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指南_第1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指南_第2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指南_第3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指南_第4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指南TOC\o"1-2"\h\u27729第1章知识产权概述 3213301.1知识产权的定义与范围 3289651.1.1发明权 4137861.1.2实用新型权 423351.1.3外观设计权 4305461.1.4著作权 4205211.1.5商标权 423091.1.6地理标志权 4192621.1.7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4228741.1.8商业秘密 479631.2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4292571.2.1国际条约和协定 4279991.2.2国内法律 5144421.2.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550721.2.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5142661.2.5司法解释 59884第2章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549332.1知识产权的价值 514882.2侵权行为的危害 659682.3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612123第3章专利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 6106923.1专利权的申请与保护 6149373.1.1专利权申请流程 6294053.1.2专利权保护范围 734463.1.3专利权的保护方式 7103513.2专利侵权风险识别 7127113.2.1侵权行为判定 7307863.2.2侵权风险因素分析 7275453.2.3侵权预警机制 7128783.3专利侵权防范措施 7228993.3.1提高专利权保护意识 766273.3.2加强专利布局 8327473.3.3专利预警与风险防控 8156133.3.4合作与联盟 8186183.3.5专利许可与交易 8274803.3.6法律手段维权 817904第4章商标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 8294394.1商标权的申请与保护 8268154.1.1商标注册的重要性 8139264.1.2商标注册申请流程 840144.1.3商标保护期限及续展 941804.2商标侵权风险识别 9121154.2.1未经授权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 9235974.2.2商标淡化 9128144.2.3商标反向假冒 9279824.3商标侵权防范措施 9200524.3.1增强商标意识 9221784.3.2建立商标监控机制 9206144.3.3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9111684.3.4加强合作与培训 10318604.3.5优化商标布局 1028224第5章著作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 1030615.1著作权的获取与保护 10147765.1.1著作权的定义与范围 10151635.1.2著作权的自动取得与登记 10307155.1.3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1063505.2著作权侵权风险识别 1082715.2.1侵权行为类型 10159525.2.2侵权风险识别 11121505.3著作权侵权防范措施 111215.3.1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 11200305.3.2获取合法授权 11225165.3.3加强著作权登记 113735.3.4监测市场动态 1145985.3.5建立应急预案 1122163第6章商业秘密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 1137916.1商业秘密的界定与保护 11231896.1.1商业秘密的定义 11178606.1.2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11217326.1.3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 12166236.1.4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 12200276.2商业秘密侵权风险识别 1264016.2.1侵权行为的识别 12276196.2.2侵权风险的来源 12307346.3商业秘密侵权防范措施 12106986.3.1提高商业秘密保护意识 1291706.3.2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措施 1346596.3.3建立商业秘密侵权预警机制 13212676.3.4加强法律手段维权 1318457第7章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处理 13284217.1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类型 1385707.2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14104607.3证据收集与保全 1414628第8章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14197018.1海关保护的基本概念 14234808.2海关保护的程序与措施 14184918.2.1程序 1446098.2.2措施 15147668.3国际合作与协调 1523255第9章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15310389.1知识产权风险评估 15309989.1.1评估原则与方法 1516189.1.2风险识别 1678119.1.3风险分析 1691409.1.4风险评价 16170349.2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策略 16214369.2.1防范措施制定 16113239.2.2知识产权布局 16161089.2.3侵权预警与应对 16125379.2.4合同管理 1682909.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16301209.3.1管理体系构建 16283529.3.2组织机构与职责 16118849.3.3制度建设 16280329.3.4培训与宣传 17310229.3.5监督与评价 1729138第10章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 17448810.1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 171624310.1.1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驱动的促进作用 172067410.1.2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171768610.1.3知识产权政策对创新环境的优化 171715710.2知识产权保护与开放合作 173209810.2.1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17895510.2.2跨境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18833710.2.3知识产权保护对开放合作的影响 182237010.3侵权风险防范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182973210.3.1技术变革对侵权风险防范的影响 181085910.3.2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更新 181264010.3.3侵权风险防范的国际合作 182888710.3.4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能力 18第1章知识产权概述1.1知识产权的定义与范围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发明权发明权是指对新型技术方案的创作者所赋予的权利。这包括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旨在鼓励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1.1.2实用新型权实用新型权是指对新型结构、形态或组合的创造性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实用新型通常具有较小的创新程度,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1.1.3外观设计权外观设计权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组合进行创新设计的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外观设计权的保护旨在鼓励美观、实用的产品设计。1.1.4著作权著作权是指对文学、艺术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这包括文字作品、音乐、戏剧、美术、摄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作品。1.1.5商标权商标权是指对商品或服务的标识进行独占使用的权利。商标具有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保护商标权有助于防止消费者混淆。1.1.6地理标志权地理标志权是指对特定地区生产、加工、制造的产品所具有的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进行保护的权利。1.1.7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是指对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进行保护的权利,以鼓励集成电路行业的技术创新。1.1.8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1.2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包括以下方面:1.2.1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国际组织,并批准了一系列知识产权相关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如《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等。1.2.2国内法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1.2.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专利审查指南》、《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以保证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1.2.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地方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2.5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知识产权案件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司法解释,为知识产权审判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通过以上法律体系,我国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也为侵权风险防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第2章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2.1知识产权的价值知识产权,作为创新成果的法律表现形式,是现代社会知识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创新主体的智慧成果,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知识产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创新成果,鼓励创新行为。知识产权制度为创新成果提供了法律保护,使得创新主体能够从其智慧成果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从而激发更多的创新行为。(2)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知识产权的合法流转有助于技术的传播和应用,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提高市场份额。(4)维护国家利益。在国际竞争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2.2侵权行为的危害侵权行为对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具体危害如下:(1)损害创新主体的利益。侵权行为使得创新主体无法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从而打击其创新积极性。(2)阻碍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侵权行为导致创新成果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3)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侵权行为使得不正当竞争行为得以滋生,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4)损害国家形象和利益。在国际市场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会降低我国企业的信誉度,影响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2.3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我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1)完善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2)加强执法力度。我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合法权益。(3)提升服务水平。我国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便利。(4)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第3章专利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3.1专利权的申请与保护3.1.1专利权申请流程(1)前期调研与撰写申请文件(2)提交专利申请(3)专利局受理与初审(4)公布与实质审查(5)授权与领取专利证书3.1.2专利权保护范围(1)专利权的主体与客体(2)专利权的权利要求解释(3)专利权的保护期限3.1.3专利权的保护方式(1)行政保护(2)司法保护(3)海关保护3.2专利侵权风险识别3.2.1侵权行为判定(1)直接侵权行为(2)间接侵权行为(3)共同侵权行为3.2.2侵权风险因素分析(1)技术领域相似度(2)市场竞争状况(3)专利权稳定性(4)企业内部管理3.2.3侵权预警机制(1)建立专利侵权数据库(2)定期监测竞争对手专利动态(3)分析行业专利侵权案例3.3专利侵权防范措施3.3.1提高专利权保护意识(1)加强企业内部培训(2)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3.3.2加强专利布局(1)核心技术研发(2)外围专利布局(3)国际专利申请3.3.3专利预警与风险防控(1)开展专利侵权风险评估(2)制定专利侵权应对策略(3)建立专利维权团队3.3.4合作与联盟(1)行业专利联盟(2)产学研合作(3)国际专利合作3.3.5专利许可与交易(1)专利许可(2)专利交易(3)专利融资与保险3.3.6法律手段维权(1)行政投诉(2)提起专利侵权诉讼(3)申请临时禁令或保全措施第4章商标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4.1商标权的申请与保护4.1.1商标注册的重要性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注册商标是获取法律保护的基础。通过商标注册,企业可以保证其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标识得到法律认可,防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4.1.2商标注册申请流程(1)商标查询:在申请注册商标前,需进行商标查询,以保证所申请商标不与他人已注册或正在申请的商标相同或近似。(2)提交申请: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商标注册申请,包括商标图样、类别、申请人信息等。(3)形式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保证申请符合规定。(4)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商标的显著性、非显著性等进行实质审查。(5)公告期:通过实质审查的商标将进入公告期,接受公众监督。(6)注册证书发放:公告期无异议或异议处理结束后,发放商标注册证书。4.1.3商标保护期限及续展商标注册有效期为10年,自注册之日起计算。在商标有效期内,商标权人应按时办理商标续展手续,以延续商标专用权。4.2商标侵权风险识别4.2.1未经授权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上是否存在未经授权使用与自己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以防止他人侵犯自身商标权益。4.2.2商标淡化商标淡化是指他人在非竞争性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知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可能导致该商标的显著性减弱或消失。4.2.3商标反向假冒商标反向假冒是指他人在商品上擅自使用他人商标,并将其商品冒充为他人商品,损害他人商标权益。4.3商标侵权防范措施4.3.1增强商标意识企业应提高自身商标意识,加强商标注册、管理和保护工作。4.3.2建立商标监控机制企业应建立商标监控机制,及时发觉并处理商标侵权行为。4.3.3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面对商标侵权行为,企业应积极采取法律手段,如发出律师函、提起诉讼等,维护自身商标权益。4.3.4加强合作与培训企业应与知识产权部门、行业协会等加强合作,提高员工知识产权意识,降低侵权风险。4.3.5优化商标布局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国内外商标布局,提高商标保护力度。第5章著作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5.1著作权的获取与保护5.1.1著作权的定义与范围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九大类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美术、摄影、电影及类似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等。5.1.2著作权的自动取得与登记在我国,著作权实行自动取得原则。作品一经创作完成,即自动产生著作权。为更好地保护著作权,著作权人可以向我国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著作权登记,取得著作权登记证书,作为著作权权属的初步证据。5.1.3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美术、摄影等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及其死后50年。电影及类似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5.2著作权侵权风险识别5.2.1侵权行为类型著作权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2)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他人作品;(3)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拍卖、销售等方式利用他人作品;(4)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剽窃他人作品。5.2.2侵权风险识别企业在进行著作权相关业务时,应注意以下侵权风险:(1)对他人作品的使用是否已经取得合法授权;(2)员工在工作中创作的作品,其著作权归属问题;(3)合作伙伴是否具备相应著作权,是否存在侵权行为;(4)企业产品或服务中是否涉及到侵权行为。5.3著作权侵权防范措施5.3.1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明确著作权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流程。对内加强员工著作权法律意识培训,对外加强合作伙伴著作权审查。5.3.2获取合法授权企业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应积极与著作权人协商,取得合法授权。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明确授权范围、使用方式、使用期限等条款。5.3.3加强著作权登记企业应积极申请著作权登记,保护自身作品免受侵权。同时通过著作权登记,有助于证明著作权权属,降低侵权风险。5.3.4监测市场动态企业应关注市场动态,及时了解行业内的著作权侵权案例,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在发觉侵权行为时,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予以制止。5.3.5建立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著作权侵权应急预案,明确侵权发生时的应对措施、责任人和处理流程。在侵权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降低企业损失。第6章商业秘密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6.1商业秘密的界定与保护6.1.1商业秘密的定义商业秘密是指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获取的、具有经济价值、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6.1.2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1)不为公众所知悉;(2)具有经济价值;(3)具有实用性;(4)权利人已采取保密措施。6.1.3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具体涵盖以下内容:(1)生产工艺、制造方法、技术诀窍等;(2)设计图纸、技术文件、试验数据等;(3)销售计划、客户名单、采购渠道等;(4)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决策信息等。6.1.4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1)制定商业秘密保护规章制度;(2)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3)加强商业秘密的物理和电子防护;(4)定期对商业秘密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6.2商业秘密侵权风险识别6.2.1侵权行为的识别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非法获取、使用、披露商业秘密;(2)教唆、引诱、帮助他人侵犯商业秘密;(3)违反保密协议或竞业限制约定;(4)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披露商业秘密。6.2.2侵权风险的来源(1)企业内部员工泄露;(2)竞争对手窃取;(3)合作伙伴违约;(4)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6.3商业秘密侵权防范措施6.3.1提高商业秘密保护意识(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商业秘密保护意识;(2)定期举办商业秘密保护宣传活动;(3)建立商业秘密保护激励机制。6.3.2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措施(1)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2)加强物理和电子防护措施;(3)加强商业秘密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4)建立商业秘密应急处理机制。6.3.3建立商业秘密侵权预警机制(1)收集和监测商业秘密侵权信息;(2)分析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3)建立侵权预警指标体系;(4)及时采取防范措施。6.3.4加强法律手段维权(1)及时申请商业秘密保护;(2)依法向侵权方追究法律责任;(3)寻求专业律师团队支持;(4)充分利用行政和司法途径维护权益。第7章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处理7.1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类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权的侵权行为。(2)著作权侵权纠纷:涉及文字、音乐、美术、影视、摄影等著作权领域的侵权行为。(3)商标侵权纠纷:涉及商标专用权的侵犯,包括未经授权使用、近似商标侵权等。(4)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使用、披露等侵权行为。(5)反不正当竞争侵权纠纷:涉及虚假宣传、商业诽谤、侵犯商业信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7.2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和解: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侵权纠纷。(2)调解: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或个人,协助双方达成和解。(3)仲裁: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4)行政投诉:向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投诉,请求查处侵权行为。(5)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侵权纠纷。7.3证据收集与保全在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过程中,证据收集与保全。以下是一些建议:(1)侵权证据收集:a.网络证据:通过网页截图、侵权作品等方式固定侵权行为。b.物证:购买侵权产品、收集相关宣传材料等。c.证人证言:寻找知情人士,获取证言。d.鉴定意见:邀请专业人士对侵权行为进行鉴定。(2)证据保全:a.通过公证处进行证据保全,保证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b.申请法院进行证据保全,避免证据灭失或篡改。c.对侵权产品进行封存、拍照等,保留现场证据。d.及时收集、整理、保存与侵权行为相关的所有证据,以便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提供。第8章知识产权海关保护8.1海关保护的基本概念海关保护是指各国家或地区海关依据本国法律法规及国际条约,对进出口货物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的一种行政行为。其主要目的是打击侵权货物跨境流通,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海关保护具有预防性、主动性、及时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8.2海关保护的程序与措施8.2.1程序(1)备案:权利人可以向海关总署申请知识产权备案,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以便海关在查验进出口货物时能够快速识别涉嫌侵权货物。(2)申报: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应当在申报单中如实申报货物的知识产权状况,以便海关对涉嫌侵权货物进行排查。(3)查验:海关对涉嫌侵权货物进行查验,如确认为侵权货物,将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4)处理:海关对侵权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将处理结果通知权利人。8.2.2措施(1)扣留:海关对涉嫌侵权货物进行扣留,防止侵权货物继续流通。(2)没收:对查实的侵权货物,海关可以予以没收,消除侵权源头。(3)处罚:对侵权行为人,海关可以依法予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4)通报:海关将侵权行为及处理结果通报给相关部门和权利人,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8.3国际合作与协调为有效打击跨境侵权行为,各国海关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共享:各国海关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侵权信息,提高打击侵权行为的准确性。(2)联合行动:各国海关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共同打击跨境侵权行为。(3)能力建设:各国海关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权利人提供更好的保护。(4)国际条约的履行:各国海关积极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维护全球知识产权秩序。第9章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9.1知识产权风险评估9.1.1评估原则与方法企业应遵循全面、客观、科学的原则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9.1.2风险识别企业应全面梳理各类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识别可能存在的侵权风险、许可风险、合同风险等。9.1.3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分析,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潜在损失等,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9.1.4风险评价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资源状况,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9.2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策略9.2.1防范措施制定根据知识产权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布局、侵权预警、合同管理等。9.2.2知识产权布局合理规划企业知识产权布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降低侵权风险。9.2.3侵权预警与应对建立侵权预警机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发觉潜在侵权行为,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9.2.4合同管理加强知识产权合同管理,明确合同中知识产权权属、许可使用、侵权责任等条款,降低合同风险。9.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9.3.1管理体系构建建立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证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相协调。9.3.2组织机构与职责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责,配备专业人员,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9.3.3制度建设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申请、维护、运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保证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序进行。9.3.4培训与宣传加强知识产权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知识产权意识,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