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升练习02-全练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升练习02-全练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升练习02-全练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升练习02-全练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升练习02-全练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淝水之战1.【史料实证】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第三小组的同学出示了如下史料,他们的观点应是()苻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A.前秦实力弱小B.前秦兵力分散C.苻坚骄傲轻敌D.民族矛盾尖锐知识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2.(2021四川宜宾中考改编)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迁洛”的意图是()A.学习中原文化B.避免思乡之苦C.消灭鲜卑贵族D.减少洛阳人口3.【新独家原创】“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这是隋朝思想家对北魏孝文帝的评价。下图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A.穿汉服B.通婚姻C.讲汉话D.迁都城4.(2022广西河池中考)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意义是(H7104003)()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拔拔长孙贺兰贺达奚奚独孤刘A.实现了南北统一B.促进了民族交融C.增强了军事力量D.削弱了北魏实力知识点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5.【跨学科·语文】(2022山西大同期末)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6.(2022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中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表明(H7104003)()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D.“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能力提升全练7.【横向对比】(2023河北丰润期末,17,★★☆)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特点是和巨鹿之战、赤壁之战一样,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②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③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④三国时的曹操和东晋的谢安指挥得当、战术正确,分别是这两次战役取胜的原因之一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8.(2022重庆中考A卷,4,★★☆)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盛富,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9.【唯物史观】(2022山东烟台中考改编,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化,实现封建化(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封建化又促进某些民族间的交融。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10.【家国情怀】(2022甘肃白银中考改编,9,★★★)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H7104003)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交融并不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插图本)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史料拓展全练拓展北魏孝文帝改革11.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史料二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本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摘编自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问题根据史料一,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史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这次改革的意义。素养探究全练1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民族交融的历史吧。【时空观念淝水之战北方乱】材料一淝水之战示意图全面掌握见《全解版》第19课“历史地图全解”P198(1)淝水之战是哪个政权发动的?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2)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你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什么?【历史解释汉化改革促和谐】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摘编自《魏书》(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魏主”迁都的原因。材料三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尉迟尉(4)依据材料三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除此之外,请再写出一项其改革的内容。(5)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路线不值得肯定,他的汉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家国情怀民族交融促发展】材料四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的砖画。(6)材料四中的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C根据题干中的“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可知,苻坚作为前秦的领导者,骄傲轻敌,自以为是,最终导致战败。2.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学习中原文化,巩固统治。3.C根据图片中“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和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故选C。4.B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促进了民族交融。5.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中的胡乐即少数民族音乐,洛阳之地的汉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反映了民族交融。6.B题干材料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学习、借鉴,这说明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能力提升全练7.B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和巨鹿之战、赤壁之战一样,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①表述正确。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大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这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②不符合官渡之战。383年淝水之战爆发,383-200=183(年),官渡之战与淝水之战间隔了一个多世纪。③表述正确。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④表述错误。故选B。8.B材料描述了北魏后期洛阳“礼仪盛富,人物殷阜”,说明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文化繁荣,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9.B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文化上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故B符合题意。10.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根据“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并结合所学回答。史料拓展全练11.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想要改变鲜卑落后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措施:迁都洛阳、穿汉服。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解析第一小问根据史料中的“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概括回答。第二小问,史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的迁都洛阳、穿汉服。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素养探究全练12.(1)前秦。氐族。(2)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向背、战术得当与否。(3)原因:平城位置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平城保守势力大,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封建文化)。(4)改汉姓。说汉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穿汉服;等。(任答一项即可)(5)不同意。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历史前进、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言之有理即可)(6)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