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精讲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精讲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精讲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精讲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精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一、课文助读

【文题解读】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白雪歌”,即“歌咏白雪”。“送武判官归京"即“送姓武的判官回都城长安”。这首诗题目点明了诗的内容为雪中送别,既咏叹边塞奇异的雪景,又抒发送别友人的感怀。既是咏雪诗,又是送别诗。送,送别。武判官,生平不详,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唐代节度使是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归京,回京。京,这里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歌行体诗,堪称盛唐边塞诗的奇调绝唱。

【作者简介】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盛唐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文学创作方面,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有《岑嘉州诗集》。

【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这是他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武判官归京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二、课文解析

原文参考译文赏析与理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大雪飘飞。内容写边塞风狂雪早(北风猛烈,飞雪早降)。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风急雪骤的景象,突出边塞气候异常,与内地不同。意境相似: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炼字①卷、折。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或:“卷”字正面描写,写北风怒吼的气势;“折"字侧面描写,写北风狂暴肆虐的情态。这两个字写出了北风的猛烈、强劲。②即。“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早。③飞。“飞"字勾画出雪花漫天飘舞的景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然好像一夜间春风吹来,成千上万树的梨花盛开。内容写壮美的塞北雪景。

炼字忽。“忽”字既写出了边塞气候的变幻莫测,又写出了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修辞比喻。①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想象奇特,比喻新奇贴切,②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寒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雪花飘入珠帘沾湿帐幕,狐皮大衣不暖和,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将军的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冰冷得难穿上。内容从室内的环境和将帅的感受写天气奇寒。

写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前两句为正面描写,后两句为侧面描写,写出了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以及塞外天气的寒冷,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修辞互文。“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侧面烘托天气的寒冷,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沙漠纵横交错结成百丈坚冰,阴云暗淡,万里凝滞。内容写塞外大雪景象。

诗句作用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氛围。①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②第二句写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修辞夸张。①通过“百丈冰”“万里凝”,夸张地描写了天气的寒冷,展现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浓重的奇寒景象,②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也说明友人的归程充满艰险。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在主将的营帐中摆酒宴请回京的人,演奏起胡琴、琵琶,吹起了羌笛。内容写主将帐中设宴饯别的场面。

写法渲染。用“胡琴”“琵琶"羌笛”这些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给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渲染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委婉地流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黄昏时纷纷扬扬的大雪飘落在军营辕门,北风吹扯,红旗却冻凝不动。内容写送客出军门时看到的景象。

写法①细节描写。写尽管风刮得很猛,被冰雪冻硬的红旗仍一动不动的画面,象征边塞将士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斗志,写出了诗人心中奔涌的豪情。②衬托。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以纷纷下辕门的“暮雪"映衬“冻不翻”的“红旗”,以“动”衬“静”,以“白”衬“红”,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表现了诗人对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苦、昂扬勇毅的精神风貌。③动静结合。风刮得紧、雪下得急的“动”,与红旗结冰不能翻飞的“静"相互映衬,展现了边塞的奇异景象(突出了天气的奇寒,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

炼字掣。“掣”是拉、扯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真实地描绘出红旗被冻住,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之大和天之寒。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在轮台东门外送你离去,临行时大雪铺满天山的道路。内容写送友人离去时的情景。诗人在送友人时,漫天飞雪堵住山路,表现出送别环境的恶劣,突出了诗人对友人前行之路无限的担忧和牵挂之情。

炼字满。①“满"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在送友人之时漫天飞雪堵塞山路的景象,②更突出了诗人满腹的愁绪以及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之情。【预设考题】请结合诗歌内容品析“满”字的表达效果。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势回环,道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下马走过的印迹。内容写友人离去后诗人驻足远望的情景。

画面描绘山势回环,道路曲折蜿蜒,友人已渐行渐远,直至连模糊的背影也消失在苍茫的天地间。雪地上只剩下点点的马蹄印迹一直延伸到远方。

写法①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友人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②留白。用留白的手法,引发读者无尽的想象,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友人离去后诗人内心的无限惆怅,言有尽而意无穷。

炼字空。①“空"字真实展现了友人远走、人去路空、诗人驻足目送的情景,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友人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中考链接】请简要赏析“空”字的表达效果。

整体理解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如何发展唐诗对“雪"的描写?【答案】这首诗作写了边疆将士眼中的雪,体现了以苦寒为美的豪迈之情,从而为唐诗发展开辟了苦寒美的意境。①“角弓”“铁衣"的细节,写出了雄豪之感。②尽管诗人笔下也出现了“愁云惨淡万里凝”这样的“愁语”,可紧接着就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军中狂欢场景,在如此残酷的条件下,将士们自能找到战地的生活乐趣。③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两句反映了诗人抓取细节的功力之深,旗帜的特点就是飘扬,而此时却被冻住静止,天气之寒跃然纸上。④从开头广袤自然中的漫天飞雪,转移到室内珠帘、罗幕间的雪,再到辕门、红旗上的雪,最后到室外雪地上的马蹄印痕,在观感上形成了空间转移的效果。2.理解本诗的写作特色。【答案】①本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送别之情。②诗人擅用细节描写,比喻新奇,将残酷严寒写得奇丽壮美,在离愁别绪中透出豪迈气概。③全诗有四处提及“雪”,分别是送别之前、饯别之时、临别时刻、送别之后的雪景。四次描写巧妙转换了时空,无处抒情而处处含情,用画面展现了不可直观的别情。3.从艺术表现手法角度分析本诗化景为情、慷慨悲壮的特点。【答案】①本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营造出奇中有丽、丽中显奇的美好意境。②全诗不断变换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主旨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又是一首边塞诗。本诗以咏雪为主线,生动描绘了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写作特色(1)寓情于景。诗歌极力描写边塞恶劣的环境,既表现了将士们的爱国精神,又抒发了雪中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2)想象丰富。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充分发挥想象,借助夸张手法,注重大笔挥洒与细节描写,展示出边地的奇特景象。(3)意蕴深厚。诗歌从“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开始由描写转入抒情,但没有一句直接表露送别情怀,而是将离情别绪蕴含在叙事与写景中。

三、文章结构

四、课后习题

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边塞风光的,写出了怎样的特点。

【答案】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前两句中,“北风卷地”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折"显出风来势猛。“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生动地写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③后两句中,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新颖贴切。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④“忽如”二字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而且再次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⑤“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五、知识拓展

文体知识

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独创。多为七言,也有五言、杂言。可兼用长短句,形式自由、灵活,富于变化。诗人常常以“歌"行”或“歌行"来命名,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长恨歌》、曹操的《短歌行》等。

六、核心命题解读

1.分析开篇两句诗中“卷”或“即"字妙在何处。

【答案】“卷”示例:从正面写出风势之猛,表现出塞外寒冷的气候。“即"示例:表明冬天来得格外早,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感。(意思对即可)

2.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雪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奇丽的雪景,传达出诗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意思对即可)

3.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答案】“忽”字用得好。一个“忽"字,不仅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表现了诗人赏雪时的惊喜之情。

4.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答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天气奇寒无比,暗喻行路之难,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荒漠雪景图,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忧愁。(意思对即可)

5.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答案】示例一:“掣”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红旗被冻住,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之大和天之寒。

示例二: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以纷纷下辕门的“暮雪"映衬“冻不翻”的“红旗”,以“动”衬“静”,以“白”衬“红”,画面生动,色彩鲜明。(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所展现的情景。

【答案】示例: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诗人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符合诗意即可)

7.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答案】“空”字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明了环境的恶劣,表达了诗人无限惆怅的心情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意思对即可)

8.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②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9.请描绘诗歌前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北风席卷大地,茫茫白草被摧折,边塞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八月就已经漫天飞雪。放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