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务服务行业纳税申报手册TOC\o"1-2"\h\u16603第一章纳税申报概述 3255261.1纳税申报的定义与意义 3130261.2纳税申报的基本原则 4280第二章纳税申报主体与客体 4313472.1纳税申报主体 4237752.2纳税申报客体 468692.3纳税申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532563第三章纳税申报材料准备 5198513.1纳税申报所需材料 5116813.2材料的整理与归档 5132363.3材料准备的注意事项 622379第四章纳税申报流程与手续 640064.1纳税申报的流程 6279684.1.1确定纳税期限 6123514.1.2准备申报材料 6183814.1.3填写纳税申报表 6173304.1.4提交申报材料 771134.1.5税务机关审核 7137954.1.6缴纳税款 7121344.2纳税申报的手续 778294.2.1网上申报 7256824.2.2窗口申报 797064.3纳税申报的时效要求 76804.3.1按时申报 7148584.3.2补报申报 7216354.3.3延期申报 81776第五章纳税申报表填写规范 8243365.1纳税申报表种类及适用范围 8270515.1.1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包括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 8116055.1.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和进口货物等业务。 888545.1.3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包括工资薪金、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 85185.1.4其他税种纳税申报表: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各自征税对象。 8261905.2纳税申报表填写方法 8125705.2.1确定申报表种类:根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纳税申报表。 8111305.2.2准备相关资料:收集并整理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财务报表、税务资料等,为填写纳税申报表提供数据支持。 899895.2.3填写申报表内容:按照申报表的结构和项目,逐项填写相关信息,保证数据真实、准确。 8173015.2.4计算税额:根据税法和相关政策,计算应纳税额、已纳税额和应补(退)税额。 847985.2.5确认无误后提交:在确认申报表填写无误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交给税务机关。 8326145.3填写注意事项与常见错误 843475.3.1注意事项: 8255375.3.2常见错误: 927212第六章纳税申报法律责任与违规处理 9229836.1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9171396.1.1法律规定 9240076.1.2法律责任的实施 9211716.2违规处理的程序与措施 926576.2.1违规处理的程序 9112496.2.2违规处理的措施 1024706.3防范违规行为的建议 1053236.3.1提高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 1010906.3.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10189736.3.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协作 1099756.3.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纳税申报质量 10915第七章纳税申报电子化与信息化 10227727.1纳税申报电子化的优势 1023407.1.1提高申报效率 10209347.1.2减少纸质资料 11280937.1.3提高信息共享度 11296877.1.4保障信息安全 11245407.2纳税申报信息系统的使用 11147527.2.1系统概述 11185407.2.2申报客户端使用 11108627.2.3申报服务器使用 11289677.2.4税务端使用 11202057.3纳税申报信息安全管理 12305247.3.1信息安全策略 12294657.3.2数据加密 12133377.3.3访问控制 12231697.3.4数据备份 12218917.3.5安全审计 1223171第八章纳税申报中的税收优惠政策 12264618.1税收优惠政策概述 12131658.2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 12258148.3税收优惠政策的申报与审核 1319178.3.1申报程序 13214608.3.2审核内容 1318198.3.3审核结果 1317615第九章纳税申报中的税务风险防范 13255469.1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1488329.1.1税务风险概述 14265229.1.2税务风险识别 14225429.1.3税务风险评估 14156449.2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14188499.2.1完善税收筹划 1451749.2.2加强税收政策研究 14149749.2.3规范内部管理 15292489.2.4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15217899.3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15123649.3.1风险预防策略 15278659.3.2风险应对策略 151499.3.3风险监测与预警 153621第十章纳税申报服务行业规范与自律 152364410.1纳税申报服务行业规范 152289510.2纳税申报服务自律要求 16147410.3纳税申报服务行业监管与评价 16第一章纳税申报概述1.1纳税申报的定义与意义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税法规定,在法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的书面报告。纳税申报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享受税收权益的重要途径。纳税申报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主体: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2)内容:有关纳税事项的书面报告;(3)对象:税务机关;(4)时间:法定期限。纳税申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税收法治,保障国家财政收入;(2)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成本;(3)增强纳税人的税收意识,促进税收遵从;(4)反映纳税人经营状况,为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依据。1.2纳税申报的基本原则纳税申报的基本原则是税收法律法规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合法性原则:纳税申报必须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税收法律程序。(2)真实性原则:纳税人应当如实报告纳税事项,不得有任何虚假陈述。(3)完整性原则:纳税申报内容应当完整,包括所有应纳税项目、税收优惠等。(4)及时性原则:纳税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申报。(5)准确性原则:纳税申报数据应当准确,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税收风险。(6)简便性原则:纳税申报应当简便易行,便于纳税人操作。(7)保密性原则:税务机关应当对纳税申报信息保密,保证纳税人隐私不受侵犯。第二章纳税申报主体与客体2.1纳税申报主体纳税申报主体,是指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具有纳税义务,应当依法履行纳税申报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纳税申报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2)个体工商户: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经营者。(3)个人:包括工资、薪金所得者、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者和租赁经营者等。(4)其他组织: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2.2纳税申报客体纳税申报客体,是指纳税申报主体所承担的纳税义务的具体内容。纳税申报客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种类: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2)税基:指计税依据,包括销售额、营业额、所得额等。(3)税率:指税收计算的标准,包括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等。(4)税收优惠:包括税收减免、退税、延期缴纳等。(5)税收法律责任:包括滞纳金、罚款、税收保全措施等。2.3纳税申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纳税申报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纳税申报主体作为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承担着依法纳税的义务,是税收征收管理的对象。另,纳税申报客体是纳税申报主体所承担的具体纳税义务,是税收征收管理的依据。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纳税申报主体与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纳税申报主体需要根据税法规定,正确计算纳税申报客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则依据纳税申报主体的申报情况,进行税收征收、管理和监督。这种关系保证了税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了国家税收秩序,保障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第三章纳税申报材料准备3.1纳税申报所需材料纳税申报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申报过程的顺利进行,企业或个人需准备以下材料:(1)税务登记证或临时税务登记证明;(2)营业执照副本;(3)组织机构代码证;(4)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5)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6)税务申报表(包括增值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等);(7)相关税种的纳税申报资料(如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等);(8)其他与纳税申报相关的资料,如合同、协议等。3.2材料的整理与归档为提高纳税申报效率,企业或个人应按照以下步骤对申报材料进行整理与归档:(1)将所有申报材料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如税务登记资料、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2)对各类材料进行编号,便于查阅和管理;(3)将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保证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4)将整理好的材料放入文件夹或档案盒,并在封面注明文件名称、编号、时间等信息;(5)将文件夹或档案盒存放在固定位置,便于随时查阅。3.3材料准备的注意事项在准备纳税申报材料时,企业或个人应关注以下事项:(1)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得有任何虚假情况;(2)及时更新税务登记信息,如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应及时到税务机关办理变更手续;(3)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发票、合同等;(4)定期对纳税申报材料进行审查,保证申报数据的准确无误;(5)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保证纳税申报符合政策要求;(6)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沟通,及时了解纳税申报的最新规定。第四章纳税申报流程与手续4.1纳税申报的流程4.1.1确定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税法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并缴纳税款的时间。不同税种有不同的纳税期限,纳税人应当根据自身所涉及的税种,了解并确定相应的纳税期限。4.1.2准备申报材料纳税人在申报前需准备以下材料:(1)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2)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3)财务报表、会计账簿等相关财务资料;(4)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4.1.3填写纳税申报表纳税申报表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事项的重要载体。纳税人应根据税法规定,如实填写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4.1.4提交申报材料纳税人应按照规定的纳税期限,将填写好的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财务报表等相关材料提交至税务机关。4.1.5税务机关审核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如发觉问题,将通知纳税人进行补正。4.1.6缴纳税款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按照规定的税率、税额计算应纳税款,并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4.2纳税申报的手续4.2.1网上申报纳税人可通过国家税务总局电子税务局等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纳税申报。具体操作如下:(1)登录电子税务局,进入纳税申报模块;(2)填写并提交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3)相关财务报表、会计账簿等材料;(4)提交申报材料,等待税务机关审核。4.2.2窗口申报纳税人也可到税务机关窗口进行申报。具体操作如下:(1)携带相关证件和材料到税务机关窗口;(2)向税务工作人员提交申报材料;(3)等待税务工作人员审核;(4)审核通过后,缴纳税款。4.3纳税申报的时效要求4.3.1按时申报纳税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按时进行纳税申报。逾期申报的,税务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罚。4.3.2补报申报如因特殊情况未能按时申报的,纳税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报申报。补报申报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4.3.3延期申报纳税人因不可抗力等正当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申报的,可向税务机关申请延期申报。税务机关将在审查核实后,批准延期申报。第五章纳税申报表填写规范5.1纳税申报表种类及适用范围5.1.1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包括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5.1.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和进口货物等业务。5.1.3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包括工资薪金、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5.1.4其他税种纳税申报表: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各自征税对象。5.2纳税申报表填写方法5.2.1确定申报表种类:根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纳税申报表。5.2.2准备相关资料:收集并整理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财务报表、税务资料等,为填写纳税申报表提供数据支持。5.2.3填写申报表内容:按照申报表的结构和项目,逐项填写相关信息,保证数据真实、准确。5.2.4计算税额:根据税法和相关政策,计算应纳税额、已纳税额和应补(退)税额。5.2.5确认无误后提交:在确认申报表填写无误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交给税务机关。5.3填写注意事项与常见错误5.3.1注意事项:(1)保证申报表填写完整、清晰、规范,避免遗漏或错误。(2)使用规定的字体和字号,保持页面整洁。(3)如需修改,应在修改处盖章或签字确认。(4)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交申报表,避免逾期。5.3.2常见错误:(1)未按照规定填写申报表种类,导致申报数据错误。(2)数据填写不完整或错误,如漏填、错填、重复填写等。(3)计算税额时,未按照税法和相关政策执行,导致计算错误。(4)未按时提交申报表,造成逾期申报的处罚。(5)申报表格式不规范,如字体、字号不符合要求,页面不整洁等。第六章纳税申报法律责任与违规处理6.1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6.1.1法律规定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申报过程中,因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提供虚假的纳税资料,骗取国家税收优惠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拒绝、阻挠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纳税申报检查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纳税资料,或者擅自销毁纳税资料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6.1.2法律责任的实施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行为进行监管,发觉纳税人有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责令纳税人改正;给予行政处罚;追缴税款及滞纳金;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2违规处理的程序与措施6.2.1违规处理的程序纳税申报违规处理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进行审查;发觉问题的,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发出《税务处理决定书》;纳税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按照《税务处理决定书》的要求进行整改;纳税人整改完毕后,税务机关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6.2.2违规处理的措施针对纳税申报违规行为,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责令纳税人改正;给予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追缴税款及滞纳金;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3防范违规行为的建议6.3.1提高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税务机关应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律意识,使其充分了解纳税申报的相关规定,避免因不了解法律法规而导致的违规行为。6.3.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纳税人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行为,保证申报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6.3.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协作纳税人应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变化,保证纳税申报的合规性。同时税务机关也应积极为纳税人提供政策辅导和服务,协助纳税人防范违规行为。6.3.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纳税申报质量纳税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税务局、税务申报软件等,提高纳税申报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违规风险。第七章纳税申报电子化与信息化7.1纳税申报电子化的优势7.1.1提高申报效率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税申报电子化逐渐成为税务服务行业的重要趋势。电子化申报具有以下优势:电子申报大大提高了申报效率,纳税人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申报,无需排队等候,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7.1.2减少纸质资料电子化申报减少了大量纸质资料的填写和保存,降低了申报过程中的错误率。同时电子申报系统可自动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负担。7.1.3提高信息共享度电子化申报有助于提高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度,便于税务部门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税收情况,为税收征管提供数据支持。7.1.4保障信息安全电子化申报采用加密技术,保障了申报数据的安全性。同时税务部门对电子申报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不会丢失。7.2纳税申报信息系统的使用7.2.1系统概述纳税申报信息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纳税申报服务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申报客户端、申报服务器和税务端三个部分。7.2.2申报客户端使用申报客户端是指纳税人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用于填写、提交纳税申报表。申报客户端具有以下功能:(1)填写申报表: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自动申报表,方便纳税人填写。(2)校验数据:对填写的申报数据进行校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提交申报:将填写完整的申报表提交至申报服务器。7.2.3申报服务器使用申报服务器是连接纳税人和税务部门的中间件,负责接收、处理和转发纳税申报数据。申报服务器具有以下功能:(1)接收申报数据:接收纳税客户端提交的申报数据。(2)处理申报数据:对申报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加密、压缩等。(3)转发申报数据:将处理后的申报数据转发至税务端。7.2.4税务端使用税务端是指税务部门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接收、审核和处理纳税申报数据。税务端具有以下功能:(1)接收申报数据:接收申报服务器转发的申报数据。(2)审核申报数据:对申报数据进行审核,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3)处理申报数据:对审核通过的申报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税款、税收统计报表等。7.3纳税申报信息安全管理纳税申报信息安全管理是保障电子化申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3.1信息安全策略税务部门应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策略,明确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责任。7.3.2数据加密对纳税申报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7.3.3访问控制对纳税申报信息系统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7.3.4数据备份对纳税申报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7.3.5安全审计对纳税申报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觉和纠正安全隐患。第八章纳税申报中的税收优惠政策8.1税收优惠政策概述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社会目标,通过对税法规定的税种、税率、税基、税收征管等方面进行优惠调整,以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一种政策措施。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旨在引导和激励企业及个人在特定领域或行业进行投资、创新和绿色发展。8.2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体条件:纳税人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主体资格,如企业类型、行业类别、地域范围等。(2)项目条件:投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相关要求。(3)财务条件:企业财务指标达到一定标准,如销售额、利润、研发投入等。(4)其他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信用等级、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8.3税收优惠政策的申报与审核8.3.1申报程序(1)纳税人应按照税法规定,及时、完整地提供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基本情况、项目资料、财务报表等。(2)纳税人需向税务机关提交税收优惠申请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项目实施情况、预期效益等。(3)税务机关在收到税收优惠申请报告后,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认定。8.3.2审核内容(1)税务机关应审核纳税人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真实、有效。(2)税务机关应对纳税人是否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进行审查。(3)税务机关应评估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包括项目效益、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等。(4)税务机关应按照规定程序,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8.3.3审核结果(1)税务机关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核工作,并将审核结果告知纳税人。(2)对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予以认定,并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税收优惠手续。(3)对不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书面告知原因,并指导纳税人完善相关资料。(4)对弄虚作假、骗取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依法进行处理。第九章纳税申报中的税务风险防范9.1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9.1.1税务风险概述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补税、罚款、滞纳金等经济处罚,甚至影响企业的声誉和长远发展。因此,识别与评估税务风险是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9.1.2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收政策调整可能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需要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纳税策略。(2)税收筹划风险:企业税收筹划不当可能导致税务风险,如滥用税收优惠政策、虚构业务等。(3)税收征管风险:税务机关的征管手段和力度可能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如税务审计、税务调查等。(4)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等可能导致税务风险。9.1.3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程度:根据企业税收筹划、税收政策变化、税收征管等因素,评估企业税务风险的程度。(2)风险概率: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事件,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风险损失:评估税务风险对企业财务状况、声誉等的影响程度。9.2税务风险防范措施9.2.1完善税收筹划企业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规划税务事项,降低税收负担。同时要遵循税收法律法规,避免滥用税收优惠政策,保证税收筹划的合规性。9.2.2加强税收政策研究企业应密切关注税收政策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税收政策,调整纳税策略,降低税务风险。9.2.3规范内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提高税务信息的透明度。9.2.4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企业应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了解税收征管动态,积极应对税务审计、税务调查等事项。9.3税务风险应对策略9.3.1风险预防策略企业应制定税务风险预防策略,包括税收筹划、税收政策研究、内部管理规范等方面,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9.3.2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对已识别的税务风险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调整税收筹划方案,降低税务风险程度。(2)加强税收政策研究,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领域中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
- 2024至2030年中国乔绒围巾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艺术管理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复习试卷及答案
- 心内科小讲课课件
-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讲义
- 公司赔偿款合同范例
- 保底薪合同范例
- 保姆东家合同范例
- 个人楼房长期租赁合同范例
- 建筑工人安全教育新模式试题及答案
- GB/T 17791-1999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
- GA/T 1032-2013张力式电子围栏通用技术要求
- 项目部施工安全风险源识别清单
-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
- 漏缆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资料
- 《大学物理》说课课件
- 用En值评价人员比对结果的范例
- 支局一点一策PPT通用课件
- 国防科大暗室屏蔽部分标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