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解析)_第1页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解析)_第2页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解析)_第3页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解析)_第4页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解析)11.送东阳马生序

素养目标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2.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3.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学法指引文言文翻译技巧1.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2.句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应删去,不必翻译,如“夫”“之"等。3.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4.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5.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翻译时应该换成双音节词。如“勉”翻译为“勉励”,“谒”翻译为“拜见"。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文集》。

2.背景简介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今江苏南京)朝见皇帝,同乡晚辈马君则前去拜访,于是宋濂写下了这篇《送东阳马生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同乡后辈勤奋学习。

3.完成自学结构图

基础夯实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并翻译黑体的句子。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每假借(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懈怠)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超过)约③。以是(因此)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已经)加冠,益(更加)慕圣贤之道(学说)。又患无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与游,尝趋(快步走)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持,拿)经叩问(请教)④。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挤满)其室,未尝稍降辞(言辞)色(脸色)。余立侍(侍候)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俟(等待)其欣悦,则又请焉⑤。故余虽愚,卒(最终,终于)获有所闻。

①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②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录书。

③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微超过约定期限。

④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⑤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当余之从师也,负(背着)箧(书箱)曳(拖着)屣(鞋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深冬,隆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浇)灌,以衾(被子)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供养,给……吃),无鲜肥滋味之享⑥。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香气),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处其间,略无慕艳(羡慕)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不若人也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年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参与)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恩宠光耀),缀(跟随)公卿之后,日侍坐备(准备)顾问⑧,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⑥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⑦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⑧犹且有幸参与到君子行列里,而承蒙皇上的恩宠光耀,跟随公卿大人后面,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无冻馁(饥饿)之患矣⑨;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应当)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B1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低下),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难道)他人之过哉?

⑨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了。

⑩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是别人的过失呢?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同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拜见)余,撰(写)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谦和)而色夷(平易)。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诋毁,毁谤)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是不理解我啊!

2.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_

(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3)与之论辨(同“辩”)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1)走送之_古义:(跑)今义:(离开,去)

(2)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事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主人日再食_古义:(两次)___今义:(表示再一次)

(4)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古义:(古代学官名)___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5.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笔:名词做状语,用笔)

(2)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3)主人日再食(名词做状语,每天)

6.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表现作者年少时在寒冬腊月中勤学不辍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5)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课文精读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指有官位的人。

B.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其中,“四支僵劲不能动"就描写了凛冬之时作者的抄书之苦。

C.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D.文章最后宋濂担心别人诋毁他“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表现了他自我反省的习惯以及坦诚率真的性格。

【解析】不是“抄书之苦”,而是“求学之艰”。

2.作者求学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①求书之难。用借书、抄书的办法解决。②求师之难。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生活之难。用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

3.作者叙述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的优越条件有什么作用?

与同舍生对比,突出表现作者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专注于学习的心态,从而勉励马生勤奋刻苦地学习。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宋濂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学业有成;粗食敝衣,乐在其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关心后学,谆谆教诲。

拓展阅读

【甲】《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3)犹幸预君子之列(参与)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乙】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①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②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有删改)

【注释】①通籍: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②蟫(yín):蠹(dù)鱼,生在衣物、书籍中的蛀虫。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值得珍惜)_(2)使与书俱(一起)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5.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是什么?

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并尽快还书)。

素养提升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学校正准备开展“读书与成长”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下面的四幅书法作品,属于隶书的是()

【解析】A.楷书;B.行书;C.篆书;D.隶书。

2.下面是关于读书与成长的六个词语(短语),请你把它们组合成一副对联。

铸就万卷诗书浩然气涵养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