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作业指导书TOC\o"1-2"\h\u25747第1章电气工程基础理论 4178791.1电路分析基本概念 4316211.1.1电路定义及组成 4218831.1.2电路模型及分类 4761.1.3基本电路定律 463171.1.4电路分析方法 4318071.2电磁理论及其应用 496921.2.1电磁场基本概念 4237351.2.2电磁波及其传播 4191991.2.3电磁感应 4322061.2.4电磁理论应用 425211.3电气设备与材料 4245821.3.1电气设备分类及功能 4305991.3.2常用电气材料 520771.3.3电气设备的选择与维护 585731.3.4电气设备检测与故障处理 517058第2章自动化控制原理 5274782.1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543532.2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5133412.2.1状态空间模型 5297282.2.2传递函数模型 5181792.2.3差分方程模型 6104412.3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6313852.3.1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6195692.3.2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 6151112.3.3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6217832.3.4状态空间稳定性分析 624286第3章电力电子技术 7238963.1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特性 7254483.1.1电力二极管 735663.1.2晶闸管 7216793.1.3电力晶体管 7307533.1.4电力MOSFET 716853.2电力电子变换电路 743633.2.1整流电路 7121983.2.2逆变电路 7152493.2.3斩波电路 7326333.2.4震荡电路 767733.3电力电子装置及其应用 7158973.3.1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 7151883.3.2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 8310723.3.3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策略 849783.3.4电力电子装置的故障分析与保护 810318第4章电机与电力拖动 8249434.1电机工作原理及分类 8112944.1.1电机工作原理 846914.1.2电机分类 8214064.2电机运行特性分析 881744.2.1直流电机运行特性 816884.2.2交流电机运行特性 8151574.3电力拖动系统及其控制 9166994.3.1电力拖动系统 9272664.3.2电力拖动控制 92002第5章电气自动化设备与系统 9171245.1电气自动化设备概述 9320925.2常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及其应用 9237765.2.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9234865.2.2交流调速系统 9267105.2.3传感器与执行器 10170615.2.4工业通信网络 1082925.3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 10149305.3.1设计原则 10101045.3.2设计步骤 1029155第6章工业控制网络与通信 10217546.1工业控制网络基础 11155816.1.1工业控制网络概述 1123506.1.2工业控制网络的体系结构 11127976.1.3工业控制网络的通信协议 113186.1.4工业控制网络的实时性与可靠性 1175796.2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11134606.2.1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11194966.2.2常用现场总线技术 11199386.2.3现场总线设备的配置与维护 1155116.2.4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案例 1196116.3工业以太网与工业无线通信 1162336.3.1工业以太网技术 1141766.3.2工业以太网的通信协议与设备 12195686.3.3工业无线通信技术 12113776.3.4工业无线通信的安全与可靠性 1235846.3.5工业以太网与工业无线通信的应用案例 1226769第7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1239197.1PLC概述及其工作原理 1269597.1.1概述 12196997.1.2工作原理 12303187.2PLC编程语言与编程方法 12166007.2.1编程语言 12172737.2.2编程方法 13129687.3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13270937.3.1设计原则 13144157.3.2设计步骤 13108337.3.3应用实例 1320392第8章变频调速与伺服控制 14293108.1变频调速技术基础 146698.1.1变频调速原理 1453258.1.2变频调速器 14208008.1.3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 14211978.2交流调速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14147558.2.1交流调速系统概述 14210198.2.2交流调速控制策略 14131788.2.3交流调速系统实例分析 1466518.3伺服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14260628.3.1伺服控制系统基础 15263068.3.2伺服控制策略 15203008.3.3伺服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1518801第9章电气自动化工程实践 1576609.1电气自动化工程项目管理 15320429.1.1项目启动与策划 1564149.1.2项目执行与监控 15269969.1.3项目验收与评价 15228469.2电气自动化系统调试与维护 15162239.2.1系统调试 1590099.2.2系统维护 15207439.3电气自动化工程案例解析 16101909.3.1案例一:某工厂电气自动化改造项目 16322749.3.2案例二:某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升级 16146399.3.3案例三:某地铁线路电气自动化系统建设 1694859.3.4案例四:某大型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 1617666第10章电气自动化与智能制造 161865710.1智能制造概述 16991810.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162116710.2.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161445010.2.2工业 162351210.2.3智能仓储物流 173258510.3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与展望 17230110.3.1数字化与网络化 173096710.3.2智能化与自适应 17159110.3.3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173113610.3.4跨界融合与创新 17第1章电气工程基础理论1.1电路分析基本概念1.1.1电路定义及组成电路是指由电气元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电流路径。它主要由电源、导线、电气元件和负载四部分组成。1.1.2电路模型及分类电路模型包括理想模型和实际模型。根据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电路可分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联电路。1.1.3基本电路定律基本电路定律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诺顿定律等,它们是分析电路功能的基本依据。1.1.4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节点分析、回路分析和等效电路分析等。1.2电磁理论及其应用1.2.1电磁场基本概念电磁场是指由电荷和电流产生的场,包括电场和磁场。电磁场的数学描述采用麦克斯韦方程组。1.2.2电磁波及其传播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波动现象。它具有波动性、电磁性和辐射性等特点。1.2.3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磁场变化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的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这一现象的基本定律。1.2.4电磁理论应用电磁理论在电气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电磁兼容性分析等。1.3电气设备与材料1.3.1电气设备分类及功能电气设备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二次设备主要包括继电器、保护装置、测量仪表等。1.3.2常用电气材料电气材料包括导电材料、绝缘材料和磁性材料。常用的导电材料有铜、铝等;绝缘材料有橡胶、塑料等;磁性材料有铁磁材料、非铁磁材料等。1.3.3电气设备的选择与维护根据电气设备的用途、工作环境和技术参数,合理选择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1.3.4电气设备检测与故障处理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发觉并处理设备故障,以保证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查、绝缘测试和功能测试等。第2章自动化控制原理2.1自动控制系统概述自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一定的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按照预定规律运行或在给定的条件下达到某种功能指标的系统。本章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技等领域,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及保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2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为了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合理的控制器,需要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状态空间模型、传递函数模型和差分方程模型。2.2.1状态空间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是用一组状态变量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通过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来表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具有以下优点:(1)适用于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2)便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和能观性;(3)便于实现系统的最优控制。2.2.2传递函数模型传递函数模型是用复数s域的传递函数来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传递函数具有以下特点:(1)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2)简化了系统分析过程,便于应用经典控制理论;(3)可通过实验方法获得。2.2.3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主要用于描述离散时间系统的动态行为,适用于数字控制系统。差分方程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适用于线性离散系统;(2)便于计算机模拟和分析;(3)可通过Z变换与传递函数模型相互转换。2.3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功能指标。本章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方法。2.3.1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是研究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方法。该理论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分析系统状态变量随时间演化的趋势,判断系统稳定性。2.3.2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是基于特征方程的系数来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通过特征方程的根的位置关系来判断系统稳定性。2.3.3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是利用复平面上的奈奎斯特曲线来分析系统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通过绘制奈奎斯特曲线,统计曲线与单位圆的交点数量来判断系统稳定性。2.3.4状态空间稳定性分析状态空间稳定性分析是通过分析状态矩阵的特征值来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便于分析高阶系统;(2)可同时考虑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3)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第3章电力电子技术3.1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特性3.1.1电力二极管电力二极管是电力电子器件中最基本的一种,具有单向导电特性。本节将介绍电力二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参数。3.1.2晶闸管晶闸管(SCR)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电子器件,具有可控单向导电特性。本节将讨论晶闸管的结构、工作原理、触发方式及其主要参数。3.1.3电力晶体管电力晶体管(IGBT)是一种高电压、大电流的半导体器件。本节将介绍电力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驱动电路及其主要参数。3.1.4电力MOSFET电力MOSFET(PowerMOSFET)是一种电压控制型器件,具有开关速度快、输入阻抗高等优点。本节将阐述电力MOSFET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参数。3.2电力电子变换电路3.2.1整流电路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路。本节将介绍常用的整流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等。3.2.2逆变电路逆变电路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路。本节将讨论常用的逆变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单相逆变电路、三相逆变电路等。3.2.3斩波电路斩波电路是一种调节直流电压和电流的电路。本节将介绍常用的斩波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升压斩波电路、降压斩波电路等。3.2.4震荡电路震荡电路是一种产生交流信号的电路。本节将阐述常用的震荡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包括RC震荡电路、LC震荡电路等。3.3电力电子装置及其应用3.3.1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本节将分析各类电力电子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组合方式,如电力电子开关、电力电子调节器等。3.3.2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本节将介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电力传动、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应用,如变频器、整流器、逆变器等。3.3.3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策略本节将讨论电力电子装置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控制策略,包括PWM控制、相位移控制等。3.3.4电力电子装置的故障分析与保护本节将阐述电力电子装置常见故障类型、故障诊断方法及其保护措施,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第4章电机与电力拖动4.1电机工作原理及分类4.1.1电机工作原理电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一种装置。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在电机的转子与定子之间产生电磁力,从而实现能量转换。根据电磁感应的不同方式,电机可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大类。4.1.2电机分类(1)直流电机:根据励磁方式不同,直流电机可分为永磁直流电机和励磁直流电机。(2)交流电机:根据转子结构不同,交流电机可分为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4.2电机运行特性分析4.2.1直流电机运行特性(1)启动特性: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启动功能,启动转矩大,启动电流小。(2)调速特性:直流电机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调速功能好。(3)制动特性: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制动功能,可以通过调节励磁电流实现能耗制动和反接制动。4.2.2交流电机运行特性(1)启动特性:异步电机的启动转矩较小,启动电流较大;同步电机的启动转矩较大,启动电流较小。(2)调速特性:交流电机的调速范围较窄,调速功能较差。(3)制动特性:交流电机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相序或调节励磁电流实现制动。4.3电力拖动系统及其控制4.3.1电力拖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是由电机、控制器、负载等组成的,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电机的启动、调速、制动等操作。4.3.2电力拖动控制(1)直流电机控制:采用晶闸管整流装置、直流调速装置等实现电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2)交流电机控制:采用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实现电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本章主要介绍了电机的工作原理、分类、运行特性以及电力拖动系统及其控制。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运行特性和控制方法,为后续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奠定基础。第5章电气自动化设备与系统5.1电气自动化设备概述电气自动化设备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电气系统运行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科技的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章主要介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趋势。5.2常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及其应用5.2.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气自动化领域的数字运算控制器,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PLC具有编程灵活、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5.2.2交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是一种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和微处理器技术实现交流电动机速度调节的设备。其主要应用于风机、水泵、电梯等负载的调节,具有节能、调速范围宽、控制精度高等优点。5.2.3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与执行器是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用于检测和转换各种物理量,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与控制。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执行器包括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和液压执行器等。5.2.4工业通信网络工业通信网络是连接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常见的工业通信网络有以太网、现场总线、工业无线网络等。5.3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5.3.1设计原则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生产过程需求: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生产过程的特点,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2)系统集成:在保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实现系统的高效集成。(3)经济性:在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安全性:保证系统运行安全,防止发生。5.3.2设计步骤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生产过程需求,明确设计目标。(2)选择合适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3)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逻辑、电气接线图等。(4)设计工业通信网络,保证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5)进行系统调试与优化,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6)编制技术文档,包括操作手册、维护手册等。通过以上设计步骤,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第6章工业控制网络与通信6.1工业控制网络基础6.1.1工业控制网络概述工业控制网络是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实现各种控制设备、仪器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与数据通信。本章将介绍工业控制网络的体系结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6.1.2工业控制网络的体系结构介绍工业控制网络的分层结构,包括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和决策层,并阐述各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划分。6.1.3工业控制网络的通信协议分析工业控制网络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如Modbus、Profibus、CAN等,并比较它们在功能、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差异。6.1.4工业控制网络的实时性与可靠性讨论工业控制网络在实时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时间同步、冗余技术等手段提高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6.2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6.2.1现场总线技术概述现场总线是一种在工业现场设备之间实现数据通信的数字化、串行通信技术。本节将介绍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性。6.2.2常用现场总线技术详细介绍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技术,如Profibus、Modbus、FoundationFieldbus、CAN等,以及它们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6.2.3现场总线设备的配置与维护阐述现场总线设备的配置方法、通信参数设置以及日常维护保养措施,以保证现场总线系统的稳定运行。6.2.4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现场总线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在现场总线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6.3工业以太网与工业无线通信6.3.1工业以太网技术介绍工业以太网的发展背景、技术特点以及与传统以太网的差异。分析工业以太网在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应用优势。6.3.2工业以太网的通信协议与设备探讨工业以太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如EtherCAT、Profinet、Ethernet/IP等,以及工业以太网设备的选择和配置。6.3.3工业无线通信技术阐述工业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不同类型的工业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6.3.4工业无线通信的安全与可靠性讨论工业无线通信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密技术、抗干扰措施等。6.3.5工业以太网与工业无线通信的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工业以太网与工业无线通信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第7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7.1PLC概述及其工作原理7.1.1概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数字运算控制器。它采用可编程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及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7.1.2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PLC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将其状态存储在输入映像寄存器中;PLC按照用户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根据运算结果,对输出映像寄存器进行刷新,从而控制外部设备执行相应操作。7.2PLC编程语言与编程方法7.2.1编程语言PLC编程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梯形图(LadderDiagram,简称LD):类似于电气原理图,易于理解和掌握,是应用最广泛的PLC编程语言。(2)指令列表(InstructionList,简称IL):采用助记符表示,便于编程和修改。(3)功能块图(FunctionBlockDiagram,简称FBD):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方法,易于阅读和维护。(4)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Text,简称ST):采用高级语言编写,适用于复杂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7.2.2编程方法(1)顺序功能图(SequentialFunctionChart,简称SFC):采用图形化的编程方法,适用于描述顺序控制过程。(2)状态转移图(StateMachineDiagram,简称SMD):以状态为核心,描述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3)逻辑方程法:根据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列出逻辑方程,求解输出值。(4)仿真测试法:在实际应用前,对PLC程序进行仿真测试,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7.3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7.3.1设计原则(1)保证控制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提高生产效率。(3)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7.3.2设计步骤(1)分析控制对象和控制要求。(2)选择合适的PLC型号和输入输出设备。(3)设计控制系统硬件结构。(4)编写PLC程序。(5)进行仿真测试和现场调试。7.3.3应用实例(1)流程工业:如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的自动化控制。(2)机械制造业:如机床、生产线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3)建筑行业:如电梯、照明、空调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4)交通行业:如地铁、高速公路、隧道等设施的自动化控制。通过以上内容,本章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概述、工作原理、编程语言与编程方法以及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灵活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实现高效、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第8章变频调速与伺服控制8.1变频调速技术基础8.1.1变频调速原理变频调速技术是通过改变电机供电频率,从而改变电机转速的一种调速方法。本章首先介绍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机转速与供电频率的关系,以及变频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8.1.2变频调速器介绍变频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选型。重点阐述变频调速器的主要参数设置与调整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8.1.3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从系统设计角度出发,介绍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电机选型、变频调速器选型、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8.2交流调速系统及其控制策略8.2.1交流调速系统概述介绍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功能指标。重点分析交流调速系统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合的选择原则。8.2.2交流调速控制策略详细阐述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策略,包括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智能控制等方法。分析各种控制策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8.2.3交流调速系统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交流调速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系统设计、调试及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8.3伺服控制系统及其应用8.3.1伺服控制系统基础介绍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伺服控制系统的关键功能指标,如定位精度、响应速度等。8.3.2伺服控制策略详细阐述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分析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8.3.3伺服控制系统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伺服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精密定位等领域的应用。分析系统设计、调试及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本章内容旨在让读者掌握变频调速与伺服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控制策略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希望读者通过学习,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素养。第9章电气自动化工程实践9.1电气自动化工程项目管理9.1.1项目启动与策划在电气自动化工程项目启动阶段,需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策划,包括项目目标、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管理等方面。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顺利进行。9.1.2项目执行与监控在项目执行阶段,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进行,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控,保证项目按期完成。9.1.3项目验收与评价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验收,包括技术验收、质量验收、安全验收等。验收合格后,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9.2电气自动化系统调试与维护9.2.1系统调试系统调试是保证电气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检查电气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对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进行调试;对系统程序进行优化与调整。9.2.2系统维护电气自动化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