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案TOC\o"1-2"\h\u12368第一章总体要求 2112421.1工作目标 2101721.1.1总体目标 2180661.1.2具体目标 3226881.1.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98461.1.4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4841.1.5坚持依法治理 3281501.1.6坚持创新驱动 318221.1.7坚持协同治理 3231011.1.8坚持动态管理 38462第二章组织领导 4307861.1.9领导机构设立 4274211.1.10领导机构职责 4304231.1.11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4321881.1.12完善责任落实机制 497251.1.13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412411.1.14加强宣传教育机制 530237第三章信息收集与分析 5314161.1.15官方信息来源 576451.1.16非官方信息来源 5130551.1.17信息整理 69221.1.18信息分析 6324361.1.19评估指标 6122521.1.20评估方法 614704第四章打击犯罪 6307801.1.21总体要求 7207811.1.22具体任务 7201091.1.23加强情报信息收集与分析 795381.1.24强化侦查破案能力 7159511.1.25加强犯罪预防 7160211.1.26加强协作配合 8129771.1.27严格执法,依法打击 812808第五章预防犯罪 8127161.1.28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8183521.1.29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8238141.1.30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852041.1.31加强治安巡逻防控 8205261.1.32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8246391.1.33强化预警预测 9272311.1.34实施精准打击 9198341.1.35加强协作配合 9200701.1.36注重源头治理 92201.1.37创新社会治理 928153第六章社会治安巡逻 9277981.1.38概述 9257441.1.39巡逻力量的构成 941331.1.40巡逻力量的配备 10179331.1.41概述 10247841.1.42巡逻运作机制 10265651.1.43巡逻指挥调度 10263961.1.44协作配合 107842第七章社会治安防范 11166061.1.45加强公共场所安全防范 118821.1.46加强社区安全防范 11299021.1.47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1157971.1.48加强重点单位安全防范 11112111.1.49加强防范意识教育 1199921.1.50加大防范宣传力度 11177151.1.51创新防范宣传形式 12151631.1.52加强防范宣传队伍建设 129975第八章社会治安整治 12317331.1.53总体要求 12285021.1.54整治重点 12197981.1.55总体要求 1375201.1.56整治措施 1330676第九章社会治安信息化建设 13119571.1.57提升社会治安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 1414151.1.58构建社会治安信息共享平台 14256311.1.59推进社会治安信息化应用 14242881.1.60社会治安信息采集 14112431.1.61社会治安信息处理 14189631.1.62社会治安信息共享 14266781.1.63社会治安信息化应用 1419119第十章考核评价与整改 14144761.1.64总体要求 1528881.1.65具体评价标准 15270161.1.66整改措施 1623331.1.67整改要求 16第一章总体要求1.1工作目标1.1.1总体目标本方案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为中心,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1.1.2具体目标(1)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对社会治安动态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保证社会治安状况持续稳定。(2)深化平安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3)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4)强化对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第二节工作原则1.1.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1.1.4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预防意识,充分发挥防范作用,及时发觉和处理治安问题,切实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1.5坚持依法治理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社会治安,保证法律法规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得到全面贯彻执行。1.1.6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支撑,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1.1.7坚持协同治理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1.8坚持动态管理根据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保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始终紧贴实际、紧贴群众需求。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一节领导机构1.1.9领导机构设立为保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组长:由市委副书记担任,全面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与协调。(2)副组长: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工作。(3)成员:包括市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公安局局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1.1.10领导机构职责(1)负责制定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方案、政策和措施。(2)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3)负责研究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负责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第二节工作机制1.1.11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1)建立市、县、乡三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2)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3)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1.12完善责任落实机制(1)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2)实行目标责任制,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3)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1.1.13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1)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对各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2)建立举报投诉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3)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证工作取得实效。1.1.14加强宣传教育机制(1)大力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成果,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度和参与度。(2)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3)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及时发布社会治安信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三章信息收集与分析第一节信息来源1.1.15官方信息来源(1)部门:包括公安、司法、国家安全、城市管理等部门,提供各类案件数据、社会治安状况、法律法规等信息。(2)公安机关:通过刑侦、治安、交通、消防等警种,收集各类案件信息、犯罪线索、交通、火灾等数据。(3)法院和检察院:收集涉及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的信息,以及判决书、起诉书等法律文书。1.1.16非官方信息来源(1)社会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等,收集居民反映的社会治安问题、安全隐患等信息。(2)新闻媒体: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收集涉及社会治安的新闻报道、案例分析等。(3)社交媒体:通过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收集网民发布的关于社会治安的线索、观点、评论等。(4)专家学者:邀请专家学者对特定社会治安问题进行研究,收集其研究成果、分析报告等。第二节分析评估1.1.17信息整理(1)分类整理: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案件类型、涉及领域、来源渠道等进行分类整理。(2)数据整合:对各类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库,便于分析应用。1.1.18信息分析(1)定性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判断社会治安问题的性质、特点、趋势等。(2)定量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案件数量、类型、发生频率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3)趋势分析:通过历史数据对比,分析社会治安问题的变化趋势。(4)关联分析:挖掘不同类型案件之间的关联性,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1.1.19评估指标(1)案发率:评估社会治安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案件发生的频率。(2)案件破案率:评估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能力,反映社会治安防控水平。(3)群众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群众对社会治安工作的满意度。(4)社会安全感:评估居民对社会安全的信心,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稳定性。1.1.20评估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揭示社会治安问题的本质特征。(2)对比分析: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和原因。(3)实证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社会治安问题的规律性。(4)预测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对社会治安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第四章打击犯罪第一节打击重点1.1.21总体要求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相关要求,明确以下打击重点:(1)恶性犯罪: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犯罪。(2)紧急犯罪:包括涉恐、涉暴、涉枪、涉爆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犯罪。(3)犯罪: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等犯罪活动。(4)经济犯罪:包括非法集资、合同诈骗、信用卡诈骗、网络诈骗等涉及金融、经济领域的犯罪。(5)网络犯罪:包括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传播淫秽物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1.1.22具体任务(1)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犯罪,特别是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恶性犯罪和紧急犯罪。(2)针对犯罪,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严密查缉犯罪活动,减少危害。(3)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4)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第二节打击策略1.1.23加强情报信息收集与分析(1)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收集网络,提高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能力。(2)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打击犯罪的效果。1.1.24强化侦查破案能力(1)加强侦查队伍建设,提高侦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2)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侦查破案效率。1.1.25加强犯罪预防(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2)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治安管理,减少犯罪滋生土壤。1.1.26加强协作配合(1)建立健全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2)加强区域间的协作,共同打击跨区域犯罪。1.1.27严格执法,依法打击(1)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2)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形成震慑效应。通过以上策略,全面加强打击犯罪工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积极贡献。第五章预防犯罪第一节预防措施1.1.28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保证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2)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查找漏洞,及时修订完善,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1.1.29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强化基层组织在预防犯罪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基层组织治理能力。(2)加强基层组织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预防犯罪能力。1.1.30落实安全防范措施(1)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觉和整改安全隐患。(2)加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安全防范,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1.31加强治安巡逻防控(1)合理部署警力,提高见警率,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2)采取多种形式的巡逻防控,提高对社会治安的动态掌控能力。1.1.32开展法制宣传教育(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2)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第二节预防策略1.1.33强化预警预测(1)建立健全预警预测机制,对犯罪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2)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提高预警预测的准确性。1.1.34实施精准打击(1)针对犯罪特点和规律,制定精准打击策略。(2)优化警力配置,提高打击犯罪的效果。1.1.35加强协作配合(1)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2)加强与各级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协作,共同维护社会治安。1.1.36注重源头治理(1)从源头上消除犯罪滋生的土壤,减少犯罪发生。(2)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的治理,预防犯罪的发生。1.1.37创新社会治理(1)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效能。(2)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预防犯罪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第六章社会治安巡逻第一节巡逻力量1.1.38概述社会治安巡逻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巡逻力量的建设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的基础。本节主要对社会治安巡逻力量的构成、配备及培训进行阐述。1.1.39巡逻力量的构成(1)公安机关巡逻力量:主要包括公安民警、辅警等,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核心力量。(2)社会治安志愿者: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社会治安巡逻,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格局。(3)专业保安公司:在城市重要部位、大型活动等场所,充分发挥专业保安公司的作用,提高治安防控能力。1.1.40巡逻力量的配备(1)人员配备:根据辖区面积、人口密度、治安状况等因素,合理配置巡逻力量,保证重点区域、时段的覆盖。(2)装备配备:为巡逻力量配备必要的通讯、防护、侦查等装备,提高巡逻效率。(3)培训与考核:加强巡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定期进行考核,保证巡逻力量的战斗力。第二节巡逻机制1.1.41概述建立完善的巡逻机制,是保证社会治安巡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本节主要对社会治安巡逻的运作机制、指挥调度、协作配合等方面进行阐述。1.1.42巡逻运作机制(1)定期巡逻: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巡逻计划,明确巡逻区域、时段、频次等。(2)机动巡逻:根据治安状况,灵活调整巡逻力量,加强对重点部位、时段的巡逻。(3)群防群治:充分发挥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安巡逻。1.1.43巡逻指挥调度(1)建立完善的指挥调度体系,保证巡逻力量的合理分布和高效运作。(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实时监控、远程调度,提高指挥调度效率。(3)建立应急预案,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调度巡逻力量,维护社会治安。1.1.44协作配合(1)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2)建立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协作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3)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社会治安巡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七章社会治安防范第一节防范措施1.1.45加强公共场所安全防范(1)完善公共场所安全设施,保证监控设备、报警系统等正常运行。(2)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对可疑物品和人员进行严格排查。(3)提高公共场所安保人员素质,加强培训,保证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1.1.46加强社区安全防范(1)建立健全社区安全防范组织,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共同参与社区治安防范。(2)加强社区巡逻,保证夜间和重点区域的安全。(3)加强对出租房屋和外来人口的管理,防止滋生治安隐患。1.1.47加强网络安全防范(1)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预防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2)加强对网络有害信息的监测和处置,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3)加强对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文明上网,预防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1.1.48加强重点单位安全防范(1)对重点单位进行安全评估,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2)加强重点单位内部人员管理,防范内外勾结作案。(3)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二节防范宣传1.1.49加强防范意识教育(1)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防范意识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2)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的防范教育方案,保证宣传教育效果。1.1.50加大防范宣传力度(1)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大防范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2)开展防范宣传活动,组织专题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能力。1.1.51创新防范宣传形式(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短视频、动漫、游戏等,制作寓教于乐的防范宣传作品,提高宣传效果。(2)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以案说法,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防范工作的重要性。1.1.52加强防范宣传队伍建设(1)选拔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组成防范宣传队伍,承担起防范宣传任务。(2)加强防范宣传队伍的培训和锻炼,提高其宣传能力和水平。第八章社会治安整治第一节整治重点1.1.53总体要求本节旨在明确社会治安整治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全面提升社会治安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1.1.54整治重点(1)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打击涉黑涉恶、涉枪涉爆、盗窃、诈骗、抢劫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活动。(2)治安重点地区:针对治安形势严峻的地区,加大整治力度,消除治安隐患。(3)治安重点场所:加强对娱乐场所、宾馆、网吧等治安重点场所的监管,净化社会风气。(4)网络空间治理: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打击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5)交通安全管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的发生。(6)消防安全监管:加强对火灾隐患的排查整治,提高消防安全水平。第二节整治措施1.1.55总体要求本节提出了针对社会治安整治重点的具体措施,以保证整治工作的有效推进。1.1.56整治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社会治安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2)完善法规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为整治工作提供法治保障。(3)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收集、分析、预警机制,提高对社会治安动态的掌握。(4)落实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责任,保证整治工作落到实处。(5)打击违法犯罪: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6)加强治安巡逻防控:加大警力投入,提高见警率,增强群众安全感。(7)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对治安形势严峻的地区开展集中整治,落实整改措施。(8)加强场所监管:对娱乐场所、宾馆、网吧等治安重点场所进行清理整顿,规范经营行为。(9)网络空间治理: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10)提升交通安全水平: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大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11)加强消防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提高消防安全水平。(12)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社会治安整治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和安全感。第九章社会治安信息化建设第一节信息化建设目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治安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国社会治安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旨在通过构建一个高效、智能、动态的社会治安信息体系,实现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实时监控、预警预测和精准打击,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支持。1.1.57提升社会治安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通过完善信息采集手段,提高信息采集覆盖面,保证社会治安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同时加强信息处理能力,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应用,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持。1.1.58构建社会治安信息共享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提高社会治安信息的利用效率。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社会治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效能。1.1.59推进社会治安信息化应用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信息化应用,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违法犯罪活动的精准打击,提高社会治安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第二节信息化建设内容1.1.60社会治安信息采集(1)完善信息采集渠道,包括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提高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加强信息采集规范化建设,保证信息采集的合法性、合规性。1.1.61社会治安信息处理(1)构建社会治安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处理、分析和预警。(2)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水平。1.1.62社会治安信息共享(1)构建社会治安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伏站区动力电缆技术规范书
- 动漫社团考试题及答案
-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 物流仓储租赁与环保污水处理合同
-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防控与施工质量责任合同
- 2025年中国微型清水泵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巧克力夹心饼干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尾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大滚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复合铰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新版挂名法人免责协议完整版
- 小学群众满意度调查测评表
- (正式版)JTT 1497-2024 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
-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MOOC 一生的健康锻炼-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示范村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后续服务的安排及保证措施
- 生肖专题-酉鸡集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检查表
- 2024年九省联考英语读后续写(原文解析范文)讲义高考英语而二轮复习
- 《钛合金锻造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