的,电镀溶液可分为以下几类:(1)酸性镀液:以硫酸、磷酸等酸性物质为溶剂,适用于镀锌、镀铜等;(2)碱性镀液: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性物质为溶剂,适用于镀镍、镀银等;(3)中性镀液:以水为溶剂,适用于镀金、镀锡等。1.3电镀过程中的电极反应电镀过程中的电极反应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阳极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中。反应式可表示为:M→Mzze(2)阴极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获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沉积在电极表面。反应式可表示为:Mzze→M其中,M表示金属原子,Mz表示金属离子,z表示金属离子所带的电荷数,e表示电子。通过这两个反应,电镀实现了金属在阴极表面的沉积。第2章涂装基本原理2.1涂装原理概述涂装技术是通过在物体表面施加涂料,形成一层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功能的薄膜,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涂装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涂料的粘附作用、干燥成膜过程以及涂膜的物理机械功能和化学功能的表现。涂装过程中,要求涂料与物体表面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涂膜均匀、平整,且具备预期的功能。2.2涂料分类及组成涂料根据其主要成膜物质可分为:油脂涂料、天然树脂涂料、合成树脂涂料、橡胶涂料等。按溶剂类型可分为:水性涂料、油性涂料、粉末涂料等。按涂膜功能可分为:防腐涂料、装饰涂料、功能性涂料等。涂料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基料:提供涂膜的主要成膜物质,如树脂、橡胶等。(2)颜料:用于给涂膜提供颜色、遮盖力等,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3)溶剂:用于溶解或稀释基料和颜料,便于施工,常见的有水、有机溶剂等。(4)助剂:用于改善涂料功能,如增塑剂、消泡剂、防沉剂等。(5)固化剂:用于与基料反应,使涂膜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提高涂膜的物理机械功能。2.3涂装方法及其应用涂装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刷涂法:适用于各种形状的物体,操作简便,但涂膜厚度不均匀,生产效率较低。(2)喷涂法:利用压缩空气将涂料雾化,均匀地喷涂在物体表面,涂膜厚度均匀,生产效率高。(3)淋涂法:适用于平面物体,通过淋涂装置将涂料均匀地涂覆在物体表面,涂膜厚度可控。(4)浸涂法:将物体完全浸入涂料中,使涂料均匀附着在物体表面,适用于形状复杂的物体。(5)粉末涂装法:以粉末形态的涂料直接涂覆在物体表面,经烘烤固化形成涂膜,无溶剂挥发,环保且涂膜功能优良。涂装方法的选择需根据物体形状、涂料类型、涂膜功能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实现最佳的涂装效果。第3章电镀前处理工艺3.1粗化处理3.1.1目的粗化处理是为了提高金属表面的活性和附着力,为后续的电镀工艺创造良好的条件。3.1.2工艺流程(1)检查工件表面,保证无油污、锈蚀等缺陷。(2)将工件放入粗化液中,处理时间根据工件材质和表面状况进行调整。(3)取出工件,用清水冲洗干净。3.1.3粗化液配方及操作条件(1)粗化液成分: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钠等。(2)操作条件:温度控制在4060℃,时间515分钟。3.2除油处理3.2.1目的除油处理是去除工件表面的油脂、油污,以保证电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3.2.2工艺流程(1)检查工件表面,确认无油污。(2)将工件放入除油液中,处理时间根据油污程度进行调整。(3)取出工件,用清水冲洗干净。3.2.3除油液配方及操作条件(1)除油液成分:氢氧化钠、磷酸三钠、硅酸钠等。(2)操作条件:温度控制在6080℃,时间515分钟。3.3酸洗处理3.3.1目的酸洗处理是去除工件表面的氧化物、腐蚀物等,提高工件表面的纯净度。3.3.2工艺流程(1)检查工件表面,保证无油污、氧化物等。(2)将工件放入酸洗液中,处理时间根据工件材质和表面状况进行调整。(3)取出工件,用清水冲洗干净。3.3.3酸洗液配方及操作条件(1)酸洗液成分:盐酸、硫酸、硝酸等。(2)操作条件:温度控制在室温至50℃,时间515分钟。3.4表面调整处理3.4.1目的表面调整处理是为了改善工件表面的微观结构,提高电镀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3.4.2工艺流程(1)检查工件表面,确认无油污、氧化物等。(2)将工件放入表面调整液中,处理时间根据工件材质和表面状况进行调整。(3)取出工件,用清水冲洗干净。3.4.3表面调整液配方及操作条件(1)表面调整液成分:硫酸、磷酸、草酸等。(2)操作条件:温度控制在室温至40℃,时间515分钟。第4章常用电镀工艺4.1镀锌工艺4.1.1工艺概述镀锌工艺是将锌沉积在金属或其他材料的表面,以提高其耐腐蚀性的一种电镀方法。广泛应用于钢铁、铝合金等材料的表面处理。4.1.2工艺流程(1)前处理:清洁工件表面,去除油污、氧化物等。(2)酸洗:采用盐酸或硫酸对工件进行酸洗,去除表面的氧化物。(3)电镀:将工件浸入含有锌离子的电镀液中,施加直流电源,使锌离子在工件表面沉积。(4)后处理:对镀锌层进行钝化、封闭等处理,提高其耐腐蚀性。4.1.3注意事项(1)控制好电镀液的温度、pH值和电流密度,以保证镀层质量。(2)避免工件之间相互接触,以防镀层不均匀。(3)镀锌层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4.2镀铜工艺4.2.1工艺概述镀铜工艺是将铜沉积在金属或其他材料的表面,以提高其导电性、耐磨性和美观度的一种电镀方法。4.2.2工艺流程(1)前处理:清洁工件表面,去除油污、氧化物等。(2)活化:采用化学方法或电化学方法对工件表面进行活化处理。(3)电镀:将工件浸入含有铜离子的电镀液中,施加直流电源,使铜离子在工件表面沉积。(4)后处理:对镀铜层进行钝化、抛光等处理,以提高其外观和功能。4.2.3注意事项(1)控制好电镀液的温度、pH值和电流密度,以保证镀层质量。(2)避免工件表面产生氢气,影响镀层质量。(3)镀铜层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4.3镀铬工艺4.3.1工艺概述镀铬工艺是将铬沉积在金属或其他材料的表面,以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美观度的一种电镀方法。4.3.2工艺流程(1)前处理:清洁工件表面,去除油污、氧化物等。(2)酸洗:采用盐酸或硫酸对工件进行酸洗,去除表面的氧化物。(3)电镀:将工件浸入含有铬离子的电镀液中,施加直流电源,使铬离子在工件表面沉积。(4)后处理:对镀铬层进行抛光、封闭等处理,提高其外观和功能。4.3.3注意事项(1)控制好电镀液的温度、pH值和电流密度,以保证镀层质量。(2)注意通风和防毒,因镀铬过程中产生的铬酸雾对人体有害。(3)镀铬层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4.4镀镍工艺4.4.1工艺概述镀镍工艺是将镍沉积在金属或其他材料的表面,以提高其耐磨性、导电性和防腐蚀性的一种电镀方法。4.4.2工艺流程(1)前处理:清洁工件表面,去除油污、氧化物等。(2)活化:采用化学方法或电化学方法对工件表面进行活化处理。(3)电镀:将工件浸入含有镍离子的电镀液中,施加直流电源,使镍离子在工件表面沉积。(4)后处理:对镀镍层进行钝化、抛光等处理,以提高其外观和功能。4.4.3注意事项(1)控制好电镀液的温度、pH值和电流密度,以保证镀层质量。(2)避免镀液中杂质离子的影响,保证镀层质量。(3)镀镍层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第5章特殊电镀工艺5.1化学镀5.1.1概述化学镀是通过在金属表面利用化学反应,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的方法。该工艺无需外部电源,适用于复杂形状工件的表面处理。5.1.2化学镀工艺流程(1)前处理:清洗、除油、活化。(2)化学镀:根据工件材质和镀层要求,选用相应化学镀液。(3)后处理:清洗、干燥、钝化。5.1.3化学镀工艺参数(1)镀液成分:根据镀层材质和要求,调整镀液配方。(2)镀液温度:控制在工艺范围内。(3)镀液pH值:控制在工艺范围内。(4)装载量:根据工件大小和镀液容量确定。5.2镀层组合工艺5.2.1概述镀层组合工艺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镀层叠加在一起,以达到更好的功能和外观效果。5.2.2镀层组合工艺流程(1)确定镀层组合:根据工件使用环境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镀层组合。(2)单层镀:分别进行各单层镀层的电镀。(3)组合镀:将各单层镀层进行组合。5.2.3镀层组合工艺参数(1)各单层镀层厚度:根据功能要求,确定各镀层厚度。(2)镀层间结合力:通过工艺控制,保证镀层间结合力。(3)镀层功能:满足使用环境及功能要求。5.3镀层质量控制5.3.1镀层质量检测(1)外观:检查镀层表面是否光滑、均匀、无缺陷。(2)厚度:采用适当方法测量镀层厚度。(3)结合力:采用划格法或摩擦法检测镀层结合力。(4)功能:根据镀层类型,检测其耐腐蚀性、硬度等功能。5.3.2镀层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工艺操作: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保证镀层质量。(2)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保证设备运行稳定。(3)原料检验:对镀液原料进行严格检验,保证原料质量。(4)过程控制: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及时调整工艺参数。(5)人员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增强质量意识。5.3.3镀层质量改进(1)分析原因:对镀层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2)制定措施:根据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3)实施改进:按照改进措施进行实施,提高镀层质量。第6章涂装前处理工艺6.1磷化处理6.1.1磷化处理的目的磷化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防腐蚀功能,通过对金属表面进行化学转化,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转化膜。6.1.2磷化处理工艺流程(1)预清洗:采用碱性清洗剂对工件进行脱脂、除锈处理,保证工件表面清洁;(2)水洗:用流动水清洗工件,去除表面的碱性和清洗剂残留;(3)酸洗:采用稀硫酸或稀盐酸对工件进行酸洗,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锈蚀;(4)水洗:再次用流动水清洗工件,去除酸洗残留;(5)磷化:将工件浸泡在磷化液中,进行磷化反应,形成磷酸盐转化膜;(6)水洗:用流动水清洗工件,去除表面的磷化液残留;(7)干燥:采用压缩空气或自然晾干的方式,使工件表面干燥。6.1.3磷化处理注意事项(1)磷化液浓度、温度、时间等参数需严格控制,以保证磷化膜的质量;(2)磷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磷化液成分,并及时调整,保证磷化效果;(3)磷化后的工件应尽快进行后续涂装工艺,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6.2环保型前处理技术6.2.1环保型前处理技术概述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涂装前处理工艺逐渐向环保型技术发展。环保型前处理技术主要采用无铬、无磷、低毒、低污染的化学转化剂,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6.2.2环保型前处理工艺流程(1)预清洗:采用环保型清洗剂进行脱脂、除锈处理;(2)水洗:用流动水清洗工件,去除清洗剂残留;(3)环保型酸洗:采用无铬酸洗剂进行酸洗,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锈蚀;(4)水洗:用流动水清洗工件,去除酸洗残留;(5)环保型转化处理:采用无磷、低毒的化学转化剂进行转化处理,形成保护膜;(6)水洗:用流动水清洗工件,去除转化剂残留;(7)干燥:采用压缩空气或自然晾干的方式,使工件表面干燥。6.2.3环保型前处理注意事项(1)根据工件材质和涂装要求,选择合适的环保型前处理工艺;(2)严格遵循环保型前处理工艺参数,保证处理效果;(3)定期检查和调整环保型前处理药剂,保证处理质量。6.3表面除尘与净化6.3.1表面除尘表面除尘是涂装前处理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去除工件表面的灰尘、纤维、粉末等杂质。6.3.2表面除尘方法(1)手工清理:采用刷子、布等工具,对工件表面进行清理;(2)吹扫:采用压缩空气对工件表面进行吹扫,去除灰尘;(3)超声波清洗:将工件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利用超声波振动,使灰尘脱落;(4)静电除尘:利用静电原理,使灰尘带电,吸附在除尘设备上。6.3.3表面净化表面净化主要是指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水分等不利于涂层附着的物质。6.3.4表面净化方法(1)化学清洗:采用碱性或酸性清洗剂,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2)水洗:用流动水清洗工件,去除清洗剂残留;(3)热水洗:采用热水对工件进行清洗,提高清洗效果;(4)蒸汽清洗:利用高温蒸汽,快速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和水分。6.3.5表面除尘与净化注意事项(1)根据工件材质和表面状况,选择合适的除尘和净化方法;(2)严格遵循工艺参数,保证表面处理效果;(3)定期检查和维护除尘和净化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7章常用涂装工艺7.1涂装方法选择涂装方法的选择是保证涂装质量的关键步骤。应根据工件材质、形状、涂装要求和生产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常用的涂装方法包括以下几种:7.1.1气喷涂气喷涂适用于形状复杂、面积较小的工件,具有操作简便、涂料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涂膜厚度不易控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7.1.2高压无气喷涂高压无气喷涂具有涂膜均匀、涂料利用率高、施工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平面和简单形状的工件。7.1.3静电喷涂静电喷涂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涂料均匀涂覆在工件表面,具有涂膜均匀、涂料利用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形状复杂、要求高装饰性的工件。7.1.4滚涂滚涂适用于平面和较大面积的工件,操作简便,涂料利用率高,但涂膜厚度不易控制。7.1.5刷涂刷涂适用于小面积、复杂形状的工件,操作简便,适应性强,但涂膜厚度和均匀性较差。7.2涂装设备与工具涂装设备与工具的选择对涂装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常用涂装设备与工具:7.2.1喷枪喷枪是涂装作业中的主要工具,根据涂装方法不同,可分为气喷涂枪、高压无气喷涂枪、静电喷涂枪等。7.2.2压缩空气供应系统压缩空气供应系统为喷枪提供动力,应保证空气质量、压力稳定。7.2.3涂料循环系统涂料循环系统用于储存、输送和回收涂料,保证涂料的质量和功能。7.2.4烘干设备烘干设备用于快速干燥涂膜,保证涂膜质量。7.2.5辅助工具辅助工具包括砂纸、磨光机、清洁工具等,用于工件表面的预处理和后处理。7.3涂装操作技巧涂装操作技巧是保证涂装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下为常用涂装操作技巧:7.3.1表面预处理表面预处理包括除油、除锈、打磨、清洗等步骤,保证工件表面干净、粗糙度适当。7.3.2涂料调配根据涂装要求,合理调配涂料,保证涂料粘度、干燥时间等功能符合工艺要求。7.3.3涂装操作(1)喷涂:保持喷枪与工件表面垂直,距离适中,均匀移动喷枪,避免涂料流淌。(2)滚涂:从上往下均匀滚涂,保证涂膜厚度一致。(3)刷涂:采用直线、圆弧等手法,避免刷痕。7.3.4涂膜检查与修补涂膜干燥后,检查涂膜质量,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7.3.5烘干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烘干处理,保证涂膜完全干燥。7.3.6后处理对涂膜进行打磨、抛光等后处理,提高涂膜功能和外观。第8章涂装质量控制8.1涂装缺陷分析与防治8.1.1缺陷类型本节主要介绍涂装过程中常见的缺陷类型,包括流挂、起泡、橘皮、针孔、漏涂等,并对各类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8.1.2缺陷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涂装缺陷,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优化涂装工艺、提高操作技能、选用合适的涂料和设备等。8.2涂层功能检测8.2.1涂层厚度检测介绍涂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如磁性测厚仪、涡流测厚仪等,并说明检测涂层厚度的意义。8.2.2涂层附着力检测介绍涂层附着力的检测方法,如划格法、拉开法等,并对提高涂层附着力的措施进行阐述。8.2.3涂层耐腐蚀功能检测介绍涂层耐腐蚀功能的检测方法,如盐雾试验、湿热试验等,并分析影响涂层耐腐蚀功能的因素。8.2.4涂层其他功能检测对涂层的其他功能,如硬度、光泽、颜色等,进行简要介绍,并说明检测方法。8.3涂装工艺优化8.3.1工艺参数优化分析涂装工艺参数对涂层质量的影响,如涂料类型、施工方法、干燥方式等,并提出优化措施。8.3.2设备与材料选择介绍涂装设备、涂料及辅助材料的选择原则,包括设备功能、涂料功能、环保要求等。8.3.3环境与人员管理强调涂装环境对涂层质量的影响,并对涂装现场的环境和人员管理提出要求。8.3.4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涂装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标准、检测方法、责任制度等,以保证涂层质量稳定。第9章涂装后处理工艺9.1干燥与固化9.1.1干燥工艺本节主要介绍涂装后涂层干燥的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涂层干燥是保证涂层功能的关键步骤,必须严格控制。a.热风干燥:采用热风循环系统,使涂层均匀受热,提高干燥速度。b.红外线干燥:利用红外线加热,使涂层快速干燥。c.高温烘干:适用于对涂层功能要求较高的产品,通过高温使涂层快速固化。9.1.2固化工艺固化是涂层形成最终功能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常用的固化工艺:a.热固化:通过加热使涂层中的树脂与固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涂层结构。b.光固化:利用紫外线或可见光使涂层中的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